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冷媒是什麼
冷媒是又稱冷媒、致冷劑、雪種,是各種熱機中藉以完成能量轉化的媒介物質。
這些物質通常以可逆的相變(如氣-液相變)來增大功率。如蒸汽引擎中的蒸汽、製冷機中的雪種等等。一般的蒸汽機在工作時,將蒸汽的熱能釋放出來,轉化為機械能以產生原動力;而製冷機的雪種則用來將低溫處的熱量傳動到高溫處。
傳統工業及生活中較常見的工作介質是部分鹵代烴(尤其是氯氟烴),但現在由於它們會造成臭氧層空洞而逐漸被淘汰。其他應用較廣的工作介質有氨氣、二氧化硫和非鹵代烴(例如甲烷)。
發展歷史
1805年埃文斯(O.Evans)原創作地提出了在封閉循環中使用揮發性流體的思路,用以將水冷凍成冰。
他描述了這種系統,在真空下將乙醚蒸發,並將蒸汽泵到水冷式換熱器,冷凝後再次使用。1834年帕金斯第一次開發了蒸汽壓縮製冷循環,並且獲得了專利。在他所設計的蒸汽壓縮製冷設備中使用二乙醚(乙基醚)作為製冷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冷媒
B. 冷媒是什麼東西
冷媒,俗稱雪種,是在冷凍空調系統中用以傳遞熱能,產生冷凍效果的工作流體。依工作方式分類可分為一次冷媒與二次冷媒。依物質屬性分類可分為自然冷媒與合成冷媒。
冷媒主要功能:冷媒在冷凍空調系統中,用以傳遞熱能,產生冷凍效果。
冷媒性質要求:
(1)具有優良的熱力學特性,以便能在給定的溫度區域內運行時有較高的循環效率。具體要求為:臨界溫度高於冷凝溫度、與冷凝溫度對應的飽和壓力不要太高、標准沸點較低、流體比熱容小、絕熱指數低、單位容積制熱量較大等。
(2)具有優良的熱物理性能具體要求為:較高的傳熱系數、較低的粘度及較小的密度。
(3)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 要求工質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保證在最高工作溫度下工質不發生分解。
(4)與潤滑油有良好互溶性
(5)安全性工質應無毒、無刺激性、無燃燒性及爆炸性。
(6)有良好的電氣絕緣性
(7)經濟性要求工質低廉,易於獲得。
(8)環保性 要求工質的臭氧消耗潛能值(ODP)與全球變暖潛能值(GWP)盡可能小,以減小對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及引起全球氣候變暖。
冷媒的危害:
1985年2月英國南極考察隊隊長發曼(J.Farman)首次報道,從1977年起就發現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總量在每年9月下旬開始迅速減少一半左右,形成「臭氧洞」持續到11月逐漸恢復,引起世界性的震驚。
消耗臭氧的化合物,除了用於雪種,還被用於氣溶膠推進劑、發泡劑、電子器件生產過程中的清洗劑。長壽命的含溴化合物,如哈龍(Haion)滅火劑,也對臭氧的消耗起很大作用。
氯原子和一氧化氮(NO)都能與臭氧反應, 正在世界大量生產和使用CFCs由於其化學穩定性好(如CFC12的大氣壽命為102年)不易在對流層分解,通過大氣環流進入臭氧層所在的平流層,在短波紫外線UV-C的 照射下,分解出CI 自由基,參與了對臭氧的消耗。
歸納起來,要使臭氧發生消耗,這種物質必須具備兩個特徵 :含氯、溴或另一種相似的原子參與臭氧變氧的化學反應;在低層大氣中必須十分穩定(也就是具有足夠長的大氣壽命),使其能夠達到臭氧層。
例如氫氯氟烴雪種HCF22和HCFC123,都有一個氯原子,能消耗臭氧,其大氣壽命分別為 12.1和14年,且氫原子相對活潑,能在低層大氣中發生分解,到達臭氧層的數量就不多。因此HCFC22和HCFC123破壞臭氧的能力比CFCs小得多。
C. 什麼是冷媒
冷媒是在製冷過程中的一種中間物質,它先接受製冷劑的冷量而降溫,然後再去冷卻其他的被冷卻物質,稱該中間物質為冷媒。又可稱載冷劑。
冷媒有氣體冷媒、液體和固體冷媒、氣體冷媒主要有空氣等;液體冷媒有水、鹽水等;冰和乾冰等用做固體冷媒。
簡介
冷媒是一種容易吸熱變成氣體,又容易放熱變成液體的物質。早期冷凍廠用氨氣當冷煤,氨在受壓時,放熱變成液體;當高壓液體減壓變成氣體時,便會吸熱。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冷氣機,裡面用的冷媒是氟氯碳化物,但是以前使用的氟氯碳化物會破壞臭氧層,科學家已開發出不會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理想冷媒無毒、不爆炸、對金屬及非金屬無腐蝕作用、不燃燒、泄漏時易於察覺、化學性安定、對潤滑油無破壞性、具有較高的蒸發潛熱、對環境無害。
D. 冷媒是什麼如果長期吸入會不會中毒
冷媒就是熱轉換劑,在不同的行業中根據工藝的不同選用的種類也不同。
在工廠中,用來冷卻設備溫度的循環水也可以叫冷媒,氨水也可以叫冷媒。
在生活中,冷媒通常指的是冰箱、空調用氟利昂系列易揮發液體,利用液體的揮發吸熱帶走熱量,在通過壓縮機壓縮後放出熱量變為液體,如此反復循環。日常生活的冰箱系列常用。
還有一種溴化鋰系列,原理和氟利昂一樣,但生活中用的很少。
氟利昂系列、溴化鋰系列基本無毒,一般也接觸不到,能接觸的以氟利昂居多,長期吸入會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氟利昂本身無毒, 但其與空氣混合到一定的濃度時, 亦發生過可導致人窒息死亡或重傷的事故,因此如果經常接觸做好防護措施。
E. 什麼是冷媒
冷媒也叫製冷劑,又稱製冷工質,在南方一些地區俗稱雪種。它是在製冷系統中不斷循環並通過其本身的狀態變化以實現製冷的工作物質。製冷劑在蒸發器內吸收被冷卻介質(水或空氣等)的熱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將熱量傳遞給周圍空氣或水而冷凝。
F. 空調製冷劑冷媒是什麼
核心提示:冷媒是在冷凍空調系統中,用以傳遞熱能,產生冷凍效果之工作流體。依工作方式分類可分為一次(Primary)冷媒與二次(Secondary)冷媒。依物質屬性分類可分為自然(Natural)冷媒與合成(Synthetic)冷媒。 在空調系統中,透過蒸發與凝結,使熱轉移的一種物質。俗稱氟利昂(Freon)。 冷媒:(——以下是是把載冷劑和製冷劑統稱冷媒) 理想冷媒:無毒、不爆炸、對金屬及非金屬無腐蝕作用、不燃燒、泄漏時易於察覺、化學性安定、對潤滑油無破壞性、具有較高的蒸發潛熱、對環境無害。 一般把載冷劑和製冷劑統稱冷媒,在冷凍空調系統中,用以傳遞熱能,產生冷凍效果。 冷煤是一種容易吸熱變成氣體,又容易放熱變成液體的物質。早期冷凍廠用氨氣當冷煤,氨在受壓時,放熱變成液體;當高壓液體減壓變成氣體時,便會吸熱。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冷氣機,裡面用的冷煤是氟氯碳化物,但是以前使用的氟氯碳化物,會破壞臭氧層,目前科學家已開發出不會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編輯: 相關資訊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盞
G. 製冷劑是什麼
製冷劑又稱製冷工質,冷媒、致冷劑、雪種,它是在製冷系統中不斷循環並通過其本身的狀態變化以實現製冷的工作物質。
常見的製冷劑劑有:氨(R717)、氟利昂(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R-134a、R-404A製冷劑、R-410A製冷等。
1.按化學成分和組成分分類
(1)無機化合物製冷劑
氨(NH3);二氧化碳(CO2);水(H2O)用在大中型冷庫,對於無機化合物製冷劑,國際上規定的代號為 R 及後面的三位數字,其中第一位為 「 7 」 後兩位數字為分子量。如水 R717;
2.根據製冷劑常溫下在冷凝器中冷凝時飽和壓力Pk和正常蒸發溫度T0的高低,一般分為三大類
(1)低壓高溫製冷劑
冷凝壓力Pk≤2~3Kg/cm2(絕對),T0 >0℃如R11(CFCl3),其T0=23.7℃。
(2)中壓中溫製冷劑
冷凝壓力Pk< 20Kg/cm2(絕對),0℃< T0 >-60℃。如R717、R12、R22等。
(3)高壓低溫製冷劑
冷凝壓力Pk≥20Kg/cm2(絕對),T0≤-70℃。如R13(CF3Cl)、R14(CF4)、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
H. 什麼叫冷媒它的作用是什麼
冷媒
(Refrigerant)
在空調系統中,透過蒸發與凝結,使熱轉移的一種物質。俗稱氟里翁(Freon)。
冷媒:
(——以下是是把
載冷劑
和製冷劑統稱冷媒)
冷凍空調系統中,用以傳遞
熱能
,產生冷凍效果之工作
流體
。依工作方式分類可分為一次(Primary)冷媒與二次(Secondary)冷媒。依物質屬性分類可分為自然(Natural)冷媒與合成(Synthetic)冷媒。
理想冷媒:無毒、不爆炸、對
金屬
及
非金屬
無
腐蝕作用
、不燃燒、泄漏時易於察覺、化學性安定、對
潤滑油
無破壞性、具有較的
蒸發潛熱
、對環境無害
。
一般把載冷劑和製冷劑統稱冷媒,在冷凍空調系統中,用以傳遞熱能,產生冷凍效果。
冷煤是一種容易吸熱變成
氣體
,又容易放熱變成
液體
的物質。早期冷凍廠用
氨氣
當冷煤,氨在受壓時,放熱變成液體;當高壓液體減壓變成氣體時,便會吸熱。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
冷氣機
,裡面用的冷煤是氟氯
碳化物
,但是以前使用的氟氯碳化物,會破壞
臭氧層
,目前科學家已開發出不會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