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風機製冷效果怎麼樣
冷風機雖然是專門製冷的,但它的效果遠遠達不到空調的效果,所以除非客觀條件無法安裝空調否則不建議使用冷風機。
一、冷風機的工作原理冷風機在家用時,可以和空調搭配使用,可以達到快速給室內降溫的目的,但冷風機最大的應用范圍還是在工業上。
冷風機可以在下面的范圍使用:
1、工業製造業,例如:紡織廠、機械廠、陶瓷廠、冶金廠、玻璃廠、五金廠、皮革廠等製造業行業;
2、加工行業,例如:電鍍廠、電子廠、製鞋廠、印染廠、塑料廠、制衣廠等加工業廠;
3、大型公共場所,例如:醫院、候診室、學校、候車室、超級商場。
2. 電子廠除了使用中央空調,首選什麼空調(廠房內粉塵較大)。
地溫水簾空調,使用地下水製冷,節電80%,還除塵。
3. 電子製冷的原理
是半導體製冷原理嗎?
帕爾帖效應:
電荷載體在導體中運動形成電流,由於電荷載體在不同的材料中處於不同的能級,當它從高能級想低能級運動時,就會釋放出多餘的熱量。反之,就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即表現為製冷)
所以,半導體電子製冷的效果就主要取決於電荷載體運動的兩種材料的能級差,即熱電勢差。純金屬的導電導熱性能好,但製冷效率極低(不到1%)。半導體材料具有極高的熱電勢,可以成功的用來做小型的熱電製冷器。
經過多次實驗,科學家發現:P型半導體(Bi2Te3-Sb2Te3)和N型半導體 (Bi2Te3-Bi2Se3)的熱電勢差最大,應用中能夠在冷接點處表現出明顯製冷效果。
電子冰箱簡單結構為:將P型半導體,N型半導體,以及銅板,銅導線連成一個迴路,銅板和導線只起導電作用,迴路由 12V直流電供電,接通電流後,一個接點變冷(冰箱內部),另一個接頭散熱(冰箱後面散熱器)。
參考地址:
http://tyjs.dgzx.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340
4. 什麼是電子製冷,壓縮式製冷和吸收式製冷
電子製冷是半導體PN節製冷,壓縮式製冷是採用壓縮機為動力的系統製冷。吸收式製冷是採用溴化鋰通過燃燒加熱與冷卻過程的製冷(吸收與放熱吸熱)。
5. 電極製冷的原理是什麼
電極製冷也叫半導體電子製冷又稱熱電製冷,或者溫差電製冷,它是利用"帕爾帖效應"的一種製冷方法,與壓縮式製冷和吸收式製冷並稱為世界三大製冷方式。
1843年,法國物理學家帕爾帖在銅絲的兩頭各接一根鉍絲,再將兩根鉍絲分別接到直流電源的正負極上,通電後,他驚奇的發現一個接頭變熱,另一個接頭變冷;這個現象後來就被稱為"帕爾帖效應"。
"帕爾帖效應"的物理原理為:電荷載體在導體中運動形成電流,由於電荷載體在不同的材料中處於不同的能級,當它從高能級想低能級運動時,就會釋放出多餘的熱量。反之,就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即表現為製冷)
所以,"半導體電子製冷"的效果就主要取決於電荷載體運動的兩種材料的能級差,即熱電勢差。純金屬的導電導熱性能好,但製冷效率極低(不到1%)。半導體材料具有極高的熱電勢,可以成功的用來做小型的熱電製冷器。
經過多次實驗,科學家發現:P型半導體(Bi2Te3-Sb2Te3)和N型半導體 (Bi2Te3-Bi2Se3)的熱電勢差最大,應用中能夠在冷接點處表現出明顯製冷效果。
電子冰箱簡單結構為:將P型半導體,N型半導體,以及銅板,銅導線連成一個迴路,銅板和導線只起導電作用,迴路由 12V直流電供電,接通電流後,一個接點變冷(冰箱內部),另一個接頭散熱(冰箱後面散熱器)。
半導體電子製冷的優點為:
1.結構簡單,部件少,維修方便
2.無機械傳動部件,無磨損,無噪音,壽命長
3.無需製冷劑製冷(壓縮式和吸收式都需要),絕對環保
4, 效率高,耗電量低(在100W以下,耗電量只有壓縮式和吸收式的一半)
半導體電子製冷的缺點為:
1.製冷溫度與環境溫度有關(一般低於環境溫度20度),不能製冰
2.冰箱容積不能超過100升(高於100升,其製冷效果下降,耗電量增加
6. 集成電路塊製冷的原理是什麼~
半導體製冷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基於帕爾帖原理,該效應是在1834年由J.A.C帕爾帖首先發現的,即利用當兩種不同的導體A和B組成的電路且通有直流電時,在接頭處除焦耳熱以外還會釋放出某種其它的熱量,而另一個接頭處則吸收熱量,且帕爾帖效應所引起的這種現象是可逆的,改變電流方向時,放熱和吸熱的接頭也隨之改變,吸收和放出的熱量與電流強度I[A]成正比,且與兩種導體的性質及熱端的溫度有關,即: Qab=Iπabπab稱做導體A和B之間的相對帕爾帖系數 ,單位為[V], πab為正值時,表示吸熱,反之為放熱,由於吸放熱是可逆的,所以πab=-πab帕爾帖系數的大小取決於構成閉合迴路的材料的性質和接點溫度,其數值可以由賽貝克系數αab[V.K-1]和接頭處的絕對溫度T[K]得出πab=αabT與塞貝克效應相,帕爾帖系也具有加和性,即:Qac=Qab+Qbc=(πab+πbc)I因此絕對帕爾帖系數有πab=πa- πb金屬材料的帕爾帖效應比較微弱,而半導體材料則要強得多,因而得到實際應用的溫差電製冷器件都是由半導體材料製成的。製冷材料AVIoffe和AFIoffe指出,在同族元素或同種類型的化合物質間,晶格熱導率Kp隨著平均原子量A的增長呈下降趨勢。RWKeyes通過實驗推斷出,KpT近似於Tm3/2ρ2/3A-7/6成比例,即近似與原子量A成正比,因此通常應選取由重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作為半導體製冷材料。半導體製冷材料的另一個巨大發展是1956年由AFIoffe等提出的固溶體理論,即利用同晶化合物形成類質同晶的固溶體。固溶體中摻入同晶化合物引入的等價置換原子產生的短程畸變,使得聲子散射增加,從而降低了晶格導熱率,而對載流子遷移率的影響卻很小,因此使得優值系數增大。例如50%Bi2Te3-50%Bi2Se3固溶體與Bi2Te3相比較,其熱導率降低33%,而遷移率僅稍有增加,因而優值系數將提高50%到一倍。Ag(1-x)Cu(x)Ti Te、Bi-Sb合金和YBaCuO超導材料等曾經成為半導體製冷學者的研究對象,並通過實驗證明可以成為較好的低溫製冷材料。下面將分別介紹這幾種熱電性能較好的半導體製冷材料。二元固溶體,無論是P型還是N型,晶格熱導率均比Bi2Te3有較大降低,但N型材料的優值系數卻提高很小,這可能是因為在Bi2Te3中引入Bi2Se3時,隨著Bi2Se3摩爾含量的不同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導電特性,勢必會使兩種特性都不會很強,通過合適的摻雜雖可以增強材料的導電特性,提高材料的優值系數,但歸根結底還是應該在本題物質上有所突破。
7. 電子製冷的工作原理
半導體製冷片的工作運轉是用直流電流,它既可製冷又可加熱,通過改變直流電流的極性來決定在同一製冷片上實現製冷或加熱,這個效果的產生就是通過熱電的原理,上圖就是一個單片的製冷片,它由兩片陶瓷片組成,其中間有N型和P型的半導體材料(碲化鉍),這個半導體元件在電路上是用串聯形式連接組成. 半導體製冷片的工作原理是:當一塊N型半導體材料和一塊P型半導體材料聯結成電偶對時,在這個電路中接通直流電流後,就能產生能量的轉移,電流由N型元件流向P型元件的接頭吸收熱量,成為冷端由P型元件流向N型元件的接頭釋放熱量,成為熱端。吸熱和放熱的大小是通過電流的大小以及半導體材料N、P的元件對數來決定。製冷片內部是由上百對電偶聯成的熱電堆(如右圖),以達到增強製冷(制熱)的效果。以下三點是熱電製冷的溫差電效應。
8. 求電子製冷的原理
1843年,法國物理學家帕爾帖在銅絲的兩頭各接一根鉍絲,再將兩根鉍絲分別接到直流電源的正負極上,通電後,他驚奇的發現一個接頭變熱,另一個接頭變冷;這個現象後來就被稱為"帕爾帖效應"。 "帕爾帖效應"的物理原理為:電荷載體在導體中運動形成電流,由於電荷載體在不同的材料中處於不同的能級,當它從高能級想低能級運動時,就會釋放出多餘的熱量。反之,就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即表現為製冷)。
9. 電製冷原理
電製冷原理:、
熱電製冷的機理完全不同於蒸汽壓縮式製冷、吸收式製冷。它是以溫差電現象為基礎的製冷方法。
用兩種不同的金屬絲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閉合電路,把兩個連接點分別放在溫度不同的兩處,就會在兩個連接點之間產生一個電勢差——接觸電動勢。同時閉合電路中就有電流通過。反過來,將兩種不同的金屬線相互連接形成的閉合線路已通直流電,會產生兩個不同溫度的連接點。只要通以直流電,就會是其中一個連接點變熱,另一個連接點變冷。這就是帕爾帖效應,亦稱溫差電現象。生產冷端就是我們需要的製冷。
10. 電子製冷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製冷片會散發出大量的熱,而且還需要輔助散熱
.電子製冷的原理是:把一個N型和P型半導體的粒子用金屬連接片焊接而成一個電偶對。當直流電流從N極流向P極時產生吸熱現象,而由P極流向N極時產生放熱現象。由於一個電偶所能產生熱效應比較小,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是將幾十或上百對電偶聯成的熱電堆。這樣,一塊製冷片通電後一邊是冷的,而另一邊是熱的,如果要取得較佳的製冷效果則要在熱端加上散熱片甚至要加裝通風風扇強制散熱。若熱端散熱不好熱量越聚越多的話,那製冷片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製冷效果的,甚至還會有燒毀的危險。另外,電子製冷的效率也不高,大約只有50-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