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利用熱能製冷
太陽能是公認的未來人類最合適、最安全、最綠色、最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具有取用方便、能量巨大、無污染、安全性好等優點。據有關資料,我國是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三分之二的地區年輻射總量大於5020MJ/m2,開發利用太陽能具有很大潛力。利用太陽能驅動空調系統一方面可以大大減少不可再生能源及電力資源消耗,另一方面因較低的耗電減少了因燃燒煤等常規燃料發電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是當前空調製冷技術領域研究的熱點。
驅動製冷的主要方式
根據不同的能量轉換方式,太陽能驅動製冷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先實現光─電轉換,再以電力製冷;二是進行光─熱轉換,再以熱能製冷。
利用太陽能進行光─電轉換實現製冷的研究
它是利用光伏轉換裝置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後,再用於驅動半導體製冷系統或常規壓縮式製冷系統實現製冷的方法,即光電半導體製冷和光電壓縮式製冷。這種製冷方式的前提是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其關鍵是光電轉換技術,必須採用光電轉換接受器,即光電池,它的工作原理是光伏效應。
太陽能半導體製冷。太陽能半導體製冷是利用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能來供給半導體製冷裝置,實現熱能傳遞的特殊製冷方式。半導體製冷的理論基礎是固體的熱電效應,即當直流電通過兩種不同導電材料構成的迴路時,結點上將產生吸熱或放熱現象。如何改進材料的性能,尋找更為理想的材料,成為了太陽能半導體製冷的重要問題。太陽能半導體製冷在國防、科研、醫療衛生等領域廣泛地用作電子器件、儀表的冷卻器,或用在低溫測儀、器械中,或製作小型恆溫器等。目前太陽能半導體製冷裝置的效率還比較低,COP 一般約0.2~0.3,遠低於壓縮式製冷。
光電壓縮式製冷。光電壓縮式製冷過程首先利用光伏轉換裝置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製冷的過程是常規壓縮式製冷。光電壓縮式製冷的優點是可採用技術成熟且效率高的壓縮式製冷技術便可以方便地獲取冷量。光電壓縮式製冷系統在日照好又缺少電力設施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已得到應用,如非洲國家用於生活和葯品冷藏。但其成本比常規製冷循環高約3~4 倍。隨著光伏轉換裝置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光電式太陽能製冷產品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利用太陽能進行光─熱轉換實現製冷的研究
太陽能光熱轉換製冷,首先是將太陽能轉換成熱能,再利用熱能作為外界補償來實現製冷目的。光─熱轉換實現製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即太陽能吸收式製冷、太陽能吸附式製冷、太陽能除濕製冷、太陽能蒸汽壓縮式製冷和太陽能蒸汽噴射式製冷。其中太陽能吸收式製冷已經進入了應用階段,而太陽能吸附式製冷還處在試驗研究階段。
太陽能吸收式製冷的研究。太陽能吸收式製冷的研究最接近於實用化,其最常規的配置是:採用集熱器來收集太陽能,用來驅動單效、雙效或雙級吸收式製冷機,工質對主要採用溴化鋰- 水,當太陽能不足時可採用燃油或燃煤鍋爐來進行輔助加熱。系統主要構成與普通的吸收式製冷系統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別就是在發生器處的熱源是太陽能而不是通常的鍋爐加熱產生的高溫蒸汽、熱水或高溫廢氣等熱源。
太陽能吸附式製冷。太陽能吸附式製冷系統的製冷原理是利用吸附床中的固體吸附劑對製冷劑的周期性吸附、解吸附過程實現製冷循環。太陽能吸附式製冷系統主要由太陽能吸附集熱器、冷凝器、儲液器、蒸發器、閥門等組成。常用的吸附劑對製冷劑工質對 有活性炭- 甲醇、活性炭- 氨、氯化鈣- 氨、硅膠- 水、金屬氫化物- 氫等。太陽能吸附式製冷具有系統結構簡單、無運動部件、雜訊小、無須考慮腐蝕等優點,而且它的造價和運行費用都比較低。
⑵ 為什麼夏季可以利用高溫熱水進行製冷
都知道室內機夏季製冷時空氣中的水遇到冷氣就變成水了 空調中的導流槽會把水導向室外 冬季制熱是室外機就會吹冷氣 當霜多時機器自動化霜 自然會產生滴水現象
⑶ 夏天太陽能熱水器 熱能利用
在地下挖個很大的空間,裡面排列很多能蓄熱的物質,如石塊,蓄熱磚等,夏天的熱空氣導入加熱它,等到冬天來臨時用循環空氣把地下的蓄熱量導出用作空調或熱水洗澡
⑷ 60度高溫製冷什麼意思
60度高溫製冷是指在60度高溫環境中,空調是不能正常運轉的。
高溫製冷就是指的空調的製冷功能,對於不支持高溫製冷功能的空調來講,當室外溫度超過43攝氏度的時候,這類空調就無法將室內的熱量通過室外機傳遞給室外,因此就造成空調不製冷的情況。
空調使用注意事項:在使用空調的時候,打開空調前先不要關閉門窗,待空調運行十五分鍾左右再關閉門窗就可以了,這樣更有利於空氣流通。
⑸ 空調在高溫天氣能制熱嗎
1、夏天空調能制熱。
2、空調能否制熱、製冷,受室溫限制,與季節無關。
3、也就是說,空調的制熱、製冷,可以反季節進行。
4、空調調節室溫的范圍是16度~30度。
5、在夏季,只要室溫低於30度,設置制熱模式和30度,空調就可以制熱。
6、在冬季,只要室溫高於16度,設置製冷模式和16度,空調就可以製冷。
空調內部都有電腦板,工作時發出各種指令。當室內的溫度沒有達到設定溫度,就命令壓縮機工作,起到溫度調節的作用。「我設定的溫度是28度,室內溫度是31度」當然就不會下令制熱。
現在的天氣都大於31度,如果你要試試制熱,只有首先製冷到比如27度,然後調到制熱模式並且設定的溫度是28度以上。
注意,制熱時,要等十幾二十分鍾才有熱風出來。
一般不會工作,因為溫度太高。要是開了起來,那系統壓力過高,會讓機組保護的。夏季如果環境溫度底於三十度是可以制熱的,當然你的空調得有這個功能才行。而你如果頻繁轉換模式的話它也不會起動,需要等待幾分鍾才能起動。如果你非要在夏季試空調的制熱功能,那你可以把風口機的感溫頭放到一小杯冰水裡,室內機的溫度夠高了風葉才會轉起來.
一般很少人會在夏天的時候使用空調的制熱功能的,其實空調在夏天的時候也可以制熱,因為空調制熱只和室內溫度有關,和季節是沒有關系的。如果室內溫度是低於30度的話,就可以使用空調的制熱功能。希望大家都應該要掌握正確的使用空調的方法。
⑹ 夏天外面的空氣那麼熱,空氣能是怎麼製冷的
空氣能熱泵製冷的原理
空氣源熱泵是通過熱泵機組將回收來的低壓冷媒壓縮後變成高溫高壓的氣體排出,高溫高壓的冷媒氣體流經纏繞在水箱外面的銅管,熱量經銅管傳導到水箱內,這時可提供暖氣或者地暖所需要的高溫熱水。隨後冷卻下來的冷媒在壓力的持續作用下變成液態,經膨脹閥後進入蒸發器,由於蒸發器的壓力驟然降低,因此液態的冷媒在此迅速蒸發變成氣態,並吸收大量的熱量。在風扇的作用下,大量的空氣流過蒸發器外表面,空氣中的能量被蒸發器所吸收,空氣溫度迅速降低,變成冷氣排進風機盤管提供製冷服務。隨後蒸發器所吸收一定能量的冷媒迴流到壓縮機,進入下一個循環工作。簡單來說,在夏季空調降溫時,按製冷工況運行,由壓縮機排出的高壓蒸汽,經換向閥進入冷凝器,製冷劑蒸汽被冷凝成液體,經節流裝置進入蒸發器,並在蒸發器中吸熱,將室內空氣冷卻,蒸發後的製冷劑蒸汽,經換向閥後被壓縮機吸入,這樣周而復始,實現製冷循環。
空氣能熱泵製冷的優點:
1、空氣能熱泵節能低耗,並且製冷效率高。
2、空氣能熱泵清潔無污染,有利於環境的保護。
3.高效除濕,每天24小時最大除濕量6~8公斤,梅雨及陰雨天氣效果明顯;
4.使用時間長:空氣能熱泵精選世界名牌零配件,五重防銹技術,外殼採用耐腐蝕、超厚度的塗層鋼板或不銹鋼板,設備性能穩定,使用壽命達十五年。
⑺ 供暖知識和常識有哪些
1、供來暖是指向建築物供給熱量,自保持室內一定溫度,它是解決我國北方居民冬季採暖的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服務。
2、集中供暖是熱力集團把市政熱力通過管線輸送到用戶家中,是清潔且有保證的一種供暖方式。
3、地板輻射供暖是由分戶式燃氣採暖爐、市政熱力管網、小區鍋爐房等各種不同方式提供熱源。這種供暖方式溫度均勻,較為節能,但對管材要求較高,時間長了還會使傢具變形。
4、燃氣供暖是以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煤氣、電為能源,可自行設定供暖時間,分戶計量,但存在安全隱患。
5、以氣、油、電位為供熱能源的供熱面積在逐年增加,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煤、氣、油、電等構築的供熱能源結構漸趨合理,供熱收費也日漸市場化,部分地區已出現了按熱用量收費的試點小區。
暖氣的供熱方式:
1、水暖利用壁掛爐或者鍋爐加熱循環水,再通過管材鏈接到暖氣片,最終通過暖氣片將適宜的溫度輸出,形成室內溫差,最後進行熱循環使整個室內溫度均勻上升。
2、氣暖則是加熱空氣,冷空氣一進來就被暖氣片加熱成熱空氣,熱空氣上升與屋子的冷空氣形成對流, 冷空氣又循環到暖氣附近被加熱成熱空氣,熱空氣在屋裡循環,房間就暖和了。
⑻ 西漢時期,古人如何用熱水製作「夏造冰」是困擾科學家的巨大難題
2014年12月22日,英國蘇格蘭地區的寒風呼嘯。當地人民深受低溫侵害,可是當地的漁夫在外出時卻突然發現河面上漂浮著一系列像圓盤一樣的浮冰。這是當地人第1次看到圓形的自然浮冰。消息一經被媒體宣傳之後,也引起了很多國外網友的關注。
人們從小到大看到的冰塊無數,即便是在飲食文化上,冰塊出現的頻率也很高。但是在自然現象中,人們卻看到了像圓盤一樣的冰塊,這種案例還是非常少見的。
也就是說,人們對於冰塊的了解其實並不是很全面。大家進而可以深入探討另一個問題:在古代時,人們又是如何在夏天高溫時期使用冰塊呢?
根據史書記載,西漢時期古人就已經可以用熱水去製作冰塊了,這是人們在收集冬天的冰塊進行儲存之後,另一種得到冰塊的方式。而關於熱水製冰,也許人們第一眼看上去不容易理解。但在現代生活中,熱水製冰的方式也非常常見。
一些酒店會專門訂購一些用熱水製造的冰塊,但是這種熱水是指用沸騰的環境,把液體裡面的雜質清除干凈。然後再進行降溫,最後冷藏得到冰塊。
西漢時期有一個學派叫做淮南學派,他們就留下了一本著作,名字叫《淮南完畢術》。書中就提到了用熱水製作冰塊的方法:取沸湯置瓮中,密以新縑,沈 (井)中三日成冰。
21世紀初,中國科學技術專家李志超先生就對於西漢人民這種用熱水製造冰塊的方式進行了實踐。他在自己的論文中表示,這種製冰方式主要依賴的原則是通過氣體絕對膨脹,然後急速降溫,最後再達到焦耳和湯姆遜效應,得到少量冰塊。
李志超通過實驗認為,西漢人用熱水製作冰塊的方式符合物理效益。但是在李志超親自實驗了之後,依然也沒有成功製成冰塊。這也就讓人產生疑問,為什麼著名物理學士按照古人留下來的方法去如法炮製,效果卻不是很理想,這又是為什麼呢?
李志超表示,夏造冰的原理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先找一個極其講究的瓶子。這個瓶子的腹部一定要更加龐大,口徑和底盤一定要相對而言更小。然後再將煮沸的水趕緊倒入瓶罐中,用熱水的高溫將瓶子里多餘的空氣用氣體排除法全部排除於體外。再等到液體的溫度快下降時,人們用絲織品將瓶子的口部堵住。
最後再進行一次密封,然後將瓶子丟入到深井裡面。等到瓶子內的液體全部完成了降溫,那麼水汽就會凝結,這就會讓瓶子裡面的水蒸氣一時之間受氣壓的影響處在真空的環境下。在隔一段時間後,人們把瓶子從井裡面撈出來,就可以得到少量的冰塊。
同時學者李志超還認為,夏造冰的製造過程及其復雜,不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製造出來的冰塊數量也不容樂觀。所以現代人在進行夏造冰實驗時,很容易失去耐性,也就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對於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古代人而言,夏造冰已經是西漢時期人們眼中的一種高 科技 了。
除了李志超學者之外,國內還有另一位物理學家名字叫做洪震寰。他也對夏造冰實驗抱有很大期望,但是在他自己親自進行了下實驗之後,依然是失望而歸。
他在論文中提到夏造冰實驗時所涉及的氣壓,最大程度上只是給瓶子里的液體降溫0.008 ,那麼微小的數據需要反復實驗才能夠疊加出效果。古代人即便是耐心滿滿,但也不可能會大費周章的去花很長時間得到少量冰塊。也就是說,洪震寰認為古代人在製造夏造冰時,很有可能會額外再運用到一些儀器。比如說球形玻璃瓶,另外再佩戴上可以調松緊的夾子,而這些儀器最常出現在現代人的化學實驗室中。
所以,這時人們可能會產生一種新的疑惑:既然夏造冰真實存在於 歷史 記錄中,進一步證明了古代人可以用熱水製造冰塊。但是這種原理哪怕被現代科學家驗證了可以實施,但其可實施性依然是困擾科學家的巨大難題。
不過這種問題也比較常見。比如說古代人可以手工抽金絲,可是現代人在使用高 科技 儀器的時候,也很難達到古代人手工抽金絲的那種精確水準,這也沒辦法被人們解釋。
還有像金字塔的磚頭和萬里長城的磚頭,是如何幫助人找到或者製作而成?古代人又是如何將這些磚頭進行建築的?這都是現代科學所沒辦法解釋的難題。也許只有等到人類文明更進一步時,才能對這些疑問進一步解答了。
⑼ 高溫熱泵可以應用於夏天給室內製冷嗎
可以,製冷設備都是一樣的,只是應用於制熱的習慣上叫熱泵。
製冷制熱轉換有內轉換、外轉換之分,內轉換是機組內部加四通閥這個方便簡單,
外轉換是通過轉換閥門轉換水路,製冷量大的熱泵一般是外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