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蝙蝠是怎麼發出超聲波的
蝙蝠利用超聲波來「看」東西
蝙蝠的喉嚨可以發出很強的超聲波,(如果一種聲音振動每秒鍾超過兩萬次,人耳就聽不見了,這就叫超聲波。)通過嘴巴和鼻孔向外發射。遇到物體時超聲波就被反射回來,被蝙蝠的耳朵所接收。蝙蝠根據回聲來判斷物體的種類、大小和距離,區別是敵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然後從容不迫地決定自己的行動是躲避還是追捕。
蝙蝠這種根據回聲來探測物體的方法叫回聲定位法。蝙蝠的耳朵很大,內耳特別發達,能夠接收頻率很高的超聲波和低密度的回聲。令人吃驚的是,蝙蝠竟然能在一秒鍾內捕捉和分辨250組的回聲,而且解析度很高,就是極其微弱的回聲信號,它也可以據以區別各種物體。
蝙蝠還具有很強的抗干擾的能力。一個岩洞里,千百隻蝙蝠同住在一起,都是使用超聲波回聲定位,卻不互相干擾。正因為如此,蝙蝠捕蟲有著驚人的靈活性和准確性,不愧為「活雷達」。
B. 蝙蝠怎樣發出超聲波
蝙蝠的喉嚨在飛行中不斷地發出高頻率的尖叫聲,然後通過嘴和鼻子發出去,這種超聲波信號碰到任何物體時,都會被反射回來,再傳到它的超常大耳廓的耳朵里。蝙蝠正是憑借著自己特有的聲納系統來發現目標和探測距離的,因此蝙蝠有「活雷達」之稱。
蝙蝠什麼都吃,包括果實、魚類、花粉、甚至血。大部分蝙蝠在夜間飛行時捕食昆蟲,每隻蝙蝠都能辨別出自己發出的聲波,這說明即使與其他蝙蝠一起捕食,它也不會被別的聲波所干擾。
(2)蝙蝠的超聲波是什麼聲音擴展閱讀:
同許多動物一樣,一些蝙蝠的種類在自然界越來越少,瀕於滅絕。用於消滅昆蟲的毒劑和保護樹木的葯劑,能把蝙蝠在冬眠時殺死,許多錯誤的觀念也使人類大批地捕殺它們,蝙蝠的生存環境越來越糟糕。
蝙蝠在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起著很重要作用。食蟲類蝙蝠能消滅蚊子、夜蛾、金龜子等害蟲,有人統計過,一隻蝙蝠一夜可捕食3000隻以上的害蟲。蝙蝠的糞便還是很好的肥料。經過加工的蝙蝠糞被稱為「夜明砂」,是中葯的一種。蝙蝠還是研究動物定向、定位及休眠的重要對象。
C. 蝙蝠怎麼發出超聲波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3
D. 蝙蝠的叫聲人可以聽到嗎是什麼樣的聲音
蝙蝠的叫聲人不可以聽到,蝙蝠發出的是超聲波,即大於10000Hz。
蝙蝠的叫聲由嘴發出高出兩萬赫茲的聲波,叫「超聲波」,人是聽不見的。
食蟲蝙蝠在不同程度上是回聲定位系統,因此得名「活雷達」。有了這個系統,它們可以在完全黑暗中飛行,捕捉食物,在有大量干擾的情況下使用回聲定位,並在不影響正常呼吸的情況下發出波信號。
它們的鼻子上有一個叫做「鼻葉」的東西,在它們周圍有一組復雜的特殊的皮膚褶皺,這是一種奇怪的生物波裝置,可以不斷地發出高頻的生物波。當遇到障礙物或飛蟲時,這些生物波會被反射回來,然後被它們異常巨大的耳朵接收,從而使反饋信息能夠在它們微小的大腦中進行分析。
(4)蝙蝠的超聲波是什麼聲音擴展閱讀:
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Hz~20000Hz。但是人耳最敏感聲音頻率范圍是1000Hz-----3000Hz之間的聲音。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一般是固體>液體>氣體 聲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1、聲音是一種壓力波:當演奏樂器、拍打一扇門或者敲擊桌面時,他們的振動會引起介質——空氣分子有節奏的振動,使周圍的空氣產生疏密變化,形成疏密相間的縱波,這就產生了聲波,這種現象會一直延續到振動消失為止。
2、聲音作為波的一種,頻率和振幅就成了描述波的重要屬性,頻率的大小與我們通常所說的音高對應,而振幅影響聲音的大小。聲音可以被分解為不同頻率不同強度正弦波的疊加。這種變換(或分解)的過程,稱為傅立葉變換(Fourier Transform)。
E. 蝙蝠發出的是什麼聲波
蝙蝠發出的是蝙蝠是超聲波。蝙蝠發出的聲音頻率高於20000Hz,是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蝙蝠在飛行中能不斷發出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這種超聲波信號碰到任何物體時,都會被反射回來。蝙蝠正是依靠自己的聲吶系統來發現目標和探測距離的。蝙蝠的這種方法叫回聲定位。
超聲波的含義
頻率高於20000赫的聲波。其特徵是波長短,近似作直線傳播,在固體和液體內衰減比電磁波小,在固體和液體內衰減比電磁波小,能量集中,可形成高強度、劇烈振動,引起激震波、液體中的空化作用等,產生機械、光、熱、電、化學和生物等各種效應,被現代科技廣泛應用。
F. 蝙蝠發出的是什麼聲波
蝙蝠發出的是超聲波。
蝙蝠發出的聲音頻率高於20000Hz,是人耳聽不到的超聲波。蝙蝠通常視覺較差,而聽覺異常發達,在夜間或十分昏暗的環境中它們能夠自由地飛翔和准確無誤地捕捉食物。蝙蝠的這種方法叫回聲定位;科學家根據回聲定位原理發明了聲吶系統。
特徵
超聲波在傳播時,方向性強,能量易於集中。
超聲波能在各種不同媒質中傳播,且可傳播足夠遠的距離。
超聲波可在氣體、液體、固體、固熔體等介質中有效傳播。
超聲波可傳遞很強的能量。
G. 蝙蝠怎樣發出超聲波
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一種尖叫聲,這是一種超聲波信號,是人類無法聽到的,因為它的音頻很高。這些超聲波的信號若在飛行路線上碰到其他物體,就會立刻反射回來,在接收到返回的信息之後,蝙蝠於振翅之間就完成了聽、看、計算與繞開障礙物的全部過程。
超聲效應 包括以下4種效應:
①機械效應。
②空化作用。
③熱效應。由於超聲波頻率高,能量大,被介質吸收時能產生顯著的熱效應。
④化學效應。超聲波的作用可促使發生或加速某些化學反應。
科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做回聲定位。人類根據蝙蝠飛行識物的原理,製造出了雷達,但蝙蝠身上「儀器」的精確度比雷達要高得多。蝙蝠在夜間飛行不是靠眼睛看的,而是靠耳朵和發音器官飛行的。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小蝙蝠亞目即通常所說的蝙蝠,我國有6科,26屬,110種。蝙蝠大多數為食蟲性及肉食性,主要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信號搜尋食物 , 探測距離,確定目標,迴避障礙和逃避敵害等 。 蝙蝠是真正會飛的獸類,這種進化上的優勢使它們利用了獸類中一個全新的未被利用的生態位。
H. 蝙蝠是怎樣發出超聲波的又是怎樣接收超聲波
蝙蝠用嘴巴發出超聲波,用耳朵接收超聲波。
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一次試驗。在一間屋子裡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系著許多鈴鐺。他們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讓它在屋子裡飛。蝙蝠飛了幾個鍾頭,鈴鐺一個也沒響,那麼多的繩子,它一根也沒碰著。
科學家又做了兩次試驗: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裡飛。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它一邊飛,一邊從嘴裡發出一種聲音。這種聲音叫做超聲波,人的耳朵是聽不見的,蝙蝠的耳朵卻能聽見。
超聲波像波浪一樣向前推進,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變飛行的方向。
(8)蝙蝠的超聲波是什麼聲音擴展閱讀
在諸多的現代武器及軍械中,相當一部分是源自對動物的仿生。
1、蜜蜂與偏振定向器
蜜蜂採集花粉而不迷路,是因為頭上有一對復眼,每隻復眼由6300個單元組成,光線進入眼晶體後,通過晶錐到達含有感光色素的感光束。
感光色素分子對偏振光特別敏感,因而具有良好的定向功能。特別是在烏雲蔽日的情況下,也能根據太陽方位的變化進行時間、方向的校正。科學家受益於蜜蜂偏振光定向本領,研製出偏振定向器用於飛機、艦船。
2、響尾蛇與熱定位器
響尾蛇的視力幾乎為零,但其鼻子上的頰窩器官具有熱定位功能,對0.001攝氏度的溫差都能感覺出來,且反應時間不超過0.1秒。
即使爬蟲、小獸等在夜間入睡後,憑借它們身體所發出的熱能,響尾蛇就能感知並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學家根據響尾蛇這一奇特功能,研製出現代夜視儀、空對空響尾蛇導彈以及仿生紅外探測器。
3、鴿子與預警雷達
鴿子的視網膜主要由外層的視錐體、中層的雙極細胞、後層的神經細胞以及視頂蓋構成,能對亮度、邊緣、方向以及運動等發生特殊反應。
所以人們稱鴿眼為「神目」。科學家通過模仿研製出鴿眼電子模型,用於預警雷達系統,提升了探測能力。
4、夜蛾與超聲波報警器
夜蛾胸腹之間有一對叫作鼓膜器的特殊聽覺器官,可以從很強的背景雜訊中分辨出蝙蝠發出的超聲波,其身上厚密的絨毛還能吸收蝙蝠發射的探測超聲波,從而在天敵面前處於「隱身」狀態。
科學家通過把夜蛾身上絨毛狀的材料用於飛機、艦船等裝備,大大減少了目標被雷達、紅外線和超聲波發現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