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聲檢測原理是什麼
超聲波是頻率高於20千赫的機械波。在超聲探傷中常用的頻率為0.5~10兆赫。這種機械波在材料中能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向傳播,遇到聲阻抗不同的異質界面(如缺陷或被測物件的底面等)就會產生反射、折射和波形轉換。這種現象可被用來進行超聲波探傷,最常用的是脈沖反射法,探傷時,脈沖振盪器發出的電壓加在探頭上(用壓電陶瓷或石英晶片製成的探測元件),探頭發出的超聲波脈沖通過聲耦合介質(如機油或水等)進入材料並在其中傳播,遇到缺陷後,部分反射能量沿原途徑返回探頭,探頭又將其轉變為電脈沖,經儀器放大而顯示在示波管的熒光屏上。根據缺陷反射波在熒光屏上的位置和幅度(與參考試塊中人工缺陷的反射波幅度作比較),即可測定缺陷的位置和大致尺寸。除反射法外,還有用另一探頭在工件另一側接受信號的穿透法以及使用連續脈沖信號進行檢測的連續法。利用超聲法檢測材料的物理特性時,還經常利用超聲波在工件中的聲速、衰減和共振等特性。
❷ 超聲波感測器如何測距
超聲波感測器測距工作原理:超聲波感測器是將超聲波信號轉換成其他能量信號(通常是電信號)的感測器。超聲波是指頻率大於20 kHz的在彈性介質中產生的機械震盪波,其具有指向性強、能量消耗緩慢、傳播距離相對較遠等特點,因此常被用於非接觸測距。由於超聲波對液體、固體的穿透本領很大,尤其是在陽光不透明的固體中。超聲波碰到雜質或分界面會產生顯著反射形成反射成回波,碰到活動物體能產生多普勒效應。,因此超聲波測距對環境有較好的適應能力,此外超聲波測量在實時、精度、價格也能得到很好的折中。
目前超聲波測距的方法有多種:如往返時間檢測法、相位檢測法、聲波幅值檢測法。其原理是超聲波感測器發射一定頻率的超聲波,藉助空氣媒質傳播,到達測量目標或障礙物後反射回來,經反射後由超聲波接收器接收脈沖,其所經歷的時間即往返時間,往返時間與超聲波傳播的路程的遠近有關。
❸ 超聲波檢測是怎樣的無損檢測方法
無損檢測是利用物質的聲、光、磁和電等特性,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測對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檢測被檢對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勻性,給出缺陷大小,位置,性質和數量等信息。
超聲波檢測是利用超聲波在介質中遇到界面產生反射的性質及其在傳播時產生衰減的規律,來檢測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
❹ 超聲波檢測的原理
超聲波檢測是抄利用材料襲及其缺陷的聲學性能差異對超聲波傳播波形反射情況和穿透時間的能量變化來檢驗材料內部缺陷的無損檢測方法。
脈沖反射法在垂直探傷時用縱波,在斜射探傷時用橫波。脈沖反射法有縱波探傷和橫波探傷。在超聲波儀器示波屏上,以橫坐標代表聲波的傳播時間,以縱坐標表示回波信號幅度。
對於同一均勻介質,脈沖波的傳播時間與聲程成正比。因此可由缺陷回波信號的出現判斷缺陷的存在;又可由回波信號出現的位置來確定缺陷距探測面的距離,實現缺陷定位;通過回波幅度來判斷缺陷的當量大小 。

(4)超聲波幅值檢測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超聲波檢測優點:
1、適用於金屬、非金屬和復合材料等多種製件的無損檢測
2、缺陷定位較准確
3、對面積型缺陷的檢出率較高
4、靈敏度高,可檢測試件內部尺寸很小的缺陷
5、對人體及環境無害
6、不破壞樣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超聲波檢測
❺ 超聲波檢查的方法有哪幾種
超聲檢查即利用超聲波原理作用於人體,來判斷人體組織的生理特性、形態結構與功能狀態的一種非創傷性檢查方法。超聲檢查的特點是:操作簡便、可多次重復、切面靈活多樣,且無放射損傷,同時具價廉、安全、無痛、定位可靠報告及時等。超聲波檢查宜做近期跟蹤復查,以掌握病情的動態,同時也可作為產期健康檢查項目之一,以便早期發現病變。超聲波檢查的方法有4種,即A型(示波)法、B型(成象)法、M型(超聲心動圖)法、扇型(兩維超聲心圖)法(多普勒超聲法)。
B型法,即B超檢查在腹部應用最廣,能顯示肝、膽、脾、胰、腎及腎上腺的正常解剖,判斷有無病變,病變是囊性或實性、良性或惡性。
B超腹部檢查必須在空腹狀態下進行,尤其是對膽囊的觀察。婦產科病變,如子宮及附件腫瘤,也應首選B超檢查。妊娠時做B超檢查,可確定胎兒的數目、發育情況、胎盤的位置等。膀胱檢查時,受檢者處憋尿狀態,對病變的顯示更清楚。乳腺病變也可用B超檢查。但是B超也有其局限性,不適宜檢查含氣的結構(如肺),也不適宜檢查骨及被骨遮蔽的結構。
扇型法可得到心臟各種切面圖象,並可觀察到心臟收縮和舒張時的真實表現,檢測心臟和血管的血流動力學狀態,尤其對先天性心臟病和瓣膜病的分流及返流情況,有較大的診斷價值。多普勒彩色血流顯象,以實時彩色編碼顯示血流的方法,即在顯示屏上以不同彩色顯示不同血流方向和流速,從而增強對血流的直流感。心腔中存在的小血塊以及瓣膜上的裂口等改變也可被發現。此外,經顱超聲多普勒對腦血管病的診斷,及腹部血管檢查對腎功能狹窄、胎兒臍帶繞頸等的診斷均有很高價值。
M型法可根據體內心臟等結構活動,記錄其與胸壁(探頭)間的回聲距離變化曲線,從記錄的曲線圖上,可清晰認出心壁、室間隔、心腔、瓣膜等特徵。可用來診斷多種心臟病。對心房內粘液瘤檢出率極高。
A型法主要從示波上的波幅、波數、波的先後次序等,來判斷有無異常病變。可診斷腦血腫、腦瘤、囊腫及胸腹水、早孕、葡萄胎等。但由於此法過分粗略,現已基本淘汰。
❻ 超聲波感測器測距中的相位法測距,幅度法測距和時間檢測法的原理和方法比較,盡量具體點,急用...謝謝了...
我做過超聲測距,採用傳統的發射反射測時法,這是絕大多數用的傳統方法,估計也就是你說的時間法。時間法主要是受感測器響應的影響,有一個死區,限制了最小測距范圍!具體說,發送時餘震(後緣拖尾)接收時前緣延遲,用信號系統話說就是超聲波與感測器以及傳輸媒介不匹配的原因引起,這幾乎是不可解決的難題!因為不匹配是絕對的!這個不匹配就限制了最小測距距離!
幅度法用的比較少,精度和抗干擾性最差,但實現起來容易,甚至可以實現不用單片機的模擬式用指針指示距離,其原理是,超聲波發送是以一定的扇形角發送的,距離越遠,信號損失越大,信號越弱,所以可以根據收到的超聲波幅度大小來推算距離!我個人認為最佳的方式是相位法,用通信術語說叫相干法,讓超聲波按偽隨機系列作脈沖發送(最好是用巴克碼,類似今天手機上的CDMA技術),發送出去的超聲波經過所測距離的傳輸,接收回來的超聲波相當於一列移了相的接收超聲波,於是發送方在發送主超聲波同時,也產生「本地移相超聲波」與反射回來的接收到的接收超聲波比對,當二者完全對齊(同向或者反向對齊)時,此時「本地移相超聲波移向了多少」就反應了所測距離的多少!採用這種辦法可大大消除發感測器餘震和接收拖尾帶來的死區效應,如果解析度能可靠穩定可重復地提高到0.1MM,那時我國的超聲流量計技術在測流上就無形中突破了!
❼ 超聲波探傷檢測中,什麼叫回波幅值如何准確測定缺陷位置
就是底面回撥的高度。底面回波是很重要的判定缺陷的參數
要 看缺陷回波的大小 、深度 、面積、延伸、壁厚百分比等等,產品的結構也要考慮的
再依照你所使用的標准進行綜合的判定等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