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評價個冰箱的好壞 還要自己會製冷嗎
夏天到了,炎熱的夏日,我們需要喝一些冰鎮的飲品,還有冰凍的食物。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冰箱的需求量日益劇增。冰箱已經普及到每一個家庭。說起冰箱,有很多品牌,不太了解冰箱的人,在選的時候,還是要慎重。我的閨蜜是做電器促銷的,她告訴我,有些冰箱不能選,否則會後悔的。
1、這是一款空間很小的冰箱,不太適合家用,放不了多少東西。買冰箱的時候,不僅要看價格,而且要看冰箱的容量。當時我之所以選這個冰箱,就是感覺價格低,想著先湊合的,現在家裡就兩個人,感覺不夠用,再別說人多的家庭。
2、這是一款嵌入式冰箱,現在小戶型的業主喜歡選擇這款冰箱。這款冰箱的優點是節省空間,缺點是這款冰箱的散熱是個大問題。久而久之,由於散熱問題,冰箱很容易壞掉。
3、冰箱的右上角一般都有一些標識和標簽,這里可以看出冰箱的性能,也就是冰箱的不同等級。不是二三級的冰箱,建議不要購買,因為這樣的冰箱轉換性太差,在製冷的時候很費電。
4、買冰箱的時候,建議大家還是選擇品牌的,這種雜牌的,三無產品還是不要買。這樣的冰箱很容易壞,而且售後是很大的問題。還有建議大家不要選雙開門的冰箱,不太適合家用,不僅占空間,而且很耗電。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如涉及侵權,請聯系作者處理並刪除,謝謝。
⑵ 「我評論個冰箱還得製冷」的邏輯硬傷
玩微博有四五年了,算是資深微博黨,經常看到一些乍一看有道理又有意思的對話。比如今天想說的「我評論個冰箱我還得會製冷咋地?」
最早這句話是某位熱心網友發明,用以回復一時很火的那句「你行你上啊」。微博用戶最喜聞樂見的就是看明星出軌大V互撕,粉絲們在評論區也可以爭得不亦樂乎,隨著出軌的明星越來越多,大V撕逼事件越來越隨意化,「你行你上啊」的出鏡率也越來越高。
最開始那句「你行你上啊」的確有很大殺傷力,基本有人拋出這句,對方就很難反駁,以至於後來有段時間看到這句話就煩,因為這句話本質上其實是開啟上帝視角並強行終止了溝通和探討,及其討人嫌。
所以自從看到了「我評論個冰箱我還得會製冷」這句,真的痛快了好一陣子,感覺拿這句話,就可以完美堵住那些「你行你上」們的嘴,非常解氣。後來看辯論比賽,慢慢接觸到一些辯論的知識,發現這句話根本無法有效的反駁「你行你上啊」。從論證方法的角度來講,這只能算是詭辯,讓不明真相也懶得探尋真相的吃瓜群眾接受並認同。
詭辯往往具有很高的迷惑性,因為詭辯同謠言和蠻不講理有根本的區別,詭辯者在說服對方的時候,一般會使用一些看似可靠的論據來支撐他的觀點,聽眾往往會忽略考證論證過程中的邏輯性和論據的的合理性,從而導致無法區別詭辯和真正的辯論。
拿「我評論個冰箱還得會製冷」來說,這一論證的完整流程是這樣的:
1. 人物A表達某種觀點A。
2. 人物B表達對觀點A的不認同。
3. 人物C對人物B提出「你行你上啊」的觀點。
4. 人物B以「我評論個電冰箱還得會製冷」反駁人物C。
舉個例子,王源(人物A)在微博發布參加聯合國青年論壇相關資訊,底下某黑粉(人物B)評論「英語爛成這樣,別出去給中國人丟臉了」,某真愛粉(人物C)回復黑粉「你行你上,不行別BB」,黑粉回復真愛粉「我評論個電冰箱還得會製冷咋地」。對話到了這里,一般會以「跟你個傻逼沒什麼話說,滾吧」,然後互相致意對方父母結束,但是黑粉(人物B)往往以為在正規「辯論」環節自己是占上風,對方才疏學淺說不過自己才會氣急敗壞跳腳罵娘。
真愛粉「你行你上啊」的觀點屬於典型的「偷換概念」,本來黑粉表達王源「英語不行」的觀點,真愛粉說「你行你上啊」,其實論證的主體已經不是王源,而變成討論黑粉英語行不行,可是黑粉用於行不行能論證出王源行不行嗎?當然不行。「偷換概念」是詭辯者常用的一種手法,時刻注意雙方觀點中的主體是否一致或者是否隱含了不同的條件,可以有效的避免被詭辯者所迷惑。
接下來黑粉使用「我評論個電冰箱我還得會製冷」的觀點來還擊,提出這一觀點的黑粉的邏輯是這樣的:我不需要會製冷,我就可以對電冰箱做出評價,同理可得,我不需要會英語,就可以對王源的英語水平做出評價,所以我可以有效反駁真愛粉「你行你上啊」的觀點。但是這顯然犯了「機械類比」的錯誤。
類比本來是一種很常見的推理方式,本質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使用類比推理是有要求的,第一,類比對象間相同的屬性應該盡可能多;第二,類比對象間的屬性應該是本質的;第三,要注意類比對象間的差異性。而且類比論證本身是沒有必然的正確性的。
顯然評論王源的英語水平和評論電冰箱並沒有太多相同的屬性,切類比屬性並非本質的,所以以「我評論個冰箱還得會製冷」來還擊同樣也是站不住腳的。
詭辯者往往隱藏在華麗的修飾辭藻和高超的表達技巧後來迷惑聽眾,那麼如何快速簡單的判斷某人的辯論觀點是否屬於詭辯呢?本質還是需要對別人的觀點批判性思考,至於具體的方法,可以引用如下文字加以說明:
互聯網極大的降低甚至抹平了信息獲取和傳遞的門檻,但這也導致了每日接觸的內容多而雜,多麼奇葩的觀點都能有人理直氣壯的表達出來,可以說是互聯網讓大家對人類的多樣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詭辯相對來說還算是比較用心的一類了,不過不是所有的詭辯者都是有意為之,很多詭辯者本身也無法察覺自己論證內容本身的邏輯缺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經不住推理的觀點大行其道。
不過話說回來,就一個評論區無聊撕逼的事情,真的需要運用嚴密的邏輯去推理其論證的合理性嗎?好像大可不必,本來日子過的很累了,上網就隨意點吧。遇到認同的,「博主三觀正」,遇到不認同的,「呵呵(微笑)」。
⑶ 我評價冰箱還要會製冷嗎
冰箱是必須要會製冷的,如果不製冷的話,要冰箱就沒有什麼作用了。主要是在選擇冰箱的時候適合自己,也就是根據自己的使用習慣使用環境。以及家庭成員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冰箱。
只有適合自己的冰箱才是最好的冰箱。
對於購買冰箱,很多朋友有一種有力使不上無處下手的感覺,大多數都是聽從促銷員的介紹來選擇購買,下面小編就以多種方式來介紹一下冰箱的選擇方法。
購買冰箱的時候冰箱的尺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預留的位置和冰箱必須要匹配,而且必須要有散熱的空間,可選尺寸的上限和下限分別由預留空間和容積需求來決定。
房屋裝修的時候,建議以冰箱為出發點進行廚房規劃。如果廚房空間有限,為保證容量需求得到滿足,不要在選定冰箱之前盲目的限高限寬和限深,合理的動線設計應當保證備料到清洗到加工到烹飪這一流程的順暢高效,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冰箱擺放位置的優先順序,為廚房,餐廳或者是客廳。
理論上保證冰箱的散熱和開門方便,冰箱放置時建議兩側和背部各預留十公分左右的距離,實際上由於設計和散熱結構的改進,在保證冰箱門兒正常開啟的前提下,兩側各預留五公分左右即可。底部散熱型的冰箱兩側僅需預留兩公分左右就可以。在空間允許的前提下,結合家庭食材購買頻率,建議參考120到150升每個人的標准,來確定冰箱容積的大小選擇。總之記住一點冰箱的本質就是「時間管理電器」。
冰箱的箱門可以分為單門,兩門,三門對開門和多門冰箱(包括十字對開門,法式多門,日式多門等等)。結合自己的使用實際情況來選擇自己心儀的一款冰箱。
冰箱主要是由製冷系統,控制系統,箱體,門體和附件構成。製冷與隔熱和保溫是冰箱的三大基礎。按照冰箱的技術類型還可以分為直冷風冷和混冷。
直冷冰箱的特徵是蒸發器直接與間室內腔或空氣接觸吸熱。風冷冰箱,利用風扇將空氣傳輸到隱藏在背板上的蒸發器腔,蒸發器吸熱後就剩下冷氣由風扇送回間室。風扇不停的吸收空氣,而蒸發器不停的吸熱,這就形成了風冷冰箱。混冷冰箱又成直冷冰箱,冷藏室為直冷而冷凍室為風冷。
購買建議:風冷冰箱強制對流,集中換熱,自動出霜等特點,契合了冰箱大容積多分區人性化的發展趨勢,是適合大多數用戶的選擇。而直冷冰箱的特點是冷藏室全區保濕,價格相對低廉,適合預算有限,對於冰箱的容積需求不大,但對果蔬保鮮有一定要求的用戶。而混冷冰箱兼顧冷藏,高溫保濕和冷凍免除霜。不過由於製造成本高,空間利用率低,而且未能突破製冷冰箱的部分局限性,它的冷藏室並不是很大,如果家裡人口眾多使用冷藏室比較頻繁的話,不建議購買。
單循環與多循環冰箱是指製冷迴路的結構類型,而在單路製冷循環系統中製冷劑沿單一路徑循環,而再多路製冷劑循環當中製冷劑的循環路徑並不唯一。多路製冷循環系統有很多類型。
以並聯雙循環為例,冷藏室和冷凍室分別擁有獨立的蒸發器,節流裝置和溫度感測器,冷藏支路和冷凍支路並聯,冷藏模式和冷凍模式交替運行,先進行冷藏循環,等到冷藏室達到設定溫度以後,再由三通閥切換至冷凍室循環,這樣交替運行。
怎樣能判斷一台冰箱採用多循環製冷系統還是單循環製冷系統呢?對於直冷冰箱來說,判斷依據是冷藏室和冷凍室能否獨立調溫。對於風冷冰箱來說,判斷依據是冷藏室有無獨立蒸發器。需要注意的是多路獨立風道不等於多路製冷循環,要理解多循環的本質。
如果你家的冰箱購買預算不高,但是重視冷藏保鮮效果,可以考慮雙循環兩門或三門冰箱,不過多循環製冷系統並非提升冰箱性能不可替代的技術路徑,多循環製冷系統是加分項而非必選項。
定頻冰箱與變頻冰箱:冰箱的定頻與變頻是指壓縮機的控制方式,定頻冰箱是指定頻壓縮機及固定轉速壓縮機,當冰箱內的溫度高於設定溫度時,壓縮機啟動而達到設定溫度之後,壓縮機停止運行。變頻冰箱即變頻壓縮機,可變轉速壓縮機,由變頻驅動板控制,根據製冷需求由控制板選擇合適的轉速。
預算允許時,首選變頻風冷或者是混冷冰箱,對於普通兩人和三門冰箱來說,定頻和變頻控溫和節能影響並不是很大。而具有多循環風冷和直冷等亮點的高品質冰箱也是值得考慮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和家人的冰箱。
⑷ 如何反駁我評論個電冰箱自己還得會製冷的邏輯
罵你還需要了解你的性格特點嗎?
揍你還得知道治骨折需要多少錢嗎?
當然,評論的權力您是有的,只不過以免露怯還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的。
如果你不知道冰箱的製冷邏輯,評論如下:這個冰箱保鮮效果不錯,上周我買的蘋果放裡面,這禮拜還是挺脆的,聲音也不大。
如果你懂製冷邏輯,評論如下:這台冰箱採用了最新的COP值為2.04的壓縮機,此壓縮機為目前世界最高效變頻壓縮機,由變頻壓縮機領導者 松下生產,特點是比以往壓縮機節能20%,雜訊減少10%。這台冰箱還有一個特點,它採用了風道獨占式設計,雖然是單循環製冷形式,但是因為這種設計,很好的解決了串味問題的產生,而且極大避免了內漏情況的產生。但是這個冰箱也有個缺點,因為容積較大,出風口較少,可能在存放食材突然增多時溫控不太精準。
任何人都應該尊重別人說話的權利,但是說了話就要負責,也要接受別人對你的態度。
⑸ 冰箱不好還得製冷唄是什麼意思
您好! 冷藏室不製冷可能是: 1:冰箱冷藏室漏冷,密封性不好。 2:製冷劑慢漏,製冷劑不是很足導致製冷量差冰箱需要持續工作,但是還能製冷等再過一段時間製冷就會更差。 3:風冷式冰箱可能是冷凍室冰太多,堵住了冷藏室的進風口,建議除霜試試...
⑹ 評價冰箱還得自己會製冷
不知何時起,網上便流傳著一句嗆人十足的話:「我評論個冰箱,還得自己會製冷啊?」
這句話威力十足,字里行間顯得機智而形象,好像能應用在一切與人抬杠的事情上。
起初,這句話是為了反駁那句抬杠名言「你行你上啊」而火遍全網,使得被抬杠的網友迅速看到了救星,著實頗具橫空出世的俠義之氣。
只是,這句話後來漸漸被眾人玩壞了。原本為反駁抬杠而生的它,也漸漸在某些事情上面,成了無理取鬧之輩的抬杠名言。
比如許多門外漢,在自己不懂的領域指手畫腳,在群眾面前混淆視聽,使得專業性的觀點立足於微弱之地,讓許多被懟的人郁悶不堪。可見,其負面影響也是比較惡劣的。
今天閑來無事,我便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句話。然後發現,它並不是那樣攻不可破,原來還是有漏洞可循的。下面就是我想出來的兩招反駁話術,教你如何機智回懟這句抬杠名言。
第一招!偷梁換柱,巧換概念。
既然這句話本身,就是用特定情境的事物來打比方,從而突出,評價者本身的因素和被評價物不具備關聯性。所以得出,不管我是誰,我評價什麼,都對彼此無關緊要的概念。
那麼,我們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去打比方,找一個特定情景的事情,突出評價者對被評價物具有極大影響性的概念。從而打破那句話的思微定勢,成功反駁。
比如,可以這樣回懟:
那你的意思就是說,作為瞎子,也可以隨便給人指路了是嗎?
試想一下,一個瞎子給人指路,不就等於門外漢對著別人的作品胡言亂語嗎?如此一來,就可以有力地把對方抬的杠給推回去了。
第二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其實,「我評論個冰箱,還得要自己會製冷啊?」,這句話本身在邏輯上是犯了機械類比的錯誤,屬於詭辯。那麼我們也可以用另外一種詭辯伎倆來回應它。
比如可以這樣回懟:
對啊,那我評價個你,還得要管你懂不懂冰箱么?
這里已經把主體從冰箱變成對方了,等於是用對方的話去嗆對方,用對方的邏輯去困擾對方。
這句話的用意顯而易見,就不用我多解釋了。
最後總結一下
其實言論自由是每個人的權利,無論怎樣的觀點和看法都不應該被干涉。所以,今天我在這里說的方法只是閑暇笑談而已。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每個人都還是應該要注重到:那就是,對人和事物的評價,每個人都要盡量言之有物,要有的放矢般的嚴謹,應當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盡可能少說空話,多說對他人有用的話。
⑺ 我評論個冰箱,自己還得製冷是什麼意思
評論冰箱還要會製冷的意思就是,我們評論這款冰箱的製冷效果比較好,包括評論它的製冷和冷藏效果的參數。
氣態製冷劑穿過冷凝器遇到毛細管,但毛細管的管道比較細,使得大量製冷劑擁擠在冷凝器內。一個向毛細管方面推(壓縮機),一個堵著不讓過(毛細管),滯留在冷凝器中的製冷劑越來越多,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了。
壓力增大後,氣態製冷劑開始液化,液化的過程中伴隨著吸熱,於是滯留在冷凝器前半段(靠近壓縮機方向)的製冷劑就是高溫高壓的液態。這些製冷劑在冷凝器中慢慢降溫,直至降低到室溫,開始慢慢排隊通過毛細管。
蒸發器的管道較粗,通過了毛細管的製冷劑壓力突然降低,於是液態製冷劑開始沸騰並氣化(伴隨吸熱)。直至製冷劑完全通過蒸發器後,也完全成了常溫常壓的氣態。氣態製冷劑重新通過壓縮機,繼續新一輪的循環。
冰箱製冷原理
我們把冰箱看做兩部分:冰箱內和冰箱外。冰箱內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熱量,也就是製冷。它的主要裝置是蒸發器。冰箱外裝置的作用是散熱和提供動力,它的主要裝置是壓縮機、冷凝器和毛細管。
這里著重說一下製冷劑的製冷原理,它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樣,是靠降低自身溫度達到吸熱效果的。而是用了一種物理現象——液體沸騰吸熱。為什麼冰箱里的液體製冷劑可以沸騰呢?這是另一個物理知識——壓力越低,沸點越低。
⑻ 網路用語冰箱製冷是什麼意思
就是把裡面溫度變冷的意思啊
⑼ 如何反駁「評價冰箱還要自己會製冷
作者:Jackie Koo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7826174/answer/10301003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這句話在知乎,微博上經常看到,往往是評論者一扔出來,就好像高枕無憂了:看到沒有,評價冰箱不需要自己會製冷,我就是喜歡嬉笑怒罵,我就是要評價,你說什麼都沒用。
首先,我承認這句話用來反駁 你行你上 的偏激言論確實有效。而且這世界上不存在也不能存在「不能評價」之物。但是,用這句話之前,最好先了解:
第一,如果你對製冷完全不懂,那你說出來的評價,其實毫無用處。如果你評價的標準是保持零下二十度,高於這個溫度就說,哎呀這冰箱製冷不行。你看,除了你自己借機發泄了一下,給別人具體的信息了嗎?甚至還會誤導不明就裡的別人因此而失去一台合適的冰箱。
第二,要給出值錢的評價,你起碼要了解製冷的原理,才能評價一台冰箱的製冷效果。
第三,最好的評價是,既能告知別人,自己的標准以及好或壞的表現和原因,還能提出,同等條件下,其他人可以做到什麼標准,比方說,一台冰箱製冷效果不好,你最好可以說出,好或不好的標准(為什麼覺得不好),存在同等條件下比它更好的嗎(給定條件下客觀上有無更好的可能)。
顯而易見,要考慮到以上三點,在我們評價事物的時候,是需要做功課的(當然,前提是你希望自己的評價被重視)。
而如果我們做不到的話,僅憑經驗、情緒、個人喜惡做出的評價,其實一文不值。
所以,說出
評價一台冰箱,難道還需自己會製冷嗎
這樣的話,其實是很掉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