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用作製冷劑的氣體
(1)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性質較穩定,能作保護氣,
故答案為:N 5 ;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5)氨氣手常見的含氮化合物,易液化,氣化吸收周圍的熱量,可作製冷劑;
故答案為:N8 的 ;氨氣易液化,液氨在氣化時吸收大量熱;
(的)能和酸反應生成鹽的物質應該具有鹼性,在常溫下為氣態的物質是N8 的 ;氨氣屬於鹼性氣體,易和鹽酸等強酸反應,N8 的 +8 + =N8 4 + ,
故答案為:N8 的 ;N8 的 +8 + =N8 4 + ;
(4)可以作氮肥、遇鹼會放出帶刺激性氣味氣體的物質為銨鹽,銨鹽都是易溶於水的物質,銨鹽和氫氧化鈉等強鹼溶液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氨氣和水,離子反應方程式為:N8 4 + +O8 - =N8 的 ↑+8 5 O,
故答案為:銨鹽;N8 4 + +O8 - =N8 的 ↑+8 5 O.
❷ 固態時可用作製冷劑的化學式
①乾冰升華吸熱,可用於作製冷劑;②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顯鹼性,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③水銀可用於製作溫度計;④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的俗稱,用於治療胃酸過多。
❸ 氧化鈉化學性質
氧化鈉是一種無機物,化學式Na2O,分子量61.98,灰白色粉末,熔點為1132℃,沸點(升華)1275℃,密度為2.27g/cm3,可溶於水,與水反應。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氧化鈉常溫下為白色無定形片狀或粉末,分子量61.98,熔點為1132℃,沸點(升華)1275℃,密度為2.27g/cm3,可溶於水,與水反應。
化學性質
1.與水反應
氧化鈉可以與水發生化合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化顫迅學方程式如下:
Na2O + H2O = 2NaOH
2.和酸反應
氧化鈉能與酸反應,生成對應的鈉鹽與水,離子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如下:
Na2O + 2H+= 2Na++ H2O [6]
若氧化鈉過量,則過量的氧化鈉會繼續與水反應茄納此生成氫氧化鈉。
能與酸性氧化物發生反應:
Na2O + CO2=Na2CO3
3.自身分解
氧化鈉在大於400℃的條件下會分解為過氧化鈉和鈉單質,化學方程式如下(反應條件略):[3]
2Na2O = 2Na + Na2O2
4.與氧氣反應
氧化鈉在常溫下和在加熱的條件下均可氧化成過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
2Na2O + O2= 2Na2O2
制備方法
製取裝置
1、純氧化鈉可用鈉與過氧化鈉反應或鈉與亞硝酸鈉反應製得。
2Na + Na2O2= 2Na2O
6Na + 2NaNO2= 4Na2O + N2↑
2、用純凈的疊氮化鈉與NaNO3混合加熱,可以製得氧化鈉。首先在鎳盤鋪上薄薄的一層純疊氮化鈉。然後把硝酸鈉與疊氮化鈉混合均勻,研成細粉,裝入鎳盤。鎳盤放入硬質玻璃管中。用汞擴散泵抽真空,同時開啟電爐緩慢升溫至200℃,除去反應混合物表面附著的水分後,逐漸升溫至270-290℃,升溫速度不茄塵可太急,否則會引起爆炸。通往真空泵的旋塞可開或關閉,用以控制反應的進程。當溫度繼續上升,由於生成了亞硝酸鹽混合物呈現棕色。當棕色消失,氣體停止產生時,溫度升至350-400℃,在真空中蒸除過量的鈉,並用火焰將玻璃管處的鈉鏡加熱除去。冷卻玻璃管,取出鎳盤。需注意不要使盤的任何部位碰著鈉,防止鈉冷凝到盤中Na2O上面,要嚴格隔絕空氣。按以上操作可在3-5h之內制備0.3-0.5g的氧化鈉。
5NaN3+ NaNO3= 3Na2O + 8N2↑
3、用氫氧化鈉和金屬鈉的混合物加熱以制備氧化鈉。
❹ 某氧化物既能做製冷劑
1.按成分有以下幾種。
(1) 無機化合物。水、氨、二氧化碳等。
(2) 飽和碳氫化合物的衍生物,俗稱氟利昂。主要是甲烷和乙烷的衍生物。如R12, R22, R134a等。
(3) 飽合碳氫化合物。如丙烷,異丁烷等
(4) 不飽和碳氫化合物。如乙烯,丙烯等。
(5) 共沸混合製冷劑。如R502等。
(6) 非共沸混合製冷劑。如R407c,R410等。
通常按照製冷劑的標准蒸發溫度,又分為高、中、低溫三類。標准蒸發溫度是指標准大氣壓力下的蒸發溫度,也就是沸點。
(1) 高溫(低壓):標准蒸發溫度(tS)>0℃,冷凝壓力(PC)≦0.2~0.3Mpa,常用的R123等。
(2) 中溫(中壓):0℃> tS>-60℃,0.3Mpa< PC<2.0 Mpa,常用的有氨,R12, R22, R134a,丙烷等。
(3) 低溫(高壓):tS≦-60℃,常用的有R13,乙烯, R744(CO2)等。
2.編號,命各標示方法;
按照國際統一規定用字母「R」代表製冷劑,加上後面的數字和字母組成在GB7778-1987中做了明確規定。簡述如下:
(1) 無機化合物。
規定為R700加上無機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的整數部分組成
NH3(氨) H2O(水) CO2(二氧化碳)
分子量 17 18 44
編號 R717 R718 R744
(2)氟利昂和烷氫類:
烷氫類化合物的分子通式:CmH2m+2
氟利昂是飽合碳氫化合物(烷族)的鹵族元素衍生物的總稱,分子通式為R(m-1)(n+1)(X),若有Br(溴)原子,再加字母B和原子數,若(m-1)=0,則「0」略去不寫。
下面列舉幾種編號
名稱 分子式 m,n,x,z值 編號
一氯二氟甲烷 CHF2Cl m=1,n=1,x=2,z=0 R22
二氯撒氟乙烷 C2HF3 Cl2 m=2,n=1,x=3,z=0 R123
三氟一溴甲烷 CF3Br m=1,n=0,x=3,z=1 R13B1
丙烷 C3H8 m=3,n=8,x=0,z=0 R290
(3)混合製冷劑。
混合製冷劑以獲取命名的順序編號的
共沸混合製冷劑編號為R5,從R500開始R501,R502等。
非共沸混合製冷劑編號為R4,從R401,R404,R410等。
同素異構體加註小寫數字母,如CHF2-CHF2 R134,CF3-CH2F R134a
❺ R134a是怎麼來的啊
自從認識到R12的「過分穩定」的特製會破壞臭氧層以來,人們一方面限制R12的使用,另外一方面努力尋找一種可替代的物質。實際上R134a的最早合成是在1987年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兩位博士完成的,直到1999年,也就是《蒙特利爾協定》簽定後的三年後,杜邦公司與ICI公司成為最早批量生產R134a的化學企業。
純的R134a製冷劑,是一種單工質的共沸製冷劑,其性能穩定,蒸發潛熱高,在汽車及、其它空調上應用時,壓力、製冷能力及對系統設備的要求都比較合適,並且用它替代傳統的F12製冷劑還能解決環保問題,因此被廣泛的運用。
R134a的ODP值為0,相對於CFCs或者HCFCs的環保性能是很優異的。然而在HMFCs被逐步替代的今天,HFC的高GWP值使得其成為全球變暖物質的權重上升到第三。R134a是HFC類物質,有較高的GWP值,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要求這是需要淘汰的製冷劑。因此,尋找其它可長久使用的製冷劑成為當務之急。
❻ 為什麼易液化的就用作製冷劑
致冷劑,又叫製冷劑或冷凍劑,是一類利用人工利用物質物理性或化學性質而產生低溫的物質,通過製冷會導致溫度比周圍環境的溫度更低.常見的致冷劑有,固態的有NH4Cl、NH4NO3、NaNO3、食鹽和冰的混合物,液態的有二氧化硫、液氨和氟里昂等.根據其致冷原理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利用化學物質的溶解熱製冷
物質溶解時,常伴有熱效應發生.如NH4Cl、NH4NO3、NaNO3等物質溶解時要吸收熱量,導致溶液溫度降低;濃硫酸、氫氧化鈉、無水氯化鈣、無水碳酸鈉等溶解時要放出熱量,溶液溫度升高.利用物質溶解時熱量變化的性質,可以將前者用作致冷劑.並且不同物質溶解時熱量變化的數值不同,如NH4NO3的摩爾溶解熱可達+26.36千焦/摩爾,即每1mol物質溶解時要吸收26.36kJ的熱量.
這是由於物質溶解有兩個相反的過程:一是處於固體物質表面的粒子(分子或離子)在它溶解到溶劑時,受到溶劑分子的吸引,於是吸收熱量克服晶體對它的引力,離開晶體向溶劑擴散,成為自由運動的粒子;二是已經擴散到溶劑之中的溶質分子或離子與溶劑分子結合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於是放出熱量.如果前者所吸收的熱量大於後者所放出的能量則物質溶解時就會吸熱.
二、利用混合物的凝固點降低致冷
物質的凝固點是指物質在固態和液態蒸氣壓相等時的溫度,而混合物的凝固點總是比各組成物質的凝固點要低,如質量分數為23.3%的NaCl溶液其凝固點為-21.2℃,29.8%的CaCl2溶液其凝固點為-55℃.根據物質組成混合物時凝固點降低的性質特點,常用混合物作致冷劑.常用物質的凝固點如下表.
物質 凝固點 物質 凝固點 物質 凝固點
NaCl -21.2℃ CaCl2?6H2O -55℃ KCl -11.1℃
(NH4)2SO4 -19℃ MgSO4?7H2O -3.9℃ NH4Cl -15.8℃
NaNO3 -18.5℃ Na2CO3?10H2O -2.1℃ NH4NO3 -17.3℃
三、利用低沸點物質相變過程中的熱效應致冷
物質通常呈現固態、液態或氣態,物質不同狀態之間的變化叫做相變.物質相變的實質是分子具有的能量發生了變化,所以相變過程中總會有放熱或吸熱的現象發生.如在醫院里,用70%的酒精溶液作皮膚表面的消毒時,有明顯的涼感,就是液體酒精氣化過程中吸收熱量的結果.從微觀粒子角度而言,這些物質在氣化過程中之所以能吸收熱量,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它們的分子離開液體表面時,要吸收熱量以克服分子間的引力;二是當液體變成氣體時體積膨脹,需要吸收熱量以反抗外界的壓力.
利用物質相變過程中的熱效應是致冷的方法之一,尤其是低沸點的物質.常見的低沸點物質有液態二氧化硫、液氨、氟里昂等,都曾用於製造冰箱中的致冷劑.它們能在極低的溫度下吸收熱量而氣體,然後在壓縮機內被壓縮呈高溫、高壓,再經冷凝器放出熱量,最後經節流膨脹或絕熱膨脹至低溫狀態.通過不斷循環,可不斷地從周圍物質中吸收熱量,達到致冷的目的.常見致冷劑的沸點如下.
物質 沸點(℃) 物質 沸點(℃) 物質 沸點(℃)
NH3 -33.4 SO2 -10.0 CH3Cl -24.2
O2 -183 N2 -196 CF4(氟里昂-14) -128
❼ 氫氧化鈉為什麼不能乾燥二氧化碳
氫氧化鈉是鹼性物質,因此可以乾燥鹼性氣體和中性氣體。又因為能與酸性氣體反應,因此不能乾燥酸性氣體。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會反應,反應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
二氧化碳是喚春一種在常溫下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化學式為CO₂,式量44.01,碳氧化物之一,俗名碳酸氣,也稱碳酸酐或碳酐。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和鏈耐大,溶喚明於水(1體積H₂O可溶解1體積CO₂),並生成碳酸。固態二氧化碳俗稱乾冰,升華時可吸收大量熱,因而用作製冷劑,如人工降雨,也常在舞美中用於製造煙霧(乾冰升華吸熱,液化空氣中的水蒸氣)。
❽ 初中化學中什麼物質溶於水使溫度降低,可用作製冷劑的又是什麼呢
總體規律就是,熵的變化:一種狀態(混亂度)到另一種狀態(混亂度),整個過程如果是越來越混亂,就說明是放熱;反之,越來越有序就是吸熱。例如:水(單一的物質,一相體系,還可以是多相體系)氣--液--固
氣相就是最混亂的,固相就是最有序的:氣相---固相(放熱);反之,類同
。
初中階段只需要記住以下幾個就可以了:
濃硫酸、固體氫氧化鈉溶於水時會放熱;生石灰既能與水反應也會放出熱量。
各種銨鹽(如硝酸銨、氯化銨、硫酸銨等)溶於水時會吸熱。
❾ 高一化學中的製冷劑有哪些
氨、二氟二氯甲烷、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烷、碳氫製冷劑等。
1、氨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亞),氮和氫的化合物,分子式為NH₃,是一種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極易溶於水,常溫常壓下1體積水可溶解700倍體積氨,水溶液又稱氨水。
降溫加壓可變成液體,液氨是一種製冷劑。氨也是製造硝酸、化肥、炸葯的重要原料。氨對地球上的生物相當重要,它是許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
氨也是所有葯物直接或間接的組成。氨有很廣泛的用途,同時它還具有腐蝕性等危險性質。由於氨有廣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無機化合物之一,多於八成的氨被用於製作化肥。
由於氨可以提供孤對電子,所以它也是一種路易斯鹼。

2、二氟二氯甲烷
二氟二氯甲烷是C、H多鹵化合物,用作氣溶殺蟲葯發射劑,活塞式冷凍機、冷藏庫、冰箱、空調、致冷劑。
3、二氟一氯甲烷
二氟一氯甲烷又名一氯二氟甲烷別名氟里昂-22(freon-22),無色有輕微發甜氣味的氣體,分子式和結構式均為CHClF2,屬於含氫的氟氯代烴,也簡稱為HCFC-22。
性能穩定,不能燃燒,無腐蝕性。其毒性較低,微溶於水,能溶於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主要用作製取四氟乙烯的原料和製冷劑、噴霧劑、農葯生產原料等。
二氟一氯甲烷屬於對高空臭氧層有破壞作用(ODP)及溫室效應(GWP)的氣體。
4、四氟乙烷
四氟乙烷屬於HFC類物質,是當前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認可並推薦使用的環保製冷劑,也是目前主流的環保製冷劑,廣泛用於新製冷空調設備上的初裝和維修過程中的再添加。
5、碳氫製冷劑
碳氫製冷劑其實就是多數製冷劑的其中一種。碳氫製冷劑主要是節能和環保這兩大優點;節能方面:用碳氫製冷劑的空調要比用R134,R22的空調節省能耗15%至35%左右。
環保方面:碳氫製冷劑屬於天然工質,因此對大氣無污染、對臭氧層無破壞和溫室效應幾乎為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製冷劑
❿ 氨氣易液化在汽化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所以可作製冷劑
A.氧化硅可製作光導纖維,故A正確斗拍派;
B.因為氨易液化,在汽化時會吸收大量的熱量,所以可作製冷劑,故B正確;
C.故氧化鈉在呼吸面具里作為氧空賀氣的來源,故C錯誤;
D.明礬是強酸弱鹼鹽,在水溶液里能發生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氫氧化鋁膠體具有吸附性,所以能作凈水劑賀帆,故D正確;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