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為為什麼不像中興一樣向美國妥協
中國有兩個全產業鏈的大的通信裝備製造公司(既生產手機和終端,又生產基站、天線、交換機的全部通信硬體):一個是民營的華為,一個是國營的中興。
而美國卻一個也沒有:只有生產手機的蘋果,生產晶元的英特爾、高通。本來有
摩托羅拉和朗訊,都是全產業鏈通信裝備製造公司,但摩托羅拉搞了個銥星系統使元氣大傷(花11年34億美元發射了66顆低軌衛星,理想是無基站全球通,結果運營了4個月零15天,最終於1999年3月15日停止運營,34億美元白打水漂,還得花3000萬美元將這66顆廢星拋到南太平洋海底去),又於2014年把手機業務以29億美元賣給中國聯想集團了。朗訊則於2006年和法國的阿爾卡特合並,又於2016年以156億美元的價格賣給芬蘭的諾基亞了。這樣,美國就沒有一個全產業鏈的5G通信裝備製造公司了。
特朗普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很快,為了保持美國霸主地位,就要扼制中國,目前中國5G領先(僅是應用方面而非科研方面)了,他很著急,先是治中興,以帶有美國晶元的設備賣給美國死對頭伊朗為由,罰了中興幾億美元並寫出保證書,但中興高層不長記性,又在總經理進美國海關時筆記本電腦被扣,讓美國抓住把柄,又腦殘地請了個猶太裔(以色列和伊朗是死對頭)的美國律師作辯護,這人直接把證據送進了美國中情局(CIA),結果中興官司大敗,又被罰十幾億美元。後來又治華為,但華為很聰明,所有出口伊朗的產品都是由中間商代理,無辮子可抓,就以隱瞞公司身份和伊朗做生意為由,把華為老總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抓起來了(2018.12.1.在加拿大溫哥華)。為了進一步扼制華為,還威脅要不賣給華為晶元,但任正非早有準備,提前研發了「麒麟」晶元,讓台積電或中芯國際加工,美國這一招又失敗了。其實真的斷供了,美國英特爾高通等公司每年要減少收入1500億美元。特朗普還不讓華為使用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華為也早有準備,研究了「鴻蒙」操作系統。
特朗普看到美國5G落後,找到蘋果老總,讓蘋果搞5G,蘋果老總當面不好拒絕,特朗普走後,蘋果老總說:特朗普既不懂蘋果,又不懂5G。
美國5G落後於中國其實和兩國通信業的生態有關:美國通信業是自由競爭的微利私人企業,頻譜又是花高價買的(2017年,一個600MHz頻譜賣到200億美元)。4G都不賺錢,哪有錢搞燒錢的5G啊(5G一個基站50萬人民幣)。
而中國的通信業是由三家國有企業移動、聯通、電信壟斷經營的,屬於暴利行業。中國移動每年上交國家的稅金都超過1000億人民幣。用戶又多(超過10億),頻譜又幾乎是免費的。4G就非常賺錢,也就有剩餘資金來搞5G。
❷ 中興手機主要銷往哪個國家
高端市場,比如歐洲、北美(美國。加拿大)、及亞洲國家(日本、印度)市場。中興通訊明星智能手機Blade已經在歐洲獲得廣泛認可,在英、法、德、芬蘭、挪威、土耳其、匈牙利等包括東歐、西歐、北歐在內的20多個歐洲國家上市。
公司在美國、法國、瑞典、印度、中國等地共設有18個全球研發機構,2.5萬名國內外研發人員專注於行業技術創新,公司全球共107個分支機構。
❸ 中美貿易戰開打,中興為什麼第一個「中槍「
這是復制評論文章的
核心技術掌握在人家手中,當然有籌碼了,從另外一面看,也未必是壞事,這樣只會加速中國對核心科技的研發速度,但願這一天早點來!中國,加油!!還有這樣評論中美貿易戰:在下就是一醫學院畢業後沒做臨床醫生,一直做醫葯銷售的醫葯代表,故感觸頗深。目前國內追求經濟發展、重商業輕基礎科研,勢必在特定階段會制約一些企業的發展!那麼小編跟你分享中美貿易戰相關內容:
這陣子跟中國有關的國際新聞,最熱門的就是中美貿易戰。本月十六、十七號連續兩天,美國有兩件事情都跟中國有關:一個是美國的商務部禁止美國公司對中興通訊出售原件七年,另一個是聯邦通信委員會已禁止美國公司采購中國產品。
為什麼中興第一個受到美國制裁?
中興通訊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被美國列為第一個制裁對象,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通訊4G邁向5G的發展過程當中,中興走得最快,也跑的最遠。中興幾乎在30多個國家的網路當中都開始部署5G,也就是前期布局已經開始了。這個事情受到了美國的注意。
當然,真正構成罪名的是中興違反了協議。
這讓我想起一個事情:當初日本把摩托車發動機賣給中國的時候,也是有協議的,規定中國不可以把裝了日本發動機的摩托車,再賣到一些地區,像中南美、非洲。我們的摩托車生產廠商也是違背了協議,後來日本就禁止對中國出售摩托車發動機。
每個公司都想要賺更多的錢,但是如果違反了協議,牽涉到國際利害關系,尤其是中興把設備賣給美國非常注意的國家——伊朗,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美國為什麼突然掀起中美貿易戰?
1.打亂中國5G布局
電子通訊對任何國家來講,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中國又走得這么快,美國為了要打亂中國5G的布局,不得不找人開刀。
2.全面的技術壓制
美國制裁中國,不讓中國在高科技上領先,不僅限於信息技術,還包含了航天、數控、機床、海洋、工程設備,新能源新材料、電力裝備等等。這些技術都是國家邁向全面發展所必須要有的,美國想通過壓制這些技術,拖緩中國的發展步伐。
3.叢林法則作怪
過去的一兩百年中國給其他國家的印象是:這是個不怎麼樣的國家。現在中國崛起了,從默默無聞變得張揚了一些,當然大家就開始注意到。美國、日本、印度都會有點不爽,戒備心上升,自然要提早對中國下手。
我記得新聞當中常常說一句話「中國不怕」,我身為一個中國人,我也不能說我們國家的新聞這樣講不對。其實怕不怕,不是嘴巴講講,要看實力的。
中興創始人侯為貴臨危受命,再次出征
中興事件帶給我們什麼啟發?
1.國際化的利與弊
這個世界是國際化的,尤其是國際貿易、通訊這么發達以後,還有哪個國家能夠做全產業鏈呢?
不可能的,國際化一定是資源共享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全產業鏈,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記得當初三星告過索尼,索尼也告過三星,但是後來不了了之,就是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是TCL的李東生說過「我們上面沒有什麼技術,被一打一個准。」這句話講得非常有道理,盡管沒有辦法做到全產業鏈,大家都要用到別人的元部件,可是有些比較核心的東西是不能完全依賴他國的。
今天我在新聞上看到一個報道說,美國對中興通訊的制裁幾乎令他們休克!你看這有多慘烈「幾乎令他們休克!」
在沒有事的時候大家相安無事,一旦有事拿出來修理,就變得非常的麻煩,這就是國際化工廠的無奈。
那我們為什麼不做核心零件呢
這就值得我們去思考了。中國人總是認為,直接用外國貨比較簡單。很多晶元,我們中國其實也做,但是買的人好像並不是很多。
摩托車、汽車、飛機的心臟就是發動機,全部用外國的,人家一掐你,飛機、汽車、摩托車通通動不了。
有些技術你不能不會,有些東西你不能沒有,尤其是那些對工商業和民生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東西。
2.科技發展的生態環境
一個國家要擁有技術,我認為基本上少不了幾個因素:投資、國家獎勵、人才。
我記得上次講「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我講過,從以色列回來,我驗證了一件事情——國家發展離不開兩大支柱,教育和科技。這次中興通訊的事又印證了這句話。
那麼我再講講在以色列的感悟,交大的同學希望以色列來中國投資,然而以色列對中國投資沒有太大的興趣,反過來還要求我們給以色列的科技投資。
科技一定要投資,可是誰想對科技投資呢?想對餐廳、酒店、電商、手機投資的人很多,想對科技投資的太少了。
如果沒人投資,還有政府獎勵。在以色列有個國家創新局,只要你寫報告,提出方案,審核通過後,國家就立刻給你補貼,而且還可以連續申請。我們國家不是沒有,只能說我們國家做得不是很徹底。
再過來就是人才。在以色列,那些諾貝爾獎金得主都還在學校,那就表示人才一直在,人才還在那裡為科技界所用。
如果我們的人才學了半天的科技,跑到別的國家,或者換個行業去工作,這人才很快就不見了。如果這種人才薪水很低,津貼也很少,誰想留在那裡?
當初日本搞半導體,是十大財團拿錢研發技術,政府關緊國門五年不準外國半導體進口,自己開發出半導體後才把門打開的。
還有一個是韓國的摩托車,韓國摩托車其實原來很爛的,但韓國就不買日本摩托車,終於自己做好了摩托車,還出口賺了很多的外匯。
一個國家不咬牙去做科技,發展什麼東西都是拿來主義,直接用外國貨,誰想去搞科技?
3.人才都去哪兒了
一個社會的發展在科技方面是上下兩塊,上面是應用科技,底下那個是基礎科學。
大家都知道技術的重要,但只注重應用科技。比如,學校里教學生們如何使用計算機,現在又開始搞大數據、雲計算等等,但晶元和數學邏輯就沒有人做了。晶元跟數學邏輯是基礎科學,而應用技術就是使用計算機、大數據、雲計算。
再從醫學方面來舉例,整個中國一大堆學醫的,但醫學系畢業的學生留在學校做基礎科學研究的非常少,像血液學、胚胎學、遺傳工程學,這個有誰想去研究呢?
大家都不想當科學家,去搞很枯燥、很無聊、耗時很長的基礎科學,都想要做應用技術。難怪我們國家變不成科學大國?難怪中國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化學的人非常少?
以色列理工大學三個諾貝爾,魏茨曼科技中心三個諾貝爾,希伯來大學九個諾貝爾,為什麼?因為他們認為做基礎科學受人尊敬。
回到我前面講的生態環境,大家都非常的功利,國家也不認為這樣不好,人人都開始向錢看,是搞不出什麼不得了的科技的。一旦斷了鏈,那個產業鏈就斷掉了。
全世界夠資格說「我不依賴外國」的國家,大概就只有美國了。其實美國也進口我們的東西,但美國只是因為便宜才買,而不是自己不會做。至於電子、航天、晶元這些技術美國更是領先世界。
中興事件只是個起點而已,還不曉得後面會發生什麼事情。真的跟美國干起來,我想我們也占不了什麼便宜。
大家應該把剛才講的問題重新思考一下:除非年輕人都願意投身到科學中,國家有獎勵,企業願意投資,人才也覺得這樣做對社會有貢獻,我們才能在基礎科學當中真正地成長。
我只希望中美貿易戰開打起來,不會真的那麼嚴重,也不會野火燎原。我們也不要以為特朗普不敢打,打到最後總有人倒霉。新聞一再說「還不曉得誰更倒霉」,但願我們猜的是對的,但願美國更倒霉。萬一不是呢?我都不敢往下想了
❹ 中興12個海外片區是哪些
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業上市公司之一。 1985年公司成立。1997年, 中興通訊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興通訊是中國通信設備製造業的開拓者、 中國綜合性的電信設備及服務提供商,擁有無線產品、網路產品、 終端產品(手機)三大產品系列, 在向全球用戶提供多種通信網綜合解決方案的同時, 還可以提供專業化、全天候、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並逐步涉足國際電信運營業務,中興通訊CDMA、交換、接入、 光傳輸、GSM、 視訊等多元化產品已進入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中興通訊:巨人狂奔後勁堪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13:24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在最近短短一二十天之中, 中興通訊在海外市場上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果, 也獲得了一系列的「第一」。最近兩年, 公司每年的凈利潤增長均超過40%,銷售收入增長達40%~ 60%,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 但其快速擴張的背後所藏的隱憂亦日益顯露, 應引起廣大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海外布局成雛形中興通訊延續了其在國內市場的一貫做法, 在進軍國際市場時, 選擇了國際通訊廠商壟斷程度相對較弱的第三世界國家作為海外擴張 的突破口。 自1998年獲得巴基斯坦全國有線通信網建設項目以來, 中興通訊已成功進入印度、印尼、巴基斯坦、 奈及利亞和埃及等眾多發展中國家,地理位置分布於亞洲、 非洲和歐洲等各大地區。印度、巴西、印尼、俄羅斯等人口眾多、 市場潛力較大的國家是公司海外擴張的「重點戰略國家」, 並已成為其國際市場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撐。 除了進入發展中國家,中興通訊也在努力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2005年9月, 公司與國際電信業務提供商CORISATAMERICAINC簽 訂商用合同,為其建設NGN網路, 該網路初期將覆蓋美國大部分地區,主要向用戶提供VOIP、 高速互聯網等業務。同年5月, 和愛立信共同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手為中國提供基於TD- SCDMA的3G解決方案。根據協議,公司和愛立信將在TD- SCDMA領域展開密切的技術合作。目前, 中興通訊相繼與包括英特爾、葡萄牙電信、阿爾卡特、法國電信、 愛立信在內的等眾多歐美IT、電信巨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目前,中興通訊海外布局已基本形成雛形。2005年, 成立了14個海外片區, 來加大對於100個重點目標市場國家的管理, 把其國際市場管理平台由國內移到了國外。據了解, 中興通訊已加強了對於歐美發達市場的市場覆蓋, 已經在歐洲大陸成立了15個具備本地化營銷咨詢、 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能力的代表處,實現了對英國、法國、 德國等西歐市場的完全覆蓋。 快速擴張顯隱憂2005年,中興通訊海外擴張迅速, 然而其海外擴張帶來的經營風險也正在不斷地加深。今年7月, 有媒體披露中興通訊與發展中國家簽訂的合同中有近100億的合同 沒有執行,而其中70%以上是發生在去年。對此,其解釋為「 由於電信項目有一個執行的過程所以項目有時會是跨年度執行, 設備的發貨也是分年度的執行的, 所以訂單的合同金額和當期立即體現出來的銷售收入確實存在較大的 差異。外界猜測, 中興通訊員工為了應對公司考核而簽的虛假合同問題, 恐怕也不全是空穴來風。 中興快速海外擴張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合同執行問題。 發展中國家市場是其海外戰略市場, 但經營風險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現金壓力較大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分析師段振軍認為, 中興通訊在發展中國家投資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有限,各方面條件還不成熟, 所以可能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資金, 這對中興通訊的資金產生巨大影響。段振軍指出, 中興通訊今年現金流就負很多。 中興通訊2005年第三季度報表也顯示出了其發展隱憂。 該報表顯示,第三季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28億元, 同比增長3.7%;凈利潤1.55億元,同比下滑27.34%, 每股凈收益率由2003年的14.64%/ 股連續二年下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8.63%/股。 研發費用的支出已經從原來的10%縮減到8%。 如此海外擴張是否意味著公司的利潤率在不斷下降? 是否意味著公司的經營存在巨大風險?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金沿表示,而如果研發支出不作調整的話, 中興通訊第三季度實際凈利潤下降幅度則達到了70%。 申銀萬國分析也表示,中興通訊調整研發費用的支出, 顯然是現金壓力比較大、控制費用的手段。 中興是靠科研的強大和不斷技術創新立足市場, 現在降低科研經費比率,恐怕會對技術創新能力會產生較大影響, 從而限制其發展後勁。 東方證券分析師陳剛認為, 中興通訊是目前中國企業中在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方面做得較好 的企業, 但由於中興通訊是靠廉價的戰略才搶佔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市場, 所以中興通訊的利潤率不會很高。陳剛進一步指出, 中興通訊的凈資產收益率這幾年的不斷下降, 主要是由於它的資產規模快速擴大所造成的, 這也是許多企業大規模擴張後所必然產生的現象。 段振軍則認為, 中興通訊第三季度的凈利潤下滑與其2004年12月香港上市有關 。段振軍表示,由於中興通訊還比較年輕, 與老牌資本主義大牌公司相比經驗還明顯不足,所以,今後, 中興通訊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
❺ 中興通訊是買美國的晶元還是賣給美國晶元
中興是要買美國芯,中國芯相當於美國芯的落後20年,
❻ 中興核心技術是美國的嗎
局外人很難說得清楚
不過看看中興開新聞發布會將的內容,其實也能了解一二了。
❼ 中興和華為是什麼關系
中興和華為是競爭關系。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英語:ZTE Corporation,全稱: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簡稱中興通訊(ZTE)。
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南路55號,於1985年成立。全球第四大手機生產製造商,在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
中興通訊為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運營商提供創新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通過全系列的無線、有線、業務、終端產品和專業通信服務,滿足全球不同運營商的差異化需求。
搜狗問問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路中的交換網路、傳輸網路、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路和數據通信網路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路擁有者提供硬體設備、軟體、服務和解決方案。華為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注冊成立。
搜狗問問
(7)中興把設備賣給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1、中興通訊堅持以市場為驅動的研發模式進行自主創新。通過獨立自主的開發主體,層次分明、科學規范的創新體系、持續的研發投入,中興通訊在技術開發領域取得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
中興通訊是中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試點企業和國家863高技術成果轉化基地,承擔了近30項國家「863」重大課題,是通信設備領域承擔國家863課題最多的企業之一,公司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占銷售收入的10%左右,並在美國、印度、瑞典及國內設立了14個研究中心。
2.、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夥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華為將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運營商、分銷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愉悅的移動互聯應用體驗。同時,華為根據電信運營商的特定需求定製、生產終端,幫助電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獲得成功。
華為還將對網路、雲計算、未來個人和家庭融合解決方案的理解融入到各種終端產品中,堅持「開放、合作與創新」,與操作系統廠家、晶元供應商和內容服務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構建健康完整的終端生態系統。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華為搜狗網路-中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