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冷凍鹽水的製冷原理
鹽水是載冷劑,製冷劑多為氨或者氟里昂(氨是有毒的).根據我們物理化學上學的「稀溶液的凝固點具有依數性」可知,溶液中鹽的摩爾濃度越高,其凝固點越低.製冷效果取決於鹽的濃度.這個原理也用在生活中:冬天向冰雪路面撒雪,起融化冰雪的作用.你在製冷?
Ⅱ 請問鹽水製冷的原理是什麼100分!
鹽水不會製冷 他應該是個作為載冷劑使用 「稀溶液的凝固點與沸點具有依數性(colligative properties of dilute solutions ),與溶質摩爾數/1000克溶劑的值有關,每上升1mol/1000g水,凝固點下降大約1.86℃. 如若1000克水中溶有58.5克NaCl,也就是大約1mol, 此鹽水的凝固點便大約是-3.72℃(注意1mol NaCl含有2mol離子).你只須知道你須要鹽水的濃度便可大致推出其凝固點 」 一般來說用鹽水做載冷劑的製冷應該功率不小 製冷劑多為氨或者氟里昂 再有遇熱的地方也有可能使用溴化鋰不過只能做空調使用 溫度不會太低
Ⅲ 鹽水製冰
鹽水製冰1.5公斤需要的溫度
鹽水製冰的對鹽水的要求
有關溫度的確定
1)鹽水溫度t1 t1直接影響結冰速度及冰的質量。t1降低,結冰速度加快,但要求蒸發溫度較低,使製冷系數下降;t1升高,則不利於鹽水與冰桶之間的換熱,結冰速度減慢。一般t1取-10℃
2)鹽水溫度與蒸發溫度的溫差t2 取較大的t2 雖可加快鹽水和製冷劑的換熱,有利於鹽水的降溫,但隨著t2 增大,必將要求更低的蒸發溫度,會導致壓縮機單位功耗的增加。因此,蒸發溫度與鹽水溫度之差取5℃。
3)鹽水的凝固溫度 要使鹽水在製冰池中不斷循環,就必須保證它在低溫下不會凍結。如果鹽水的凝固溫度接近蒸發溫度,鹽水就有凍結的危險。但若要求鹽水的凝固溫度過低,則因鹽水濃度的增加使攪拌器的功耗增大。因此,一般將鹽水凝固溫度定為比蒸發溫度低6~8℃。
鹽水的配製
製冰常用的鹽水是氯化鈉或氯化鈣溶液。鹽水的配製既祥模答要滿足製冰工藝所要求的溫度,又要盡量減少對金屬的腐蝕。
1)鹽水濃度的確定 鹽水的溫度與濃度的關系,鹽水凝固溫度隨濃度增大而下將;反之,凝固溫度隨鹽水濃度的增大而上升。因此可根據確定的凝固溫度,由氯化鈣、氯化鈉謹慧溶液特性表查到對應的鹽水濃度。
2)酸鹼度 鹽水對金屬的腐蝕性與鹽水的pH值有關,一般略帶鹼性為好,即pH值在7~9之間。為使鹽水的腐蝕作用減弱,可向其內加緩蝕劑。常用的緩蝕劑用重鉻酸鈉和氫氧化鈉配製,其配比為每100kg重鉻酸鈉加27kg氫氧化鈉。一般規定,每1m³氯化鈣水溶液中加入1.6kg重鉻酸鈉,每1m³氯化鈉水溶液中加入3.2kg重鉻酸鈉。
冷庫鹽水製冰的工藝流程是怎樣的
鹽水製冰間分為製冰鹽水池和蒸發器鹽水池,利用鹽水攪拌器代替鹽水泵,使鹽水在兩個鹽水池之間連續循環,冰桶內加水後浸沒在鹽水中,當製冰池內的鹽水被蒸發器冷卻到-10℃左右時,將冰桶內的水結成冰。
由於冰桶是成組固定在一個冰桶架上,結冰後,用起重機將冰桶架一組一組地依次吊送至溶冰池,在池中浸2~3min後,再將冰桶置於倒冰架上,令其翻倒,冰塊便自動脫離冰桶傾倒在帶有坡度(一般為10%)的滑冰道上,使冰塊滑入貯冰間。空冰桶隨吊架送到加水箱處,加水後重新入池冷卻進行第二輪製冰。
冰加鹽-鹽水結冰鹽會析出?
你好. 樓主八字的問題其實包含兩個概念: 1.一般規律,鹽水濃度越高、其冰點越低;製冷、製冰行業因之配製了濃度很高的鹽水(氯化鈣)以作低溫製冷載體。
但當濃度超出某一臨界值時,卻引伸出另一問題(2)。 2。
鹽溶液碼猜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溫度越高其溶解度越大;反之,溫度越低其溶解度越小。
各種鹽溶液有各自不同的物理特性,濃度與溫度構成各自不同的結晶區,當某種高濃度溶液降溫至某低溫點時(接近它的結晶區),溶液會析出對應於其(溫度/溶解度)多出的鹽晶。所以配製鹽溶液的濃度要把握一個恰當的值,既符合工況低溫要求不凍結,又不使鹽析出,同時不會造成成本的浪費。
樓主提到的鹽水結冰,應該是其濃度偏低接近其凍結點,此時應不會有鹽析出(應補充、提高濃度).僅供參考。
Ⅳ 鹽和冰放一起可以吸熱製冷是什麼原理啊
這是一個純物理過程。
涉及到溶液的一種特殊性質:依數性。
依數性:相對於純溶劑(即本題中的冰的液態——水),溶液的某些性質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改變,且僅與溶質的物質的量分數有關。
在你的題設語境中,這里的依數性是指:凝固點即熔點。
相對於純水的凝固點0攝氏度來說,水的鹽溶液的凝固點會有所降低。即使是冰,也會將鹽溶解,可以等價於水來考慮。因此,冰的鹽溶液熔點會低於純冰——此時在大約為0攝氏度的情況下,冰不會融化,但冰鹽混合物卻會融化。所有學過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融化吸熱,因此,這樣會製冷。
至於為何溶液凝固點會降低,這里要涉及到相變和蒸汽壓的問題。
相變:物態的變化,這里指融化。
蒸汽壓:由於分子在不斷振動,必定會有一部分分子逃離固體或液體的束縛,變成蒸氣形成氣壓,達到平衡後的氣壓叫做蒸汽壓,與溫度和融化熱有關。
固體的熔點是固態時的蒸汽壓和液態時的蒸汽壓相同時的溫度,這時固液可以達到共存,一旦溫度改變,平衡會被打破,導致凝固或融化來吸熱放熱調節溫度。
對於溶液來說,鹽的存在會牽制水的逃逸。因此固液共存時的蒸汽壓會比純水要小,要使其凝固,必須降低環境溫度,使環境大氣壓強與蒸汽壓相等,如此,凝固點降低。
希望可以幫到您。
Ⅳ 冰塊中加鹽有什麼作用
冰塊中加鹽使冰塊快速熔化。拆兆
原理是:「氯化鈉(食鹽主要成分)溶於水後冰點在-10℃,氯化鈣在-20℃左右。鹽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因此冰塊溶解了鹽之後就難仿顫以再形成冰塊。此外,鹽溶於水後,水中離子濃度上升,使水的液相蒸氣壓下降,但冰的固態蒸氣壓不變。為達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氣壓等的狀態,冰便融化了。
這一原理很好地解釋了鹽水不易結冰的道理。常見的融雪劑就是利用這一原理達到融雪目的,簡單地說,就是融雪劑降低了雪的融點,使其更容易融化。

(5)什麼成分鹽水製冷擴展閱讀:
用冰加鹽水做製冷劑
原理:當食鹽和冰均旅大租勻地混合在一起時,冰因吸收環境熱量稍有融化 變成水,食鹽遇水而溶解,使表面水形成了濃鹽溶液。由於濃鹽溶液的冰點較純水低,而此時體系中為濃鹽溶液和冰共存,因此體系的溫度必須下降才能維持這一共 存狀態(濃鹽溶液和冰的共存溫度應該比純水的冰點更低)。這將導致更多的冰融化變成水來稀釋濃鹽溶液,在融化過程中因大量吸熱而使體系溫度降低。
Ⅵ 為什麼鹽能製冷
冰鹽冷卻是利用冰鹽融化過程的吸熱。冰鹽融化過程的吸熱包括冰融化吸熱和鹽溶解吸熱這兩種作用。起初,冰吸熱在1攝氏度下融化,融化水在冰表面形成一層水膜;接著,鹽溶解於水,變成鹽水膜,由於溶解要吸收溶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