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機床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
我國明朝出版的《天工開物》中也載有磨床的結構,用腳踏的方法使鐵盤旋轉,加上沙子和水剖切玉石。
因此據我說知在我國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不過似乎之前就有,具體資料了解太少!
㈡ 我國什麼時候開始引進車床,磨床,鏇床等先進加工設備
1797年英國人H.莫茲利創製成的車床由絲杠傳動刀架,能實現機動進給和車削螺紋,這是機床結構的一大變革。
沈陽第一機床廠 1935年建廠,三菱機器株式會社(滿洲國)。 1946年,沈陽第四機器製造廠(中華民國)。 1949年,沈陽第一機器廠,出產中國第一台車床——六尺皮帶車床。 1953年,更名為沈陽第一機床廠。 1953年—1955年,作為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
㈢ 中國機械產業發展史
中國上海機械製造業展覽會
參展范圍:
·金屬切削機床類:
各類數控機床、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及柔性製造單元;車床、銑床、磨床、鑽床、鏜床、制齒機床、螺紋加工機床、切割機床、專用機床、組合機床等;電加工、激光加工等特殊加工機床;
·鍛壓機床類:
液壓機、沖壓機床、剪板機、折彎機、彎管機、卷板機、效正效平機、鉚接機、壓鑄機等;
·工夾量具類:
各種刀具、工具、夾具、磨料磨具、砂輪;各種量具、測量儀器儀表、測量設備、試驗設備、三坐標測量機、探傷機、平衡機及各類檢測工具;
·數控與自動化類:
數控系統(NC、CNC、DNC、PLC);步進、伺服驅動系統、數顯裝置、電主軸、數控刀塔、直線導軌、滾動絲桿副、計算機應用技術(CAD/CAM/CAE/CAPP/PDM);網路技術;機床電控電器、機床附件、功能部件及變頻設備;液壓、氣動、密封裝置及冷卻裝置;傳動裝置;潤滑油及冷卻液等;
·模具及材料類:
注塑機、模具設備及製造技術,模具CAD/CAE/CAM專業系統、冷沖模、塑料模、鍛壓模、壓鑄模、玻璃模、陶瓷模、粉末冶金模、模具配套件、模具材料及輔料、石墨、電極絲;
·鑄造機械:
混砂機、造型機、落砂機、拋砂機、熔化爐、拋丸機、時效設備等;
★ 塑料及橡膠原材料和添加劑;
★ 橡膠及塑料製品;
包括:各種輪胎、膠帶、膠管(含樹脂管)、膠鞋、密封製品及各種塑料製品等;
★ 塑料及橡膠注射成型生產技術及設備;
系列塑料注塑機、雙色注塑機、圓盤注塑機及橡膠注射機等;
塑料及橡膠擠出生產技術及設備;
★ 塑料發泡板材、管材(硬管、軟管、波紋管、復合管)異型材、片材、復合膜、圓絲、扁絲、電線、電
纜、混煉造粒等生產技術與設備;
塑料中空成型生產技術及設備。塑料擠出吹塑、注射吹塑、注射拉伸吹塑中空成型等生產技術與設備;
★ 塑料包裝,印刷生產技術及設備;
編織袋、水泥袋、流涎復合、真空吸塑成型、復合軟包裝、印刷分切制袋、燙金等生產技術及設備;
★ 其它:相關的生產技術及設備聚氨酯、聚苯乙烯發泡、塑料焊接、平板硫化、塑料門窗組裝、塑料地板、人造革等生產技術及設備;
★ 相關配套及各類配件,模具;
★ 密煉設備:混合機、上料器、乾燥機、破碎機、冷水機、振動器、切料機、減速機、電動機、電器元件、氣動液壓元件、加熱器螺桿機筒、模具等;
展會說明:
支持單位:德國塑料和橡膠機械製造商協會
歐洲橡膠工業製造商聯合會
德國塑料製造商聯合會
全球跨國采購中心
主辦單位:中國機械企業管理協會 中國機電流通協會
塑料和橡膠機械專委會 塑料和橡膠分會
支持單位:歐洲模具製造商聯合會 全球跨國采購中心
德國模具製造商協會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德國機床製造商協會 漢諾威模具工商會
主辦單位:中國機械企業管理協會 中國機電產品流通協會
機床模具專委會 工模具分會
承辦單位:德國斯克特國際會展有限公司
北京科順展覽服務有限公司
㈣ 中國最早的機床是那國的
自美國在50年代末搞出世界一台數控車床後,機床製造業就進入了數控時代,中國在六十年代也搞出了第一代數控機床,但後來中國進入了什麼年代,大家都知道。等80年代我們再去看世界的數控機床水平,差距就是20年了,其實奮起直追還有希望,但國營工廠不思進取,到了90年代,我們再去看世界水平,已有30年的差距了。中國改革開放前走的是蘇聯的路子,什麼叫蘇聯的路子,舉個例子來講:比如,生產一根軸,蘇聯的方式是建一個專用生產線,用多台專用機床,好處是批量很容易上去,但一旦這根軸的參數發生了變化,這條線就報廢了,生產人員也就沒事做了。在1960-1980年代,國營工廠一個產品生產幾十年不變樣。到了1980年代後,當時搞商品經濟,這些廠不能迅速適應市場,經營就困難了,到了90年代就大量破產,大量職工下崗。
㈤ 中國什麼時候能造高端機床
中國什麼時候能造高端機床,中國製造2025年,高端數控機床,是國家重點發展之一,目前,我國數控機床行業的領先上市公司是創世紀,創世紀的數控機床業務規模處於行業前列,現在發行股份收購資產,擴大生產,
㈥ 中國第一台車床什麼時候誕生
1949年4月,
新中國的第一台車床在沈陽第三機床廠(現沈陽機床集團)誕生。
㈦ 中國第一台車床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車床誕生記
早在古埃及時代,人們已經發明了將木材繞著它的中心軸旋轉時用刀具進行車削的技術。起初,人們是用2根立木作為支架,架起要車削的木材,利用樹枝的彈力把繩索卷到木材上,拉動繩子轉動木材,用刀具車削。
這種古老的方法逐漸演化,發展成了在滑輪上繞二三圈繩子,繩子架在彎成弓形的彈性桿上,來回推拉弓使加工物體旋轉從而進行車削,這便是「弓車床」。
到了中世紀,有人設計出了用腳踏板旋轉曲軸並帶動飛輪,再傳動到主軸使其旋轉的「腳踏車床」。16世紀中葉,法國有一個叫貝松的設計師設計了一種用螺絲杠使刀具滑動的車螺絲用的車床,可惜的是,這種車床並沒有推廣使用。
時間到了18世紀,又有人設計了一種用腳踏板和連桿旋轉曲軸,可以把轉動動能貯存在飛輪上的車床上,並從直接旋轉工件發展到了旋轉床頭箱,床頭箱是一個用於夾持工件的卡盤。
在發明車床的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名叫莫茲利的英國人,因為他於1797年發明了劃時代的刀架車床,這種車床帶有精密的導螺桿和可互換的齒輪。
莫茲利生於1771年,18歲的時候,他是發明家布拉默的得力助手。據說,布拉默原先一直是干農活的,16歲那年因一次事故致使右踝傷殘,才不得不改行從事機動性不強的木工活。他的第一項發明便是1778年的抽水馬桶,莫茲利開始一直幫助布拉默設計水壓機和其他機械,直到26歲才離開布拉默,因為布拉默粗暴地拒絕了莫利茲提出的把工資增加到每周30先令以上的請求。
就在莫茲利離開布拉默的那一年,他製成了第一台螺紋車床,這是一台全金屬的車床,能夠沿著2根平行導軌移動的刀具座和尾座。導軌的導向面是三角形的,在主軸旋轉時帶動絲杠使刀具架橫向移動。這是近代車床所具有的主要,用這種車床可以車制任意節距的精密金屬螺絲。
3年以後,莫茲利在他自己的車間里製造了一台更加完善的車床,上面的齒輪可以互相更換。不久,更大型的車床也問世了,為蒸汽機和其他機械的發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19世紀,由於高速工具鋼的發明和電動機的應用,車床不斷完善,終於達到了高速度和高精度的現代水平。
㈧ 中國機床發展史是什麼
1.1 古代樹木機床公元前二千多年出現的樹木車床是機床最早的雛形。工作時,腳踏繩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樹枝的彈性使工件由繩索帶動旋轉,手拿貝殼或石片等作為刀具,沿板條移動工具切削工件。中世紀的彈性桿棒車床運用的仍是這一原理。
1.2 十五世紀的機床雛形十五世紀由於製造鍾表和武器的需要,出現了鍾表匠用的螺紋車床和齒輪加工機床,以及水力驅動的炮筒鏜床。1501年左右,義大利人列奧納多·達芬奇曾繪制過車床、鏜床、螺紋加工機床和內圓磨床的構想草圖,其中已有曲柄、飛輪、項尖和軸承等新機構。中國明朝出版的《天工開物》中也載有磨床的結構,用腳踏的方法使鐵盤旋轉,加上沙子和水來剖切玉石。
1.3 工業革命導致了各種機床的產生和改進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推動了機床的發展。1774年,英國人威爾金森發明了較精密的炮筒鏜床。次年,他用這台炮筒鏜床鏜出的汽缸,滿足了瓦特蒸汽機的要求。為了鏜制更大的汽缸,他又於1775年製造了一台水輪驅動的汽缸鏜床,促進了蒸汽機的發展。從此,機床開始用蒸汽機通過曲軸驅動。
1797年,英國人莫茲利創製成的車床由絲杠傳動刀架,能實現機動進給和車削螺紋,這是機床結構的一次重大變革。莫茲利也因此被稱為「英國機床工業之父」。
19世紀,由於紡織、動力、交通運輸機械和軍火生產的推動,各種類型的機床相繼出現。1817年,英國人羅伯茨創制龍門刨床;1818年美國人惠特尼製成卧式銑床;1876年,美國製成萬能外圓磨床;1835和1897年又先後發明滾齒機和插齒機。
十九世紀最優秀的機械技師應數惠特沃斯,他於1834年製成了測長機,該測長機可以測量出長度誤差萬分之一英寸左右。這種測長機的原理和千分尺相同,通過轉動分度板可以進出的螺紋夾持住工件,使用滑尺讀出分度板上的分度。1835年,惠特沃斯在他32歲時發明滾齒機。除此以外,惠特沃斯還設計了測量圓筒的內圓和外圓的塞規和環規。建議全部的機床生產業者都採用同一尺寸的標准螺紋。後來,英國的制定工業標准協會接受了這一建議,從那以後直到今日,這種螺紋作為標准螺紋被各國所使用。
工業技術發展的中心,從十九世紀起,就悄悄從英國移向美國。把英國的技術聲望奪過去的人中,惠特尼堪稱佼佼者。惠特尼聰穎過人,具有遠見卓識,他率先研究出了作為大規模生產的可更換部件的系統。至今還很活躍的惠特尼工程公司,早在19世紀四十年代就研製成功了一種轉塔式六角車床。這種車床是隨著工件製做的復雜化和精細化而問世的,在這種車床中,裝有一個絞盤,各種需要的刀具都安裝在絞盤上,這樣,通過旋轉固定工具的轉塔,就可以把工具轉到所需的位置上。
隨著電動機的發明,機床開始先採用電動機集中驅動,後又廣泛使用單獨電動機驅動。
二十世紀初,為了加工精度更高的工件、夾具和螺紋加工工具,相繼創制出坐標鏜床和螺紋磨床。同時為了適應汽車和軸承等工業大量生產的需要,又研製出各種自動機床、仿形機床、組合機床和自動生產線。
1.4 1900年進入精密化時期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單一的車床已逐漸演化出了銑床、刨床、磨床、鑽床等等,這些主要機床已經基本定型,這樣就為20世紀前期的精密機床和生產機械化和半自動化創造了條件。
在20世紀的前20年內,人們主要是圍繞銑床、磨床和流水裝配線展開的。由於汽車、飛機及其發動機生產的要求,在大批加工形狀復雜、高精度及高光潔度的零件時,迫切需要精密的、自動的銑床和磨床。由於多螺旋線刀刃銑刀的問世,基本上解決了單刃銑刀所產生的振動和光潔度不高而使銑床得不到發展的困難,使銑床成為加工復雜零件的重要設備。
被世人譽為「汽車之父」的福特,提出:汽車應該是「輕巧的、結實的、可靠的和便宜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研製高效率的磨床,為此,美國人諾頓於1900年用金剛砂和剛玉石製成直徑大而寬的砂輪,以及剛度大而牢固的重型磨床。磨床的發展,使機械製造技術進入了精密化的新階段。
1.5 1920年進入半自動化時期在1920年以後的30年中,機械製造技術進入了半自動化時期,液壓和電器元件在機床和其他機械上逐漸得到了應用。1938年,液壓系統和電磁控制不但促進了新型銑床的發明,而且在龍門刨床等機床上也推廣使用。30年代以後,行程開關——電磁閥系統幾乎用到各種機床的自動控制上了。
1.6 1950年進入自動化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數控和群控機床和自動線的出現,機床的發展開始進入了自動化時期。數控機床是在電子計算機發明之後,運用數字控制原理,將加工程序、要求和更換刀具的操作數碼和文字碼作為信息進行存貯,並按其發出的指令控制機床,按既定的要求進行加工的新式機床。
1.6.1 世界第一台數控機床(銑床)誕生(1951年)數控機床的方案,是美國的帕森斯在研製檢查飛機螺旋槳葉剖面輪廓的板葉加工機時向美國空軍提出的,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參加和協助下,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成功。1951年,他們正式製成了第一台電子管數控機床樣機,成功地解決了多品種小批量的復雜零件加工的自動化問題。以後,一方面數控原理從銑床擴展到銑鏜床、鑽床和車床,另一方面,則從電子管向晶體管、集成電路方向過渡。1958年。美國研製成能自動更換刀具,以進行多工序加工的加工中心。
1.6.2 世界第一條數控生產線誕生(1968年)1968年,英國的毛林斯機械公司研製成了第一條數控機床組成的自動線,不久,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了「工廠自動化的先決條件是零件加工過程的數控和生產過程的程式控制」,於是,到70年代中期,出現了自動化車間,自動化工廠也已開始建造。 1970年至1974年,由於小型計算機廣泛應用於機床控制,出現了三次技術突破。第一次是直接數字控制器,使一台小型電子計算機同時控制多台機床,出現了「群控」;第二次是計算機輔助設計,用一支光筆進行設計和修改設計及計算程序;第三次是按加工的實際情況及意外變化反饋並自動改變加工用量和切削速度,出現了自適控制系統的機床。
經過100多年的風風雨雨,機床的家族已日漸成熟,真正成了機械領域的「工作母機」。
㈨ 我國的第一台數控機床是什麼時候生產的
1958年,許道榮剛從清華大學畢業不久,就被選中參與第一台數
控機床的設計。
許教授回憶說,那時數控機床在世界上還是一項新技術。為研製
設計我國第一台數控機床,當時清華大學電機系和機械繫的十多位老
師組成了攻關小組,協同作戰。這些同志的年齡大多在25歲左右。
數控機床是國防工業的關鍵環節。它能生產飛機、軍艦的重要零
部件,備受國家的重視;它也是顯示國家技術實力和工業製造能力的
一項重要指標。
但由於當時計算機水平的落後,數控機床也才剛剛起步,到正式
開始設計時,他們才發現幾乎找不到現成的可以學習和參考的東西,
只能白手起家,邊研究邊設計。
設計者們面臨的另一大難題是——原器件的稀缺。就連現在學生
們做實驗隨手可用的電阻,在那時都很緊張,用前必須打報告申請。
同志們就開動腦筋想辦法補救。數控機床的關鍵設備——步進電機是
同志們自己設計製造的,插件鍍金等工作也是研究者們自己親手做的。
這樣邊研究、邊設計、邊准備原材料,只幹了一年多時間,就研
制出我國第一台數控機床的樣機,這種速度令外國同行刮目相看、大
吃一驚。
數控機床多用於軍工,離人民生活較遠,為了讓更多的人理解數
控機床,設計者們專門編定程序指揮數控機床寫字。其實,寫字只是
數控機床諸多功能中最簡單的一種,但人們看後興奮不已,奔走相告:
「我國的機床也能寫字了。」
這台數控機床不僅成了清華大學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