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助拍照設備需要多少錢
自助拍照設備又叫:證照通自助拍照機,自助照相亭,自助證I件照機器,自動照相設備,自助證I件機,自助證照機,共享照相設備,證照通證I件快照機器等等,名字有點多就不詳列了。雙人自助拍照機是由單人拍照機進化而來,不僅可以拍攝結婚照,各種單人證件照都能滿足,至於價格方面,這就有個三六九等了,市面上近幾年出來很多家這樣的公司,出來的公司多,意味著競爭強烈,東西也是良莠不齊。好的商家追求品質,東西用的也不會太差,價格會偏高一些,有些商家或代理商 中間商只為追求利潤,選擇性只要能獲利,質量方面要求不高。主流廠家例如深圳的易觸得、證照通、新豐光都是做這塊比較久的,技術方面也是過硬的,北京、江蘇、四川等地的都是近二年才出來的商家,產品大多是模仿的,軟體硬體質量性能方面就不敢保證了,廣大用戶朋友們在選擇時,還是建議選擇一直做這塊的老廠家老牌子的保障性強一些。
1、買便宜的
只有在你殺完價的那一刻是開心的!用的時候很大的可能是沒有一次是開心的。便宜的東西,它的總成本未必低,只是在其他方面把省掉的錢彌補回去罷了。
2、買品質好的
給錢那一刻是心疼的!用的時候每天都是快樂的,感覺特別值得。zui後轉介紹客戶,形成忠實客戶粉絲群。
服務的前提是利潤,每個公司都要生存,利潤可以適當減少卻不能消失,你把保障生存的利潤全都拿走了,產品的質量、售後的服務靠誰來保障。機器的質量在於您的選擇!世上沒有花zui少的錢卻能買到zui好產品的事情。
小編在選擇東西時第一先看品質,後看價格,因為品質決定價格。
② 拍一個醫院宣傳片5分鍾要花費多少錢
幾萬幾十萬都有,這要看你們公司的需求,如果就想拍個普通的,幾萬塊搓搓有餘了,如果想拍個特別好的,那起碼十萬+。
一般企業宣傳片會分成不同的檔次,製作價格因以下三大塊因素而左右
首先,宣傳片的製作分為前期策劃、中期拍攝、後期製作三大部分。
一個宣傳片的價格會根據以上的製作規模有差距的如萬元左右的宣傳片,因此,可能前期就僅僅是企業說明之類的解說詞,拍攝可能就是比家用DV好一個檔次的DV機拍,就更談不上什麼專業導演和攝像師了,後期也就是簡單的剪剪,也談不上有多好的配音多好的特效效果。一句話概括就是一分錢一分貨。價格低的宣傳片創意很少甚至是沒有創意,前期策劃內容包括:整片的創意方案、影片腳本、解說詞以及故事板。這里說一下,腳本和解說詞是根據企業提供的文字資料稍稍加工而已。反之,高價格的企業宣傳片通常在前期上很下功夫,雖然片子還沒有出來,都可以根據前期工作知道整片的效果。前期是整片的製作靈魂,這是因為整個中期及後期都是圍繞前期的指導思想來實施的。有數碼DV級的也有廣播級標清系列的,而標清系列又分為多個型號。
中期的內容是拍攝。決定價格高低主要是看拍攝時候使用的設備以及人員上的差別。(比如攝像設備有不同的檔次,不同型號拍攝效果不同)還有高清系列,甚至是電影膠片機。比方,一個三萬元的宣傳片與一個數十萬元的宣傳片,廣告公司給出的拍攝設備就絕對不同。還有就是拍攝的輔助設備用的多與少,如升降機、大搖臂、攝影棚等。
後期製作。後期製作內容包括非線性剪輯、二三維動畫製作、配音、畫面調色、配樂以及特效合成。而這里的每一項都可能讓你花大錢。
同樣是剪輯,有精剪、精剪之分,剪出的片子是否畫面自然流暢,情節生動,蒙太奇手法是否嫻熟就要看技術人員的水平了,一般情況影視公司是按三三維動畫的難簡程度來報價的,一般報價為每秒幾百到幾千。二維動畫一般是指flash,三維動畫一般是指用3D和MAYA做的動畫,這其中,MAYA做的動畫最趨於真實畫面,所以價格也最昂貴。
在配音方面,有國家一級配音員,有一般廣播電台主持人,還有外籍配音員,所以價格各不相同。影視公司一般會讓客戶挑選最喜歡的聲音作為解說配音。
最後是配樂,指在片中的背影音樂、片頭和片尾等音樂的編配。要求高的一般會有自己的原創音樂。而一般的宣傳片都是用網上下載的公共音樂。特效合成其實就是把片中的動畫、片頭片尾、配音、音效合成為一個真正成片,此步驟是整個企業宣傳的最後一步。整片效果的集中體現,特效合成的好,讓整片看起來更舒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如果只是為了讓大家看到你的企業,拍個1-3萬的就夠了。如果你的企業有能力,而且對宣傳片的品質特別看中,預算多,那就5萬以上級別。
③ X光片非得成像在膠片上嗎電子圖象不是更環保、更容易存儲和通過U盤交換和攜帶嗎,因而成本也更低嗎
現在的X光片主要有3種:
一種是膠片,簡稱膠片或屏片攝影,也就是老式的用暗室和顯影液等洗出來的這種方法比較古老,速度慢,但是對於醫院來說成本低,而且技師拍片水平高的話成像質量可以做到非常好;如果水平差的話拍的片子也有可能根本不能看,片子質量還受顯影液使用時間,顯影液溫度影響比較大;
另一種是計算機IP板成像,簡稱為CR攝影,用計算機讀片,這種方法速度成像速度快,照片後基本上在計算機上一分鍾就可以洗出片子來,但是醫院診斷時一般需要放射科打出片子來,你再拿片子送到你要看病的科室才能讓大夫做出診斷,大夫不可能跟著你拍完片子去電腦上看的,這種計算機打出來的片子比前一種膠片成本要高很多,除了片子本身,成像的IP板更貴,基本上5000到20000一張,而且用量大的話一年就要一換,所以會很貴,這種片子拍出來之後可以到計算機上調節對比度,光暗度等,所以基本上片子都比較好;但是有點兒發達國家向咱們傾銷的感覺,因為曾經在一些美國產的IP板上見過「不能用於美國本土」之類的話,汗吶,不過現在這種拍片方法在國內好像流行的最多。
最新的一種是數字化成像,簡稱DR攝影,可以大概的看成是CR攝影中的IP板與X射線機夠成一體,它的拍片成像速度最快,拍了之後直接可以在計算機上成像,這種設備成像一般比CR要好一些,同時不需要更換IP板,一台設備買來之後就可以用很久,但是這種聯體的攝影機太貴最便宜的國產機都要幾十萬,如果是國外比較好的機器更貴的不行,成本比CR攝影還要貴,再加上再清晰,所以如果你在醫院拍數字化攝影的話花的錢更多,
三種攝影方法中,後面兩種使用的膠片一樣的,可以通用列印機,片子比較貴,成本高,收費高很多,最後一種好像收費最高,前一種成本低,比較適用於農村,衛生院等病人量較小、醫院經費較少的地方,收費也低很多。而且後兩種圖像我還真沒聽說過可以給病人用U盤拷貝過,只有在醫院專用的相應的CR或DR配套的設備上才能觀察。
聲明:本人不是大夫,以上說的只是我個人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情況,不一定十分准確,了解一下就行,別拿這個去醫院說事兒,我可不負責。
④ 在山東省濟寧市市中區第一人民醫院西100米的柯達照相館里,照2張7寸的要20元。價錢合理嗎
如果是數碼的花差不多。
便宜的一張也要8元。
⑤ 現在去醫院拍兩個x光片子需要多少錢啊 ,是看胳膊部位和腳部的,看看有沒有傷到骨頭
這個按部位收費的,一個部位70元,二個140元左右。
⑥ 喜歡拍攝的朋友,你們都用什麼拍攝設備,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嗎
我平時使用的拍照設備有這些:
一、手機 。理由如下:
二、單反、微單、膠片機
我拍的最多的也就是人像了,另外我不發燒器材,所以設備沒有很貴也沒有很豐富。滿足使用就可以的那種。按購買先後順序排列:
佳能80D 。鏡頭有適馬17-70、18-300鏡頭,佳能40 2.8、10-22廣角鏡頭,後來還買了一個85 1.8用。變焦主要是圖了個拉近效果,40主要是覺得用來拍人還可以,廣角主要用於外出 旅遊 拍風景用,再後來買個85,也是為了拍人像用;
美能達X700 。鏡頭就一個MD 50 1.4,買這個膠片機一來是因為便宜,二來是因為有時候約拍需要用倒,三就是這個相機看著挺漂亮的,不僅可以拍照還可以用來做道具。膠片就是不能拍了之後立刻看到效果,得拿去沖掃才行,成本比數碼高不少。
索尼A72 。鏡頭也是一個55 1.8,另外有時候出去拍照會借用朋友的135Art,因為我主要還是拍人像,所以後來的鏡頭都沒有超廣這種。而用了索尼相機之後,拍照的機會就少很多。這跟器材沒關系,主要還是自己比較忙,只能周末時候去拍照。相機性能上來說,確實比之前的80D強,但膠片的那種特有的感覺,還是得膠片才行。
另外我由於剪輯水平一般,所以視頻拍攝都是用手機沒用相機干過,一般都是用手機拍攝出來,然後用手機做個卡點視頻發到社交平台的。以上就是我的拍攝器材分享了,歡迎喜歡拍照或者拍視頻的朋友一起互相交流哦!
相機及鏡頭:佳能5D3 EF70-200F/2.8L USM ll +EF16-35/2.8L USM lll+EF24/1.4L USM ll。
5D3雖然機型有點老,基本滿足一般拍照,但是寬容度差,拍星空噪點多,只能拍1080P的視頻,無翻轉屏,拍視頻太累,極其不方便,鏡頭都是感動公司的當家紅圈,除了24定焦邊緣成像差點,紫邊明顯外,其餘都非常棒。
無人機:精靈4
笨重,包裝盒龐大,每次外出都要像忍者神龜一樣,背著個大殼,非常顯眼,成為保安的眼中釘,經常被人拒之門外[尬笑]
腳架:捷信GT2541 馬小路MT5L 馬小路MT01
捷信2541,小巧便攜,阻尼很好,雨中海邊均使用過,8年了沒什麼毛病,可惜已經停產,成捷信為永恆的經典之作。馬小路稍重,阻尼稍大,國貨後來之秀,比較少用。
手機和穩定器:iPhone X Max pro512 大疆OSMO Mobile2
iPhone X Max pro手機顏色還原不錯,視頻可以拍4k60幀每秒,是目前我的主力視頻拍攝機型,機內防抖功能不錯,很多時候不用穩定器,直接手持就可以出片,視頻素材可與Mac Book pro隔空投送共享,配合Final cut pro剪輯,非常方便,唯一缺點就是拍視頻從暗處移動到高光時,過渡沒那麼自然,還有晩上拍攝有點吃力,不過拍一般發朋友圈的小視頻綽綽有餘。
從卡片機折騰到單反,其實最終使用最多,最方便的還是手機[呲牙][呲牙][呲牙]
接觸攝影多年,攝影器材隨著攝影技術的提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簡單分享下我的攝影器材。
1、初學期
剛學習攝影時,當初在一個同樣喜歡攝影的學弟帶領下購買了人生第一部單反相機佳能60D,並搭配「窮人三寶」之一的「小痰盂」EF 50mm f/1.8 STM鏡頭,就這樣開啟了我的攝影生涯。後來下半年配了一個兩三百塊的金鍾CX-888三腳架拍攝慢門用。
2、發展期後來,專注於拍攝人像和風光。就把「小痰盂」賣了,升級到了EF 50mm f1.4 USM。廣角方面,直接一步到位(那時候第三代還沒出)買了大三元16-35mm f/2.8L II USM。並且還豐富了一些攝影相關的配件,比如電子防潮箱、電子快門線、雙肩攝影包等。
3、穩定期隨著攝影技術的提升,對器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不到兩年之內就慢慢地補足了自己所需的器材。
(1)機身
升級到了佳能5D3,一段時間內也不打算升級了,反正夠用就行。其實主要還是窮,沒有閑置資金去升級。
(2)鏡頭
補了長焦空白,買了「愛死小白兔」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加上之前的兩款鏡頭,基本涵蓋了廣角到長焦,滿足我的拍攝需求了。
(3)三腳架&雲台
三腳架升級到了Gitzo捷信登山者系列GT3542,雲台搭配的是FLM孚勒姆 CB38FT-AII,快裝板是FLM 孚勒姆 QRP50,這樣的搭配非常的穩固,滿足我拍攝城市、自然慢門風光的需求。另外,還配了馬小路MT-01桌面便攜三腳架。
(4)閃光燈&引閃器
有時候會拍一些靜物和人像,有閃光燈方面的需求,就購買了永諾YN600EX-RT閃光燈以及永諾YN-E3-RT引閃器。
(5)濾鏡
濾鏡購買的是Lee李牌的系統,GND中灰軟漸變鏡0.6檔和0.9檔個一片,另外還配了一片Big Stopper 10檔減光鏡。濾鏡架和轉接環也是李牌的,100mm轉82mm。去年將兩塊漸變鏡給賣了,只保留了減光鏡。
(6)配件
其他配件可能和拍攝時的相關度不大,但我認為還是自己需要的。例如乾燥箱購買的是思銳 HC50,校色儀用的是紅蜘蛛第4代,清潔套裝買的是威高系列,另外還配置了簡易拍攝台。
目前這些器材先這么用著,等自己技術再上一個台階,或者有其他方面的拍攝需求,再補充或者升級器材。反正就那句話:攝影器材夠用就行,升級器材前先升級你的技術。
我是JV視界,專注於攝影
歡迎關注與交流
現在所用的單反是佳能5D4,鏡頭目前只有一個EF 50mm F1.8 STM的人像鏡頭,拍攝一些靜物也是很不錯的。一般外出拍人像,街景都還是可以的,之前嘗試拍過夜景,但是成像畫質很一般了,沒有廣角鏡頭拍的好。
手機拍照的話,之前一直用iphone 6拍攝,不得不說蘋果拍攝的畫質還是很不錯,但是夜景拍攝上,蘋果還是有一定的欠缺,曝光不足,暗處失真,細節保留的不到位,都是需要不斷升級的。
現在換了iPhone Xs Max,照片的畫質和銳度都有了很大一部分的提升,蘋果原生相機的強大,是國內一些手機品牌不能媲美的,縱覽小米、OPPO、華為等,都雖然有專業模式拍攝,整體的感覺上來說,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蘋果的相機拍攝。
下面是我之前拍攝的一些照片,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提升拍攝的不足。
1DX、5Dsr各一個,35F2,50F1.2,100F2.8,1635三代,2470一代,70200F2.8二代,死馬150600s
佳能單反5D4,鏡頭16-35mm2.8,50mm1.4 24-70mm2.8,70-200mm2.8
我用的是尼康D5相機,24--70和70--200的兩支鏡頭。
個人覺得,如果喜歡拍攝,攝影技術好用什麼設備都能拍出好看的圖片;
我一般都是用手機拍攝的,手機像素要高,不然也會影響效果的。
5d4機身,24-70和70-200兩個頭,夠用了
我的設備:尼康D850+60微+105微+24-70,富士xt30。買玩具,得挑自己喜歡的0
⑦ 列印相片用什麼列印機,拍證件照設備要多少錢
列印相片用DNP熱升華列印機,列印速度快,相片永久不裉色。拍證件照的設備4-9萬左右,主要看回客戶的要求答,要求越多,價格也會相對高些,例如 證照通單人拍照機 常規款是3萬多,單人拍照復印一體機是五萬多,因為加了復印部分,多了獨立的主機、列印機,顯示屏等部分,綜合費用就是五萬多了,如果訂機器的話這種穩定性是很高了,有些廠拍照復印共用一主機,不是很穩定哦
⑧ 醫院拍照檢查頭部大概多少錢
湖北武漢很多醫院的CT是250左右,核磁共振370左右。
如果需要加權,或者更好的CT和核磁共振的話,價格會更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