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會發出超聲波的有哪些動物
螽斯、蟋蟀、蝗蟲、海豚和鯨魚等動物,是用超聲波進行通信聯系的。
螽斯也就是中國北方的蟈蟈,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長在40毫米左右,身體多為草綠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質,較脆弱,前喙向下方傾斜,一般以左翅覆於右翅之上。後翅多稍長於前翅,也有短翅或無翅種類。雄蟲前翅具發音器。前足脛節基部具一對聽器。這也是人們最早發現的使用超聲波的動物。
蟋蟀是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動物的統稱,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蟋蟀科種類體長大於3cm;體色變化較大,多為黃褐色至黑褐色,或為綠色、黃色等;體色均一者較少,多數為雜色。身體不具鱗片。口式為下口式或前口式。他的聽器是在前腳節上。
蝗蟲是直翅目蝗科動物的統稱,體通常為綠色或黃褐色,常因環境因素影響有所變異。顏面垂直,觸角淡黃色。前胸背板中隆線發達,從側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兩側常有暗色縱條紋。蝗蟲的口器由5部分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顎、下顎各2片,舌1片。上顎十分堅硬,適於咀嚼,是切斷、嚼碎植物莖葉的主要結構。
海豚是海豚科的一類水生哺乳動物的統稱,為小型或中型齒鯨,廣泛生活於世界各大洋,在內海及江河入海口附近的鹹淡水中也有分布,個別種類見於內陸河流。通常喜歡群居,捕食魚類、烏賊等。多數海豚頭部特徵顯著,由於透鏡狀脂肪的存在,喙前額頭隆起,又稱「額隆」,此類構造有助於聚集回聲定位和覓食發出的聲音。
鯨魚是哺乳綱動物,其擁有敏銳的聲吶系統,能利用回聲定位功能,發出聲波信號覓食和通訊。
❷ 自然界中哪些動物能夠發出超聲波
螽斯、蟋蟀、蝗蟲、蛾子、蚯蚓、老鼠和鯨魚等動物,是用超聲波進行通信聯系的。很多人都知道,蝙蝠和海豚都能發出超聲波,但人們最早發現的使用超聲波的動物,卻是螽斯。螽斯有3種雞聲。「單身漢」螽斯唱的大多是婚曲,它們往往一唱就是好幾個小時。其他「單身漢」聽到後,會此呼彼應地對唱起來。雌螽斯聞樂赴會,並選中歌聲嘹亮者。兩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戰歌」面對面地擺好陣勢,頻頻搖動觸角,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當周圍出現危險時,螽斯就高奏「報警曲」,聞者便噤若寒蟬,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聲語言是頗為復雜的。它們能交流情況,展開討論,共商大計。1962年,有人曾記錄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礙物時的情景:先是一隻海豚「挺身而出」,偵察了一番;然後,其他海豚聽了偵察報告後,便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半小時後,意見統一了——障礙物中沒有危險,不必擔憂,於是它們就穿遊了過去。
尚未發現有發出次聲波的動物,次聲波對生物是有害的:動物的內臟,有其固有的振動頻率,而這種頻率也在0.01—20赫茲之間,也就是說,它和次聲波的頻率相似。這樣一來,當外來的次聲波不管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為製造的,一旦它的振動頻率與動物內臟的振動頻率相同或接近時,就會引起各種臟器的共振,這一共振便會使人煩躁、耳鳴、頭痛、失眠、惡心、視覺模糊、吞咽困難、肝胃功能失調紊亂;嚴重時,還會使動物四肢麻木、胸部有壓迫感。特別是與動物的腹腔、胸腔和顱腔的固有振動頻率一致時,就會與內臟、大腦等產生共振,甚至危及性命。因此動物不會自我傷害的。
但有很多動物都對次聲波很敏感,因為這往往預示著大地震,大海嘯,風暴等自然災害的來臨。
❸ 除了蝙蝠有超聲波,還有其他動物有嗎
海豚。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的種類很多,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分布於全世界。蝙蝠與其他的哺乳動物的構造有些不同,大部分蝙蝠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可以通過喉嚨發出超聲波然後再依據超聲波回應來辨別方向、探測目標的。
(3)靠超聲波傳播的動物有什麼擴展閱讀:
蝙蝠超聲波注意事項:
動物生殖器的功能顯而易見,很少有動物的生殖器偏離繁衍生殖這種根本的功能。但是有些飛蛾的生殖器確實有除了基本功能之外的作用,可以發出干擾性的聲波蒙蔽蝙蝠。
可發出干擾性聲波的生殖器是在2600萬年前進化來的。和他們的死敵蝙蝠相比,飛蛾雖然看起來更小更弱,但不要被外表給騙了,不僅能把帶刺的倒鉤綁在腿上,還是個卓越的飛行員。更令人震撼的是,通過生殖器與腹部的摩擦,飛蛾能夠發出超聲波脈沖。這種超聲波脈沖和蝙蝠的回聲定位的脈沖差不多。
❹ 發出超聲波的5種動物
螽斯、蟋蟀、蝗蟲、蛾子、蚯蚓、老鼠和鯨魚等動物,都是用超聲波進行通信聯系的。很多人都知道,蝙蝠和海豚都能發出超聲波,但人們最早發現的使用超聲波的動物是螽斯。
發出超聲波的5種動物
超聲波是一種波長極短的機械波,在空氣中波長一般短於2cm,它必須依靠介質進行傳播,無法存在於真空中。
超聲波在水中傳播距離比空氣中遠,但因其波長短,在空氣中則極易損耗,容易散射,不如可聽聲和次聲波傳得遠,但可用於清洗、碎石、殺菌消毒等。
工業與醫學上常用超聲波進行超聲探測,超聲和次聲以及可聽聲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都是一種機械波,通常以縱波的方式在彈性介質內傳播,是一種能量的傳播形式。
❺ 會發出超聲波的有哪些動物
會發出超聲波的動物有海豚,最強能達到8W每平方厘米。還有蝙蝠在飛行時,喉內產生超聲波,在飛行、尋食、定向時通過超聲波完成動作。還有海豹、海獅也能發出超聲波。
❻ 在我們熟悉的動物中,還有哪些動物是靠超聲波來分辨方向的
海豚和蝙蝠都是依靠超聲波來辨別方向的!不僅如此它們還給我們中國科研增加了許多靈感,我國有很多高科技設備的設計靈感都是來源於動物的身上!比如說雷達探測器等!
海豚是依靠著天然的收納系統發出高頻的回聲定位信號,聲波在水中傳播遇到物體會反彈,用詞來了解周邊的情況,海豚可以根據不同的回應作出判斷,可以判斷周圍是否存在敵人或者是否存在食物、同伴等,相對於來說這種生物是比較聰明的,有的人曾測試過海豚的智商相當於一名四歲左右的兒童!
❼ 有那些動物發出超聲波
蝙蝠、海豚等可發出超聲波;大象等能發出次聲波,大象之間的交流語言是屬於次聲波。
超聲波是頻率高至20000Hz以上(每秒振動20000次以上)的聲波,由於它的頻率高,因此具有以下特點:方向性好,幾乎沿直線傳播;穿透能力強,能穿透許多電磁波不能穿透的物質。
在媒質中傳播時能產生巨大的作用力,可以用來為硬質材料做切割、鑿孔等,也可以用來清洗和消毒等對於超聲波的應用。
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醫院中常用的B超,它是把超聲波射入人體,根據人體組織對超聲波的傳導和反射能力的變化來判斷有無異常,如對人體臟器做病變檢查、結石檢查等,它具有對人體無損傷、簡便迅速的優點。
(7)靠超聲波傳播的動物有什麼擴展閱讀:
超聲波與聲波區別:
1、頻率不同
超聲波: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大於20000Hz時,人耳無法聽到。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約等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
聲波:聲波的頻率是指波列中質點在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以赫茲(Hz)為單位測量,描述每秒周期數。人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Hz。
2、作用不同
超聲波:超聲檢驗,超聲波的波長比一般聲波要短,具有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過不透明物質,這一特性已被廣泛用於超聲波探傷、測厚、測距、遙控和超聲成像技術。
超聲處理,利用超聲的機械作用、空化作用、熱效應和化學效應,可進行超聲焊接、鑽孔、固體的粉碎、乳化 、脫氣、除塵、去鍋垢、清洗、滅菌、促進化學反應和進行生物學研究等,在工礦業、農業、醫療等各個部門獲得了廣泛應用。
❽ 哪些動物能發出超聲波
有蟋蟀、蝗蟲、蛾子、蚯蚓等。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將軍蟲、秋蟲、斗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灶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
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斗的對象。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
鳴叫
蟋蟀利用翅膀發聲,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
此外,蟋蟀的鳴聲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禁止進入,又可求偶。當有別的同性進入其領域內,它便威嚴而急促地鳴叫以示嚴正警告。
❾ 除了蝙蝠,還有哪些動物是靠超聲波探路的
首頁
生活
除了蝙蝠還有哪些動物可以發出超聲波
拼搏奮斗 2021-10-23
好評回答
除了蝙蝠,還有螽斯、蟋蟀、蝗蟲、老鼠、鯨魚等等的5種動物,它們是用超聲波進行通信聯系的。
1、螽斯:為了吸引遙遠的雌性螽斯,雄性通過翅膀上刮板結構與一排「牙齒」摩擦產生超聲波聲音,有些甚至超過100000赫茲,刮板結構鄰近一個振鼓,相當於揚聲器的作用。Supersonus種屬的前翅和振鼓尺寸較小,但卻產生較高頻率的超聲波聲音。
2、蟋蟀:它的發音頻率大多在2000-8000赫茲。
3、蝗蟲:蝗蟲會發出高頻的聲音信號為6000到9000hz。
4、老鼠:鼠類的聽覺范圍約是在200Hz-90000Hz,所以老鼠能收到部分超聲波;老鼠及其他嚙齒類動物的叫聲范圍大約是3000Hz~7000Hz(活動時:10Hz~200Hz)。
5、鯨魚:正常鯨的聲音信號頻率是15-25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