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空調製冷劑壓力正常值是多少
正常低壓壓力0.32MPa或3.2公斤左右;正常高壓壓力1.8MPa或18公斤左右;正常平衡壓力0.7MPa或7公斤左右。
例如,由於空調工作環境通常滿足不了工況條件,以及受濕度的影響,所以夏季製冷狀態下,R22製冷劑三個壓力值大約為:低壓壓力0.5MPa,高壓壓力1.8MPa,平衡壓力1MPa。
(1)1p空調製冷壓力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空調系統的三個壓力即:平衡壓力、高壓壓力、低壓壓力;這三個壓力是空調維修的重要參數。三個壓力是製冷劑在空調管路中循環在不同位置所對應的壓力。
由於製冷劑是在氣液之間循環變化的,伴隨著吸熱和放熱,所以外界環境的溫度對其有明顯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環境溫度高,壓力值變大;環境溫度低,壓力值變小。
測量空調系統的高低壓壓力,發動機應處急速運轉,環境溫度在35℃時測量為准。當發動機加大油門時,所測量的低壓壓力應隨發動機的轉速而降低,轉速越快,壓力下降的也越多(快)。則說明壓縮機的性能良好,反之說明壓縮機有故障。
Ⅱ 空調加製冷劑壓力多少合適
空調加製冷劑要加5-8壓力。
製冷劑分為兩種型號。氟利昂,常說的「缺氟」,說的就是這個,一般這種型號的製冷劑是缺多少加多少,不用全部排空,加滿一般需要5pa。新型環保冷酶,這個標准要高一些,缺一半以上的話,需要全部排空再加滿,否則也是缺多少補多少,加滿一般需要8pa。
如果要加製冷劑,應該是先檢測,一般五年之內的新空調是不需要補充製冷劑的。如果空調真是缺製冷劑了,也不是加的越多越好,加得太多不僅多花錢還會影響製冷效果。另外,家裡的空調不管是1匹還是2匹,製冷劑的壓力都是基本一樣的。
(2)1p空調製冷壓力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空調加註製冷劑方法:
(1)稱量加註法
稱量加註法是採用電子秤稱量的一種加註方法。操作時,將製冷劑鋼瓶放在電子秤的托盤上,並將乾燥過濾器、加液管和三通閥連接好,放凈連接管內的空氣,稱出重量,再減去需充製冷劑的數量,記下剩下的重量數,再慢慢充注製冷劑,直到秤上與剩下的數量相符即可。
(2)表壓加註法
表壓加註法是利用製冷循環系統的低壓吸氣壓力來決定充注量的。操作時,將製冷劑鋼瓶與乾燥過濾器、連接管、三通閥和真空壓力表連接好即可進行充注。
充注時觀察壓力表的指示值,當壓力表達到0.5~0.6MPa時,關閉三通閥,讓壓縮機運轉,當壓力表降為0時,再打開三通閥,調整壓力為0.02~0.05MPa,再讓壓縮機運行一段時間,直到吸氣壓力穩定不變即可。
(3)經驗加註法
經驗加註法是根據空調器的製冷情況來確定加註量的一種方法。連接方法與表壓加註法相同,當製冷劑加註到真空壓力表值為0.2~0.25MPa時,關閉三通閥,開機運行30分鍾,直至壓縮機吸氣管結露為止。
Ⅲ 空調低壓的壓力是多少
低壓0.4-0.5。
這個取決於空調製冷和制熱的具體工況和採用的氟利昂種類有關,全年運行時不同室內外溫度下是不相同的。
以R22製冷劑為例,若製冷時室外溫度為35,室內溫度為26,那空調冷凝溫度大約為50,對應高壓側壓力約為1.944MPa,蒸發溫度為6度左右,對應低壓側壓力為0.6028MPa。制熱時類似,高低壓力差不多分別為1.3557MPa和0.5314MPa。
r32製冷劑加註方法及注意事項:
1、開啟製冷模式並且風速設定在最高風速位置,10分鍾以後測量出風口溫度,這個溫度越低越好,一般認為高於15度為需要補充製冷劑了(出風口溫度會因為天氣變化有所不同,沒有標準的出風口溫度值,一般經驗來判斷是在8-15度之間
2、看出風口吹出白霧狀的風,看上去非常冷,實際溫度並不低,效果也不好,其實這個是製冷劑輕微不足的表現,補充一點點的製冷劑就行了;
3、看室外機的連接管介面處,是否有結霜結冰現象,如果有,也是缺少製冷劑了,需要補充;正常的空調,粗細兩根管子都濕漉漉的。
Ⅳ 家用空調正常壓力是多少
低壓0.4-.05, 高壓在1.5-1.8。
這個取決於空調製冷和制熱的具體工況和採用的氟利昂種類有關,全年運行時不同室內外溫度下是不相同的。
以R22製冷劑為例,若製冷時室外溫度為35,室內溫度為26,那空調冷凝溫度大約為50,對應高壓側壓力約為1.944MPa,蒸發溫度為6度左右,對應低壓側壓力為0.6028MPa。制熱時類似,高低壓力差不多分別為1.3557MPa和0.5314MPa。
安裝位置:
空調安裝位置應避開熱源,熱風排除及雜訊干擾應不影響鄰居。室外機的安裝高度應低於室內機,這有利於冷凍油的循環。
室外機的安裝應無熱風短路循環,以免影響散熱:安裝位置應有利於檢修,易於排水和不影響過路行人,要避開或遠離高壓線,有輻射的場所和易燃易爆場所。
室內機安裝前面不應有阻擋物,並保證冷風(或熱風)的射流距離,使室內溫度比較均勻。
Ⅳ 1p的空調要加多少個大氣壓
一般來說1.2匹空調製冷壓力在0.4-0.5之間,你師父說的在理
Ⅵ 空調加製冷劑壓力多少合適
您好,空調加製冷劑要加5-8壓力。
製冷劑分為兩種型號。氟利昂,常說的「缺氟」,說的就是這個,一般這種型號的製冷劑是缺多少加多少,不用全部排空,加滿一般需要5pa。新型環保冷酶,這個標准要高一些,缺一半以上的話,需要全部排空再加滿,否則也是缺多少補多少,加滿一般需要8pa。
如果要加製冷劑,應該是先檢測,一般五年之內的新空調是不需要補充製冷劑的。如果空調真是缺製冷劑了,也不是加的越多越好,加得太多不僅多花錢還會影響製冷效果。另外,家裡的空調不管是1匹還是2匹,製冷劑的壓力都是基本一樣的。
(6)1p空調製冷壓力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空調加註製冷劑方法:
(1)稱量加註法
稱量加註法是採用電子秤稱量的一種加註方法。操作時,將製冷劑鋼瓶放在電子秤的托盤上,並將乾燥過濾器、加液管和三通閥連接好,放凈連接管內的空氣,稱出重量,再減去需充製冷劑的數量,記下剩下的重量數,再慢慢充注製冷劑,直到秤上與剩下的數量相符即可。
(2)表壓加註法
表壓加註法是利用製冷循環系統的低壓吸氣壓力來決定充注量的。操作時,將製冷劑鋼瓶與乾燥過濾器、連接管、三通閥和真空壓力表連接好即可進行充注。
充注時觀察壓力表的指示值,當壓力表達到0.5~0.6MPa時,關閉三通閥,讓壓縮機運轉,當壓力表降為0時,再打開三通閥,調整壓力為0.02~0.05MPa,再讓壓縮機運行一段時間,直到吸氣壓力穩定不變即可。
(3)經驗加註法
經驗加註法是根據空調器的製冷情況來確定加註量的一種方法。連接方法與表壓加註法相同,當製冷劑加註到真空壓力表值為0.2~0.25MPa時,關閉三通閥,開機運行30分鍾,直至壓縮機吸氣管結露為止。
Ⅶ 空調的高壓和低壓正常的壓力范圍是多少是不是1P和2P正常的壓力范圍都不同
用普通R22雪種的空調機在製冷時的正常壓力為低壓是4.5—5.5公斤,低於4.5雪種偏少,高於5.5雪種超多製冷溫度升高且電流加大耗電.一般1P-2P以5公斤壓力為適宜.如果櫃式3-5P低壓4.5-5公斤為適宜.,正常高壓是與散熱效果有關,當天氣涼爽翅片干凈通風高壓低到13公斤都是正常,如果天氣炎熱散熱不好時高壓會上升到17公斤左右,一般高壓正常在15公斤左右為好,如果高壓超過18公斤以上要檢查散熱是否有毛病或雪種加多了,提醒-雪種不可加多,加多反而出風溫度升高.
Ⅷ 空調一般的情況下高低壓力正常為多少
低壓0.4-.05, 高壓在1.5-1.8。
這個取決於空調製冷和制熱的具體工況和採用的氟利昂種類有關,全年運行時不同室內外溫度下是不相同的。
以R22製冷劑為例,若製冷時室外溫度為35,室內溫度為26,那空調冷凝溫度大約為50,對應高壓側壓力約為1.944MPa,蒸發溫度為6度左右,對應低壓側壓力為0.6028MPa。制熱時類似,高低壓力差不多分別為1.3557MPa和0.5314MPa。
(8)1p空調製冷壓力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空調在冬季制熱環境,和製冷工況相差太大,外環境溫度又低,所以三個壓力會有較大的變 化, 以空調使用環境下限溫度 5℃作為研究分析的參考。
為達到理想的蒸發吸熱效果,製冷設計空氣作為載冷物質時,蒸發標准溫差選取 10℃,所 以蒸發溫度應為-5℃,對應壓力為 0.32 MPa。 由於室外機環境為 5℃,其最佳蒸發溫度為-5℃,而外機盤管化霜一般在-6℃左右。
所以冬 季越冷制熱效果越差, 為了最大限度在低溫下吸收熱量, 通過制熱輔助毛細管降低蒸發壓力, 從而降低蒸發溫度,因此,製冷狀態下的低壓不再是平衡壓力的一半了,而是偏小一點。 所以制熱平衡壓力大約為 0.7MPa。
空調制熱時室內為冷凝器,冷凝溫度受風速和室內溫度的影響,空調設計低於 28℃防冷風 吹出保護,高於 56℃過熱保護或降頻,所以室內最佳的冷凝溫度選取設計值也是 50℃,對 應的壓力 1.83 MPa。
所以空調制熱三個壓力大約為: 低壓壓力,0.32 MPa 或 3.2 公斤。 高壓壓力,1.8 MPa 或 18 公斤。 平衡壓力,0.7 MPa 或 7 公斤。
Ⅸ 一匹空調的製冷量一般是多少
一匹空調的製冷量一般都在2200-2600W之間。
空調製冷量的大小應以W(瓦)來表示,而市場上常用匹來描述其大小。這兩者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匹的製冷量大約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瓦應乘以1.162。也就是說,1匹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162=2324W
製冷量的選擇:
1、一匹空調的製冷量一般都在2200-2600W之間,4500(W)— 5100(W)可稱為二匹,3200W—3600W可稱為1點5匹。 製冷量確定後,即可根據實際情況估算製冷量,選擇合適的空調機。
2、家用電器要消耗製冷量的較大部分,電視、電燈、冰箱等每W(瓦)功率要消耗製冷量1(W),門窗的方向也要消耗一定的製冷量,東面窗150W/m2,西面窗280W/m2,南面窗180W/m2, 北面窗100W/m2,如果是樓頂及西曬可考慮適當增加製冷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空調製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