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膝蓋痛是怎麼回事啊有什麼辦法嗎
有的人誤以為是關節炎或者半月板損傷。髕腱炎最大的特點就是疼痛,但是如果僅僅針對疼痛治療,忽略了本身原因,以後可能會進一步加重惡化。
如何判斷是髕腱炎呢?
1.髕腱或者髕骨表面股四頭肌肌腱,或者髕骨下緣處壓痛,屈伸痛,表現為「刺痛」「灼熱痛」;
2.運動後疼痛,休息後會緩解,但是再次運動甚至走路都會痛;
3.走路或者坐著屈伸膝關節時髕前有輕微彈響;
4.髕腱可能會相比於健側增厚增寬。
解決方法:
1.冰敷,運動後疼痛,立刻冰敷15分鍾;有一定鎮痛效果,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2.超聲波,超聲波治療是比較有針對性的,超聲波通過機械震盪造成細微損傷促進其癒合過程;缺點是普通人家裡沒有儀器,另外療程也較長;
3.肌肉牽拉和松解,特別是股四頭肌的牽拉和放鬆,有人認為這是肌肉損傷後的粘連造成的;但是這可能不適合急性期且見效慢;
4.休息,休息三到五天後可以好轉,但是這需要相對比較長時間的休息,幾天內減少甚至不運動,這對於一些愛運動的人來說是不可能的;
5.用壓髕帶,這種方法可以起到分散壓力的作用,但是護具畢竟是外源性的,不適合長期佩戴。
⑵ 如何判斷自己的膝蓋是否拉傷
目錄部分1:檢查自己的症狀1、檢查是否有炎症和疼痛。2、檢查是否有僵硬或活動范圍變小症狀。3、檢查是否有麻木感或肌肉痙攣。4、聽一聽有沒有聲音,並檢查一下靈活性。5、確定膝關節是否能夠受力。部分2:就診1、告知相關的醫療信息。2、檢查膝關節韌帶。3、如果醫生懷疑存在更嚴重的損傷,那麼他會做進一步的檢查。部分3:治療膝蓋拉傷1、用葯物減輕疼痛、腫脹和發燒症狀。2、限制活動來保護關節。3、抬高膝蓋並讓膝蓋休息。4、冰敷膝蓋。5、用彈性綳帶包紮膝蓋。6、接受物理治療來協助拉傷治療。7、如果出現某些症狀,要到急診科就醫治療。拉傷,也通常稱為肌肉拉傷,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損傷,尤其是在運動愛好者的身上。顧名思義,這種損傷指的是肌肉的拉傷或過度拉伸。引起肌肉拉傷的原因有過度使用肌肉、不當使用肌肉、因受傷或事故造成的肌肉損傷。拉傷膝蓋時,肌肉纖維會被撕裂,或肌腱會因為被拉得太長而受到損傷。拉傷引起的疼痛可能會在受傷後立即出現,也有可能會在幾小時後才出現。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膝蓋拉傷了,那麼你最好能夠知道相關症狀和拉傷的檢查方法,以及為了治療拉傷需要採取的診斷和治療措施。
部分1:檢查自己的症狀
1、檢查是否有炎症和疼痛。炎症實際上是身體為了盡早修復損傷而做的努力。為了自我修復,身體往往會出現腫脹、疼痛、發熱或發紅等症狀。將手放到膝蓋上,並仔細觀察膝蓋的外觀,檢查一下膝蓋是否摸上去有點發熱、腫大或發紅。此外,檢查一下是否有疼痛感和壓痛感。傷處的發熱是血液流量增加引起的,血流會將身體熱量從核心輸送到溫度較低的外周組織。
炎症是由身體對組織損傷的反應引起的,它會導致白細胞活動增加。
發紅是因為流向傷處的血液增加。
有時傷處不會發紅,反而會因為過度彎曲或過度伸展引起的扭曲變形而變色或出現淤青。
2、檢查是否有僵硬或活動范圍變小症狀。膝關節受傷後,損傷部位通常會有僵硬感,其活動范圍也會減小。用未受傷的那條腿站立,輕輕抬起受傷的腿,看膝關節是否感覺特別虛弱或不穩定。你的膝關節可能會感覺特別無力,甚至傷處可能會出現抖動。出現這種僵硬感或虛弱感,是因為與肌肉相連的肌腱或組織受損。
3、檢查是否有麻木感或肌肉痙攣。有時受傷會讓傷處感覺麻木,或引起突然和陣發性的肌肉痙攣。一定要檢查自己膝蓋或周圍區域是否有刺痛感,這種刺痛是受傷期間遭受的創傷引起的。麻木是由暫時的感覺喪失或運動功能喪失引起的,發生損傷肌肉組織的事故後,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4、聽一聽有沒有聲音,並檢查一下靈活性。小心地動一動腿,注意聽有沒有任何不尋常的聲音,比如膝關節發出的摩擦聲或爆裂聲。這類聲音說明你的膝關節組織或肌腱可能被撕裂了。檢查是否能夠聽到異常聲音時,你還可以確定一下自己的腿是否能夠完全伸直。腿和膝蓋無法完全彎曲或伸展就說明膝蓋肯定被拉傷了。
5、確定膝關節是否能夠受力。受傷後,肌肉和肌腱的力量會受到影響。用膝蓋受傷的那條腿支撐身體,站立一會兒,看是否能夠站好,或腿是否會被壓彎。另一種檢查方法是通過走路或爬樓梯來判斷你是否能夠自如地活動。如果你的肌肉、肌腱或韌帶受損,行走和爬樓梯會讓你感到疼痛,覺得很費力。
部分2:就診
1、告知相關的醫療信息。就診過程中,務必將過去的任何關節問題、手術並發症、炎症或損傷問題以及你的身體活動量都告知醫生。回想一下最近是否發生過下列事情:跌倒、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或奔跑、腳踝或腿扭曲或扭轉、絆倒或膝蓋突然受到沖擊。
2、檢查膝關節韌帶。醫生可能會做幾項檢測來檢查你的膝關節韌帶。知道韌帶的運作情況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穩定膝關節的正是韌帶。醫生可能會檢查的韌帶有側副韌帶、後十字韌帶、前十字韌帶。外翻和內翻檢查可以檢查內側和外側的側副韌帶。
向後拖曳檢查可以檢查後十字韌帶。
拉赫曼試驗、向前拖拽檢查和軸移試驗可以檢查前十字韌帶(ACL)。
如果醫生根據膝關節韌帶檢查的結果,認為你的半月板有問題,她可能會做一次迴旋擠壓試驗。
如果做以上常規身體檢查引起了十分劇烈的疼痛,醫生可能會做關節活動度測量檢查,來評估你膝關節的松動程度。不過,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3、如果醫生懷疑存在更嚴重的損傷,那麼他會做進一步的檢查。醫生可能會對受傷部位做物理檢查,以確定你的疼痛程度、腫脹程度、關節內的穩定性和活動度。那時,他可能會建議你接受X光、核磁共振或超聲檢查等額外檢查。這些類型的檢查可能以更加清楚地顯示出膝關節的情況。只有在膝關節韌帶檢查無法確定問題的情況下,醫生才會做這些檢查。
X光可以檢查有無骨折。
核磁共振成像可以讓醫生觀察你膝關節的內部結構,檢查軟組織是否腫脹,有無受損。
超聲波檢查可以生成膝關節組織的圖像,也是一種治療方法。
部分3:治療膝蓋拉傷
1、用葯物減輕疼痛、腫脹和發燒症狀。非甾體抗炎葯(NSAID)是常用的止痛葯,你可以服用它們來減輕膝關節拉傷引起的疼痛、腫脹或發燒。服用任何葯物前一定要咨詢醫生,因為它們可能引起腎臟問題或出血。如果這些非處方葯無效,你可以服用處方葯。
2、限制活動來保護關節。受傷後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但你仍然可以四處走動。使用夾板、石膏、支架、綳帶或拐杖等支撐設備,來減少膝關節癒合期間的活動量。這些設備可以限制膝關節的活動,從而有助於減輕疼痛。醫生可能還會建議你在48小時內不要讓受傷的腿承受重量。
3、抬高膝蓋並讓膝蓋休息。為了控制疼痛,你應該抬高膝蓋,並讓膝蓋休息。為了減少流向受傷部位的血流量,務必將膝蓋抬到高於心臟的位置。試著坐到躺椅或椅子上,在前面放一個腳凳擱腳,在膝蓋下墊幾個枕頭,或者躺在床上,放幾個枕頭到膝蓋下面。
4、冰敷膝蓋。為了緩解疼痛和腫脹,你可以用冰敷住膝蓋。用冰袋或一袋碎冰敷住膝蓋,一次不要超過20分鍾。你可以每小時敷一次。冰敷還可以防止組織受到進一步損傷。用綳帶加壓也可以減輕腫脹和疼痛。在膝蓋受傷後的前48小時做冰敷治療。
5、用彈性綳帶包紮膝蓋。使用彈性綳帶或布織綳帶等壓布加壓,也有助於改善流向受傷部位的血液流量,還能對膝關節形成支撐。包紮膝蓋有助於自己恢復,你也可以請專業的醫務人員幫你包紮。
6、接受物理治療來協助拉傷治療。根據你拉傷的嚴重程度,醫生可能會建議你做物理治療。通過接受物理治療,你可以學習一些鍛煉方式,來減輕自己的疼痛,同時提高自己的力量和活動范圍。
7、如果出現某些症狀,要到急診科就醫治療。某些情況下,你需要到急診科治療膝蓋損傷。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請立即就醫:受傷的腿無法承受重量或關節感覺不穩定。
受傷部位發紅或長出伸向四周的紅色條紋。
以前多次受傷的同一部位再次受傷。
拉傷看上去非常嚴重。
警告如果經過兩周的家庭治療後你仍然感到疼痛,膝蓋發熱,或膝蓋腫痛並伴有發燒症狀,那就得就醫治療。
⑶ 膝蓋前側疼痛該怎麼辦
如果你有膝蓋前方的疼痛,要好好看一下了,會對你很有幫助。
春暖花開,許多人要出來運動了,跑步,登山,打球;可能是經過一個冬天沒有鍛煉了,也可能是准備活動沒有做充分,很多人運動後感覺膝蓋痛,特別是膝關節前方痛,這是怎麼回事呢?
膝蓋前方痛,就是我們說的髕腱炎,俗稱跳躍膝,是髕腱的退行性變導致的,好發於籃球,羽毛球,跑步,跳遠,深蹲等膝蓋反復屈伸,跳躍的項目中。髕腱是吸收和緩沖膝關節壓力的重要結構,如果反復跳躍,屈伸就會對髕腱產生摩擦和牽扯,造成細微損傷,發炎腫脹等。有的人誤以為是關節炎或者半月板損傷。髕腱炎最大的特點就是疼痛,但是如果僅僅針對疼痛治療,忽略了本身原因,以後可能會進一步加重惡化。
如何判斷是髕腱炎呢?
1.髕腱或者髕骨表面股四頭肌肌腱,或者髕骨下緣處壓痛,屈伸痛,表現為「刺痛」「灼熱痛」;
2.運動後疼痛,休息後會緩解,但是再次運動甚至走路都會痛;
3.走路或者坐著屈伸膝關節時髕前有輕微彈響;
4.髕腱可能會相比於健側增厚增寬。
區別於關節炎或半月板損傷的特點:
1.疼痛是在髕骨外表面的,往往有一個或多個明確的痛點,不是在關節內,深部的,沒有明確痛點的;
2.沒有暴力的外傷史,被別人撞到等,僅僅是運動量過大或時間長之後出現的疼痛,休息後會緩解;
3.走路時膝蓋前方有輕微的彈響(往往無痛),不是在關節內巨大的彈響,卡住等。
4.沒有明顯的腫脹等表現。
跳躍膝是肌腱的微小損傷導致的,往往休息幾天就會好。
通常的康復方法是:
1.冰敷,運動後疼痛,立刻冰敷15分鍾;有一定鎮痛效果,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2.超聲波,超聲波治療是比較有針對性的,超聲波通過機械震盪造成細微損傷促進其癒合過程;缺點是普通人家裡沒有儀器,另外療程也較長;
3.肌肉牽拉和松解,特別是股四頭肌的牽拉和放鬆,有人認為這是肌肉損傷後的粘連造成的;但是這可能不適合急性期且見效慢;
4.休息,休息三到五天後可以好轉,但是這需要相對比較長時間的休息,幾天內減少甚至不運動,這對於一些愛運動的人來說是不可能的;
5.用壓髕帶,這種方法可以起到分散壓力的作用,但是護具畢竟是外源性的,不適合長期佩戴。
以上幾點康復治療的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也是比較傳統的康復方法;但是如果我今天膝前痛,但是還有比賽任務,或者還想繼續活動,不想忍受疼痛之苦,如何快速而有效的解決呢?
答案來了——股四頭肌的離心訓練!
離心訓練是什麼?離心訓練是肌肉訓練的一種,肌肉收縮分為向心和離心;向心收縮大家比較常用,就是肌肉收縮時縮短產生一定的張力,如肱二頭肌彎舉;而離心收縮是肌肉收縮時被拉長而產生一定張力。離心訓練其實很簡單,就是向心訓練的反方向,比如肱二頭肌彎舉,拿著啞鈴向身體靠近就是向心,而離心訓練就是緩慢下放到起始位的過程,而不是一下子肌肉放鬆掉下去。
那麼為什麼離心訓練會對髕腱炎有幫助呢?
離心訓練是一個肌肉主動收縮的過程,目前的研究表明,離心訓練可以促進肌肉組織的合成,加快周圍的血液循環,調動神經支配。髕腱炎是髕腱結構的小損傷,通過離心訓練可以短時間內促進損傷的修復,立竿見影。我在給很多人康復的時候,都會選用這個方法,效果甚佳。
那麼如何進行股四頭肌的離心訓練呢?
有三個進階的方法。
1.坐位踢腿
採用坐位,和常見的股四頭肌訓練一樣,先踢腿到末端(這是向心),然後給一定的阻力(用沙袋,用彈力帶,別人幫忙),要對抗著這個阻力把腿收回——踢著的同時收回(這是離心,你就會感覺到膝蓋發熱,好像被賜予了力量~)。注意離心收縮的時間要長,動作要緩慢,是向心收縮時間的2倍,做10-15個。
2.站立位雙腿下蹲
站立位,扶著牆或者欄桿,做下蹲姿勢到末端(這是離心),然後股四頭肌收縮緩慢站起(這是向心),離心和向心時間比是2:1,做10-15個
3.站立位單腿下蹲
同樣的動作,用單腿,注意膝蓋要和第二腳趾在一條線上,不要出現膝內扣,膝超過腳尖,做10-15個。
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作為預防性訓練和康復後期訓練,做15個,3組。
髕腱炎容易復發,所以運動前的預防很重要,准備活動,運動後的牽拉,預防和康復時的訓練都要進行,才能保持長久的膝關節健康!
當然,如果配合更加系統的康復訓練和手法,效果會更徹底和事半功倍!
⑷ 膝蓋疼要做什麼檢查
建議:1)對於伴有發熱及多關節疼痛的患者應查血常規、血沉及C反應蛋白檢查,以排除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感染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的血常規檢查無異常改變,但伴有急性滑膜炎的患者可表現為輕度的異常。 2)影像學檢查①X線片:關節的X線片可記錄病變在大體方面的異常,反映關節損傷程度、病變進展范圍及對治療的反應,這是骨關節炎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②CT:CT檢查的分辯率高,對軟組織、骨與關節都能清楚顯示,對普通X線片不易清晰顯示部位的骨關節炎如脊椎小關節、骶髂關節部位病變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③磁共振檢查(MRI):MRI對骨、關節軟骨、半月板、韌帶、滑膜及關節積液均可清晰顯示。 3)關節滑液檢查,從關節滑液可發現關節積血、微生物和尿酸鹽結晶,對創傷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和痛風性關節炎具有確診價值,特別是對一些單關節炎難以診斷時,有時需要行關節腔穿刺抽取滑液檢查。 4)關節鏡與滑膜活檢,關節鏡可視之病變,並可切取滑膜組織用以病理檢查,還可在關節鏡下做一些治療如游離體摘除和滑膜切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