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儀表車床主軸的精度與哪些方面有關
機床主軸是一種典型的軸類零件,它是機床的關鍵零件之一,它把迴旋運動和轉矩通過主軸端部的傢具傳遞給工件或刀具。因此在工作中主軸要承受轉矩和彎矩,而且還要求有很高的回轉精度。因此,主軸的製造質量將直接影響到整台機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壽命。主軸零件圖上規定了一系列技術要求,如尺寸精度、形狀位置公差、表面粗糙、接觸精度和熱處理要求等。這些都是為了保證主軸具有高的回轉精度和剛度、良好的耐磨性和尺寸穩定性。
在機器中主要用來支撐傳動零件如齒輪、帶輪,傳遞運動及扭矩,如機床主軸;有的用來裝夾工件,如心軸。除了刨床、拉床等主運動為直線運動的機床外,大多數機床都有主軸部件。
主軸部件的運動精度和結構剛度是決定加工質量和切削效率的重要因素。衡量主軸部件性能的指標主要是旋轉精度、剛度和速度適應性。
①旋轉精度:主軸旋轉時在影響加工精度的方向上出現的徑向和軸向跳動(見形位公差),主要決定於主軸和軸承的製造和裝配質量。
②動、靜剛度:主要決定於主軸的彎曲剛度、軸承的剛度和阻尼。
③速度適應性:允許的最高轉速和轉速范圍,主要決定於軸承的結構和潤滑,以及散熱條件。
儀表車床屬於簡單的卧式車床,一般來說最大工件加工直徑在250mm以下的機床,多屬於儀表車床。儀表車床屬於簡單的卧式車床,一般來說最大工件加工直徑在250mm以下的機床,多屬於儀表車床。儀表車床分為普通型、六角型和精整型、自動型。
儀表車床主軸跳動:
檢查主軸徑跳。端跳。有問題就可能是主軸軸承未預緊或預緊力不夠。或背緊軸承。直至精度合格。注意軸承潤滑會影響溫升進而影響精度。夾爪自鏜後應該合格。看夾盤是否連接可靠。最好檢查下工藝。是否是外圓定位加工而用頂尖孔檢測。可能存在測量誤差。夾盤內裝浮動頂尖定位後夾緊會有所改善。如是液壓夾盤可償試調整夾緊力及頂尖壓力。再有就是打一下刀塔。絲杠重復定位。看是否刀具影響。
⑵ 機床精度都有哪些主要指標
要保證被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機床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幾何精度、運動精度、傳動精度和動態精度。
(1)幾何精度、運動精度、傳動精度屬於靜態精度
幾何精度是指機床在不運轉時部件間相互位置精度和主要零件的形狀精度、位置精度。機床的幾何精度對加工精度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是評定機床精度的主要指標。
運動精度是指機床在以工作速度運轉時主要零部件的幾何位置精度,幾何位置的變化量越大,運動精度越低。
傳動精度是指機床傳動鏈各末端執行件之間運動的協調性和均勻性。
(2)以上三種精度指標都是在空載條件下檢測的,為全面反映機床的性能,必須要求機床有一定的動態精度和溫升作用下主要零部件的形狀、位置精度。影響動態精度的主要因素有機床的剛度、抗振性和熱變形等。
機床的剛度指機床在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的能力,機床的剛度越大,動態精度越高。機床的剛度包括機床構件本身的剛度和構件之間的接觸剛度。機床構件本身的剛度主要取決於構件本身的材料性質、截面形狀、大小等。構件之間的接觸剛度不僅與接觸材料、接觸面的幾何尺寸和硬度有關,而且還與接觸面的表面粗糙度、幾何精度、加工方法、接觸面介質、預壓力等因素有關。
機床上出現的振動,可分為受迫振動和自激振動。自激振動是在不受任何外力、激振力干擾的情況下,由切削過程內部產生的持續振動。在激振力的持續作用下,系統被迫引起的振動為受迫振動。
機床的抗震性和機床的剛度、阻尼特性、固有頻率有關。由於機床的各個零部件熱膨脹系數不同,因而造成了機床各部分不同的變形和相對位移,這種現象叫機床的熱變形。由於熱變形而產生的誤差最大可佔全部誤差的70%。
對於機床的動態精度,目前尚無統一標准,主要通過切削加工典型零件所達到的精度間接的對機床動態精度作出綜合的評價。
⑶ 機床靜態精度都包含哪些內容簡介
機床靜態精度是指機床的幾何精度、運動精度、傳動精度、定位精度等在空載條件下檢測的精度。
一、幾何精度
機床的幾何精度是指機床某些基礎零件工作面的幾何精度,它指的是機床在不運動(如主軸不轉,工作台不移動)或運動速度較低時的精度.它規定了決定加工精度的各主要零、部件間以及這些零、部件的運動軌跡之間的相對位置允差。例如,床身導軌的直線度、工作檯面的平面度、主軸的回轉精度、刀架溜板移動方向與主軸軸線的平行度等。在機床上加工的工件表面形狀,是由刀具和工件之間的相對運動軌跡決定的,而刀具和工件是由機床的執行件直接帶動的,所以機床的幾何精度是保證加工精度最基本的條件。
二、傳動精度機床的傳動精度是指機床內傳動鏈兩末端件之間的相對運動精度。這方面的誤差就稱為該傳動鏈的傳動誤差。例如車床在車削螺紋時,主軸每轉一轉,刀架的移動量應等於螺紋的導程。但是,實際上,由於主軸與刀架之間的傳動鏈中,齒輪、絲杠及軸承等存在著誤差,使得刀架的實際移距與要求的移距之間有了誤差,這個誤差將直接造成工件的螺距誤差。為了保證工件的加工精度,不僅要求機床有必要的幾何精度,而且還要求內傳動鏈有較高的傳動精度。
三、定位精度
機床定位精度是指機床主要部件在運動終點所達到的實際位置的精度。實際位置與預期位置之間的誤差稱為定位誤差。對於主要通過試切和測量工件尺寸來確定運動部件定位位置的機床,如卧式車床、萬能升降台銑床等普通機床,對定位精度的要求並不太高。但對於依靠機床本身的測量裝置、定位裝置或自動控制系統來確定運動部件定位位置的機床,如各種自動化機床、數控機床、坐標測量機等,對定位精度必須有很高的要求。
機床的幾何精度、傳動精度和定位精度通常是在沒有切削載荷以及機床不運動或運動速度較低的情況下檢測的,故一般稱之為機床的靜態精度。靜態精度主要決定於機床上主要零、部件,如主軸及其軸承、絲杠螺母、齒輪以及床身等的製造精度以及它們的裝配精度。
四、工作精度
靜態精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機床的加工精度,因為機床在實際工作狀態下,還有一系列因素會影響加工精度。例如,由於切削力、夾緊力的作用,機床的零、部件會產生彈性變形在機床內部熱源(如電動機、液壓傳動裝置的發熱,軸承、齒輪等零件的摩擦發熱等)以及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下,機床零、部件將產生熱變形由於切削力和運動速度的影響,機床會產生振動機床運動部件以工作速度運動時,由於相對滑動面之間的油膜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其運動精度也與低速下測得的精度不同所有這些都將引起機床靜態精度的變化,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機床在外載荷、溫升及振動等工作狀態作用下的精度,稱為機床的動態精度。動態精度除與靜態精度有密切關系外,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機床的剛度、抗振性和熱穩定性等。目前,生產中一般是通過切削加工出的工件精度來考核機床的綜合動態精度,稱為機床的工作精度。工作精度是各種因素對加工精度影響的綜合反映。
⑷ 機床的隨機誤差有什麼概念簡介
機床的隨機誤差是由外部條件引起的,受外界條件影響較大。它可分為:定位精度誤差、幾何精度誤差、熱變形誤差等。
1、工藝系統受載變形引起的誤差:工件在車削時,常會受到切削力、夾緊力、慣性力、重力等的作用,從而產生相應的變形,最終破壞了刀具和工件之間的正確的相對位置,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打個比方,當工件剛度遠小於刀具及夾具的剛度時,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就會由於剛度不足而導致變形,從而降低了加工精度。反之,當工件的剛度遠大於刀具及夾具的剛度時,在加工工件過程中刀具及夾具就會出現變形,也會降低工件的精度。
所以,要合理地選擇刀具材料,增大刀具的前角和主偏角,對工件材料進行合理的熱處理以改善其加工性能。同時,要提高工藝系統剛度,減少切削力並壓縮它們的變動幅值。
2、內應力重新分布引起的誤差:所謂內應力,即是在沒有外力作用而存在於零件內部的應力。工件上一旦產生內應力,就會使工件處於一種高能位的不穩定狀態,從而本能地向低能位的穩定狀態轉化,並伴隨工件變形,最終使工件喪失原有的加工精度。打個比方,工件在熱處理後,由於壁厚不均、冷卻不均等原因,產生內應力,從而導致變形,最終降低加工精度。
所以,在設計零件時,要盡量做到壁厚均勻,結構對稱,以減少內應力的產生。
3、熱變形引起的誤差:在精密加工和大件加工中,工藝系統熱變形對工件加工精度的影響較大,由熱變形所引起的加工誤差有時可占工件總誤差的40%~70%。機床、刀具和工件受到各種熱源的作用,溫度會逐漸升高,同時它們向周圍的物質和空間傳遞熱量。從而使工件和整個工藝系統產生變形,當單位時間傳入的熱量與其散出的熱量相等時,工藝系統就達到了熱平衡狀態。打個比方,在車削大件過程中,因切削力過大導致主軸軸承及Z軸絲杠溫度提高,從而產生較大變形,以至於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
⑸ 影響研磨精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使工件達到精度要求
機床本身的幾何精度、運行精度;零件的剛性、零件裝夾定位的合理性、加工工藝基準選取的正確性、零件本身的熱處理工藝的合理性、加工工藝制訂的科學性(粗精加工分開、選取的加工設備是否合適等等)、選用刀具的精度和可靠性、溫度的變化對機床和零件的影響、操作者的技術水平等等很多的。
影響數控的因素有: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工藝系統中的各組成部分,包括機床、刀具、夾具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使用中的磨損都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也就是說,在加工過程中工藝系統會產生各種誤差,從而改變刀具和工件在切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位置關系而影響零件的加工精度。這些誤差與工藝系統本身的結構狀態和切削過程有關,產生加工誤差的主要因素有:
(1)系統的幾何誤差
①加工原理誤差 加工原理誤差是由於採用了近似的加工運動方式或者近似的刀具輪廓而產生的誤差,因在加工原理上存在誤差,故稱加工原理誤差。只要原理誤差在允許范圍內,這種加工方式仍是可行的。
②機床的幾何誤差 機床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以及使用中的磨損,都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其中主要是機床主軸回轉運動、機床導軌直線運動和機床傳動鏈的誤差。
③刀具的製造誤差及磨損 刀具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以及使用中的磨損,都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刀具在切削過程中,切削刃、刀面與工件、切屑產生強烈摩擦,使刀具磨損。當刀具磨損達到一定值時,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屑顏色和形狀發生變化,並伴有振動。刀具磨損將直接影響切削生產率、加工質量和成本。
④夾具誤差 夾具誤差包括定位誤差、夾緊誤差、夾具安裝誤差及對刀誤差等。這些誤差主要與夾具的製造和裝配精度有關。下面將對夾具的定位誤差進行詳細的分析。 工件在夾具中的位置是以其定位基面與定位元件相接觸(配合)來確定的。然而,由於定位基面、定位元件工作表面的製造誤差,會使各工件在夾具中的實際位置不相一致。加工後,各工件的加工尺寸必然大小不一,形成誤差。這種由於工件在夾具上定位不準而造成的加工誤差稱為定位誤差,用△D表示。它包括基準位移誤差和基準不重合誤差。在採用調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時,定位誤差的實質是工序基準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變動量。採用試切法加工,不存在定位誤差。 定位誤差產生的原因是工件的製造誤差和定位元件的製造誤差,兩者的配合間隙及工序基準與定位基準不重合等。
●基準不重合誤差 當定位基準與工序基準不重合時而造成的加工誤差,稱為基準不重合誤差,其大小等於定位基準與工序基準之間尺寸的公差,用△B表示。
●基準位移誤差 工件在夾具中定位時,由於工件定位基面與夾具上定位元件限位基面的製造公差和最小配合間隙的影響,導致定位基準與限位基準不能重合,從而使各個工件的位置不一致,給加工尺寸造成誤差,這個誤差稱為基準位移誤差,用△Y表示。圖1-12a是圓套銑鍵槽的工序簡圖,工序尺寸為A和B。
尺寸A的工序基準是內孔軸線,定位基準也是內孔軸線,兩者重合,△B=0。但是,由於工件內孔面與心軸圓柱面有製造公差和最小配合間隙,使得定位基準(工件內孔軸線)與限位基準(心軸軸線)不能重合,定位基準相對於限位基準下移了一段距離,由於刀具調整好位置後在加工一批工件過程中位置不再變動(與限位基準的位置不變)。所以,定位基準的位置變動影響到尺寸A的大小,給尺寸A造成了誤差,這個誤差就是基準位移誤差。
⑹ 機床加工精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影響數控車床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改進措施:工藝系統中的各組成部分,包括機床、刀具、夾具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使用中的磨損都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也就是說,在加工過程中工藝系統會產生各種誤差,從而改變刀具和工件在切削運動過程中的相互位置關系而影響零件的加工精度。這些誤差與工藝系統本身的結構狀態和切削過程有關,產生加工誤差的主要因素有:系統的幾何誤差。①加工原理誤差:加工原理誤差是由於採用了近似的加工運動方式或者近似的刀具輪廓而產生的誤差,因在加工原理上存在誤差,故稱加工原理誤差。只要原理誤差在允許范圍內,這種加工方式仍是可行的。②機床的幾何誤差:機床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以及使用中的磨損,都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其中主要是機床主軸回轉運動、機床導軌直線運動和機床傳動鏈的誤差。③刀具的製造誤差及磨損:刀具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以及使用中的磨損,都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刀具在切削過程中,切削刃、刀面與工件、切屑產生強烈摩擦,使刀具磨損。當刀具磨損達到一定值時,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增大,切屑顏色和形狀發生變化,並伴有振動。刀具磨損將直接影響切削生產率、加工質量和成本。④夾具誤差:夾具誤差包括定位誤差、夾緊誤差、夾具安裝誤差及對刀誤差等。這些誤差主要與夾具的製造和裝配精度有關。下面將對夾具的定位誤差進行詳細的分析。工件在夾具中的位置是以其定位基面與定位元件相接觸(配合)來確定的。然而,由於定位基面、定位元件工作表面的製造誤差,會使各工件在夾具中的實際位置不相一致。加工後,各工件的加工尺寸必然大小不一,形成誤差。這種由於工件在夾具上定位不準而造成的加工誤差稱為定位誤差,用△D表示。它包括基準位移誤差和基準不重合誤差。在採用調整法加工一批工件時,定位誤差的實質是工序基準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變動量。採用試切法加工,不存在定位誤差。
⑺ 影響加工精度的原因都有哪些
影響加工精度的原因:
1.系統的幾何誤差:
加工原理誤差是由於採用了近似的加工運動方式或者近似的刀具輪廓而產生的誤差,因在加工原理上存在誤差,故稱加工原理誤差。機床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以及使用中的磨損,都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其中主要是機床主軸回轉運動、機床導軌直線運動和機床傳動鏈的誤差。
刀具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以及使用中的磨損,都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刀具磨損將直接影響切削生產率、加工質量和成本。夾具誤差包括定位誤差、夾緊誤差、夾具安裝誤差及對刀誤差等。這些誤差主要與夾具的製造和裝配精度有關。下面將對夾具的定位誤差進行詳細的分析。
2.工藝系統的受力變形:
由機床、夾具、工件、刀具所組成的工藝系統是一個彈性系統,在加工過程中由於切削力、傳動力、慣性力、夾緊力以及重力的作用,會產生彈性變形,從而破壞了刀具與工件之間的准確位置,產生加工誤差。
切削過程中受力點位置變化引起的加工誤差切削過程中,工藝系統的剛度隨切削力著力點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引起系統變形的差異,使零件產生加工誤差。毛坯加工餘量不均,材料硬度變化導致切削力大小變化引起的加工誤差——誤差復映
3.工藝系統的熱變形:
機械加工中,工藝系統在各種熱源的作用下產生一定的熱變形。由於工藝系統熱源分布的不均勻性及各環節結構、材料的不同,使工藝系統各部分的變形產生差異,從而破壞了刀具與工件的准確位置及運動關系,產生加工誤差,尤其對於精密加工,熱變形引起的加工誤差占總誤差的一半以上。
在加工過程中,工藝系統的熱源主要有內部熱源和外部熱源兩大類。內部熱源來自切削過程,主要包括切削熱、摩擦熱、派生熱源。外部熱源主要來自於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環境溫度和熱輻射。這些熱源產生的熱造成工件、刀具和機床的熱變形。
4.調整誤差:
零件加工的每一個工序中,為了獲得被加工表面的形狀、尺寸和位置精度,總得對機床、夾具和刀具進行這樣或那樣的調整。任何調整工作必然會帶來一些原始誤差,這種原始誤差即調整誤差。
5.工件殘余應力引起的誤差:
殘余應力是指當外部載荷去掉以後仍存留在工件內部的應力。殘余應力是由於金屬發生了不均勻的體積變化而產生的。其外界因素來自熱加工和冷加工。有殘余應力的零件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一旦其內應力的平衡條件被打破,內應力的分布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引起新的變形,影響加工精度。
6.數控機床產生誤差的獨特性:
在數控機床上所產生的加工誤差,與在普通機床上產生的加工誤差,其來源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也有獨特之處,例如伺服進給系統的跟蹤誤差、檢測系統中的采樣延滯誤差等,這些都是普通機床加工時所沒有的。
參考資料網路--加工精度
⑻ 機床的()是在重力、夾緊力、切削力、各種激振力和溫升作用下的精度.
切削精度。定位精度中沒有切削力,多與接觸狀態、形位誤差、傳動剛度、動靜摩擦系數等因素有關。裝配幾何精度不用考慮切削力,驅動力,多與接觸狀態、形位誤差有關。
⑼ 哪些因素影響機床加工精度
機床加工精度受以下因素影響:
1、機床誤差
機床誤差是指機床的製造誤差、安裝誤差和磨損。主要包括機床導軌導向誤差、機床主軸回轉誤差、機床傳動鏈的傳動誤差。
2、加工原理誤差
加工原理誤差是指採用了近似的刀刃輪廓或近似的傳動關系進行加工而產生的誤差。加工原理誤差多出現於螺紋、齒輪、復雜曲面加工中。
3、調整誤差
機床的調整誤差是指由於調整不準確而產生的誤差。
4、工件內部的殘余應力
殘余應力的產生:毛胚製造和熱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殘余應力;冷校直帶來的殘余應力;切削加工帶來的殘余應力。
5、加工現場環境影響
加工現場往往有許多細小金屬屑,這些金屬屑如果存在與零件定位面或定位孔位置就會影響零件加工精度,對於高精度加工,一些細小到目視不到的金屬屑都會影響到精度。這個影響因素會被識別出來但並無十分到位的方法來杜絕,往往對操作員的作業手法依賴很高。
6、夾具的製造誤差和磨損
夾具的誤差主要指:定位元件、刀具導向元件、分度機構、夾具體等的製造誤差;夾具裝配後,以上各種元件工作面間的相對尺寸誤差;夾具在使用過程中工作表面的磨損。
7、刀具的製造誤差和磨損
刀具誤差對加工精度的影響根據刀具的種類不同而異。
8、工藝系統受力變形
工藝系統在切削力、夾緊力、重力和慣性力等作用下會產生變形,從而破壞了已調整好的工藝系統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關系,導致加工誤差的產生,並影響加工過程的穩定性。主要考慮機床變形、工件變形以及工藝系統的總變形。
9、工藝系統的熱變形
在加工過程中,由於內部熱源(切削熱、摩擦熱)或外部熱源(環境溫度、熱輻射)產熱使工藝系統受熱而發生變形,從而影響加工精度。在大型工件加工和精密加工中, 工藝系統熱變形引起的加工誤差佔加工總誤差的40%-70%。
(9)機床的什麼精度是由夾緊力影響的擴展閱讀:
加工精度根據不同的加工精度內容以及精度要求,採用不同的測量方法。一般來說有以下幾類方法:
1、按是否直接測量被測參數,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
直接測量:直接測量被測參數來獲得被測尺寸。例如用卡尺、比較儀測量。間接測量:測量與被測尺寸有關的幾何參數,經過計算獲得被測尺寸。
顯然,直接測量比較直觀,間接測量比較繁瑣。一般當被測尺寸或用直接測量達不到精度要求時,就不得不採用間接測量。
2、按量具量儀的讀數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數值,可分為絕對測量和相對測量。
絕對測量:讀數值直接表示被測尺寸的大小、如用游標卡尺測量。
相對測量:讀數值只表示被測尺寸相對於標准量的偏差。如用比較儀測量軸的直徑,需先用量塊調整好儀器的零位,然後進行測量,測得值是被側軸的直徑相對於量塊尺寸的差值,這就是相對測量。一般說來相對測量的精度比較高些,但測量比較麻煩。
3、按被測表面與量具量儀的測量頭是否接觸,分為接觸測量和非接觸測量。
接觸測量:測量頭與被接觸表面接觸,並有機械作用的測量力存在。如用千分尺測量零件。
非接觸測量:測量頭不與被測零件表面相接觸,非接觸測量可避免測量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如利用投影法、光波干涉法測量等。
4、按一次測量參數的多少,分為單項測量和綜合測量。
單項測量;對被測零件的每個參數分別單獨測量。
綜合測量:測量反映零件有關參數的綜合指標。如用工具顯微鏡測量螺紋時,可分別測量出螺紋實際中徑、牙型半形誤差和螺距累積誤差等。
5、按測量在加工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分為主動測量和被動測量。
主動測量:工件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測量,其結果直接用來控制零件的加工過程,從而及時防治廢品的產生。
被動測量:工件加工後進行的測量。此種測量只能判別加工件是否合格,僅限於發現並剔除廢品。
6、按被測零件在測量過程中所處的狀態,分為靜態測量和動態測量。
靜態測量;測量相對靜止。如千分尺測量直徑。
動態測量;測量時被測表面與測量頭模擬工作狀態中作相對運動。
⑽ 影響機床設備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機床設備的加工精度的幾種主要因素有軸承誤差、軸承間隙、配合件、剛度和熱變形、主軸轉速、原材料質量等,通過綜合考慮尺寸誤差、形狀和位置誤差的影響,可以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減少誤差,從而不斷地提高生產效率。下面就簡單介紹下如何提高設備的精度:
一、主軸回轉精度
主軸回轉精度是指機床主軸在回轉時實際回轉軸線相對於自身理想回轉軸線的符合程度。二者之間呈現出的變動量就是主軸回轉誤差。變動量越小主軸回轉精度越高,反之,主軸回轉精度越低。主軸回轉誤差受軸向竄動、徑向跳動、角度擺動三者的綜合影響,較為復雜,目前多採用動態測試的手段進行測試和研究。
二、軸承誤差的影響
軸承誤差主要是指主軸頸和軸承內孔的圓度誤差和波度。首先以使用單油楔動壓滑動軸承帶動的主軸為例進行詳細分析。主軸頸的圓度誤差和波度是主要影響因素,而滑動軸承內徑的圓度誤差是次要影響因素。軸承內表面的圓度誤差和波度的影響十分大,而主軸頸圓度誤差的影響因素十分小。主軸採用滾動軸承與用滑動軸承產生的情況類似,只是要把外圈滾道等同於軸承孔,內圈滾道等同於軸徑就可以了。
三、軸承間隙的影響
在軸承間隙過大的情況下,若改變載荷或轉速,誤差必然隨之迅速增大。軸承間隙不僅使主軸發生一定的靜位移,還使主軸的軸線作十分復雜的周期運動。
應對措施:對滾動軸承進行適量的預緊就可以很好的消除間隙,由於軸承內外圈和滾動體彈性變形是互相影響的,這樣做既增加軸承剛度,又均化誤差,從而提高精度。
四、配合件的影響
若軸承內外圈或軸瓦發生變形就會使軸頸、箱體支承孔產生圓度誤差;若主軸軸肩、軸承端蓋、墊圈等端面與主軸回轉軸線不垂直,會使軸承裝配時因受力不均造成滾道傾斜,進而產生徑向、軸向誤差。
五、剛度和熱變形
剛度在不同位置上往往不相等,當外載荷的作用方向隨主軸的高速轉速旋轉而迅速變化時,就會因產生的變形不一致而使主軸產生誤差。所以必須使主軸薄弱環節的剛度得到有效提高。
受切削熱和摩擦熱的影響,主軸要發生軸向膨脹和徑向位移。由於軸承徑向熱變形、前後軸承的熱變形各不相同,會影響主軸精度。因此就要設法減少發熱或進行強製冷卻。
六、主軸轉速
受主軸部件自身質量不平衡、機床各種隨機振動的影響,當主軸轉速提高時主軸回轉軸線的位移迅速增大,所以主軸轉速最好在最佳轉速范圍之內,還要盡量避開機床的共振區,從而提高加工精度。
七、原材料質量
原材料質量直接影響的了工件的成品精度,這其中包括工件材質、刀具精度、切削油性能等,在大批量生產加工前應進行小范圍的工件樣品測試,替換影響成品的原材料,從而使工件成品得到質量要求。
實際生產中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主要影響因素,採取正確措施減小誤差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