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製冷設備 > 網路關鍵設備哪個好

網路關鍵設備哪個好

發布時間:2023-05-09 15:15:45

A. 用於區域網的基本網路連接設備

網路適配器(網卡)。在區域網中,計算機需要進行數據搭衫搜通信,知歷網塌茄卡是連接計算機與網路的關鍵設備,所以被稱為基本網路連接設備。

B. 請問,路由器包括哪些種類呢哪種路由器最好呢謝謝各位。

常見的分類有以下幾類:

1、按性能檔次分為高、中、低檔路由器。 通常將路由器吞吐量大於40Gbps的路由器稱為高檔路由器,背吞吐量在25Gbps——40Gbps之間的路由器稱為中檔路由器,而將低於25Gbps的看作低檔路由器。

當然這只是一種宏觀上的劃分標准,各廠家劃分並不完全一致,實際上路由器檔次的劃分不僅是以吞吐量為依據的,是有一個綜合指標的。

以市巧激場佔有率最大的Cisco公司為例,12000系列為高端路由器,7500以下系列路由器為中低端路由器。

2、從結構上分為「模塊化路由器」和「非模塊化路由器」。

模塊化結構可以靈活地配置路由器,以適應企業不斷增加的業務需求,非模塊化的就只能提供固定的埠。通常中高端路由器為模塊化結構,低端路由器為非模塊化結構。

3、從功能上劃分,可將路由器分為「骨幹級路由器」,「企業級路由器」和「接入級路由器」。

a、骨幹級路由器是實現企業級網路互連的關鍵設備,它數據吞吐量較大,非常重要。對骨幹級路由器的基本性能要求是高速度和高可靠性。

為了獲得高可靠性,網路系統普遍採用諸如熱備份、雙電源、雙數據通路等傳統冗餘技術,從而使得骨幹路由器的可靠性一般不成問題。

b、企業級路由器連接許多終端系統,連接對象較多,但系統相對簡單,且數據流量較小,對這類路由器的要求是以盡量便宜的方法實現盡可能多的端點互連,同時還要求能夠支持不同的服務質量。 c、接入級路由器主要應用於連接家庭或ISP內的小型企業客戶群體。

4、按所處網路位置劃分通常把路由器劃分為「邊界路由器」和「中間節點路由器」。 很明顯"邊界路由器"是處於網路邊緣,用於不同網路路由器的連接;而"中間節點路由器"則處於網路的中間,通常用於連接不同網路,起到一個數據轉發的橋梁作用。

由於各自所處的網路位置有所不同,其主要性能也就有相應的側重,如中間節點路由器因為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網路。如何識別這些網路中的各節點呢?靠的就是這些中間節點路由器的MAC地址記憶功能。

基於上述原因,選擇中間節點路由器時就需要在MAC地址記憶功能更加註重,也就是要求選擇緩存更大,MAC地址記憶能力較強的路由器。

但是邊界路由器由於它可能要耐寬租同時接受來自許多不同網路路由器發來的數據,所以這就要求這種邊界路由器的背板帶寬要足夠寬,當然這也要與邊界路由器所處的網路環境而定。

什麼樣的路由器好用

現在路由器品牌陣容基本成型,TP-LINK、D-LINK、騰達、迅捷、華為、小昌兆米、360、磊科等基本就是這幾種,目前最多人用的就是TP-LINK和D-LINK,當然小米、360等互聯網品牌也是很多人的選擇,畢竟性價比很高。總之,路由器選擇有名的總是不會錯的,至少質量上有保證。

C. 網卡、交換機、路由器各自的特點及作用

換機
交換機也叫交換式集線器,它通過對信息進行重新生成,並經過內部處理後轉發至指定埠,具備自動定址能力和交換作用,由於交換機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源埠送至目的埠,避免了和其他埠發生碰撞。廣義的交換機哪歷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機是針對共享工作模式的弱點而推出的。集線器是採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線器比作一個郵遞員,那麼這個郵遞員是個不認識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據信件上的地址將信件送給收信人,只會拿著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讓接收的人根據地址信息來判斷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換機則是一個「聰明」的郵遞員——交換機擁有一條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當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換機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可見,交換機在收到某個網卡發過來的「信件」時,會根據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戶口簿」快速將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萬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戶口簿」上,交換機才會像集線器一樣將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從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後,交換機會立刻將這個人的信息登記到「戶口簿」上,這樣以後再為該客戶服務時,就可以迅速將信件送達了。

路由器
路由器是網路中進行網間連接的關鍵設備。作為不同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系統構成了基於 TCP/IP 的國際互連網路Internet 的主體脈絡。
路由器之所以在互連網路中處於關鍵地位,是因為它處於網路層,一方面能夠跨越不同的物理網路類型(DDN、FDDI、乙太網等等),另一方面在邏輯上將整個互連網路分割成邏輯上獨立的網路單位,使網路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幀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數據(IP 報文)傳送到正確的網路,細分則包括:1、IP 數據報的轉發,包括數據報的尋徑和傳送;2、子網隔離,抑制廣播風暴;3、維護路由表,並與其它路由器交換路鉛慧由信息,這是 IP 報文轉發的基礎;4、IP 數據報的差錯處理及簡單的擁塞控制;5、實現對 IP 數據報的過濾和記帳。
路由器構成了 Internet 的骨架。它的處理速度是網路通信的主要瓶頸之一,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著網路互連的質量。因此Internet 研究領域中,路由器技術始終處於核心地位。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李激搜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路由器是,解析作用,交換機是轉發作用,簡單的說都不可以提高網速的,謝謝。都只是個連接的介質。網卡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網路組件,是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介面,不僅能實現與區域網傳輸介質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信號匹配,還涉及幀的發送與接收、幀的封裝與拆封、介質訪問控制、數據的編碼與解碼以及數據緩存的功能等。無線網卡是終端無線網路的設備,是無線區域網的無線覆蓋下通過無線連接網路進行上網使用的無線終端設備。具體來說無線網卡就是使你的電腦可以利用無線來上網的一個裝置,但是有了無線網卡也還需要一個可以連接的無線網路,如果你在家裡或者所在地有無線路由器或者無線AP(AccessPoint無線接入點)的覆蓋,就可以通過無線網卡以無線的方式連接無線網路可上網。

D. 網路安全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一.虛擬網技術

虛擬網技術主要基於近年發展的區域網交換技術(ATM和乙太網交換)。交換技術將傳統的基於廣播的區域網技術發展為面向連接的技術。因此,網管系統有能力限制區域網通訊的范圍而無需通過開銷很大的路由器。
由以上運行機制帶來的網路安全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信息態咐塵只到達應該到達的地點。因此、防止了大部分基於網路監聽的入侵手段。通過虛擬網設置的訪問控制,使在虛擬網外的網路節點不能直接訪問虛擬網內節點。但是,虛擬網技術也帶來了新的安全問題:
執行虛擬網交換的設備越來越復雜,從而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基於網路廣播原理的入侵監控技術在高速交換網路內需要特殊的設置。
基於MAC的VLAN不能防止MAC欺騙攻擊。
乙太網從本質上基於廣播機制,但應用了交換器和VLAN技術後,實際上轉變為點到點通訊,除非設置了監聽口,信息交換也不會存在監聽和插入(改變)問題。
但是,採用基於MAC的VLAN劃分將面臨假冒MAC地址的攻擊。因此,VLAN的劃分最好基於交換機埠。但這要求整個網路桌面使用交換埠或每個交換埠所在的網段機器均屬於相同的VLAN。
網路層通訊可以跨越路由器,因此攻擊可以從遠方發起。IP協議族各廠家實現的不完善,因此,在網路層發現的安全漏洞相對更多,如IP sweep, teardrop, sync-flood, IP spoofing攻擊等。

二.防火牆枝術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帆禪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
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類型.
雖然防火牆是保護網路免遭黑客襲擊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顯不足:無法防範通過防火牆以外的其它途徑的攻擊,不能防止來自內部變節者和不經心的用戶們帶來的威脅,也不能完全防止傳送已感染病毒的軟體或文件,以及無法防範數據驅動型的攻擊.
自從1986年美國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裝了全球第一個商用防火牆系統,提出了防火牆概念後,防火牆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國內外已有數十家公司推出了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牆產品系列.
防火牆處於5層網路安全體系中的最底層,屬於網路層安全技術范疇.在這一層上,企業對安全系統提出的問題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訪問到企業的內部網路系統如果答案是"是",則說明企業內部網還沒有在網路層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作為內部網路與外部公共網路之間的第一道屏障,防火牆是最先受到人們重視的網路安全產品之一.雖然從理論上看,防火牆處於網路安全的最底層,負責網路間的安全認證與傳輸,但隨著網路安全技術的整體發展和網路應用的不斷變化,現代防火牆技術已經逐步走向網路層之外的其他安全層次,不僅要完成傳統防火牆的過濾任務,同時還能為各種網路應用提供相應的安全服務.另外還有多種防火牆產品正朝著數據安全與用戶認證,防止病毒與黑客簡殲侵入等方向發展.
1、使用Firewall的益處
保護脆弱的服務
通過過濾不安全的服務,Firewall可以極大地提高網路安全和減少子網中主機的風險。
例如,Firewall可以禁止NIS、NFS服務通過,Firewall同時可以拒絕源路由和ICMP重定向封包。
控制對系統的訪問
Firewall可以提供對系統的訪問控制。如允許從外部訪問某些主機,同時禁止訪問另外的主機。例如,Firewall允許外部訪問特定的Mail Server和Web Server。
集中的安全管理
Firewall對企業內部網實現集中的安全管理,在Firewall定義的安全規則可以運用於整個內部網路系統,而無須在內部網每台機器上分別設立安全策略。如在Firewall可以定義不同的認證方法,而不需在每台機器上分別安裝特定的認證軟體。外部用戶也只需要經過—次認證即可訪問內部網。
增強的保密性
使用Firewall可以阻止攻擊者獲取攻擊網路系統的有用信息,如Finger和DNS。
記錄和統計網路利用數據以及非法使用數據
Firewall可以記錄和統計通過Firewall的網路通訊,提供關於網路使用的統計數據,並且,Firewall可以提供統計數據,來判斷可能的攻擊和探測。
策略執行
Firewall提供了制定和執行網路安全策略的手段。未設置Firewall時,網路安全取決於每台主機的用戶。
2、 設置Firewall的要素
網路策略
影響Firewall系統設計、安裝和使用的網路策略可分為兩級,高級的網路策略定義允許和禁止的服務以及如何使用服務,低級的網路策略描述Firewall如何限制和過濾在高級策略中定義的服務。
服務訪問策略
服務訪問策略集中在Internet訪問服務以及外部網路訪問(如撥入策略、SLIP/PPP連接等)。
服務訪問策略必須是可行的和合理的。可行的策略必須在阻止己知的網路風險和提供用戶服務之間獲得平衡。典型的服務訪問策略是:允許通過增強認證的用戶在必要的情況下從Internet訪問某些內部主機和服務;允許內部用戶訪問指定的Internet主機和服務。
Firewall設計策略
Firewall設計策略基於特定的firewall,定義完成服務訪問策略的規則。通常有兩種基本的設計策略:
允許任何服務除非被明確禁止;
禁止任何服務除非被明確允許。
通常採用第二種類型的設計策略。
3、 Firewall的基本分類
包過濾型
包過濾型產品是防火牆的初級產品,其技術依據是網路中的分包傳輸技術.網路上的數據都是以"包"為單位進行傳輸的,數據被分割成為一定大小的數據包,每一個數據包中都會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數據的源地址,目標地址,TCP/UDP源埠和目標埠等.防火牆通過讀取數據包中的地址信息來判斷這些"包"是否來自可信任的安全站點 ,一旦發現來自危險站點的數據包,防火牆便會將這些數據拒之門外.系統管理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制訂判斷規則.
包過濾技術的優點是簡單實用,實現成本較低,在應用環境比較簡單的情況下,能夠以較小的代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系統的安全.
但包過濾技術的缺陷也是明顯的.包過濾技術是一種完全基於網路層的安全技術,只能根據數據包的來源,目標和埠等網路信息進行判斷,無法識別基於應用層的惡意侵入,如惡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電子郵件中附帶的病毒.有經驗的黑客很容易偽造IP地址,騙過包過濾型防火牆.
網路地址轉換(NAT)
是一種用於把IP地址轉換成臨時的,外部的,注冊的IP地址標准.它允許具有私有IP地址的內部網路訪問網際網路.它還意味著用戶不許要為其網路中每一台機器取得注冊的IP地址.
在內部網路通過安全網卡訪問外部網路時,將產生一個映射記錄.系統將外出的源地址和源埠映射為一個偽裝的地址和埠,讓這個偽裝的地址和埠通過非安全網卡與外部網路連接,這樣對外就隱藏了真實的內部網路地址.在外部網路通過非安全網卡訪問內部網路時,它並不知道內部網路的連接情況,而只是通過一個開放的IP地址和埠來請求訪問.OLM防火牆根據預先定義好的映射規則來判斷這個訪問是否安全.當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訪問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訪問請求,也可以將連接請求映射到不同的內部計算機中.當不符合規則時,防火牆認為該訪問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牆將屏蔽外部的連接請求.網路地址轉換的過程對於用戶來說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戶進行設置,用戶只要進行常規操作即可.
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牆也可以被稱為代理伺服器,它的安全性要高於包過濾型產品,並已經開始向應用層發展.代理伺服器位於客戶機與伺服器之間,完全阻擋了二者間的數據交流.從客戶機來看,代理伺服器相當於一台真正的伺服器;而從伺服器來看,代理伺服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戶機.當客戶機需要使用伺服器上的數據時,首先將數據請求發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再根據這一請求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再由代理伺服器將數據傳輸給客戶機.由於外部系統與內部伺服器之間沒有直接的數據通道,外部的惡意侵害也就很難傷害到企業內部網路系統.
代理型防火牆的優點是安全性較高,可以針對應用層進行偵測和掃描,對付基於應用層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點是對系統的整體性能有較大的影響,而且代理伺服器必須針對客戶機可能產生的所有應用類型逐一進行設置,大大增加了系統管理的復雜性。
監測型監測型
防火牆是新一代的產品,這一技術實際已經超越了最初的防火牆定義.監測型防火牆能夠對各層的數據進行主動的,實時的監測,在對這些數據加以分析的基礎上,監測型防火牆能夠有效地判斷出各層中的非法侵入.同時,這種檢測型防火牆產品一般還帶有分布式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安置在各種應用伺服器和其他網路的節點之中,不僅能夠檢測來自網路外部的攻擊,同時對來自內部的惡意破壞也有極強的防範作用.據權威機構統計,在針對網路系統的攻擊中,有相當比例的攻擊來自網路內部.因此,監測型防火牆不僅超越了傳統防火牆的定義,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兩代產品
雖然監測型防火牆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過濾型和代理伺服器型防火牆,但由於監測型防火牆技術的實現成本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在實用中的防火牆產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產品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經開始使用監測型防火牆.基於對系統成本與安全技術成本的綜合考慮,用戶可以選擇性地使用某些監測型技術.這樣既能夠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性需求,同時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統的總擁有成本.
實際上,作為當前防火牆產品的主流趨勢,大多數代理伺服器(也稱應用網關)也集成了包過濾技術,這兩種技術的混合應用顯然比單獨使用具有更大的優勢.由於這種產品是基於應用的,應用網關能提供對協議的過濾.例如,它可以過濾掉FTP連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過代理應用,應用網關能夠有效地避免內部網路的信息外泄.正是由於應用網關的這些特點,使得應用過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對多種網路應用協議的有效支持和對網路整體性能的影響上。
4、 建設Firewall的原則
分析安全和服務需求
以下問題有助於分析安全和服務需求:
√ 計劃使用哪些Internet服務(如http,ftp,gopher),從何處使用Internet服務(本地網,撥號,遠程辦公室)。
√ 增加的需要,如加密或拔號接入支持。
√ 提供以上服務和訪問的風險。
√ 提供網路安全控制的同時,對系統應用服務犧牲的代價。
策略的靈活性
Internet相關的網路安全策略總的來說,應該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主要有以下原因:
√ Internet自身發展非常快,機構可能需要不斷使用Internet提供的新服務開展業務。新的協議和服務大量涌現帶來新的安全問題,安全策略必須能反應和處理這些問題。
√ 機構面臨的風險並非是靜態的,機構職能轉變、網路設置改變都有可能改變風險。
遠程用戶認證策略
√ 遠程用戶不能通過放置於Firewall後的未經認證的Modem訪問系統。
√ PPP/SLIP連接必須通過Firewall認證。
√ 對遠程用戶進行認證方法培訓。
撥入/撥出策略
√ 撥入/撥出能力必須在設計Firewall時進行考慮和集成。
√ 外部撥入用戶必須通過Firewall的認證。
Information Server策略
√ 公共信息伺服器的安全必須集成到Firewall中。
√ 必須對公共信息伺服器進行嚴格的安全控制,否則將成為系統安全的缺口。
√ 為Information server定義折中的安全策略允許提供公共服務。
√ 對公共信息服務和商業信息(如email)講行安全策略區分。
Firewall系統的基本特徵
√ Firewall必須支持.「禁止任何服務除非被明確允許」的設計策略。
√ Firewall必須支持實際的安全政策,而非改變安全策略適應Firewall。
√ Firewall必須是靈活的,以適應新的服務和機構智能改變帶來的安全策略的改變。
√ Firewall必須支持增強的認證機制。
√ Firewall應該使用過濾技術以允許或拒絕對特定主機的訪問。
√ IP過濾描述語言應該靈活,界面友好,並支持源IP和目的IP,協議類型,源和目的TCP/UDP口,以及到達和離開界面。
√ Firewall應該為FTP、TELNET提供代理服務,以提供增強和集中的認證管理機制。如果提供其它的服務(如NNTP,http等)也必須通過代理伺服器。
√ Firewall應該支持集中的SMTP處理,減少內部網和遠程系統的直接連接。
√ Firewall應該支持對公共Information server的訪問,支持對公共Information server的保護,並且將Information server同內部網隔離。
√ Firewall可支持對撥號接入的集中管理和過濾。
√ Firewall應支持對交通、可疑活動的日誌記錄。
√ 如果Firewall需要通用的操作系統,必須保證使用的操作系統安裝了所有己知的安全漏洞Patch。
√ Firewall的設計應該是可理解和管理的。
√ Firewall依賴的操作系統應及時地升級以彌補安全漏洞。
5、選擇防火牆的要點
(1) 安全性:即是否通過了嚴格的入侵測試。
(2) 抗攻擊能力:對典型攻擊的防禦能力
(3) 性能: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網路吞吐能力
(4) 自我完備能力:自身的安全性,Fail-close
(5) 可管理能力:是否支持SNMP網管
(6) VPN支持
(7) 認證和加密特性
(8) 服務的類型和原理
(9)網路地址轉換能力

三.病毒防護技術

病毒歷來是信息系統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由於網路的廣泛互聯,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速度大大加快。
我們將病毒的途徑分為:
(1 ) 通過FTP,電子郵件傳播。
(2) 通過軟盤、光碟、磁帶傳播。
(3) 通過Web游覽傳播,主要是惡意的Java控制項網站。
(4) 通過群件系統傳播。
病毒防護的主要技術如下:
(1) 阻止病毒的傳播。
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SMTP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群件伺服器上安裝病毒過濾軟體。在桌面PC安裝病毒監控軟體。
(2) 檢查和清除病毒。
使用防病毒軟體檢查和清除病毒。
(3) 病毒資料庫的升級。
病毒資料庫應不斷更新,並下發到桌面系統。
(4) 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及PC上安裝Java及ActiveX控制掃描軟體,禁止未經許可的控制項下載和安裝。

四.入侵檢測技術

利用防火牆技術,經過仔細的配置,通常能夠在內外網之間提供安全的網路保護,降低了網路安全風險。但是,僅僅使用防火牆、網路安全還遠遠不夠:
(1) 入侵者可尋找防火牆背後可能敞開的後門。
(2) 入侵者可能就在防火牆內。
(3) 由於性能的限制,防火焰通常不能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能力。
入侵檢測系統是近年出現的新型網路安全技術,目的是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採取相應的防護手段,如記錄證據用於跟蹤和恢復、斷開網路連接等。
實時入侵檢測能力之所以重要首先它能夠對付來自內部網路的攻擊,其次它能夠縮短hacker入侵的時間。
入侵檢測系統可分為兩類:
√ 基於主機
√ 基於網路
基於主機的入侵檢測系統用於保護關鍵應用的伺服器,實時監視可疑的連接、系統日誌檢查,非法訪問的闖入等,並且提供對典型應用的監視如Web伺服器應用。
基於網路的入侵檢測系統用於實時監控網路關鍵路徑的信息,其基本模型如右圖示:
上述模型由四個部分組成:
(1) Passive protocol Analyzer網路數據包的協議分析器、將結果送給模式匹配部分並根據需要保存。
(2) Pattern-Matching Signature Analysis根據協議分析器的結果匹配入侵特徵,結果傳送給Countermeasure部分。
(3) countermeasure執行規定的動作。
(4) Storage保存分析結果及相關數據。
基於主機的安全監控系統具備如下特點:
(1) 精確,可以精確地判斷入侵事件。
(2) 高級,可以判斷應用層的入侵事件。
(3) 對入侵時間立即進行反應。
(4) 針對不同操作系統特點。
(5) 佔用主機寶貴資源。
基於網路的安全監控系統具備如下特點:
(1) 能夠監視經過本網段的任何活動。
(2) 實時網路監視。
(3) 監視粒度更細致。
(4) 精確度較差。
(5) 防入侵欺騙的能力較差。
(6) 交換網路環境難於配置。
基於主機及網路的入侵監控系統通常均可配置為分布式模式:
(1) 在需要監視的伺服器上安裝監視模塊(agent),分別向管理伺服器報告及上傳證據,提供跨平台的入侵監視解決方案。
(2) 在需要監視的網路路徑上,放置監視模塊(sensor),分別向管理伺服器報告及上傳證據,提供跨網路的入侵監視解決方案。
選擇入侵監視系統的要點是:
(1) 協議分析及檢測能力。
(2) 解碼效率(速度)。
(3) 自身安全的完備性。
(4) 精確度及完整度,防欺騙能力。
(5) 模式更新速度。

五.安全掃描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中,另一類重要技術為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與防火牆、安全監控系統互相配合能夠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網路。
安全掃描工具源於Hacker在入侵網路系統時採用的工具。商品化的安全掃描工具為網路安全漏洞的發現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安全掃描工具通常也分為基於伺服器和基於網路的掃描器。
基於伺服器的掃描器主要掃描伺服器相關的安全漏洞,如password文件,目錄和文件許可權,共享文件系統,敏感服務,軟體,系統漏洞等,並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建議。通常與相應的伺服器操作系統緊密相關。
基於網路的安全掃描主要掃描設定網路內的伺服器、路由器、網橋、變換機、訪問伺服器、防火牆等設備的安全漏洞,並可設定模擬攻擊,以測試系統的防禦能力。通常該類掃描器限制使用范圍(IP地址或路由器跳數)。網路安全掃描的主要性能應該考慮以下方面:
(1) 速度。在網路內進行安全掃描非常耗時。
(2) 網路拓撲。通過GUI的圖形界面,可迭擇一步或某些區域的設備。
(3) 能夠發現的漏洞數量。
(4) 是否支持可定製的攻擊方法。通常提供強大的工具構造特定的攻擊方法。因為網路內伺服器及其它設備對相同協議的實現存在差別,所以預制的掃描方法肯定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5) 報告,掃描器應該能夠給出清楚的安全漏洞報告。
(6) 更新周期。提供該項產品的廠商應盡快給出新發現的安生漏洞掃描特性升級,並給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安全掃描器不能實時監視網路上的入侵,但是能夠測試和評價系統的安全性,並及時發現安全漏洞。

六. 認證和數宇簽名技術

認證技術主要解決網路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作為身份認證技術中的一種具體技術,同時數字簽名還可用於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
認證技術將應用到企業網路中的以下方面:
(1) 路由器認證,路由器和交換機之間的認證。
(2) 操作系統認證。操作系統對用戶的認證。
(3) 網管系統對網管設備之間的認證。
(4) VPN網關設備之間的認證。
(5) 撥號訪問伺服器與客戶間的認證。
(6) 應用伺服器(如Web Server)與客戶的認證。
(7) 電子郵件通訊雙方的認證。
數字簽名技術主要用於:
(1) 基於PKI認證體系的認證過程。
(2) 基於PKI的電子郵件及交易(通過Web進行的交易)的不可抵賴記錄。
認證過程通常涉及到加密和密鑰交換。通常,加密可使用對稱加密、不對稱加密及兩種加密方法的混合。
UserName/Password認證
該種認證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認證方式,用於操作系統登錄、telnet、rlogin等,但由於此種認證方式過程不加密,即password容易被監聽和解密。
使用摘要演算法的認證
Radius(撥號認證協議)、路由協議(OSPF)、SNMP Security Protocol等均使用共享的Security Key,加上摘要演算法(MD5)進行認證,由於摘要演算法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因此,在認證過程中,由摘要信息不能計算出共享的security key,敏感信息不在網路上傳輸。市場上主要採用的摘要演算法有MD5和SHA-1。
基於PKI的認證
使用公開密鑰體系進行認證和加密。該種方法安全程度較高,綜合採用了摘要演算法、不對稱加密、對稱加密、數字簽名等技術,很好地將安全性和高效率結合起來。後面描述了基於PKI認證的基本原理。這種認證方法目前應用在電子郵件、應用伺服器訪問、客戶認證、防火牆驗證等領域。
該種認證方法安全程度很高,但是涉及到比較繁重的證書管理任務。

E. 路由器的分類有哪些

常見分類有下幾類:
1、按性能檔次分高、、低檔路由器
通常路由器吞吐量大於40Gbps路由器稱高檔路由器背吞吐量25Gbps~40Gbps之間路由器稱檔路由器而低於25Gbps看作低檔路由器當只種宏觀上劃分標准各廠家劃分並完全致實際上路由器檔次劃分僅吞吐量依據稿前哪有綜合指標市場佔有率大Cisco公司例12000系列高端路由器7500下系列路由器低端路由器
2、從結構上分模塊化路由器和非模塊化路由器
模塊化結構靈活地配置路由器適應企業斷增加業務需求非模塊化只能提供固定埠通常高端路由器模塊化結構低端路由器非模塊化結構
3、從功能上劃分路由器分骨幹級路由器企業級路由器和接入級路由器
a、骨幹級路由器實現企業級網路互連關鍵設備數據吞吐量較大非常重要對骨幹級路由器基本性能要求高速度和高靠性了獲得高靠性網路系統普遍採用諸熱備份、雙電源、雙數據通路等傳統冗餘技術從而使得骨幹路由器靠性般成問題
b、企業級路由器連接許多終端系統連接對象較多系統相對簡單且數據流量較小對類路由器要求盡量便宜方法實現盡能多端點互連同時還要求能夠支持同服務質量
c、接入級路由器主要應用於連接家庭或ISP內小型企業客戶群體
4、按所處網路位置劃分通常把路由器劃分邊界路由器和間節點路由器
明顯"邊界路由器"處於網路邊緣用於同網路路由器連接;而"間節點路由器"則處於網路間通常用於連接同網路起數據轉發橋梁作用由於各自所處網路位置有所同其主要性能也有相應側重間節點路由器因要面對各種各樣網路何識別些網路各節點呢靠些間節悔卜點路由器MAC地址記憶功能基於上述原因選擇間節點路由器時需要MAC地址記憶功能更加註重也要求選擇緩存更大MAC地址記憶能力較強路由器邊界路由器由於能要同時接受來自許多同網路路由器發來數據所要鍵碼求種邊界路由器背板帶寬要足夠寬當也要與邊界路由器所處網路環境而定
5、從性能上分線速路由器及非線速路由器
所謂"線速路由器"完全按傳輸介質帶寬進行通暢傳輸基本上沒有間斷和延時通常線速路由器高端路由器具有非常高埠帶寬和數據轉發能力能媒體速率轉發數據包;低端路由器非線速路由器些新寬頻接入路由器也有線速轉發能力

F. 什麼是網路硬體

你想知道什麼是網路硬體嗎?下面將由我帶大家來解答這個疑問吧,希望對大家有所收獲!

網路硬體的概述

1、伺服器和工作站

大多數時候伺服器是網路的核心(當然對等網也可以沒有伺服器)。作為普通的辦公、教學等應用伺服器可以採用一般配置較高的普通電腦,注意內存和硬碟的容量應適當大一點,主板、機箱等配件也應選購名牌的產品,保證質量穩定可靠,而在顯卡、 顯示器 、多媒體等方面則不必過多花費。如果資金不存在問題,或應用要求高(如證券交易),則最好採用專用的伺服器。

專用網路伺服器與普通電腦的主要區別在於:專用伺服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加註重系統的I/O吞吐能力,一般採用了雙電源、熱拔插、SCSI RAID硬碟等技術。當然專用網路伺服器的價格也不菲。

工作站實際上就是普通的電腦,386以上檔次的電腦都可作為組網的工作站。一般根據資金、應用等具體情況使用當時流行配置的電腦作為工作站。網路工作站可以不配置軟碟機和光碟機,而且硬碟可以選擇容量較小的塌枯前,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利用伺服器的資源,節省資金,還可防止病毒感染,保證網路安全。

2、網路適配器(網卡)

網卡的主要作用是將計算機數據轉換為能夠通過介質傳輸的信號。當網路適配器傳輸數據時,它首先接收來自計算機的數據。為數據附加自己的包含校驗及網卡地址報頭,然後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傳輸介質發送的信號。

ISA介面的網卡,左邊那塊EPROM用於無盤站啟動

筆記本 網卡和接細纜的BNC介面

從匯流排結構看,ISA介面的網卡現在已基本被淘汰,普遍採用了PCI介面,另外還有PCMIA介面的筆記本電腦專用網卡。網卡的埠方面,以前BNC頭(T形連接器,用於連接同軸電纜)和AVI(粗纜連接器)曾被廣泛使用,目前已基本被淘汰。現在網卡主要採用RJ-45連接器,類似普通的電話電纜連接器(RJ-11),但要大一些,它使用具有四對導線的雙絞線電纜。從數據傳輸方式看,現在網卡都支持全雙工模式,所謂“全雙工”,簡單說就是指當A傳送數據給B時,B同時也可以傳送數據給A。而網卡與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方式,採用了BusMaster方式;可以不佔用CPU資源,因此速度很快。

網卡上的RJ45介面和指示燈

3、傳輸介質(網線)

常見的網線分細同軸線纜、粗同軸線纜和雙絞線、光纜等。以前同軸線纜採用較多,主要是因為同軸電纜組成的匯流排形結構網路成本較低,但單條電纜的損壞可能導致整個網路癱瘓,維護也難,這已經是一種將近淘汰敗衡的網路形式。

以下重點介紹雙絞線。根據最大傳輸速度的不同,雙絞線分為不同的類別: 3類、5類及超5類。3類雙絞線的速率為10Mb/S, 5類雙絞線的速率可達100Mb/S,超5類更可達155Mb/s以上,可以適合未來多媒體數據傳輸的需求。雙絞線還分為屏蔽雙絞線(STP)和非屏蔽雙絞線(UTP),STP雙絞線內部包了一層皺紋狀的屏蔽金屬物質,並且多了一條接地用的金屬銅絲線,因此它的抗干擾性比UTP雙絞線強,但價格也要貴很多。對於UTP雙絞線,阻抗值在1MHZ時通常為100歐姆,中心芯線24AMG(直徑為0.5mm), 每條雙絞線最大傳輸距離為100米。 由於網線布線大多涉及到建築結構與內部裝修,因此在布線完成後,如果想重新布線是非常困難的, 所以即使網卡等設備還是10Base-T的,但是在規劃網路時,應該考慮到未來的需求,所以應採用5類甚至超5類的雙絞線。

雙絞線

和雙絞線配套使用的還有RJ45水晶頭,用於製作雙絞線與網卡RJ45介面間的接頭,其質量好壞直接關系整個網路的穩定性,不可忽視。

水晶頭

光纖是新一代的傳輸介質,與銅質介質相比,光纖具有一些明顯的優勢。因為光纖不會向外界輻射電子信號,所以使用光纖介質的網路無論是在安全性,可靠性還是網路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光纖傳輸的帶寬大大超出銅質線纜,而且光纖支持的最大連接距離達兩公里以上,是組建較大規模團清網路的必然選擇。現在有兩種不同類型的光纖,分別是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所謂“模”就是指以一定的角度進入光纖的一束光線)。多模光纖使用發光二極體(LED)作為發光設備,而單模光纖使用的則是激光二極體(LD)。 多模光纖允許多束光線穿過光纖。因為不同光線進入光纖的角度不同,所以到達光纖末端的時間也不同。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模色散。色散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模光纖所能實現的帶寬和傳輸距離。正是基於這種原因,多模光纖一般被用於同一辦公樓或距離相對較近的區域內的網路連接。單模光纖只允許一束光線穿過光纖。因為只有一種模態,所以不會發生色散。使用單模光纖傳遞數據的質量更高,傳輸距離更長。單模光纖通常被用來連接辦公樓之間或地理分散更廣的網路。

如果使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還需增加光端收發器等設備。價格比較昂貴,在一般的應用中並不採用。

光纖和光端設備

4、中繼器和橋接器

大家知道無論採用何種傳輸介質其傳輸距離都是有限的。(粗同軸電纜每一網段的最大距離為500米,細同軸電纜為180米,雙絞線為100米),超過這些距離,就需要利用中繼器來擴展距離,中繼器的功能就是將經過衰減而變得不完整的信號,經過整理後,重新產生出完整的信號再繼續傳送,雖然中繼器可以延長傳輸距離,但傳輸帶寬不會變化。

至於橋接器:傳統的橋接器只有兩個埠,用於連接不同的網段。(網段可以由中繼器分離,可以由橋接器分離也可以由路由器分離),橋接器具有信號過濾的功能,此外,橋接器上的每一個埠是專用帶寬,而傳統的共享式集線器的帶寬是由該集線器上的所有埠平均分配的。

5、交換機、集線器

集線器可以看成是一種多埠的中繼器,是共享帶寬式的,其帶寬由它的埠平均分配,如總帶寬為10Mb/s的集線器,連接4台工作站同時上網時,每台工作站平均帶寬僅為10/4=2.5Mb/s。交換機又叫交換式集線器:可以想像成一台多埠的橋接器,每一埠都有其專用的帶寬,如10Mb/s的交換式集線器,每個埠都有10Mb/s的帶寬。交換機和集線器都遵循IEEE802.3或IEEE802.3u,其介質存取方式均為CSMA/CD。它們之間的區別為:

集線器為共享方式,既同一網段的機器共享固有的帶寬,傳輸通過碰撞檢測進行,同一網段計算機越多,傳輸碰撞也越多,傳輸速率會變慢;交換機每個埠為固定帶寬,有獨特的傳輸方式,傳輸速率不受計算機增加影響,其獨特的Nway、全雙工功能增加了交換機的使用范圍和傳輸速度。

集線器

現在交換機和集線器普遍採用了自適應(Auto-sense 或 Auto-Negotiation)技術。可以自動適應100M和10M速率。這類交換機和集線器按照以下順序適應工作速率:100M 全雙工,100M半雙工,10M全雙工10M半雙工。Auto-Negotiation在IEEE 802.3u 中已有規定。其好處是在不需用戶參與設定的情況下,自動以最高速率連接。

另外集線器上一般都有Collision燈。由於乙太網絡採用了CSMA/CD協議。在傳輸過程中可能發生沖突,此時,Collision要閃爍。如果Collision閃爍過分頻繁,說明網路負載已經很重了,需要對網路進行調整或者升級。

6、路由器

路由器是網路中進行網間連接的關鍵設備。作為不同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系統構成了基於 TCP/IP 的國際互連網路 Internet 的主體脈絡,也可以說,路由器構成了 Internet 的骨架。它的處理速度是網路通信的主要瓶頸之一,它的可靠性則直接影響著網路互連的質量。因此,在園區網、地區網、乃至整個 Internet 研究領域中,路由器技術始終處於核心地位 。路由器之所以在互連網路中處於關鍵地位,是因為它處於網路層,一方面能夠跨越不同的物理網路類型(DDN、FDDI、乙太網等等),另一方面在邏輯上將整個互連網路分割成邏輯上獨立的網路單位,使網路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數據(IP 包)傳送到正確的網路,具體包括:IP 數據包的轉發,包括數據包的尋徑和傳送;子網隔離,抑制廣播風暴;維護路由表,並與 其它 路由器交換路由信息,這是 IP 包轉發的基礎;IP 數據包的差錯處理及簡單的擁塞控制;實現對 IP 數據包的過濾和記憶等功能。

網路安裝設置概述

1、網卡的安裝和設置

對ISA介面網卡,首先應在DOS下運行網卡自帶的設置程序,把中斷號由3改為5或9或11。(避免和主板COM2口沖突),記下修改後的中斷號和I/O地址,並修改Win98中的網卡資源,使兩處修改結果一致,網卡才能正常工作。然後在Win98的網路設置中添加適配器,安裝網卡驅動程序即可。對於即插即用的PCI網卡,在把網卡插入主機上後,一般開機時都會檢測到網卡,Windows98會自動分配資源並提示安裝好驅動程序。 如果有問題,可以點擊“控制面板”的“添加新硬體”來手工安裝,還不行的話應調整主板 BIOS 設置及換一個PCI插槽試試。

2 、雙絞線的製作

雙絞線必須和RJ--45介面配合,才能把各計算機連接起來,為了適應將來的發展,網線必須遵循EIA/TIA 568B標准,只要雙絞線的兩端,都按照以下排列製作即可。

1腳 2腳 3腳 4腳 5腳 6腳 7腳 8腳 白橙 橙 白綠 藍 白藍 綠 白棕 棕

100Base-T或10Base-T網路只要使用RT-45插座的第1、2、3、6共4個引腳即可,網卡引腳功能定義如下:

引腳 功能定義 1發送數據 2發送數據 3接收數據 6接收數據 4,5,7,8 保留

集線器引腳正好相反,即發送數據變成接收數據,反之則反。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對於用於連接兩台集線器或兩台機器互連的雙絞線,需要將1、3;2、6交換連接。這根特殊製作的雙絞線又被稱為“跳線”。

用雙絞線作為傳輸介質,每網段最長不能超過100米。製作雙絞線必須用到RJ-45的壓線鉗,要製作好一條雙絞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按照一定的標准,具體如下:

除去雙絞線的外皮最少2cm。將雙絞線電纜中的每條線調整好,就會呈現平行狀態,其中綠色需要跨越白藍色和藍色線,然後修剪頂端,之後應剩餘總長度約為14cm。將調整好的雙絞線按規定排列放入RJ-45接頭,用壓線鉗壓緊,製作好後的雙絞線不應該露出外表皮,而且不易產生松動,製作好後可以試拉一下。為了保證雙絞線的導通性,可在製作好後用萬用表或專門的測試設備來測試一下。

3、組建區域網

要組建區域網絡,使各計算機能相互通信,必須把它們連接起來。現在一般都採用的是星型連接,用一個集線器將各台計算機集中連接起來,這種網路的優點是當網路中的任何一個節點壞時,不會影響到整個網路,匯流排型網路要比星型網路經濟一些。但匯流排型網路只能實現半雙工功能,而且不利於以後的擴展,是一種即將被淘汰的網路構架。

匯流排結構的網路

星型網路的連接很簡單,只要把製作好的雙絞線一端插在主機網卡的RJ-45插口,另一端插到集線器上即可。按照此法把其它計算機連上集線器,即一個小型區域網的硬體連接到此完成。如果新增集線器,為了保證新增的集線器與原有的區域網結合,我們必須用“跳線”將兩台集線器相連。

10M乙太網應遵循5-4-3規則。既在一個10M網路中,一共可以分為5個網段,其中用4個中繼器連接,允許其中3個網段有設備,其他2個網段只是傳輸距離的延長。在10BSE-T網路中,只允許級連4個HUB。可以使用可堆疊的集線器,可堆疊集線器如DE1824,可以堆疊8個,在邏輯上這8個HUB棧可以看作一個HUB。或者可以使用交換機和HUB連接。避免了5-4-3規則的限制,而增加埠數。

要注意集線器堆疊和級聯是有區別的,堆疊方式採用廠家的堆疊電纜,堆疊在一起的集線器在邏輯上作為一個集線器,不受5-4-3規則的限制。級聯方式採用cross-over電纜(1、2和3、6反接),受5-4-3限制,只能級聯4個集線器。

4、網路設置

在硬體形式上形成區域網,並安裝好網卡驅動程序後,網路還不能使用,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設置並添好網路協議。以WIN98中的設置為例:需打開“控制面板”雙擊“網路”彈出“網路”屬性對話框,按“添加”鈕,在“已經安裝了下列網路組件”欄下,添加如下組件:Microsoft網路用戶網卡驅動程序,NetBEUT協議,TCP/IP協議等,具體設置過程很多 文章 都已講到,這里不再細談。

下面簡單談談路由器的設置供大家參考:

配置路由器有兩種 方法 ,一是通過路由器的配置埠,利用微機或終端來配置,二是利用網路通過Telnet命令來配置,不過採用第二種方法,要求用戶已經正確配置了路由器各介面的IP地址。第一種方法更具有通用性,其配置方法如下:

1. 通過配置口(Console)搭建配置環境

第一步:如下圖所示,建立本地配置環境,只需將微機(或終端)的串口通過標准RS232電纜與路由器的配置口連接;如果建立遠程配置環境,如圖2-2所示,需要在微機串口和路由器配置口上分別掛接Modem。然後通過電話撥號實現連接。

第二步:准備一台安裝了Win95/98 操作系統 的個人電腦;

第三步:用隨機提供的配置口電纜把PC的串口1和路由器 的Console口相連,然後打開PC和路由器的電源。

第四步:用PC建一個超級終端。開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級終端。用滑鼠雙擊Hypertrm.exe文件,然後輸入要建的超級終端名稱並選擇一個圖標,選擇“直接連接到串口1”選項,設置通信埠(設置終端通信參數:通信速率9600bps、8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無奇偶校驗,無流控,終端類型:VT100,二進制傳輸協議:Xmodem/CRC.),滑鼠點擊確定後,PC終端即正確連到了路由器上。然後你就可以使用路由器的配置命令對路由器進行配置了。 《網路硬體搭建與配置實踐》以實際的網路工程為案例,全面深入地介紹了網路布線的設計、施工與測試,網路設備的規劃、選擇與配置, 無線網路 的設計、配置與測試,網路安全的規劃、配置與實施,網路設備的監控、維護與故障排除,囊括了最新的 網路技術 和網路設備,是一整套緊貼實際應用的完全硬體解決方案。

G. 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的區別

集線器和交換機的工作層次,轉發方式,傳輸模式都不一樣。
集線器工作在物理層,屬於1層設備,每發送一個數據,所有的埠均可以收到,交換機工作在數據鏈路層,屬於2層設備,每個埠形成一張MAC地址轉發表,根據數據包的MAC地址轉發數據,而不是廣播形式。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是廣播形式,無論哪個埠收到數據之後,都要廣播到所有的埠,當接入設備比較多時,網路性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交換機根據MAC地址轉發數據,收到數據包之後,檢查報文的目的MAC地址,找到對應的埠進行轉發,而不是廣播到所有的埠。
集線器內部採用了匯流排型拓團滲模撲,各個節點共用一條匯流排進行通信,數據包的發送和接收採用了CSMA/CD協議,在同一時間內必須是單向的,只能維持在半雙工模式下。兩個埠不能同時收發數據,並且當兩個埠通信時,其他埠不同工作。當塌緩交換機上的兩個埠通信時,它們之間的通道是相互獨立的,可以實現全雙工通信。兩個埠同喊散時收發數據。

H. 組建一個星型網路的關鍵設備是

關鍵設備就是交換機或者HUB.沒有交換機或者HUB什麼都搞不成,除非你組建無線網路

I. 網路會議設備哪款功能強大

現代的視頻會議設備除了用於音視頻開會外,它還能實現一些多媒體功能:

(1)資料文檔的共享。例如在政府應用中,政府辦公、會議、公檢法部門在遠程辦案中,有大量的文件資料需要與會者共同討論。在傳統視頻會議中,使用文檔投影機將文檔通過圖像的方式在與會者之間共享

(2)遠程培訓。企業內部協作需要商討產品設計、工程方案、統計報表分析等功能,設計圖紙、業務報表是會議討論的重點,數據傳輸和共享功能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了視頻功能。

(3)遠程教學應用中最充分地發揮了多媒體視頻通訊的優勢。針對遠程教育的視頻通訊方案支持課件共享、互動式問答、課程存儲、點播回放等功能。

(4)遠程醫療的應用中,開放平台的多媒體視訊系統能夠與醫療設備介面,實現各種醫療數據的共享。

產品形態

一般的視頻會議設備包括MCU多點控制器(視頻會議伺服器)、會議室終端、PC桌面型終端、電話接入網關(PSTNGateway)、Gatekeeper(網閘)等幾個部分。各種不同的終端都連入MCU進行集中交換,組成一個視頻會議網路。此外,語音會議系統可以讓所有桌面用戶通過PC參與語音會議,這些是在視頻會議基礎上的衍生。語音系統也是多功能視頻會議的一個參考條件。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出現,視頻會議領域出現了雲計算視頻會議模式,雲計算視頻會議設備支持多伺服器動態集群部署,並提供多台高性能伺服器,大大提升了會議穩定性、安全性、可用性。近年來,雲計算視頻會議因能大幅提高溝通效率,持續降低溝通成本,帶來內部管理水平升級,而獲得眾多用戶歡迎,已廣泛應用在政府、軍隊、交通、運輸、金融、運營商、教育、企業等各個領域。毫無疑問,視頻會議運用雲計算以後,在方便性、快捷性、易用性上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必將激發視頻會議應用新高潮的到來。

雲計算視頻會議是視頻會議與雲計算的完美結合,帶來了最便捷的遠程會議體驗。

J. 關於網路硬體

交換器,路由器,集線器,網卡等網路設備的區別和聯系

網卡和路由器是兩種網路硬體設備。網卡是網路終端與網路的介面設備;而路由器是用來引導網路中的信息傳輸的。

集線器

集線器實際就是一種多埠的中繼器。集線器一般有4、8、16、24、32等數量的RJ45介面,通過這些介面,集線器便能為相應數量的電腦完成「中繼」功能(將已經衰減得不完整的信號經過整理,重新產生出完整的信號再繼續傳送)。由於它在網路中處於一種「中心」位置,因此集線器也叫做「Hub」。
集線器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比如有一個具備8個埠的集線器,共連接了8台電腦。集線器處於網路的「中心」,通過集線器對信號進行轉發,8台電腦之間可以互連互通。具體通信過程是這樣的:假如計算機1要將一條信息發送給計算機8,當計算機1的網卡將信息通過雙絞線送到集線器上時,集線器並不會直接將信息送給計算機8,它會將信息進行「廣播」——將信息同時發送給8個埠,當8個埠上的計算機接收到這條廣播信息時,會對信息進行檢查,如果發現該信息是發給自己的,則接收,否則不予理睬。由於該信息是計算機1發給計算機8的,因此最終計算機8會接收該信息,而其它7台電腦看完信息後,會因為信息不是自己的而不接收該信息。

交換機

交換機也叫交換式集線器,它通過對信息進行重新生成,並經過內部處理後轉發至指定埠,具備自動定址能力和交換作用,由於交換機根據所傳遞信息包的目的地址,將每一信息包獨立地從源埠送至目的埠,避免了和其他埠發生碰撞。廣義的交換機就是一種在通信系統中完成信息交換功能的設備。
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交換機是針對共享工作模式的弱點而推出的。集線器是採用共享工作模式的代表,如果把集線器比作一個郵遞員,那麼這個郵遞員是個不認識字的「傻瓜」——要他去送信,他不知道直接根據信件上的地址將信件送給收信人,只會拿著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讓接收的人根據地址信息來判斷是不是自己的!而交換機則是一個「聰明」的郵遞員——交換機擁有一條高帶寬的背部匯流排和內部交換矩陣。交換機的所有的埠都掛接在這條背部匯流排上,當控制電路收到數據包以後,處理埠會查找內存中的地址對照表以確定目的MAC(網卡的硬體地址)的NIC(網卡)掛接在哪個埠上,通過內部交換矩陣迅速將數據包傳送到目的埠。目的MAC若不存在,交換機才廣播到所有的埠,接收埠回應後交換機會「學習」新的地址,並把它添加入內部地址表中。
可見,交換機在收到某個網卡發過來的「信件」時,會根據上面的地址信息,以及自己掌握的「常住居民戶口簿」快速將信件送到收信人的手中。萬一收信人的地址不在「戶口簿」上,交換機才會像集線器一樣將信分發給所有的人,然後從中找到收信人。而找到收信人之後,交換機會立刻將這個人的信息登記到「戶口簿」上,這樣以後再為該客戶服務時,就可以迅速將信件送達了。

路由器

路由器是網路中進行網間連接的關鍵設備。作為不同網路之間互相連接的樞紐,路由器系統構成了基於 TCP/IP 的國際互連網路Internet 的主體脈絡。
路由器之所以在互連網路中處於關鍵地位,是因為它處於網路層,一方面能夠跨越不同的物理網路類型(DDN、FDDI、乙太網等等),另一方面在邏輯上將整個互連網路分割成邏輯上獨立的網路單位,使網路具有一定的邏輯結構。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就是為經過路由器的每個數據幀尋找一條最佳傳輸路徑,並將該數據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數據(IP 報文)傳送到正確的網路,細分則包括:1、IP 數據報的轉發,包括數據報的尋徑和傳送;2、子網隔離,抑制廣播風暴;3、維護路由表,並與其它路由器交換路由信息,這是 IP 報文轉發的基礎;4、IP 數據報的差錯處理及簡單的擁塞控制;5、實現對 IP 數據報的過濾和記帳。
路由器構成了 Internet 的骨架。它的處理速度是網路通信的主要瓶頸之一,它的可*性則直接影響著網路互連的質量。因此Internet 研究領域中,路由器技術始終處於核心地位。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詢問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是什麼,功能如何,有何區別,筆者就這些問題簡單的做些解答。

首先說HUB,也就是集線器。它的作用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將一些機器連接起來組成一個區域網。而交換機(又名交換式集線器)作用與集線器大體相同。但是兩者在性能上有區別:集線器採用的式共享帶寬的工作方式,而交換機是獨享帶寬。這樣在機器很多或數據量很大時,兩者將會有比較明顯的。而路由器與以上兩者有明顯區別,它的作用在於連接不同的網段並且找到網路中數據傳輸最合適的路徑 ,可以說一般情況下個人用戶需求不大。路由器是產生於交換機之後,就像交換機產生於集線器之後,所以路由器與交換機也有一定聯系,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兩種設備。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換機不能路由轉發數據包的不足。

總的來說,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路層。由於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路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IP地址是在軟體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路,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路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體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路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於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牆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路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交換機一般用於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於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路由器用於WAN-WAN之間的連接,可以解決異性網路之間轉發分組,作用於網路層。他們只是從一條線路上接受輸入分組,然後向另一條線路轉發。這兩條線路可能分屬於不同的網路,並採用不同協議。相比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較交換機要強大,但速度相對也慢,價格昂貴,第三層交換機既有交換機線速轉發報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廣泛應用。

目前個人比較多寬頻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筆者就ADSL的接入來簡單的說明一下。現在購買的ADSL貓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時候廠家在出廠時將路由功能屏蔽了,因為電信安裝時大多是不啟用路由功能的,啟用DHCP。打開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個人上網或少數幾台通過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電腦比較多你只需要再購買一個或多個集線器或者交換機。考慮到如今集線器與交換機的 價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請購買一個交換機。不必去追求高價,因為如今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我最便宜的交換機現在沒有任 何問題。給你一個參考報價,建議你購買一個8口的,以滿足擴充需求,一般的價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換機,所有電腦再接到交換機上就行了。餘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個機器的網線插入交換機的介面,將貓的網線插入uplink介面。然後設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網了。

閱讀全文

與網路關鍵設備哪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steam令牌換設備了怎麼辦 瀏覽:246
新生測聽力儀器怎麼看結果 瀏覽:224
化學試驗排水集氣法的實驗裝置 瀏覽:156
家用水泵軸承位置漏水怎麼回事 瀏覽:131
羊水鏡設備多少錢一台 瀏覽:125
機械制圖里型鋼如何表示 瀏覽:19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瀏覽:718
超聲波換能器等級怎麼分 瀏覽:800
3萬軸承是什麼意思 瀏覽:110
鑫旺五金製品廠 瀏覽:861
蘇州四通閥製冷配件一般加多少 瀏覽:153
江北全套健身器材哪裡有 瀏覽:106
水表閥門不開怎麼辦 瀏覽:109
花冠儀表盤怎麼顯示時速 瀏覽:106
洗砂機多少錢一台18沃力機械 瀏覽:489
超聲波碎石用什麼材料 瀏覽:607
組裝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簡易裝置的方法 瀏覽:165
怎麼知道天然氣充不了閥門關閉 瀏覽:902
公司賣舊設備掛什麼科目 瀏覽:544
尚葉五金機電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