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聲波胃鏡和普通胃鏡哪個更難受
你好,普通胃鏡難受一些,超聲胃鏡有無痛和普通超聲,相對來說刺激小一些, 普通胃鏡使用的器材包括活檢孔道、光源、目鏡,通過口腔置入胃鏡,對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進行肉眼直視和黏膜的病理活檢。超聲胃鏡觀察以上位置的同時,可對上消化道部位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管腔壁以外的組織,甚至胰腺的部分病變組織,即肉眼無法觀察的組織進行超聲檢查,以明確病灶的位置與性質。因此超聲胃鏡相較於普通胃鏡,檢查的范圍更廣,程度更深。
Ⅱ 杭州浙一醫院 超聲胃鏡
首先一點浙一醫院的內科比浙二醫院的好,超聲胃鏡檢查費用805,需要預約,一般預約為一周。如果想盡快做可以提前兩天,但需要加號費50;建議先去浙一醫院看看,看醫生是否需要超聲胃鏡檢查,要的話就請先預約就可以了。一般正常工作日都在的,如果你是上班族,建議請假幾天陪媽媽去醫院看看吧,希望可以幫到你。
Ⅲ 超聲胃鏡與電子胃鏡有什麼區別
超聲內鏡包括超聲波和內鏡。電子內鏡包括內鏡、電子攝像裝置、電視監示器。超聲內鏡好,較先進。
Ⅳ 胃腸超聲是怎麼回事兒
超聲胃鏡(簡稱EUS)是一種先進的集超聲波與內鏡檢查為一身的醫療設備,它將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安置在內鏡前端,當內鏡進入胃腔後,在內鏡直接觀察腔內形態的同時,又可進行實時超聲掃描,以獲得管道壁各層次的組織學特徵及周圍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
EUS的主要優勢在於確定胃腸粘膜下病變的性質,判斷消化道惡性腫瘤的侵襲深度和范圍,診斷胰腺系統疾病等。超聲內鏡不同於普通胃鏡,超聲內鏡的前端多了個超聲探頭,這種小的探頭隨著胃鏡送入胃腔內進行超聲檢測,可以看到食管和胃深層的病變。因此,超聲內鏡對食管、胃的隆起性病變有很好的診斷和治療價值。此外,超聲內鏡還有其他的用途,如超聲內鏡可以幫助醫生判斷胃癌侵犯深度和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可以鑒別胃潰瘍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
Ⅳ 超聲波胃鏡檢查難受嗎
做胃鏡肯定會有點難受的,超聲內鏡是普通胃鏡的進一步優化。超聲內鏡的前端多了個超聲探頭,這種小的探頭隨著胃鏡送入胃腔內進行超聲檢測,可以看到食管和胃深層的病變。因此,超聲內鏡對食管、胃的隆起性病變有很好的診斷和治療價值。
Ⅵ 胃癌的胃鏡檢查是什麼
由於纖維內鏡技術的發展和普遍應用,早期胃癌的診斷率有了明顯提高。早期胃癌手術後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如能及早診斷,預後較好。
胃鏡檢查直觀、准確,可發現微小胃黏膜病變,廣泛使用、普及胃鏡檢查是提高胃癌早期檢出率的關鍵。有資料表明,胃鏡檢查與活檢聯合應用診斷胃癌的敏感性、特異性及准確性分別可達93.8%、99.6%及97.4%。日本在胃癌的早期發現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這與廣泛應用胃鏡檢查有關。近年來,除普通纖維胃鏡的性能得以提高外,電子胃鏡、超聲胃鏡、色素胃鏡及放大型胃鏡亦已逐步進入臨床。
(1)纖維胃鏡。國內纖維胃鏡檢查已普及到縣級醫院,使胃癌的診斷水平有很大提高。中晚期胃癌的胃鏡診斷並不困難,而對病變僅限於黏膜和黏膜下層的早期胃癌的診斷則並不容易。早期胃癌的檢出率在不同醫院間仍存在較大差距,早期胃癌占胃癌病例總數的構成比,高者可達18.0%,低者只有1.2%~2.7%,平均僅10%左右。由於胃癌早期常無特異的症狀,為了提高早期檢出率,應適當放寬胃鏡檢查的指征,並熟悉早期胃癌的胃鏡下特徵。
①隆起型。多發於幽門前區、賁門附近及胃體上部的後壁部分。
黏膜呈息肉狀隆起,表面凹凸不平、紅色或有糜爛,與周圍正常胃黏膜常無明確的分界。
②平坦型。病變略突起或低於周圍黏膜,其主要特點是周圍黏膜色澤的變化及粗糙不整的顆粒感。病變部的黏膜可呈局限性或較廣泛的發紅、變色或褪色,該型肉眼診斷一般較困難。
③凹陷型。好發於幽門前區、胃竇大彎側及賁門部。凹陷區與周圍正常黏膜有明顯的分界,病變部黏膜皺襞呈不規則的凹凸不平,失去正常黏膜的光澤,而有異常發紅或褪色等色澤變化,且常有污穢的滲出物或出血點,向凹陷區聚集的黏膜可驟然變細或不規則的增粗甚或突然中斷,其邊緣黏膜常有結節狀不整齊的顆粒。
由於胃鏡肉眼檢查對淺表型胃癌的診斷率不高,僅70%左右。
所以必須藉助活組織檢查或細胞學檢查才能明確診斷,而正確的取材部位及熟練的操作技術則是活檢成功與否的關鍵。國內各單位的報道差異較大,活檢陽性率在30%~94.4%之間,總的活檢陽性率為82.96%。
除以上三型之外,一種特殊類型的早期胃癌—胃炎樣早期胃癌的臨床報道日見增多,回顧性資料表明這是一種快速生長型癌,內鏡下主要表現為褪色、充血性改變及黏膜不平整。常規內鏡下仔細觀察有時也難以確定診斷,因此提高內鏡下對此型病灶的識別能力及正確的活檢取材對及時診斷十分重要。
(2)電子胃鏡。具有圖像分辨力高,可供多人同時觀察,資料貯存輸出方便等優點,有些還具有數字檢影裝置,有放大、對比增強、負成像、偽著色、邊緣增強等功能,更可借圖像分析系統而測定病變的大小及色澤。目前,國內電子胃鏡已開始向縣級醫院普及。
(3)超聲胃鏡。超聲胃鏡是在纖維胃鏡前端裝上微型超聲探頭,在胃腔內進行超聲檢查,既可通過胃鏡直接觀察胃腸黏膜,又可利用超聲探查胃腸壁結構及鄰近器官,因此擴大了胃鏡的診斷功能和范圍,同時由於胃腸腔內進行超聲掃描,明顯縮短了超聲探頭與靶器官間的距離,避免了腹壁脂肪、腸腔氣體及骨骼系統對超聲波的影響干擾,從而顯著提高了超聲診斷的解析度和准確性。目前國內不少大型醫院已裝備超聲胃鏡。
使用方法:術前准備和檢查方法與普通胃鏡相同,當達到探查的部位後,須向胃內注射無氣水,或在探頭處裝以橡皮囊,向囊內注入無氣水,使囊緊貼食管、胃壁和腸壁,進行超聲檢查,以免在空氣中超聲波被吸收被大量衰減。
超聲胃鏡可將胃壁分為五層: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固有肌層及漿膜界面層。早期胃癌的聲像圖因不同類型而異,平坦型胃癌黏膜增厚,呈低回聲區;凹陷型癌黏膜層有部分缺損,可侵及黏膜下層。進展期胃癌可借五層回聲帶的不同改變,有助於判別胃癌的浸潤深度,有時甚至可發現胃腔外呈圓形強回聲團塊的轉移淋巴結。
超聲胃鏡對浸潤型胃癌的診斷、浸潤深度及附近淋巴結轉移的判斷方面有重要意義,藉此確定胃癌的臨床分期較體表超聲和CT更具優越性。此外,對黏膜下腫瘤具有重要診斷意義。日本Yasuda等報道641例胃癌,超聲胃鏡顯示的深度與手術後組織學檢查符合率為79.6%,其中早期胃癌為84.9%,局部淋巴結檢出率為55.8%,但對潰瘍型病變的判斷及良惡性平滑肌瘤的鑒別尚有困難。美國Karpen等應用超聲胃鏡作胃癌的TNM分期,發現T3型胃癌外科術後復發的危險性很大。國內上海某醫院報告8例早期胃癌,判斷完全准確2例,基本准確3例,失誤3例。失誤的3例中有2例為潰瘍癌變,認為超聲胃鏡對早期胃癌的判斷優於胃鏡,但難以區分低回聲灶是炎症、纖維化抑或腫瘤。
(4)色素胃鏡。色素胃鏡是在普通胃鏡檢查的同時向可疑病變處噴灑染料,利用某些染料對組織的染色,使病變顯示更加清楚,以提高胃鏡下識別癌灶的能力,減少活檢取材的盲目性,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亦有助於確定手術的切除范圍。該技術對胃炎樣早期胃癌的診斷有很大價值。Tatsuta等報道56例小胃癌,常規胃鏡診斷陽性率僅25%,而使用亞甲藍-剛果紅染色法診斷陽性率則提高到75%。目前常用方法有兩種。
①噴灑法。先服用黏液清除劑以清除胃內黏液,通過胃鏡活檢孔道插入塑料管,將0.5%~0.7%亞甲藍直接噴灑到要觀察的胃黏膜上,2分鍾後用蒸餾水沖洗去染液,即可進行觀察,病變黏膜被染著色。此法多用於觀察胃黏膜的腸化病灶或十二指腸黏膜。
②口服法。將黏液清除劑和100~150mg亞甲藍膠囊同時服用,30分鍾內讓患者轉動體位,充分活動1.0~1.5小時,使溶液接觸整個胃黏膜表面,然後進行胃鏡檢查,觀察黏膜著色情況,並在著色區取活檢。此法用於胃癌的檢查。
(5)放大型胃鏡。可放大35倍,常用於觀察胃黏膜陷窩的各種改變。用此鏡可將胃小凹形態分為A(小顆粒型)、B(斷線型)、C(連續線樣溝)、D(圓形網狀溝)、混合型AB、BC及CD等7型。
胃黏膜微細形態在不同疾病中表現不一,正常胃底黏膜為A型,萎縮性胃炎時變為B及C型。正常幽門部黏膜呈細C型,萎縮時變為粗C型。高分化胃癌呈特徵性的C型,而低分化胃癌表面高低不平,小凹缺失。D型提示過去曾有黏膜破壞及再生,多見於糜爛及潰瘍瘢痕。增生性息肉呈柔軟腫脹外觀,黏膜結構無變化。
Ⅶ 什麼是超聲波檢查,特點和應用范圍是什麼
【知識概述】超聲波用於醫學診斷已有近50年歷史。在50年代早期以應用A型超聲示波儀為主。在熒光屏上無真實圖象,僅僅表示出被檢部位各層次的反射波。現代電子工程技術的發展,為醫學領域提供了大量先進而有效的診斷儀器,其中B型超聲顯像儀(簡稱B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綜合特點】其優點如下:
1能清晰顯示人體軟組織解剖結構的剖面,檢查部位的剖面前後結構在熒光屏上不重疊,其中血管走向清晰可見。
2可直接觀察內臟器官的活動狀態。
3可觀察用X射線診斷法難以檢查的軟組織臟器。如眼、腮腺、甲狀腺、乳腺、心、肝、膽、脾、胰、腎、膀胱、前列腺、睾丸、子宮、卵巢、胎兒、輸尿管上段、較大血管、腫大的淋巴結等。還有胸、腹水也可清楚測查。
4無損傷性、操作方便。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暴露檢查部位,醫生用一方形或柱形探頭,在體表塗些接觸劑就可檢查。一般10分鍾就能完成檢查。當場取得檢查報告。必要時可拍攝1分鍾成像照片,作為資料保存或復診時參考。
5價廉。目前與X射線檢查法收費相近,比CT收費低15~20倍。
6診斷較准確。對病灶的定位和大小測量比較准確。例如實性佔位性病變最小可測1~15厘米,對含液的囊性病灶最小可測05~10厘米。
【應用范圍】B超最適合於檢查某些婦產科、外科和心臟疾病。現歸納如下。
1佔位性病變。可區分囊性或實質性包塊。尤其對襄性腫物判斷更准確。對良、惡性腫物鑒別的准確性還不能令人滿意。
2某些心臟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心A膜病。還司測與心臟有關的功能指標。尤其近些年國外推出可顯示血流力的彩色多普勒顯像儀後,對診斷上述二類心臟病更為准確。
3結石。可查出膽結石、肝內外膽管結石、腎和膀胱結石等。其中尤以診斷膽結石的准確率最高,可達98%,且無陰性結石。而X射線檢查有陰性結石,即有的結石不顯影,推確率僅10~30%。
4產科。在超聲顯像圖上可看到6周胎兒的心跳。有否心跳對有先兆流產的孕婦採取保胎或手術有決定意義。另外還可對胎兒或胎盤定位、測量羊水、是否葡萄胎、有否明顯畸形、雙胎或單胎。對辨別胎兒性別則不很准確。
5定位穿刺。對局部囊腫、血腫、膿腫、實質性腫物可在超聲引導下作穿刺抽吸或取材作細胞學檢查。
【補充說明】B超也不是萬能的。對一些彌漫性疾病不能作出准確診斷。如肝炎、腎炎、盆腔炎、輕度膽囊炎等。這些病要靠臨床表現,有關化驗或其他方法作綜合分析。
B超檢查不適用於骨或含氣臟器的檢查,如肺、胃、腸等。因為超聲很難透過骨或氣體。但近年來不少開拓者對這些禁區作了探查,對較大的明顯的病灶可以發現,但要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還較困難,尚待進一步探討。
Ⅷ 胃鏡容易漏診,請問應當做何種檢查,超聲波胃鏡能檢
胃部檢查,胃鏡應該是最好的辦法,因為他可以取組織活檢,可以近距離地觀察,並且可以放大胃黏膜,看到腺管開口,所以是早期胃癌的金標准,當然消化道也有其他檢查,比如鋇透等等。
其實無痛胃鏡沒有什麼感覺的,值得一做。
Ⅸ 超聲胃鏡檢查怎麼做
超聲內鏡為一兼內視鏡及超聲波於一體的儀器。超聲內鏡除了能對消化道黏膜表面進行觀察,其附於內視鏡頭的超聲波儀器,還能深入病人體內,靠近病源進行檢查,故能做出准確的診斷。在超聲內鏡指導下,醫生能進行細針穿刺抽取細胞組織化驗以明確病因,及進行各類注射治療。經多年研究,超聲內鏡檢查現已廣泛用於食道、胃、胰腺、膽囊、肝臟、十二指腸、大腸及肺部之疾病,於癌症分期上的成效尤為顯著。病人患有消化道癌症、黏膜下腫瘤、胰腺炎、胰腺腫瘤、膽管閉塞、肺癌及異常縱隔淋巴結等情況均可接受超聲內鏡檢查。
檢查前准備
一、病人須於超聲內鏡檢查前6小時禁食,並隨帶干毛巾一塊。
二、病人如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血小板減少、懷孕或服用抗凝葯物等,須告訴醫護人員並聽從其指示。病人也應主動提供現所服用的葯物及任何過敏反應資料。
三、門診病人不宜親自駕駛前來,亦應避免在檢查前酗酒,服用不當量的鎮靜葯物。年老、行動不便的病人宜由家人陪伴前來檢查。
四、高血壓患者檢查當天照常可以口服降壓葯,待血壓穩定後行超聲內鏡檢查。
五、病人必須攜帶近期的內鏡報告以供操作醫生參考。
六、做超聲內鏡的病人應按預約的號碼前後有秩序地進行檢查,避免喧鬧,持紅卡者、急診病人、70歲以上的老人、病房病人及本院職工優先安排檢查。
檢查過程
一、超聲胃鏡檢查前要口服麻醉消泡劑,麻醉葯物一般可以持續2小時,以減少胃內分泌物,使胃圖像更加清晰,並使超聲胃鏡能順利地通過咽部。有過敏史的病人請向醫生聲明。
二、檢查時,病人應處於左側卧位,盡量放鬆身體。松開緊身的衣服、領帶和褲帶,取下隨帶的眼鏡、假牙,使病人能處於較舒適的環境下接受超聲胃鏡檢查。
三、做超聲胃鏡時,要遵從醫生的指導輕松地吞咽,超聲胃鏡通過口咽部進入胃內後要平靜地進行腹式呼吸,不要屏氣。這樣一般只需30分鍾左右就能檢查完畢。復雜的病情而需要特別治療者,所需時間將會延長。在個別情況下,醫生會根據病人的需要而給予注射鎮靜葯物,視病人的情況而定。
檢查後注意事項:
在檢查後病人應待麻醉葯或鎮靜劑葯力減退後方可進食。如病人接受鎮靜劑注射,則整天不可操作重型機器或駕駛,以防發生意外。病人應主動拿取檢查報告及詢問復診日期。如對檢查結果,用葯等有疑問者請於工作時間內向內鏡中心醫護人員咨詢。如出現嚴重事故,如胃腸出血、劇烈腹痛等,則應到本院或就近急診室求診。
可能出現的並發症:
檢查期間病人多感到惡心及上腹部不適。喉部之麻醉亦會引起一個多小時的吞咽困難。較嚴重的並發症包括腸道穿孔、出血、心臟驟停、肺部感染等。各種並發症的發生之機會是隨著病人不同之情況,檢驗及治療方法而有所差異。病人應主動詢問主診醫生以了解祥情。如出現嚴重的並發症,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補救。有心、肺、腦、腎等嚴重疾病的患者如發生並發症可能導致病人死亡。
Ⅹ 胃腸病的檢查有哪些方法
檢查胃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胃鏡檢查纖維胃鏡檢查是目前對胃病最有診斷價值和最常用的方法。它具有視野廣、檢查安全、圖像直觀,診斷准確、及時,資料可靠,治療方便等特點,可用於診斷胃潰瘍、胃炎及十二指腸和食道的疾病。檢查時,醫生直接將鏡身從患者口腔送入,經食道到達胃腔內。這樣就能直接觀察到胃內粘膜的情況,清楚地看到有無潰瘍,有無出血,鑒別良惡性潰瘍,辨別是胃息肉還是胃癌等等。胃鏡檢查時,還能採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又叫胃粘膜活檢),便於明確診斷,大大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胃鏡不僅用於診斷,還可用於治療,如發現胃出血時,可用微波或激光止血,也可對出血的部位直接噴灑孟氏液或凝血酶止血,使病人免受開刀之苦。另外,胃鏡還具有送水、吸水、送氣、抽氣等功能。
(2)X線鋇餐檢查X線鋇餐檢查又叫X線鋇餐造影,指的是,患者口服硫酸鋇充盈劑,X線透視時它可將胃的輪廓清楚地顯示出來。X線鋇餐檢查能夠診斷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穿孔、胃出血及幽門梗阻等多種疾病。此外,近十多年來,消化道X線鋇餐雙重造影有了很大的進展。
(3)胃液分析胃液分析是一種診斷胃病最古老而又最常用方法。它是指抽取胃液進行有關指標(如胃酸)的測定和檢查,從而判斷胃液是否正常。其主要包括三項內容,即一般性狀檢查,化學檢查和顯微鏡檢查。胃液分析不但能反映一個人胃酸分泌是否正常,而且對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甚至對胃癌的診斷都有一定的意義。
(4)超聲波檢查超聲波檢查即B超檢查,是利用超聲波的原理來進行疾病診斷的一種方法,由於超聲波在通過不同的組織時能反射出不同波長的回波,根據反射回波的形態進行分析,就可以推斷某種組織的異常變化。超聲波檢查無痛苦、無創傷、安全,並可多次重復使用,是一種對各類人群(包括孕婦與兒童)均適用的檢查手段。
在胃腸病中,超聲波檢查一般用於肝、膽、胰腺等器官的診斷,如肝膿腫、肝囊腫、肝癌、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和胰腺癌等;也可以觀察腹脹病人腹中是否有腹水;腸道狹窄者是否有腹腔腫瘤的壓迫等;但對胃腸道這類管道樣器官的病變診斷價值不大。現在有的醫院採用實時超聲波法來檢查胃,只能了解胃的排空情況,並不能觀察胃黏膜的變化。
(5)胃電圖檢查胃的運動可以通過胃電圖來體現。胃運動的基礎是胃平滑肌的生物電活動,被記錄下來的圖形就是胃電圖。當胃電節律異常時,會相應地出現胃的運動異常,如胃動過速或過緩或運動紊亂。通過胃電圖的檢查觀察胃電節律的變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間接了解胃的運動情況。要注意的是,胃電圖反映的只是胃的肌電節律,而且目前還沒有研究可證明,胃電圖能判斷這種肌電節律是由於何種疾病產生的,因此,單純用胃電圖來確診胃炎、胃潰瘍等病症還為時過早。胃電圖檢查沒有禁忌證,無損傷、無痛苦,可重復檢查,價格較為低廉,在我國的基層醫院已廣泛開展。
(6)其他化驗檢查血常規檢查也是最常用的檢查之一,它主要用於檢查各種胃病引起的貧血。大便常規與大便隱血試驗是用於診斷胃出血時常用的檢查方法。大便隱血試驗呈陽性,則可提示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