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製冷量44KW是什麼意思
44kw的意思是這個電器的功率是44千瓦。
製冷量:是空調機在規定空調工況下(即製冷工況)下,單位時間內可以從室內轉移到室外的熱量。
44kw的意思是這個電器的功率是44千瓦。kw代表千瓦,一kw就是一千瓦。千瓦和瓦都是電器功率大小的單位,瓦也叫瓦特。一千瓦等於1000瓦。瓦特是國際單位制的功率單位。
瓦特的定義是1焦耳/秒(1J/s),即每秒轉換、使用或耗散的(以焦耳為量度的)能量的多少。在電學單位制中,是伏特乘安培乘功率因數(1V·A,簡稱1伏安)。
⑵ 中央空調怎麼算匹數啊,比如冷量是4Kw是多少匹
簡單的演算法基本上就是製冷量kw除以2.5就是它對應的匹數 160平方大概需要13匹
⑶ 空調額定製冷量(kW)40是什麼意思
它的意思是指這台空調的主機所能夠提供的冷量是40千瓦,因為我們在原配空調時,是計算室內空間需要多大的冷量,做到不浪費。
很多老百姓對製冷量和空調大小的定義認知很模糊,通常一匹的空調它能夠產生約2500瓦的製冷量,所以這台製冷量40千瓦的主機就是16匹的主機。
⑷ 空調器中的l.n.kw分別代表什麼
空調器機身標簽或電路標簽中的L、N、KW分別代表:
1、L:代表的是「相線」(火線);
2、N:代表的是「零線」;
3、KW: 在用電功耗上代表的是「功率」;
4、KW:在製冷和制熱效率上代表的是「製冷量」或「制熱量」;
請參考! 祝您生活愉快!
⑸ 5匹空調功率是多少瓦
5匹空調的功率大約是4000W左右,即為4kw。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以及電控部分;因不同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的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也各有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計算。
簡介。
一般情況下製冷量2300~2600W都稱為一匹,3200~3600W為1.5匹,4500~5500W為2匹,5匹的空調功率大約是4000W左右,製冷量在13000W左右。
空調的匹數表示空調的製冷量大小,也就是製冷能力的大小;、一匹空調製冷量大約是2500W,適合12平米左右的房間使用,兩匹的空調製冷量大約是5000W,適合25平方左右的房間使用,5匹空調可以製冷大約60平米左右的空調,還是比較實用的。
⑹ 空調製冷量是什麼意思
空調額定製冷量是指空調在正常製冷工作時所產生的製冷量,其單位為大卡。
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法定計量單位W(瓦)。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以15平方米的居室面積為例,使用額定製冷量在2500w左右的空調比較合適。
匹的換算
民用空調的製冷量單位是「匹」,1匹=735W;機房用的空調的製冷量一般都比較大,單位是「kW」。
各種製冷量單位的換算關系如下:
1、1 kcal/h (大卡/小時) = 1.163W,1 W = 0.8598 kcal/h;
2、1 Btu/h (英熱單位/小時) = 0.2931W,1 W = 3.412 Btu/h;
3、1 USRT (美國冷噸) = 3.517 kW,1 kW = 0.28434 USRT;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空調製冷量
⑺ 空調中的KW是什麼意思
空調上的KW(千瓦)有兩種含義,第一種是輸入功率,也就是耗電功率;第二種是輸出功率、也就是製冷量。
⑻ 壁掛式空調機:製冷量3.6kW,N=1.5kW,制熱量=4kW,請問N是指什麼
這里的"N=1.5kW"指的是空調製冷時候的消耗功率是1.5kW。N代表功率。(最大可能指的是」最大消耗功率「)
只是在空調製冷行業,很少用N來代表功率的,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用P來代表功率。
用N是不規范的表示方法。
⑼ 中央空調怎麼算匹數啊,比如冷量是4Kw是多少匹
2500W=1匹。空調所提供的冷量,即為常說的空調幾匹(2500W=1匹),一般家用的為200W每平方米。
例如:
房間為12平方米,需要的製冷量為12㎡×200W/㎡=2400W≈1匹,即12平方米房間需要1匹的空調。
室內末端冷量總和為20KW,按同時開機率70%,即20KW×70%=14KW。
再根據實際機型取大原則可能用上15KW或者16KW左右的室外主機,如果同時使用率達到80%-90%,就會配19KW左右的室外主機。
中小型中央空調大多以匹為單位,比如120的空調是5匹的,160的水冷櫃機是64匹等等。大型的中央空調是用美國冷噸來度量的,比如350的風冷螺桿的製冷量是350冷噸等等。
不管是「匹」還是「冷噸」,都是行業內對空調產品習慣上給定的製冷量衡量單位,並不是法定單位。從目前的國家標准規定來看,製冷量的法定單位是「W」或者「kW」。
匹和冷噸只適用於人們日常對空調製冷能力大小的描述和部分商業活動當中,所有正式的、具有一定的證明效力的書面文件上面,比如說明書、國家標准、空調產品銘牌、標書、合同等上面都是用法定單位的。
⑽ 什麼是空調的製冷量和製冷功率
平常我們很容易將空調製冷量與耗電功率弄混,因為兩者都是以千瓦為單位。本文從原理入手,介紹兩者區別。
當你問一個家庭用戶,你所用空調的用電功率是多大時,他可能答比如「5千瓦」,實際上家用哪有這么大功率呀?顯然,他說的是製冷量,而耗電功率僅約2千瓦,這是怎麼回事呢?
空調的製冷量,實際上就是從使用的室內「搬出去」的熱量,通過轉移熱量而達到降溫效果。
熱量過去常用卡(cal)千卡(kcai)表示,千卡也稱大卡。現在熱量統一用功率表示,用「千瓦」(kw)。他們之間什麼關系呢?
1千瓦=860千卡/小時(精確一點為859.85千卡/小時)
此外,我們還應把它與電功率建立起來聯系,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我們知道:
電壓的單位是:1伏(v)=1焦耳/庫倫。
電流的單位是:1安(a)=1庫倫/秒。
功率的單位是:
單位功率=單位電壓×單位電流=1伏×1安=(1焦耳/庫倫)×(1庫倫/秒)=1焦耳/秒。表示每秒做功的速率。
而我們的功率一般是以小時為單位時間,並且功率單位為瓦(w)。那麼我們將1焦耳/秒的分子分母同乘以3600,得:
1瓦=(1焦耳×3600)/(1秒×3600)=3600焦耳/小時。
1千瓦=3600千焦/小時
現在要和熱量建立聯系。我們知道,熱的功當量是:
1焦耳=0.24卡(精確一點是0.2389卡)。
1千焦=2.4×10-4千卡。
從而熱量的功率為:
1千瓦=(3600千焦×2.389×10-4千卡)/小時=860千卡/小時。
或:1度電=1千瓦·小時=860千卡
那麼本文開頭用戶所說的5千瓦相當於多少熱功率呢?就是:
5千瓦=5×860千卡/小時=4300千卡/小時。
我們了解了電功率和熱的關系,由銘牌或說明書上製冷量就可以計算出熱大卡。如上面用戶所說的機子,我們查一下空調的說明書或銘牌,他所說的應是製冷量5千瓦,查製冷量5千瓦的空調,其耗電量僅為2千瓦左右。
製冷量5千瓦的空調,其耗電量僅為2千瓦左右,這決定於「cop」也就是「能效比」或「性能系數」
。
能效比公式為:
能效比=製冷量/製冷運行所消耗的功率
注意,冬天空調制熱時的公式與製冷同。
能效比因廠家、型號不同而不同,家用空調一般為2~3,好一點的做到了3~4。
我們應選用能效比高的空調,以降低耗電量。
小結:
(1)1千瓦=860千卡/小時。
(2)製冷量以千瓦為單位,耗電量也以千瓦為單位。
(3)製冷量不等於耗電功率,前者大於後者,其倍數決定於能效比。
(4)能效比=製冷量/製冷運行所消耗的電功率
(5)能效比越高,耗電量越小。
(6)不要把製冷量與耗電功率相混,真正計算用電多少的是耗電功率。
空調的工作原理是熱泵,空調的額定功率是單位時間空調消耗的電能。製冷功率是單位時間空調運送熱能的多少。熱能的單位和電能的單位一樣,才造成這樣的誤解。拿水泵做個比方,一台1千瓦的水泵抽水一小時消耗消耗1千瓦時電能,也就是一度電,而他抽水是幾個立方米這樣的問題
電功率和熱功率的比值,一般在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