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叫人工製冷
在一般意義上,製冷意味著降低某對象的溫度,使之低於環境溫度的過程。工程技術上的人工製冷實質上是利用一定的裝置(製冷裝置),消耗一定的能源,強制地使某一對象的溫度低於周邊環境介質的溫度,並維持這個低溫過程。
製冷的具體實現有許多種方法,工程上常用的有壓縮式製冷、吸收式製冷、半導體製冷等製冷方法。其中,壓縮式製冷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製冷方式。該製冷方式採用的裝置通常由壓縮機、熱交換設備和節流機構等組成,這種技術裝置稱為製冷裝置。
2. 製冷原理及設備
、人工製冷溫度范圍的劃分為:環境溫度~-153.35為普通冷凍;-153.35℃~-268.92℃為低溫冷凍;-268.92℃~接近0k為超低溫冷凍。
2、人工製冷的方法包括(相變製冷)(氣體絕熱膨脹製冷)(氣體渦流製冷)(熱電製冷)幾種。
3、蒸汽製冷包括(單級壓縮蒸氣製冷)(兩級壓縮蒸氣製冷)(復疊式製冷循環)三種。
二、名詞解釋:人工製冷 ;製冷;製冷循環;熱泵循環;製冷裝置;製冷劑。
1. 人工製冷:用人工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機器設備,藉助於消耗一定的能量不斷將熱量由低溫物體轉移給高溫物體的連續過程。
2.製冷:從低於環境溫度的空間或物體中吸取熱量,並將其轉移給環境介質的過程稱為製冷。
3. 什麼是製冷
空調在作製冷運行時,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被壓縮機吸入後加壓變成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在室外換熱器中放熱(通過冷凝器冷凝)變成中溫高壓的液體(熱量通過室外循環空氣帶走),中溫高壓的液體再經過節流部件節流降壓後變為低溫低壓的液體,低溫低壓的液體製冷劑在室內換熱器中吸熱蒸發後變為低溫低壓的氣體(室內空氣經過換熱器表面被冷卻降溫,達到使室內溫度下降的目的),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再被壓縮機吸入,如此循環。
一、採用兩級壓縮的原因
製冷系統的冷凝溫度(或冷凝壓力)決定於冷卻劑(或環境)的溫度,而蒸發溫度(或蒸發壓力)取決於製冷要求。由於生產的發展,對製冷溫度的要求越來越低,因此,在很多製冷實際應用中,壓縮機要在高壓端壓力(冷凝壓力)對低壓端壓力(蒸發壓力)的比值(即壓縮比)很高的條件下進行工作。由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Pv/T≡C可知,此時若採用單級壓縮製冷循環,則壓縮終了過熱蒸氣的溫度必然會很高(V一定,P↑→T↑),於是就會產生以下許多問題。
1.壓縮機的輸氣系數λ大大降低,且當壓縮比≥20時,λ=0 。
2.壓縮機的單位製冷量和單位容積製冷量都大為降低。
3.壓縮機的功耗增加,製冷系數下降。
4.必須採用高著火點的潤滑油,因為潤滑油的粘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5.被高溫過熱蒸氣帶出的潤滑油增多,增加了分油器的負荷,且降低了冷凝器的傳熱性能。
綜上所述,當壓縮比過高時,採用單級壓縮循環,不僅是不經濟的,而且甚至是不可能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滿足生產要求,實際中常採用帶有中間冷卻器的雙級壓縮製冷循環。但是,雙級壓縮製冷循環所需的設備投資較單級壓縮大的多,且操作也較復雜。因此,採用雙級壓縮製冷循環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利的,一般當壓縮比≥8時,採用雙級壓縮較為經濟合理。
二、雙級壓縮製冷循環的組成及常見形式
兩級壓縮製冷循環,是指來自蒸發器的製冷劑蒸氣要經過低壓與高壓壓縮機兩次壓縮後,才進入冷凝器。並在兩次壓縮中間設置中間冷卻器。兩級壓縮製冷循環系統可以是由兩台壓縮機組成的雙機(其中一台為低壓級壓縮機,另一台為高壓級壓縮機)兩級系統,也可以是由一台壓縮機組成的單機兩級系統,其中一個或兩個汽缸作為高壓缸,其餘幾個汽缸作為低壓缸,其高、低壓汽缸數量比一般為1:3或1:2 。
兩級壓縮製冷循環由於節流方式和中間冷卻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循環方式,通常分為:兩次節流中間完全冷卻、兩次節流中間不完全冷卻、一次節流中間完全冷卻和一次節流中間不完全冷卻四種兩級壓縮製冷循環方式。其中,兩次節流是指製冷劑從冷凝器出來要先後經過兩個膨脹閥再進入蒸發器,即先由冷凝壓力節流到中間壓力,再由中間壓力節流到蒸發壓力,而一次節流只經過一個膨脹閥,大部分製冷劑從冷凝壓力直接節流到蒸發壓力,相比之下,一次節流系統比較簡單,且可以利用其較大的壓力差實現遠距離或高層冷庫的供液。因此實踐中採用的基本上都是一次節流兩級壓縮製冷循環系統。至於採用哪一種中間冷卻方式,由選用製冷劑的種類來決定。通常兩級壓縮氨製冷系統採用中間完全冷卻,而兩級壓縮氟利昂製冷系統,則常採用中間不完全冷卻。
4. 什麼叫製冷
利用機械設備把降溫對象降到所需溫度的方法叫製冷。
5. 生活中常見的製冷方法 製冷方法介紹
1、實現製冷有兩種方式:天然製冷和人造冷源。
2、天然製冷:深井水或天然冰冷卻物體,一般能獲得0℃以上的溫度。
3、人造冷源:有液體汽化法、氣體膨脹法、熱電法、固體絕熱去磁法等,不同製冷方法適用於獲取不同的溫度。人工製冷方式的種類繁多,形式各異。製冷所用的能源也各有不同,有以電能為能源製冷的,如用氨、氟及其他工質實現製冷循環的壓縮式製冷機;有以蒸氣為能源製冷的,如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製冷機等;還有以其他熱能為能源製冷的,如熱水型溴化鋰製冷機、直接燃燒油或天然氣的溴化鋰製冷機以及太陽能吸收式製冷機等。就是消耗一定的能量來換取將低溫物體的熱量向高溫物體傳遞,從而獲得低溫。液體汽化吸熱製冷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製冷方式。
6. 製冷什麼意思
一、製冷的意思:又稱冷凍,將物體溫度降低到或維持在自然環境溫度以下。
1、實現製冷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天然冷卻,一是人工製冷。天然冷卻利用天然冰或深井水冷卻物體,但其製冷量(即從被冷卻物體取走的熱量)和可能達到的製冷溫度往往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天然冷卻是一傳熱過程。人工製冷是利用製冷設備加入能量,使熱量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轉移的一種屬於熱力學過程的單元操作。
2、製冷原理:製冷原理是利用保險展示櫃冷卻水從主冷凝器頂部流入,混合蒸汽經冷卻水淋灑後被冷凝,與冷卻水一起由下部排入水池。積存在主冷凝器內的未凝結蒸汽和空氣,由第一輔助噴射器抽出,經過 第一輔助冷換器的冷凝,再由第二輔助噴射器和第二輔助冷凝器抽吸冷凝後直接排入大氣。
3、應用實例
二、製冷
【詞語】:製冷
【拼音】:zhìlěng
【解釋】:用人工方法取得低溫。
【出處】:胡茵《製冷機的工作原理》:「製冷機主要是利用低沸點液體蒸發時吸收熱量的原理達到製冷效果。」人工製造低溫(低於環境溫度)的技術。使用較廣的製冷方法有壓縮式和吸收式兩種。
【例句】:想保住這些產品,需要精良的製冷設備。
【詞性】:動詞
7. 人工製冷的物理方法有哪些
人工製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使某物體或流體冷卻至環境溫度以下,並保持這一低溫。
人工製冷有以下一些基本方法。
(1)相變製冷利用物體的相變從被冷卻物體吸取熱量的方法。
(2)氣體膨脹製冷高壓氣體的膨脹可以實現較低溫度,利用低溫低壓氣體從被冷卻物體吸取熱量的方法。
(3)氣體渦流製冷高壓氣體經渦流管膨脹後可得到冷、熱兩股氣流,利用冷氣流從被冷卻物體吸取熱量的方法。
(4)熱電製冷又稱溫差電製冷、半導體製冷或電子製冷。直流電通過半導體熱電堆。會出現半導體熱電堆一端產生冷效應,另一端產生熱效應的現象(這一現象被稱為珀爾帖效應)。利用冷端從被冷卻物體吸取熱量的方法即為熱電製冷。
以上方法都是物理方法。
8. 製冷的方法和途徑有那倆種
實現製冷有兩種方式:天然製冷和人造冷源。
天然製冷:深井水或天然冰冷卻物體,一般能獲得0℃以上的溫度。
人造冷源:有液體汽化法、氣體膨脹法、熱電法、固體絕熱去磁法等,不同製冷方法適用於獲取不同的溫度。液體汽化吸熱製冷是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製冷方式。
(8)什麼是製冷人工製冷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製冷原理
單級蒸汽壓縮製冷系統,是由製冷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和蒸發器四個基本部件組成。它們之間用管道依次連接,形成一個密閉的系統,製冷劑在系統中不斷地循環流動,發生狀態變化,與外界進行熱量交換。
液體製冷劑在蒸發器中吸收被冷卻的物體熱量之後,汽化成低溫低壓的蒸汽、被壓縮機吸入、壓縮成高壓高溫的蒸汽後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向冷卻介質(水或空氣)放熱,冷凝為高壓液體、經節流閥節流為低壓低溫的製冷劑、再次進入蒸發器吸熱汽化,達到循環製冷的目的。
這樣,製冷劑在系統中經過壓縮、冷凝、節流、蒸發四個基本過程完成一個製冷循環。
9. 什麼叫人工製冷
人工製冷是指用人為的方法不斷地從被冷卻系統(物體或空間)排熱至環境介質中去,從而使被冷卻系統達到比環境介質更低的溫度,並在必要長的時間內維持所必要的低溫的一門工程技術。
人工製冷溫度范圍分為四種:
普通製冷:大於120K
深度製冷:120~20K
低溫製冷:20~0.3K
超低溫製冷:0.3K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