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問個問題,百度有人說,用氟利昂製冷的冰箱會破會臭氧層,有這么嚴重嗎
使用R12的冰箱由於R12當中含有「Cl"元素,泄漏之後確實會對地球臭氧層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包括空調產品上面原來使用的R22冷媒,也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
不過目前絕大多數冰箱都使用環保冷媒,比如R134a、R600a等,這些環保冷媒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力度已經非常小甚至沒有了。
『貳』 r22比r32製冷效果好
R22製冷劑是目前為止使用比較廣泛的製冷劑,好的東西都是用的R22,它的製冷性能是很高的,就是對臭氧層破壞比較嚴重,所以人類才會想要替換掉它。所以,製冷劑r32與r22的區別很大,尤其在CO2減排上,R32更環保。但是,從製冷效果上看,製冷劑r22製冷效果比r32更好。還有R22空調安裝是不需要抽真空的,R32需要抽真空,沒抽真空的運行效率會變差。
/
相關資料:
1、R32是一種新型的製冷劑,比較的話,製冷性能是不及R22好的,而且R32是容易燃易爆的製冷劑,化學性能不穩定的,但是對環境的危害還是非常小的。
2、但是格力空調製冷劑r22和r32相比,製冷劑r22製冷效果更好。R22因為自身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比較強,已經被逐步限制使用了,後面使用製冷劑的空調會越來越少。
3、R32,化學名二氟甲烷,分子式CH2F2。為防止爆炸、沒有毒、可燃,但仍然是安全的製冷劑。
『叄』 22製冷劑破壞大氣臭氧層,國家為什麼不做宣傳,而且還大量生產。
R22化學名稱二氟一氯甲烷,其中的氯原子會對臭氧層造成破壞,這個是不容置疑的。
第一,關於其危害,國家的環保部門一直在進行宣傳,可能宣傳力度不大,導致你覺得並沒有宣傳,這個要分開幾個方面講,蒙特利爾協定中明確規定發展中國家,在2030年之後,製冷劑R22隻能用於老設備的維修,不可再用於新設備的使用,我國處於發展中國家狀態,所以還在不斷的完善替代品種。而且製冷劑的主要應用領域---空調領域,已經開始大批量的進行新型製冷劑的替代生產,其中包括R410、R32、R290等,現在更注重的不只是宣傳至普通大眾,更多的是引導直接使用者的更新替代;
第二,大量生產,這個其實是錯誤的,R22的配額管控下,製冷劑R22的生產產能已經在逐步縮減,國家不允許再有新的生產裝置上線,而且每年的配額管控很嚴格,導致製冷劑R22的市場投入量已經大不如從前,價格也在水漲船高。如果說大量生產的話,要說到R22的另一個使用領域-----聚四氟乙烯的生產,R22作為聚四氟乙烯的主要生產原料,使用量之大遠遠超過對製冷市場的投入量。以東岳化工為例,年產8萬噸的製冷劑R22配額,實際自用要達到5萬噸以上。其下游的部分高分子材料更是高端產品必需,所以R22的生產在2040年之後還是可以用於這個領域的使用的。
總的來說,製冷劑R22目前是國內應用范圍最廣,實用效果能效比較好的一種製冷劑,替代品在路上,高端下游在等著。生產還是在生產的,但是該管控的還是在管控的。至於宣傳嗎,如果真的沒有宣傳,你也不一定會了解它會破壞臭氧層這個缺點啊,不是嗎?
『肆』 氟利昂為什麼會破壞大氣的臭氧層
製冷劑是壓縮式製冷中的工作介質,在系統中循環流動。 它在低溫下吸熱汽化,再在高溫下凝結放熱。歷史上曾用過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空氣等作為製冷劑。1930年美國開發出氟利昂,是飽和碳氫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總稱,氟利昂是一大類,有幾十種。它們的熱力性質有很大的區別,但它們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又有許多共同的優點。因此,從1930年到1990年,氟利昂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975年美國學者提出,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臭氧層在離地面25-40的平流層。它能夠屏蔽對地球上生物有害的紫外線。太陽輻射的紫外線有各種波長,其中的波長為0.28-0.32微米以下的紫外線會危害生命。臭氧層能夠阻擋這些有害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生物。氟利昂中的氯原子會破壞臭氧層的理論到九十年代被廣泛接受,該理論於1995年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根據該理論,含氯的氟利昂中的氯原子在平流層會分離出來,與臭氧分子作用生成氧化氯和氧分子。氧化氯能與臭氧作用,重又生成氯原子和氧分子。這樣不斷重復,使臭氧大量被破壞。
研究表明,臭氧層的臭氧每減少1%,則有害輻射增加2%。其後果是皮膚癌和眼病增加,人體的免疫系統性能下降、海洋生物的食物鏈被破壞、一些植物生長受影響(包括農作物減產)。有人提出,當臭氧層餘下1/5 時,是地球生命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