㈠ 空調蒸發器的製冷劑是怎麼就變成低壓低溫氣體的
壓縮機吸入從蒸發器已吸收了熱量變成氣態的低壓低溫製冷劑,將其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態製冷劑,輸送至冷凝器。冷凝器里,氣態高溫製冷劑將大量的熱量傳遞給外機的空氣,成為溫度不高、壓力較高的液體,然後乾燥過濾器乾燥過濾後高壓的製冷劑液體經毛細管(非常細,液體壓力被阻止在毛細管之前)節流進入蒸發器,經毛細管控制流量而進入蒸發器的製冷劑由於體積瞬間的增大,使其壓力和溫度同時降低,在蒸發器製冷劑在一定的壓下蒸發沸騰,吸取蒸發器周圍空間的熱量,在此過程中,液態製冷劑變成了低溫低壓的氣體,即由濕蒸氣變成了飽和蒸氣,然後再被吸入壓縮機進行壓縮,繼續下一個循環。製冷劑在這個密閉的系統中反復循環,使室內溫度降低交換到室外達到人工製冷的目的。冰箱也是一個道理。
㈡ 為什麼空調雪種用了一兩年會變成氣體呢
這個問題還真有點蛋疼,雪種有一點像打火機氣體,壓縮起來是液體,放出來就是氣體了,比喻小空間轉到了大空間,家裡的煤氣瓶裡面的煤氣也是液態,現在看到打火機裡面的也是液態,但當你把它放出來後就轉變了氣態,這也是一個蒸發過程。.家用空調器所用的雪種在一大氣壓力下零下四十多度時才會變為液體.
在中學物理中學過:物體放熱時由氣體變為液體;物體吸熱時由液體變為氣體;而空調製冷是一個吸熱過程,制熱是一個放熱過程。
空調製冷的工作原理:
壓縮機壓出高溫高壓的氣體(75度、2.3MPa)——>外機熱交換器放熱出來中溫中壓的氣液混合物(45度、1.5MPa)——>毛細管節流出來低溫低壓的液體(7度、0.5MPa)——>內機熱交換器吸熱出來低溫低壓的氣體(15度、0.5MPa)——>壓縮機;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製冷循環,制熱時媒介就倒轉流動。
具體過程:
首先,低壓的氣態氟里昂被吸入壓縮機,被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氣體氟里昂; 而後,氣態氟里昂流到室外的冷凝器,在向室外散熱過程中,逐漸冷凝成高壓液體氟里昂; 接著,通過節流裝置降壓(同時也降溫)又變成低溫低壓的氣液氟里昂混合物。 此時,氣液混合的氟里昂就可以發揮空調製冷的「威力」了:它進入室內的蒸發器,通過吸收室內空氣中的熱量而不斷汽化,這樣,房間的溫度降低了,它也又變成了低壓氣體,重新進入了壓縮機。如此循環往復,空調就可以連續不斷的運轉工作了,所以你所說空調用久後變氣態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正常的。
㈢ 空調中的液態製冷劑進入蒸發器後,空間突然增大,壓力變小,為什麼壓力變小後,液態製冷劑就變成氣態的了
所說的不全面。
液態製冷劑進入蒸發器後,隨著蒸發器吸收熱量,且冷媒流動過程中產生阻力損失,低溫低壓液態冷媒壓力繼續變低,製冷劑沸點變低,也就會持續蒸發成氣態了。
這其中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冷媒壓力持續降低,另外一個是從外界吸收熱量。
㈣ 製冷劑原理
製冷劑的一般原理是:汽化(由液體變為氣體)時要吸收熱量的原理。
具體原理如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液態的氟利昂經管道,進入蒸發器(室內機),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的氟利昂就會汽化,變成氣態低溫的氟利昂,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器就會變冷,室內機的風扇將室內的空氣從蒸發器中吹過,所以室內機吹出來的就是冷風;
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發器後就會凝結成水滴,順著水管流出去,這就是空調會出水的原因。 然後氣態的氟利昂回到壓縮機繼續壓縮,繼續循環。 其實就是用的初中物理里汽化(由液體變為氣體)時要吸收熱量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