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製冷設備 > 什麼是製冷技術及其發展

什麼是製冷技術及其發展

發布時間:2022-11-30 03:51:32

『壹』 製冷專業有什麼發展前景

總體來講還是不錯的。
製冷已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耍學科。近年來,製冷技術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諸如,大中型冷庫,各式民用和公共建築的空氣調節,商業及家用電冰箱,商業冷藏櫃等。
製冷在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天然氣和石油氣液化以及氣體分離等過程都離不開製冷技術。製冷技術應用於土壤凍結,為采礦及隧道工程挖掘提供了安全保證和良好的經濟的效益。 製冷技術的應用,促進了醫療衛生和醫葯製品的生產和發展。某些疾病的醫療效果。低溫為生物器官的保存、移植提供丁保證。低溫生物學和生物工程的發展。該專業還可以從事製冷行業的設備製造。
「製冷」就是採用一定的方法,在一定時間內,使某一物體或空間達到比周圍環境介質更低的溫度,並維持在給定的溫度范圍內。這里所謂環境介質,就是大自然中的空氣和水。為了使某一物體或空間達到或維持一定的低溫,必須採用一定的方法,連續不斷地取出物體或空間內的熱量,並把這一熱量輸送到外界環境中去。這樣的熱量「轉移」過程就是「製冷過程」。

『貳』 製冷技術的發展趨勢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環保問題的日益突出,臭氧層的破壞和全球氣候變化,是當前世界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由於製冷空調熱泵行業廣泛採用CFC與HCFC類物質對臭氧層有破壞作用以及產生溫室效就,使全世界的這一行業面臨嚴重的挑戰,CFC與H CFC的替代已成為當前國際性的熱門話題,製冷技術步入了又一個新的發展段。
太陽能製冷具有很好的季節匹配性,即天氣越熱,太陽輻射越好,系統製冷量越大。這一特點使太陽能製冷技術受到重視和發展。實現太陽能製冷有「光-熱-冷」、「光-電-冷」、「光-熱-電-冷」等途徑。太陽能半導體製冷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能來驅動半導體製冷裝置,實現熱能傳遞的特殊製冷方式,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光伏效應和帕爾貼效應。
太陽能驅動的半導體製冷系統,結構緊湊,攜帶方便,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做成小型化的*冷裝置。它具有使用維護簡單,安全性能好,可分散供電,儲能比較方便,無環境污染等特點。另外,利用帕爾貼效應的半導體製冷系統與一般的機械製冷相比,它不需要泵、壓縮機等運動部件,因此不存在磨損和雜訊。它不需要製冷劑,因此不會產生環境污染,也省去了復雜的傳輸管路。它只需切換電流方向就可以使系統由製冷狀態變為制熱狀態。這些無可比擬的優點,使得人們對太陽能半導體製冷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雖然太陽能半導體製冷系統的效率還比較低,系統的一些重要技術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 但它必是以後製冷技術的發展趨勢。

『叄』 製冷機組工作原理 淺析製冷技術未來發展的趨勢

製冷是指用機械方法,從一個有限的空間取出熱量,使該處的溫度降低到所要求的程度,這個過程是靠熱傳遞來完成的。製冷技術是一項工藝極其復雜,具有一定危險性的工作,它涉及機械學、材料學、熱力學、電工學、化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製冷系統中的製冷劑氣,是一種易燃、易爆、有毒、使人窒息的氣體,具有較大的危險性。所以要求製冷操作人員必須熟悉所屬冷庫設備的構造、結構、性能、特點、分布情況、運行原理,掌握安全操作技術,並具備查患排險能力,這樣才能勝任製冷運行工作。下面就製冷劑製冷設備的構造及其製冷工作原理談談自己粗淺的理解和看法。



製冷從實質上講就是讓空氣中分子運動減慢,形象點說就是讓空氣冷卻。應用自然冰等自然源過渡到人工製冷,是製冷技術開展的初始階段。1777年,NairneE.Gerale的硫酸吸水製冰實驗;1810年,J.Leslie的硫酸-水吸收式製冰安裝;1859年,F.Carre製成氨-水吸收式製冷機,並與1860年申請專利。C.Munters和B.VonPlate製成氨-水-氫擴散式吸收式冰箱,與1920年獲得專利。


20世紀中期,電念頭驅動的緊縮式製冷機在常規製冷范疇佔領了統治位置。近30年,吸收式製冷和熱泵技術進入了蓬勃開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歐共體JOULE方案列入的對吸附式製冷的研討剖析項目使得吸附式製冷研討到達了新的熱潮。製冷機組工作原理。




製冷系統由4個根本部門即緊縮機、冷凝器、節流部件、蒸發器組成。由銅管將四大件按一定次第銜接成一個封鎖系統,系統內充注一定量的製冷劑。普通的空調用製冷劑為氟里昂,以往通常採用的是R22,如今有些空調的氟里昂曾經採用新型的環保型製冷劑R407。以上是蒸汽緊縮製冷系統。以製冷為例,緊縮機吸入來自蒸發器的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緊縮成高溫高壓的氟里昂氣體,然後流經熱力收縮閥(毛細管),節流成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汽液兩相物體,然後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液體在蒸發器中吸收來自室內空氣的熱量,成為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又被緊縮機吸人。室內空氣經由蒸發器後,釋放了熱量,空氣溫度降落。如斯緊縮-----冷凝----節流----蒸發重復輪回,製冷劑不時帶走室內空氣的熱量,從而降低了房間的溫度。制熱時,經過四通閥的切換,改動了製冷劑的活動方向,使室外熱交流器成為蒸發器,吸收了室外空氣的熱量,而室內的蒸發去成為冷凝器,將熱量披發在室內,到達制熱的目的。




吸收式製冷工作原理吸收式製冷是用熱能作動力的製冷方法,它也是利用製冷劑汽化吸熱來實現製冷的。因此,它與蒸氣壓縮式製冷有類似之處,所不同的是兩者實現把熱量由低溫處轉移到高溫處所用的補償方法不同,蒸氣壓縮式製冷用機械功補償,而吸收式製冷用熱能來補償。同時給出了吸收式和蒸氣壓縮式製冷機的工作原理圖。吸收式製冷機中所用的工質是由兩種沸點不同的物質組成的二元混合物(溶液)。低沸點的物質是製冷劑,高沸點的物質是吸收劑。吸收式製冷機中有兩個循環—製冷劑循環和溶液循環。吸收式製冷循環的工質對隨製冷劑,以氟利昂為製冷劑的工質對主要有氯二氟甲烷-二甲替甲醯胺(R22-DMF)、氯二氟甲烷-四甘醇二甲醚(R22-E181)、氯二氟甲烷-酞酸二丁酯(R22-DBP)等。在高發生溫度和低冷凝溫度下採用R22-DMF較有利,對於較低發生溫度和較高冷凝溫度,如太陽能製冷系統則以採用R22-E181為好。


活塞式壓縮機的基本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活塞式壓縮機是目前廣泛應用於大中型冷庫的製冷機型。我局安裝的就是一台6AW10型單級製冷劑壓縮機和一台8ASJ10型雙級製冷劑壓縮機,均由大連冷凍機廠生產的。活塞式壓縮機主要由機體、曲軸、連桿、活塞、進排氣閥組、安全閥、能量調節機構、潤滑系統和直連式電動機配裝而成的。6AW10型壓縮機的總體結構是:「6」表示壓縮機有6個缸(3個排氣缸、3個吸氣缸),「A」表示以製冷劑做製冷劑,「W」表示汽缸排列的樣式如同字母W型,「10」表示汽缸直徑為10厘米。該機活塞行程為100毫米,轉數960轉/分,標准製冷量為2900000千焦/小時,電動機功率為37千瓦/小時,該機能將庫溫降至-300C。8ASJ10型壓縮機的總體結構是:「8」表示壓縮機為8個缸,「A」表示以製冷劑做製冷劑,「S」表示汽缸排列的樣式如同字母S型,「J」表示單機兩極,即在一台機體上設有低壓級和高壓級,兩次壓縮製冷。其中6個缸(3個低壓吸汽缸、3個低壓排汽缸)為低壓級,2個缸(1個高壓吸汽缸、1個高壓排汽缸)為高壓級,該機分設高壓腔和低壓腔兩次分別做工製冷的目的是:分割高低壓缸壓力差,做梯級壓縮製冷,以取得較低的溫度,該機能將庫溫降至-450C,標准製冷量為1100000千焦/小時,電動機功率為31千瓦/小時。




活塞式製冷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是靠電動機的轉動,來傳動直連式曲軸,帶動連桿、活塞和汽閥系統,在曲軸箱汽缸中作上下往復運動,來完成吸汽、壓縮、排汽三個過程使低壓製冷劑氣轉化為高壓製冷劑氣,排至冷凝器中,強迫製冷劑氣體分子在高壓作用下在容器內聚集,形成液態製冷劑。在製冷系統中,壓縮機是系統的心臟,它不斷的吸回和輸出製冷劑,起著主導和中樞的作用。一旦壓縮機在運轉中發生故障而停止工作,則整個製冷系統工作就會隨之而中斷。


綜上所述,熟練製冷設備的構造及其製冷工作原理是做好製冷工作的基礎。必須認真執行操作規程作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作為一名製冷工作人員,首先掌握製冷先進技術,提高專業技能,具備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增強職業道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安全、低耗、高效的搞好冷庫運行。

『肆』 什麼叫製冷

製冷指的是:

冷凍,指降低溫度,使物體凝固、凍結。也叫「製冷」,是應用熱力學原理,用人工製造低溫的方法,冰箱和空調都是採用製冷的原理。

從化工的角度,一般都是採用一種臨界點高的氣體,加壓液化,然後再使它汽化吸熱,反復進行這個過程,液化時在其他地方放熱,汽化時對需要的范圍吸熱。

發展:

冷凍技術是一種古老的食品保存技術。早在公元前1000年,我國已經懂得利用冰窖冷凍儲藏食品;而希臘人和羅馬人則會在地窖中放入壓碎的雪塊用以食品的冷凍。

我國的冷凍食品商品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起步;80年代,隨著家用冰箱、冰櫃和冷藏櫃的普及,推動了冷凍食品的發展;90年代,我國冷鏈初步形成,品種不斷增加,生產企業大幅度增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製冷

『伍』 製冷的發展史

人類最早是將冬季自然界的天然冰雪,保存到夏季使用。這在我國、埃及和希臘等文化發展較早的國家的歷史上都有記載。

1834年在倫敦工作的美國發明家彼爾金斯(,}}CO}I氏論1I1'd)正式呈遞了乙醚在封閉循·環中膨脹製冷的英國專利申請。這是蒸氣壓縮式製冷機的雛型。空氣製冷機的發明比蒸氣壓縮式製冷機稍晚。美國人戈里(JohnG orrie介紹了他發明的空氣製冷機,這是世界上第一台製冷和空調用的空氣製冷機。

法國卡列設計製造了第一台氨吸收式製冷機。在各種型式的製冷機中,壓縮式製冷機發展較快。從1870年美國人波義耳發明了氨壓縮機,德國人林德(tirade)建造第一台氨製冷機後,氨壓縮式製冷機在工業上獲得了較普遍的使用。

隨著製冷機型式的不斷發展,製冷劑的種類也逐漸增多,從早期的空氣、二氧化碳、乙醚到抓甲烷、二氧化硫、氨等。1929年隨著氟利昂製冷劑的出現,使得壓縮式製冷機發展更快,並且在應用方而超過了氨製冷機。

隨後,於2世紀印年代開始使用了共沸混合製冷劑,加世紀60年代又開始應用非共沸混合製冷劑。直至2D世紀80年代關於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CR二問題正式被公認以前,以各種鹵代烴為主的製冷劑的發展幾乎已達到相當完善的地步。

(5)什麼是製冷技術及其發展擴展閱讀

降溫和空氣調節在工礦企業、住宅和公共場所的應用也愈來愈廣。空氣調節分為舒適空調和工藝空調。舒適空調是用來滿足人們舒適需要的空氣調節,而工藝空調是為滿足生產中工藝過程或設備的需要而進行的空氣調節。

空氣調節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和對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不僅意味著受控的空氣環境對各種工業生產過程的穩定運行和保證產品的質量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護人體健康、創造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有重要意義。

工業生產中的精密機械和儀器製造業及精密計量室要求高精度的恆溫恆濕;電子工業要求高潔凈度的空調;紡織業則要求保證濕度的空調。同時,在民用及公共建築中,隨著改革開放,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裝有空調機的賓館、酒店、商店、圖書館、會堂、醫院、展覽館、游樂場所日益增多。

此外,在運輸工具如汽車、火車、飛機和輪船中,也不同程度地安裝有空氣調節設備。空氣調節技術包括製冷、供暖、通風和除塵,其中製冷降溫是空氣調節的一項關鍵技術。

『陸』 製冷專業有什麼發展前景

總體來講還是不錯的。
製冷已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耍學科。近年來,製冷技術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諸如,大中型冷庫,各式民用和公共建築的空氣調節,商業及家用電冰箱,商業冷藏櫃等。
製冷在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天然氣和石油氣液化以及氣體分離等過程都離不開製冷技術。製冷技術應用於土壤凍結,為采礦及隧道工程挖掘提供了安全保證和良好的經濟的效益。 製冷技術的應用,促進了醫療衛生和醫葯製品的生產和發展。某些疾病的醫療效果。低溫為生物器官的保存、移植提供丁保證。低溫生物學和生物工程的發展。該專業還可以從事製冷行業的設備製造。
「製冷」就是採用一定的方法,在一定時間內,使某一物體或空間達到比周圍環境介質更低的溫度,並維持在給定的溫度范圍內。這里所謂環境介質,就是大自然中的空氣和水。為了使某一物體或空間達到或維持一定的低溫,必須採用一定的方法,連續不斷地取出物體或空間內的熱量,並把這一熱量輸送到外界環境中去。這樣的熱量「轉移」過程就是「製冷過程」。

『柒』 製冷機是誰發明的它的發展過程和影響是什麼呢

在很早之前,人們就開始在冬季採集,儲藏天然冰,並把它於冰窖中,這些兵是在夏季用於食品冷藏和防暑降溫的,這是最早時代人們的製冷技術。隨著製冷技術的研發出現了後面的製冷機。那大家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製冷機是誰發明出來的嗎?它的發展過程又經過了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簡單的給大家講一講製冷機的發明史。

在1960年左右,法國的卡雷兄弟先後研製成功,他們製造的製冷機是以硫酸和水為主要工質。吸收式製冷機和氨水吸收式製冷機。在此之後,又出現了蒸汽噴射式製冷機,氟利昂製冷劑,壓縮式製冷機等。

以上就是製冷機的發明史,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止步於此,他們仍然不斷地繼續進行研發改造,一直到現在。製冷機的發現,讓我們的食物有了更好的儲備場所。製冷劑的研發也為我們現在所用的冰箱做了基礎。因為在它發明之後,科學家們不斷地對它進行研究和改造,才有了現在我們所用的冰箱。這就是製冷機的影響。

『捌』 製冷技術的發展史

製冷技術的發展歷程

製冷技術是為適應人們對低溫條件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製冷作為一門科學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內將某物體或流體冷卻,使其溫度降到環境溫度以下,並保持這個溫度。

  1. 現代的製冷技術,是18世紀後期發展起來的。在此之前,人們很早已懂得冷的利用。我國古代就有人用天然冰冷藏食品和防暑降溫。馬可•波羅在他的著作《馬可•波羅游記》中,對中國製冷和造冰窖的方法有詳細的記述。
    1755年愛丁堡的化學教師庫侖利用乙醚蒸發使水結冰。他的學生布拉克從本質上解釋了融化和氣化現象,提出了潛熱的概念,並發明了冰量熱器,標志著現代製冷技術的開始。

  2. 在普冷方面,1834年發明家波爾金斯造出了第一台以乙醚為工質的蒸氣壓縮式製冷機,並正式申請了英國第6662號專利。到1875年卡利和林德用氨作製冷劑,從此蒸氣壓縮式製冷機開始佔有統治地位。
    在此期間,空氣絕熱膨脹會顯著降低空氣溫度的現象開始用於製冷。1844年,醫生高里用封閉循環的空氣製冷機為患者建立了一座空調站,空氣製冷機使他一舉成名。威廉•西門斯在空氣製冷機中引入了回熱器,提高了製冷機的性能。1859年,卡列發明了氨水吸收式製冷系統,申請了原理專利。1910年左右,馬利斯•萊蘭克發明了蒸氣噴射式製冷系統。

  3. 到20世紀,製冷技術有了更大發展。全封閉製冷壓縮機的研製成功(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米里傑發現氟里昂製冷劑並用於蒸氣壓縮式製冷循環以及混合製冷劑的應用;伯寧頓發明回熱式除濕器循環以及熱泵的出現,均推動了製冷技術的發展。

  4. 在當代社會,製冷技術已經幾乎滲透到各個生產技術、科學研究領域,並在改善人類的生活質量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生活中,製冷廣泛用於食品冷加工、冷貯藏、冷藏運輸,適性空氣調節,體育運動中製造人工冰場等;工業生產中,為生產環境提供必要的恆溫恆濕環境,對材料進行低溫處理,利用低溫進行零件間的過盈配合等;農牧業中,對農作物的種子進行低溫處理等;建築工程中,利用製冷實現凍土開采土方;現代醫學也離不開製冷,深低溫冷凍骨髓和外周血幹細胞、手術中的低溫麻醉等;製冷技術還在尖端科學領域如微電子技術、新型材料、宇宙開發、生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現代技術進步是伴隨著製冷技術發展起來的。

『玖』 空調製冷技術詳細介紹

空調製冷技術是什麼呢?空調是現在使用比較多的一種家用電器,在家裡和商場都有使用這種電器。那麼大家對於空調製冷技術的了解有多少呢?空調是怎麼樣進行製冷的呢?空調的製冷技術是怎樣的呢?空調使用的是氟利昂,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這一點的。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空調製冷技術,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空調製冷技術的介紹。



一、空調簡介

空氣調節器,與過去的製冷空調有了很大的區別了!現代的空調主要參數有:對溫度的控制,對氣流流速的控制,對空氣濕度的調節,以及空氣質量的潔凈度的設置。其他的參數有:空調的噪音,能耗比,外觀等。

二、製冷技術之一壓縮製冷技術

物質是能量交換的載體,而這里的的物質就是製冷劑,空調實際上也是一個熱循環交換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有: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節流管(減壓器)等主要器件。首先,壓縮機吸氣,此時製冷劑(此時的製冷劑是氣體,從蒸發器過來的)從進氣閥門進入壓縮機,然後閥門關閉壓縮機壓縮氣體使之成為高壓氣體(注意:高壓氣體容易向外排放熱量)。


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後,排氣閥門會打開讓高壓氣體通過冷凝器,冷凝器的作用就是使高壓氣體向外排熱(此時能量向外轉移了),高壓氣體經過冷凝器後就會變成液體,因為這一過程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所以此時的液體還保持一定的壓力,因此要對液體進行減壓(為什麼要減壓呢?原因是:只有當液體壓力低於外界壓力時,液體才會更容易沸騰即吸收熱量),所以要讓液體經過節流器(減壓器)。

此後減壓的液體會再次經過蒸發器對內吸收熱量(帶走房間內的能量)再變成氣體,接著氣體又會進入壓縮機,就這樣一直循環下去,在這一過程實現了內外的能量交換。



三、製冷劑的命名

一般以R開頭,R7****無機化合物製冷劑,如:乙醚,氨等,由於氨是有害氣體所以一般只用於大型的冷庫進行間接製冷(工作場所,家庭,餐廳等一般不用)。

現代發展起來主要有氟利昂系列(以HCFCF**,CFC***,HC**開頭),這主要是因為氟利昂系列的製冷劑在單位體積內冷卻功率高,能量轉換效率高,但由於氟利昂系列產品對地球的臭氧層有害!因此現在各國政府都在逐漸禁止氟利昂系列產品,新的製冷劑正在探索研究中。

以上,就是空調製冷技術介紹。空調主要是使用一些可以吸收熱氣的氣體進行運作的,最常見的製冷的氣體就是氟利昂,大多數人會將這種氣體叫做雪種。任何的製冷設備裡面都是有製冷劑,而且使用的製冷技術都是不一樣的。我們選擇空調的時候最好是看看製冷的技術是怎樣的,因為不同製冷技術的空調設備使用的電能消耗是不一樣的,要注意。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製冷技術及其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廢棄機械師怎麼進不去 瀏覽:781
義烏市哲誠五金製品廠 瀏覽:132
超聲儀器使用了哪些效應 瀏覽:941
天梭機械表一個月差多少 瀏覽:769
南京林成套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697
阿為特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79
為什麼換個設備登錄和平精英就歸零 瀏覽:417
通力五金機電城位置 瀏覽:678
單片機超聲波測距高位怎麼消零 瀏覽:627
電動絞車的傳動裝置百度文庫 瀏覽:441
電力系統安全自動裝置作用是 瀏覽:390
山地自行車前後軸擋軸承如何折卸 瀏覽:698
蘇州球閥閥門廠有哪些 瀏覽:43
機床撞機事故主管報告怎麼寫 瀏覽:253
水箱漂浮閥門什麼材質好 瀏覽:483
為什麼機械先驅沒有了 瀏覽:494
麻將機變壓器生產設備有哪些 瀏覽:350
製冷開30度一個月多少錢 瀏覽:850
美團工具箱 瀏覽:273
生銹的外球軸承如何從軸上取下來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