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機房基站式空調是什麼
機房空調一般用於機房或者一些精密設備比較多的場合,大部分情況是用於設備散熱。有著一些特殊需求。簡單來說:
1、常年製冷,因為主要用於散熱,所以會一直處於製冷模式,這樣會遇到一些低溫製冷工況。
2、24小時運轉。
3、對於濕度要求高。
4、要求溫度控制精確。
能達到以上條件的才算是機房空調。這些也是機房空調優於一般空調的特點。要做到這些,在價格上就會高很多,很多家用實際上就不需要了。
Ⅱ 基站空調和機房專用空調的區別
基站空調沒有加濕功能,機房空調有。基站空調的製冷量比較小,控制系統也沒有機房空調那麼全面。
Ⅲ 5g基站包括什麼
5G基站包括基帶設備、射頻設備、一體化gNB設備以及其他形態的設備。
5G基站是5G網路的核心設備,提供無線覆蓋,實現有線通信網路與無線終端之間的無線信號傳輸。基站的架構、形態直接影響5G網路如何部署。在技術標准中,5G的頻段遠高於2G、3G和4G網路,5G網路現階段主要工作在3000-5000MHz頻段。由於頻率越高,信號傳播過程中的衰減也越大,所以5G網路的基站密度將更高。
基站能耗以電為主,相比4G網路,5G不僅功耗提升了三倍以上,並且由於覆蓋范圍的衰減,5G基站的需求數量又是成倍增加,因此,對於運營商而言5G基站的高功耗甚至成為了主要制約5G建網的首要原因。
目前,5G基站主要能耗集中在基站、傳輸、電源和機房空調四部分,而其中基站的電費支出占整體網路能耗的80%以上。基站能耗中,負責處理信號編解碼的基帶單元(BBU)的功耗相對較小,而射頻單元(RRU/AAU)是功耗的主要來源。
經測算,以當前平均1.3元/度的轉供電價計算,一個4G基站每年的電費是20280元,一個5G基站每年的電費將高達54600元。
當前,移動通信基站機房均為全封閉機房,機房內的電源設備、發射設備、傳輸設備等都是較大的發熱體。要保持機房一定的工作環境溫度(基站環境標准GB50174-93規定長年基站溫度18°C-28°C),主要靠空調來實現,為保障設備在恆溫下運行,不因為溫度過高而宕機,製冷系統就要不間斷地為基站降溫,也是導致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Ⅳ 簡述無線基站機房設計中,主要涉及到哪些設備
簡單說一下:
1、風:24小時空調製冷系統
2、火:消防系統,根據你的機房等級選擇水噴淋或者氣體滅火
3、水:當然是做好防水工作,特別是用水噴淋的有爆掉的風險,還有空調的冷凝水
4、電:也要根據機房等級選擇電力供應,重要的機房還要選擇不間斷電源UPS,以保證市電斷電有時間處理,保證數據不丟失
以上。
Ⅳ 為什麼很多聯通和移動的發射基站都要偽裝成空調、路燈等等常見物品
運營商的基站偽裝,其實是非常無奈之舉,偽裝基站的覆蓋效果會下降,而且網優的難度也大大的增加了。運營商的基站偽裝,最大的原因是為了避免某些人打著"基站輻射"的言論去拆除基站。說到基站偽裝,為了和周邊的環境一致,為了美化,其實這些都是一些"粉飾太平"的說法,就現在的偽裝基站,絕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區域,本身就是高樓大廈,裝個基站怎麼就不協調了呢。
基站建設了不是放在那裡就可以的,還需要進行網優調整,而涉及到天線的方位角和傾角的調整,而這些偽裝的美化天線,天線調整的局限性是非常大的,很多美化天線的方位角還無法調整,也影響了網路的體驗效果。現在城市裡很多區域信號不好,往往也都是因為周邊都是美化天線,很難或者根本無法調整的原因。
Ⅵ 北方的移動通信基站,在冬天空調是否開機
不一定,基站里的空調都是溫感的,在冬天的時候有一個工作溫度,溫度太高或者太低空調都會自動開啟,在工作范圍內都是關機的
Ⅶ 基站空調的輔助功能是什麼
輔助功能是除濕,降低基站內空氣的濕度。
基站空調主要作用是降低基站內空氣的溫度。而所有的空調在製冷降溫的同時具備一定的除濕功能,會持續從室內空氣中除去水蒸汽,令室內空氣的絕對含濕量降低。
所以說,基站空調的輔助功能是除濕。
Ⅷ 基站為什麼要安裝空調
你確認這兩根線你沒看錯,是這樣的接線嗎??怎麼可能電池溫度超高讓開關電源跳閘,沒事找事。這種聯動控制,在基站機房很少應用到。
監控信號線:BTS或BBU至監控主機,這是干接點傳輸,只能傳輸開關量,還有2M環傳輸,可以傳輸模擬量。
溫控信號線:熱電偶感測器至監控主機。一般安裝在空調出風口或綜合櫃上方,僅僅是監控基站機房溫度。
Ⅸ 基站製冷都有哪些要求
去過機房的人一定知道那裡的環境一定不是人待的,高溫、乾燥、空氣污濁,沒有什麼地方能比這里更加需要一台空調。大部分基站空調採用的是一體式機身結構設計,具備新風節能、大風量、高顯熱、高效過濾、網路控制等功能,必須滿足機房高負荷長時間連續運轉的散熱要求,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的空調需要能夠適應嚴苛的環境,特別是使用環境溫度上就需要能夠適應極寒和極熱。
Ⅹ 哪位能說一下通信基站的工作原理新手求教
工作原理:基站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無線覆蓋,即實現有線通信網路與無線終端之間的無線信號傳輸。
前向信號傳輸流程如下:
1、核心網側的控制信令、語音呼叫或數據業務信息通過傳輸網路發送到基站(在2G、3G網路中,信號先傳送到基站控制器,再傳送到基站)。
2、信號在基站側經過基帶和射頻處理,然後通過射頻饋線送到天線上進行發射。
3、終端通過無線信道接收天線所發射的無線電波,然後解調出屬於自己的信號。
反向信號傳輸流程與前向流程方向相反,但原理相似。
每個基站根據所連接的天線情況,可以包含有一個或多個扇區。基站扇區的覆蓋范圍可以達到幾百到幾十千米。不過在用戶密集的地區,通常會對覆蓋范圍進行控制,避免對相鄰的基站造成干擾。
基站的基帶和射頻處理能力,決定了基站的物理結構由基帶模塊和射頻模塊兩大部分組成。基帶模塊主要是完成基帶的調制與解調、無線資源的分配、呼叫處理、功率控制與軟切換等功能。射頻模塊主要是完成空中射頻信道和基帶數字信道之間的轉換,以及射頻信道的放大、收發等功能。
(10)通信基站為什麼要製冷擴展閱讀
工作程序:
(1) 已獲權運營的移動通信經營者在設置或增設移動通信基站時,要先填寫《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站址認定審批表》。
(2) 市委辦在十五日內對遞交的《公用移動通信基站站址認定審批表》予以答復,同意設置時,核發《公用移動通信基站選址認定書》。
(3) 運營單位建站後,即應報環保局申請《電磁輻射環境合格證》。環保局應在三個月試運期內測試,經驗收後,核發《電磁輻射環境合格證》。
(4) 設台單位憑《公用移動通信基站選址認定書》、《台站技術資料表》、《電磁輻射環境合格證》申辦電台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