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製冷量和製冷功率在空調上代表什麼意思
製冷量表示空調製冷能力大小,也就是所帶房間面積大小;
製冷工作是空調製冷工作時的功耗大小。
兩者是正比關系。製冷量越大,製冷功率相對也大。
不同大小的空調匹數及所帶面積大小一覽:
製冷量2300W的空調是小一匹空調,適合12平米以下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2500W的空調是一匹空調,適合12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2600-2800W的空調是大一匹的空調,適合14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3200W的空調是1.25匹的,也叫小1.5匹空調,適合16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3500W的空調是1.5匹的,適合18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4400W的小兩匹空調,適合22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5000W的兩匹空調,適合25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6000W的2.5匹空調,適合30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7500W的三匹空調,適合38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10000W的四匹空調,適合50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製冷量12000W的五匹空調,適合60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
總之,挑選購買空調,還要看房間的密封保溫條件好壞及用途,頂層或西曬,或者是房間的高度較高,應挑選製冷量大一些的空調為宜,一般家用購買空調時,可以根據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好壞,按每平方米配160-220W的來計算空調的製冷量大小即可,辦公室或商用房間,必須根據其實際情況適當增大製冷量才行。
而空調耗電量的大小,主要是要看該空調的能效比是幾級的,也就是製冷和制熱輸入功率是多少瓦,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好壞,戶外環境溫度高低及室內溫度調節的是多少度,這些對耗電量的影響都比較大。
⑵ 空調輸入功率和製冷量是什麼意思 空調輸入功率和製冷量分別是什麼意思
1、製冷量:空調調節室溫的能力;製冷功率:空調製冷的耗電量。
2、空調的能效比=製冷量÷製冷功率。
3、製冷量即空調消耗固定單位電力所產生的製冷能力,一般和耗電量一樣用W表示。您的空調製冷量為4830W,輸入功率為949瓦,即在正常工況下,空調壓縮機和風扇每運轉一小時(不含到溫停機時間)消耗電力949W。
⑶ 什麼叫空調的製冷量和制熱量
空調製冷量是指什麼
製冷量是指空調製冷時,單位時間內從一個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排出的總熱量。大製冷量空調適用於房間面積大,製冷速度快。例如空調2500W的製冷量就是卧室面積15平方米的額定製冷量。
空調額定製冷量是什麼意思
額定製冷空調容量是指產生的冷卻能力正常的空調製冷工作,它的單位是kcal.Cooling容量:為製冷空調運行時,總熱量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在單位時間內,單位W.Refrigeration力量: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總功率消耗是它的製冷功率、額定時間內單位W.The冷卻能力1塊是2000千卡,應乘以1.162轉換成國際單位,所以1塊是2000千卡的冷卻能力×1.162,所以1片的製冷量為2000kcal ×1.162 = 2324 (w)這里w (watts)是製冷量,特別是(w)是指製冷量,而電能(w)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延伸信息:同一匹馬對於空調產品如果容量大,那麼產品相對製冷功率就比較突出,但是對於空調選購的朋友,我們在購買的時候也需要,從產品能起到的效果比較,熱值和雜訊值等幾個方面,我們需要做一個全面的評價,然後進行空調,這樣,用戶可以避免不合理消費現象的發生。空調能效,通常簡稱為家用空調製冷能效比(EER),是指額定製冷量與額定電耗的比值。但冷暖家用空調還包括供熱能效比(COP)的概念,COP是指額定熱量與額定功率的比值。然而,當我們提到空調效率時,通常是指製冷效率比(EER),這是確定能效等級的國家標准依據。用外行人的術語來說,空調效率是指用同樣的電量可以產生多少空調/供暖。其數學表達式為:EER=製冷量/製冷量功耗COP=採暖能耗/採暖功耗。EER和COP值越高,空調能耗越低,性能比越高。參考文獻:夏季空調:製冷量專家分析,製冷動力-人民網
空調製冷量怎麼計算
地源熱泵單元(或地源水)不是你理解,你說通過熱交換器泵地下水開采,然後回到[必須泵,或會崩潰)這個單位被稱為水系統與地源在地下埋熱管,如通過水冷凝器熱量的單位,然後通過這些管道對土壤水、空氣冷卻效率比普通空調那些更高效、更自然的節能1、20千瓦機組的製冷量,通常是足夠的,因為網吧一般都沒有填滿,但是如果它是熱的和電腦配置非常高,功率大,所以你至少要按每平方米400瓦左右,50千瓦左右的散熱能力,但對於一般網吧來說,即使滿員,但不是每台機器周圍都有一群人圍著的那種情況就足以應付了。這要看您的機組是否支持這種工作模式,比如有的機組主機[或壓縮機]具有調頻功能,但同時冷卻塔[或冷凝器風機]也應該具有調頻功能。此外,我提倡,最好是一個小池,小的也可以,當然,越大越好,做保溫,用一個類似的水儲存冷緩沖,避免主機已經調整,還要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比如人員的突然增加,冷卻能力的突然增加的需求。3,主人不開,容量為零,我們可以這樣認為,這里的主人,相當於我們共同的家庭空調壓縮機,但對於地源熱泵這個東西,如果你的土壤是冷的,你可以使用一個旁路熱交換器將土壤的能量交換,所以不開機組只開水泵也會產生少量的冷量,但不明顯,但如果土壤溫度不是很冷,溫差不是很大,那麼不開主機的製冷量就是零。你使用地下水??如果是地下水水源單位(水源熱泵)總之,無論如何,如果和室溫或想要達到溫差不超過10度,直接與循環效應不明顯,通過主機將冷又有點冷,一邊熱一邊有點熱,以達到足夠的溫差。
什麼叫空調的製冷量和制熱量
你知道逆卡洛循環嗎?網路《蒸汽壓縮製冷焓濕圖》中,你會看到熱量必須大於製冷量,壓縮機的能耗應計入熱量而不計入製冷量。換句話說,現在空調的熱量比製冷量大,是由工作原理決定的。
⑷ 空調製冷量是什麼意思 空調1匹等於多少製冷量
1、空調製冷量是在密封的房間內使用空調製冷模式,在單位時間內熱量從室內轉移到室外的量。一定時間內轉移熱量越多,空調製冷量越大,空調的製冷效果就越強。
2、一匹的空調製冷量為2324w。在我們國家規定2000大卡的空調為1匹,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w需要乘以1.162,也就是1匹空調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如果只知道空調製冷量的情況下,只需要將空調製冷量÷2324就可以得到空調的匹數。
3、怎麼根據室內面積選擇空調?在選擇空調製冷功率時最好在按照算出來的基礎上在加上0.5匹到1匹左右最好。
⑸ 製冷功率和製冷量什麼意思
1、製冷量是空調的製冷能力。在規定的工況下,單位時間內可以從室內轉移到室外的熱量。製冷功率,就是空調在規定的工況下,空調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電能。
2、製冷量是由製冷功率乘以能效比得出的數據,能效標示數值越小越節能。相同的製冷量,製冷功率越小,能效比高,耗電越少(電費越少)。
⑹ 空調製冷是什麼
問題一:空調裡面製冷的叫什麼 1、空調裡面製冷的叫製冷劑,也有人稱為冷媒、雪種等。
2、目前空調中大量使用的製冷劑稱為氟利昂。
3、空調製冷原理是通過製冷劑在空調裡面的汽態、液態狀態變化,從室內吸熱,到室外放熱,從而實現製冷的目的。
問題二:空調的製冷制熱是什麼意思? 物質.汽化吸熱. 液化放熱. 是通過這個原理來
製冷與制熱:
空調器通電後,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為高溫高壓蒸汽後排至冷凝器(散熱)。同時軸流風扇吸入的室外空氣流經冷凝器,帶走製冷劑放出的熱量,使高溫高壓製冷劑蒸汽凝結為高壓液體。高壓液體經過過濾器、節流機構(毛細管)後噴入蒸發器,並在相應的低壓下蒸發(膨長吸熱),吸取周圍的熱量。同時貫流風扇使空氣不斷進入蒸發器的肋片間進行熱交換,並將放熱後變冷的空氣送向室內。如此室內空氣不斷循環流動,達到降低溫度的目的。
制熱工作原理
熱泵制熱是利用製冷系統的壓縮冷凝器來加熱室內空氣。空調器在製冷工作時,低壓製冷劑液體在蒸發器內蒸發吸熱而高溫高壓製冷劑在冷凝器內放熱冷凝。熱泵制熱是通過電磁換向,將製冷系統的吸排氣管位置對換。原來製冷工作蒸發器的室內盤管變成制熱時的冷凝器,這樣製冷系統在室外吸熱向室內放熱,實現制熱的目的。製冷制熱的轉換是通過「四通閥」來實現的。製冷狀況下,壓縮機吸入低溫低壓的氣體,經壓縮後,變為高溫高壓的飽和氣體,送入冷凝器(熱交換器);高溫高壓的飽和氣體在冷凝器中經過冷卻,保持壓力不變,向外放出熱量,從而凝結為低溫高壓的液體;從冷凝器中排出,經過製冷節流元件(通常為節流閥或毛細管),因受阻而使壓力下降,導致部分製冷劑液體變為氣體,同時吸收氣化潛熱,使其本身溫度也降低,成為低溫低壓的濕蒸氣;進入蒸發器(圖中的室內機),在蒸發器中,製冷劑液體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吸收空氣中的熱量,使周圍空氣變冷,同時通過風機降冷空氣吹入房間內,達到房間內製冷的效果。制熱狀態,其實就是通過四通閥,將製冷劑的流向進行轉換,使得原來的蒸發器變為冷凝器,原來的冷凝器變為蒸發器。其原理還是一樣的。
問題三:空調裡面加什麼製冷 製冷劑
問題四:空調的製冷原理是什麼 ? 壓縮機將氣態的氟利昂壓縮為高溫高壓的氣態氟利昂,然後送到冷凝器(室外機)散熱後成為常溫高壓的液態氟利昂,所以室外機吹出來的是熱風。 然後到毛細管,進入蒸發器(室內機),由於氟利昂從毛細管到達蒸發器後空間突然增大,壓力減小,液態的氟利昂就會汽化,變成氣態低溫的氟利昂,從而吸收大量的熱量,蒸發器就會變冷,室內機的風扇將室內的空氣從蒸發器中吹過,所以室內機吹出來的就是冷風;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發器後就會凝結成水滴,順著水管流出去,這就是空調會出水的原因。 然後氣態的氟利昂回到壓縮機繼續壓縮,繼續循環。 制熱的時候有一個叫四通閥的部件,使氟利昂在冷凝器與蒸發器的流動方向與製冷時相反,所以制熱的時候室外吹的是冷風,室內機吹的是熱風。 其實就是用的初中物理里學到的液化(由氣體變為液態)時要排出熱量和汽化(由液體變為氣體)時要吸收熱量的原理。制熱工作原理 熱泵制熱是利用製冷系統的壓縮冷凝器來加熱室內空氣。空調器在製冷工作時,低壓製冷劑液體在蒸發器內蒸發吸熱而高溫高壓製冷劑在冷凝器內放熱冷凝。熱泵制熱是通過電磁換向,將製冷系統的吸排氣管位置對換。原來製冷工作蒸發器的室內盤管變成制熱時的冷凝器,這樣製冷系統在室外吸熱向室內放熱,實現制熱的目的。 空調其實就是按照介質的熱脹冷縮來加以控制,室內的部分就是冷縮,室外就是熱脹了,而又怎麼熱脹呢,那就是通過壓縮機壓縮介質作功,這樣就會產生很大的熱量,不就是熱脹了,然後再通過一條毛細管一下又傳到體積大很多的空間,這樣介質的壓力一下子就低了很多,這就是冷縮吸熱,一下子就很房間的熱量交換成冷的氣體了
問題五:電冰箱與空調的製冷區別是什麼啊?? 原理一樣.只不過空調把熱量移到了房間外面(距離大點),冰箱把熱量轉移到了冰箱外面(距離小點).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打開冰箱並不能起到降低房間溫度的目的(相反要升高).
問題六:空調製冷是什麼標志 雪花狀符號,遙控器或空調機身上的顯示會顯示出此符號可能也會有文字提示
問題七:空調製冷和什麼有關? 空調製冷的原理是通過壓縮機使製冷劑之間物理變化而把室內的熱空氣導出室外從而降低室內溫度。影響空調製冷效果跟空調製冷劑、壓縮機、還有空調散熱片有關,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項,都會導致空調不製冷。
問題八:現在空調用的是什麼技術製冷呀 逆卡諾循環
一種被稱作冷媒的低沸點工質在製冷四大部件中循環。
四大部件分別為,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蒸發器。
低壓氣態工質進入壓縮機,經過壓縮成為高溫高壓氣體,這時工質沸點隨壓力升高也升高(就像水在海平面燒開時溫度最高的性質一樣)。高沸點的工質進入冷凝器開始液化,這時工質放出熱量,變成液體。接下來在進入蒸發器前先經過節流閥,節流閥又使工質壓力降低,壓力降低的工質在蒸發器中又開始蒸發,這時工質吸收熱量,又變為低壓的氣體。再進入壓縮機,冷媒就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通過以上冷媒的氣化和液化的過程,熱量從蒸發器被轉移到了冷凝器。
家用空調蒸發器在室內,冷凝器在室外來實現製冷。
冰箱蒸發器在冷凍室內,冷凝器在外面散熱,也就是以前老冰箱在外面能看到的盤管。
最根本的原理就是:熱交換
空調冰箱原理差不多
首先壓縮機內有製冷劑
它的作用是:
1.液體氣化時大量吸熱
2.氣體液化是大量放熱
利用製冷劑的的物態變化將熱量轉移
問題九:空調製冷和送風是什麼意思? 熱天懇定用製冷,送風就是內機向外吹風,調節大小可以控制室內溫度的流動快慢。
問題十:只製冷的空調叫做什麼 空調製冷原理
空調器通電後,製冷系統內製冷劑的低壓蒸汽被壓縮機吸入並壓縮為高壓蒸汽後排至冷凝器。同時軸流風扇吸入的室外空氣流經冷凝器,帶走製冷劑放出的熱量,使高壓製冷劑蒸汽凝結為高壓液體。高壓液體經過過濾器、節流機構後噴入蒸發器,並在相應的低壓下蒸發,吸取周圍的熱量。同時貫流風扇使空氣不斷進入蒸發器的肋片間進行熱交換,並將放熱後變冷的空氣送向室內。如此室內空氣不斷循環流動,達到降低溫度的目的。
除了製冷,冷暖兩用空調還可以制熱。其實簡單得說,制熱就是將製冷過程顛倒了過來,當然顛倒過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還需要額外增加一些部件,並且這樣還會會影響到空調機的效率。由於空調的原理是移動熱量而不是產生熱量,所以空調在所有制熱產品中的效率最高,消耗1000瓦的電力,可以產生大約3000瓦的熱能,即省電又有比較好的效果。
但是空調制熱有個比較大的缺陷,在0度以下,空調制熱能力會大大的下降,普通空調在零下5度以後基本停止工作。變頻空調稍微好一些,可以達到零下15度以內正常工作,再低也無能為力了。所以有些空調在制熱上加入了電熱輔助,也就是裝上了電熱絲,就像某些取暖器一樣。這樣雙管齊下,制熱效果會更好。
普通方式制熱的空調叫做熱泵型,帶有電熱絲的叫做電熱輔助型。電熱輔助型雖然效果要好過單純熱泵型,但是由於電熱絲的能效比只能達到1:1,所以其耗電量也是巨大。為了節省耗電量,一般空調都會把電熱絲的功率作的很小,基本上只有其制熱量的10%。這樣一來,如果在空調壓縮機都不能啟動的時候,電輔熱就真的成為一個擺設了,所以大部分進口品牌空調都不把此項功能放在其空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