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冷水機壓縮機性能系數是什麼
壓縮機性能系數一般指壓縮機消耗單位軸功率所能產出的製冷量,用符號COP表示。更詳細一點樓主可以網路一下深創億製冷,問問他們。
B. 能效比和製冷系數的區別
製冷壓縮機的性能系數 COP
即:單位軸功率的製冷量。
軸功率(壓縮機的耗功率)指電動機傳至壓縮機機軸上的功率,主要包括直接用於壓縮空氣的所耗功率和克服運動機構的摩擦阻力所耗功率。
b、能效比 EER :單位電動機輸入功率的製冷量大小。
此指標考慮到驅動電機效率對能耗的影響。
C. .什麼是空調器製冷系數(能效比)什麼是空調器製冷循環熱力完善度它們有何區別
通常將工作於相同溫度間的實際製冷循環的製冷系數ε與逆卡諾循環製冷系數εk之比,稱為該製冷機循環的熱力完善度,用符號η表示。即: η=ε/εk
熱力完善度是用來表示製冷機循環接近逆卡諾循環循環的程度。它也是製冷循環的一個技術經濟指標,但它與製冷系數的意義不同,對於工作溫度不同的製冷機循環無法按其製冷系數的大小來比較循環的經濟性好壞,而只能根據循環的熱力完善度的大小來判斷。熱力完善度始終小於1,而製冷系數可以小於1也可以大於1.
製冷系數(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是指單位功耗所能獲得的冷量。 也稱製冷性能系數,是製冷系統(製冷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製冷性能系數大,表示製冷系統(製冷機)能源利用效率高。這是與製冷劑種類及運行工作條件有關的一個系數,理論上的製冷性能系數可達2.5~5。由於這一參數是用相同單位的輸入和輸出的比值表示,因此為一無量綱數。
D. cop和製冷系數由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cop:在冬季供熱時,制熱量(W)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循環性能系數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W/W);
在夏季製冷時,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率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W/W 或Btu/W.h)
為不引起歧義,我們將冬季熱泵循環性能系數和夏季熱泵的能效比表達形式均採用COP(能效比)表示。
製冷系數:製冷系數(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是指單位功耗所能獲得的冷量。也稱製冷性能系數,是製冷系統(製冷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製冷性能系數大,表示製冷系統(製冷機)能源利用效率高。
這是與製冷劑種類及運行工作條件有關的一個系數,理論上的製冷性能系數可達2.5~5。由於這一參數是用相同單位的輸入和輸出的比值表示,因此為一無量綱數。
2、計算公式不同
cop:其計算公式為 :εs=Q0/Ne=Q0/N0·ηs=ε0·ηs。
Q0:製冷系統需要的製冷量(制熱量)
N0:製冷壓縮機的理論功率
Ne:軸功率
ε0:是理論製冷系數(制熱系數)
ηs:是總效率(絕熱效率)
COP值(製冷效率)實際就是熱泵系統所能實現的製冷量(制熱量)和輸入功率的比值,在相同的工況下,其比值越大說明這個熱泵系統的效率越高越節能;因此在作製冷系統COP值比較之前,首先要確定各個熱泵系統是否在相同的工況之下,然後再進行計算比較。
製冷系數:Wc=T2/(T1-T2)
T1:環境溫度
T2:製冷溫度
3、數值不同
製冷系數ε,是製冷量與壓縮機的功率之比。能效比COP,是製冷量與整個冷機功率的比值。製冷系數的分母較大,數值上小於cop。比如說:某冷機製冷量800,冷機功率200,壓縮機功率100.那麼:
製冷系數ε=800/100=8
能效比=800/200=4
E. 能效比和製冷系數的區別是什麼 謝謝
能效比和製冷系數的區別是:不同的定義、不同的計算公式、不同的價值觀不同。
一。不同的定義
cop:冬季供暖時,供熱量(w)與輸入功率(w)之比定義為循環性能系數cop(性能系數w/w)。
夏季,製冷量(w或btu/h)與輸入功率(w)的比值定義為熱泵的能效比(eer、w/w或btu/w.h)。
為了避免歧義,採用cop(energy efficiency ratio)來表示冬季熱泵循環的性能系數和夏季熱泵的能效比。
冷卻系數:cop(性能系數),是指每單位功耗可獲得的冷卻量。又稱製冷性能系數,是製冷系統(冰箱)的重要技術經濟指標。製冷性能系數大,說明製冷系統(冰箱)能效高。
這是一個與製冷劑類型和工作條件相關的系數。製冷性能理論系數可達2.5~5。因為這個參數是用同一單位的輸入輸出比來表示的,所以它是一個無量綱數。
2.不同的計算公式
cop:計算公式為:εs=q0/ne=q0/n0·ηs=ε0·ηs。
Q0:製冷系統所需製冷量(制熱量)
N0:製冷壓縮機理論功率
Ne:軸心國
ε0:理論冷卻系數(加熱系數)
ηs:總效率(絕熱效率)
cop值(製冷效率)實際上是熱泵系統可以實現的製冷量(制熱量)與輸入功率的比值。相同工況下,比值越大,熱泵系統效率越高,節能效果越好。因此,在比較製冷系統cop值之前,首先要確定各熱泵系統是否處於相同的工況下,然後進行計算和比較。
冷卻系數:wc=t2/(t1-t2)
T1:環境溫度
T2:製冷溫度
3、不同的價值觀
製冷系數ε是製冷量與壓縮機功率的比值。能效比(cop)是製冷量與整個冰箱功率的比值。冷卻系數的分母較大,小於cop。例如:冷卻機構的冷卻能力為800,冷卻功率為200,壓縮機功率為100。
(5)什麼是壓縮機製冷系數擴展閱讀:
冷卻系數ε=800/100=8
能效比=800/200=4
能效比是指定製的製冷量與額定功率(功耗)的比值。
能效等級是反映空調產品能效差異的一種分級方法。根據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空調產品能效分為1、2、3、4、5五個等級。
網路-製冷系數
網路-能效比
F. 壓縮機的COP值的含義是什麼
壓縮機的COP是指壓縮機的製冷量與輸入功率(消耗的電功率 W)的比值,COP值越高,表示壓縮機的效率越高,電冰箱就越省電。常用壓縮機的COP值一般在1.1~1.8之間。
COP性能系數電機驅動壓縮機的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在額定製冷工況和規定條件下,性能系數(COP)是否低於標准規定。
製冷系數(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是指單位功耗所能獲得的冷量。
也稱製冷性能系數,是製冷系統(製冷機)的一項重要技術經濟指標。製冷性能系數大,表示製冷系統(製冷機)能源利用效率高。
這是與製冷劑種類及運行工作條件有關的一個系數,理論上的製冷性能系數可達2.5~5。由於這一參數是用相同單位的輸入和輸出的比值表示,因此為一無量綱數。
G. 求製冷系數理論計算公式
製冷系數ε=q/w,其中,q為製冷所消耗的功,w為理論功耗,q=cΔT,w=q放-q吸,而且製冷系數是可以大於1的,因為實際的製冷系統中有一個與外界大氣相通的熱交換過程(既壓縮氣體後會向外界釋放能量,再用釋放後的氣體製冷),在與大氣進行熱交換之後移去部分因壓縮造成的溫升熱再進行膨脹製冷,這時溫度就會更低,製冷系數便大於1
H. 空調或冰箱其製冷系數如何定義熱效率
熱效率就是產出的除以吸收的。
熱機效率公式應為η=Q有/Q放×100% 熱機定律定義轉變為有用功的熱量跟燃料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的比叫做熱機的效率,也叫熱機的有效效率。通常用百分數來表示。
說明①凡是能夠利用燃料燃燒時放出的能來做機械功的機器就叫做熱機。
②熱機在工作過程中,發熱器(高溫熱源)里的燃料燃燒時放出的熱量並沒有全部被工作物質(工質)所吸收。
而工質從發熱器所得到的那部分熱量也只有一部分轉變為機械功,其餘部分隨工質排出,傳給冷凝器(低溫熱源)。
工質所作的機械功中還有一部分因克服機件摩擦而損失。根據熱機的工作特點,下面對熱機中熱量的利用和損耗情況作說明。
以蒸汽輪機為例,蒸汽對汽輪膨脹做功的同時,汽輪對蒸汽產生一個反作用力使其壓縮,不能完全做功,由於這對作用力大小相等。
且壓縮的膨脹能又等於蒸汽冷卻釋放的熱量,即w脹=w縮=q放,也就是說這三者各占總能量的三分之一,這就是蒸汽輪機效率只有30%的原因。
也是熱電廠只有60%的原因,而壓縮的30%的能量白白釋放掉了。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熱機的熱效率恆小於等於100%。
熱泵及製冷設備也有類似的無量綱物理量,稱為性能系數(COP),是輸入功和提供熱能(或抽出熱能)的比例,不過能效可能大於100%,和一般對效率的認知不同。
若以百分比表示,熱效率介於0%到100%之間。由於摩擦力、熱損失等因素,熱機效率一般會低於100%。
例如汽油引擎的效率大約是30%,燃煤的火力發電廠效率大約是46%,世界上最大的柴油引擎是由芬蘭製造的Wärtsilä-Sulzer RTA96-C,最高效率約有51.7%。
若是燃氣渦輪發動機加上蒸汽渦輪發動機的復合循環發電,熱效率可以接近60%。熱效率的數值可以視為類似設備的特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