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述超聲波法檢測樁基完整時,檢測前應做哪些准備工作
聲測管灌水,理論上是灌注蒸餾水,一般灌注清水就行
測量聲測管間距:所有管的間距!3根管就是3個間距,4根管就是6個間距!
施工現場接220V電
人工配合
樁頭鑿除完成,鋼筋全部清開
有足夠場地進行設備放置
② 超聲波樁基檢測方法
按照超聲波換能器通道在樁體中的不同的布置方式,超聲波透射法基樁檢測有三種方法:
(1)樁內單孔透射法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只有一個孔道可供檢測使用,例如在鑽孔取芯後,我們需進一步了解芯樣周圍混凝土質量,作為鑽芯檢測的補充手段,這時可採用單孔檢測法,此時,換能器放置於一個孔中,換能器間用隔聲材料隔離(或採用專用的一發雙收換能器)。超聲波從發射換能器出發經耦合水進入孔壁混凝土表層,並沿混凝土表層滑行一段距離後,再經耦合水分別到達兩個接收換能器上,從而測出超聲波沿孔壁混凝土傳播時的各項聲學參數。需要注意的是, 當孔道中有鋼質套管時,由於鋼管影響超聲波在孔壁混凝土中的繞行,故不能用此法。
(2)樁外單孔透射法
當樁的上部結構已施工或樁內沒有換能器通道時,可在樁外緊貼樁邊的土層中鑽一孔作為檢測通道,檢測時在樁頂面放置一發射功率較大的平面換能器,接收換能器從樁外孔中自上而下慢慢放下,超聲波沿樁身混凝土向下傳播,並穿過樁與孔之間的土層,通過孔中耦合水進入接收換能器,逐點測出透射超聲波的聲學參數,根據信號的變化情況大致判定樁身質量。由於超聲波在土中衰減很快,這種方法的可測樁長十分有限,且只能判斷夾層、斷樁、縮頸等。另外灌注樁樁身剖面幾何形狀往往不規則,給測試和分析帶來困難。
該方法在規范中均沒有提及,不推薦使用。
(3)樁內跨孔透射法
此法是一種成熟可靠的方法,是超聲波透射法檢測樁身質量的最主要形式,其方法是在樁內預埋兩根或兩根以上的聲測管,在管中注滿清水,把發射、接收換能器分別置於兩管道中。檢測時超聲波由發射換能器出發穿透兩管間混凝土後被接收換能器接收,實際有效檢測范圍為聲波脈沖從發射換能器到接收換能器所掃過的面積。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一種或多種測試方法,採集聲學參數,根據波形的變化,來判定樁身混凝土強度,判斷樁身混凝土質量,跨孔法檢測根據兩換能器相對高程的變化,又可分為平測、斜測、交叉斜測、扇形掃描測等方式,在檢測時視實際需要靈活運用。
平測法
斜測法
扇測法
樁內跨孔透射法三種方法的運用:
現場的檢測過程一般首先是採用平測法對全樁各個檢測剖面進行普查,找出聲學參數異常的測點。
然後,對聲學參數異常的測點採用加密平測測試、斜測或扇形掃測等細測方法進一步檢測,這樣一方面可以驗證普查結果,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確定異常部位的范圍,為樁身完整性類別的判定提供可靠依據。
③ 樁基超聲波檢測是什麼
樁基超聲波是檢測樁身砼的密實程度以及樁身完整程度。 原理很簡單,就是用超聲波(發射管)穿過樁身砼斷面,吸收管吸收超聲波,根據兩者之間的距離(人工用尺量樁頭預埋的管之間距離),用聲波走的時間(儀器直接繪在紙上)來判斷砼的密實程度。如果樁身砼很理想,那麼畫出來的波形基本都一樣;如果在樁身某處有不密實(或者砼中夾有泥沙),那麼超聲波測量到此處時,時間會縮短,畫出來的波形就很窄,測量人員馬上就可以判斷此處砼有問題。
④ 超聲波對各種樁基檢測的時候,我們通過波速,波形,主頻等來判斷樁基存在的缺陷位置,和簡單原因。
伙計你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寫好了就成作業指導書了!哈哈,我隨便寫一些供你參考!
1、波速明顯偏低,波形畸變:一般考慮統稱為混凝土有缺陷,至於缺陷的范圍,適用雙面斜測的方法繪制波形異常位置圖,就很明確的反映出問題在樁身平面的靠近那個聲測管的位置了,最終都需要綜合分析地質、灌注過程等因素,或鑽芯驗證才能給出一個比較確切的缺陷類型!例如:黃土地質或沙層很容易塌孔,那麼夾泥、加沙的可能性就很大!石質地層考慮孔隙水的影響或灌注過程中混凝土自身或孔底水或導管出問題等等,這個過程要靠長時間見得多了,就會有經驗了!
2、儀器正常的前提下,沒有任何波形:如果全斷面檢測沒有波形基本可以判斷為斷樁了,至於斷樁的原因又要進行地質條件、施工工藝、混凝土拌合、灌注等方面的分析了。
3、盡量選擇鑽芯驗證一下,就跟大夫看病一樣,聽一聽、問一問再去做B超或CT更清晰一些,特別對於初學者,是一個經驗積累的好機會,高手基本上可以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⑤ 樁基超聲檢測分哪幾類樁,從波形圖中怎樣看出,結果怎樣處理,問題樁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超聲檢測樁基也是檢測樁身的連續性的。這種檢測要先在樁身預埋聲納管,所以超聲檢測的樁,一般都是大直徑的灌注樁。如:人工挖孔樁。
其實現在低應變檢測樁身連續性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一般的人工挖孔樁檢測項目為靜載和低應變。再加上一定數量的取芯檢測就OK了(主要針對施工有異常或比較關鍵的樁做取芯)。
超聲檢測法的優點是:穿透能力較大,例如在鋼中的有效探測深度可達1米以上;對平面型缺陷如裂紋、夾層等,探傷靈敏度較高,並可測定缺陷的深度和相對大小;設備輕便,操作安全,易於實現自動化檢驗。
超聲檢測法的缺點是:不易檢查形狀復雜的工件,要求被檢查表面有一定的光潔度,並需有耦合劑充填滿探頭和被檢查表面之間的空隙,以保證充分的聲耦合。對於有些粗晶粒的鑄件和焊縫,因易產生雜亂反射波而較難應用。此外,超聲檢測[1]還要求有一定經驗的檢驗人員來進行操作和判斷檢測結果。
⑥ 樁基超聲波檢測,用什麼方法讓超聲波檢測儀檢測不出問題,求避免的方法,
看你檢測的樁實際質量,如果是三類樁以下基本沒得救,質量不合格很難過檢測,現在不同以前,檢測規范執行很嚴格。但檢測過程可以在數據處理中減少人工干擾因素的部分波形,這樣可以減少一些本來質量上基本於二類樁相同的,但又部分數據介於二類和三類的樁被判定為三類樁,YL-PST系列修正效果還不錯,可以試試。
⑦ 樁基檢測規范什麼要求
樁基檢測規范的要求如下:
1、為設計提供依據的試驗樁檢測數量應滿足設計要求,且在同一條件下不應少於3根;當預計工程樁總數小於50根時,檢測數量不應少於2根。
2、為設計提供依據的試樣數量不計入驗收檢測的抽檢總數。
3、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和乙級的樁基,應採用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進行承載力驗收檢測,檢測數量不應少於同一條件下樁基分項工程總樁數的1%,且不應少於3根,當總樁數小於50根時,檢測數量不應少於2根。
4、對抗拔樁和對水平承載力有要求的樁基工程,應進行單樁豎向抗拔靜載試驗和水平靜載試驗,抽檢數量不應少於總樁數的1%,且不得少於3根。
5、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樁基,低應變檢測數量為100%。
6、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和丙級的樁基,評價混凝土灌注樁樁身完整性採用低應變時,抽檢數量不應少於同條件下總樁數的50%,且不得少於20根,每個承台抽檢樁數不得少於1根;對柱下四樁或四樁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檢數量還不應少於相應樁數的50%。評價預制樁樁身完整性採用低應變時,抽檢數量不應少於同條件下總樁數的30%,且不得少於20根,每個承台抽檢樁數不得少於1根;對柱下四樁或四樁以上承台的工程,抽檢數量還不應少於相應樁數的30%。
7、對於直徑不小於800mm的混凝土灌注樁,評價樁身完整性應增加鑽芯法或聲波透射法,抽檢數量不應少於總樁數的10%,且不得少於10根。
8、對已進行為設計提供依據靜載荷試驗、且具有高應變檢測與靜載荷試驗比對資料的樁基工程,可採用高應變法,抽檢數量不應少於同條件下總樁數的5%,且不得少於10根。
(7)樁的超聲波檢測要注意什麼擴展閱讀:
由樁和連接樁頂的樁承台(簡稱承台)組成的深基礎(見圖)或由柱與樁基連接的單樁基礎,簡稱樁基。若樁身全部埋於土中,承台底面與土體接觸,則稱為低承台樁基;若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於地面以上,則稱為高承台樁基。建築樁基通常為低承台樁基礎。高層建築中,樁基礎應用廣泛。
樁基是一種古老的基礎型式。樁工技術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過程。無論是樁基材料和樁類型,或者是樁工機械和施工方法都有了巨大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現代化基礎工程體系。在某些情況下,採用樁基可以大量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和材料的消耗。
70年代,中國曾發生了幾次大地震。以其中的唐山大地震為例,凡採用樁基的建築物一般受害輕微。這說明樁基在地震力作用下的變形小,穩定性好,是解決地震區軟弱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抗震問題的一種有效措施。
樁基中樁的數量和排列應根據上部結構和荷載情況確定。柱下樁基可以用一根也可用一群樁並排列成多邊形;牆下樁基常成排布置,當建築物荷載大和佔地面積小時,則要成片布置成滿堂樁。樁基上作用的荷載以豎向荷載為主時,樁都是豎直的;如有較大的水平荷載,就要布置斜樁以抵抗水平力。
由於樁基種類繁多,施工工藝差異大,加之地層變化復雜,施工過程中可能會使樁身出現縮徑,擴徑,夾泥,離析,斷樁等缺陷,當然施工後由機械開挖,碰撞也會引起淺部樁身缺陷。樁身缺陷的存在會改變基樁的正常工作性狀,從而對基礎產生潛在危險。通過驗收檢測評價樁身完整性是保證基礎安全的必然。大量的實踐證明基樁低應變動力試驗技術是判斷樁身完整性十分有效的手段(方便,快速,經濟及測試數量大)。
美國PDI公司是世界上研究基樁動測理論和製造動測儀器最重要的公司,它是這一領域的發起者和領導者。其中PIT(pile integrity Tester)是世界上普遍採用的基樁完整性檢測技術,它的基礎是應力波反射理論。
靜載荷試驗
樁基靜載測試技術是隨著樁基礎在建築設計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而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樁基靜載測試技術就逐步發展起來。傳統靜載荷試驗採用手動加壓、人工操作、人工記錄的方式進行。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基本建設規模的逐年加大,特別是灌注樁在工程上的廣泛應用,我國的樁基靜載測試技術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至今,樁基靜載試驗作為一項方法成立,理論上無可爭議的樁基檢測技術。
低應變處理
20世紀80年代,以波動方程為基礎的低應變法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各種低應變法在基礎理論、機理、儀器研發、現場測試和信號處理技術、工程樁和模型樁驗證研究、實踐經驗積累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
低應變動測法是使用小錘敲擊樁頂,通過粘接在樁頂的感測器接收來自樁中的應力波信號,採用應力波理論來研究樁土體系的動態響應,反演分析實測速度信號、頻率信號,從而獲得樁的完整性。該方法檢測簡便,且檢測速度較快,但如何獲取好的波形,如何較好地分析樁身完整性是檢測工作的關鍵。
⑧ 混凝土灌注樁聲測管檢測規范中都有哪些注意要點
基聲測管在在裝時需要注意的規范主要是,盡量使用鐵絲捆綁在鋼筋籠上,保持管體相互平行且等距;管體的焊縫盡量沖著樁基壁;在連接的時候檢查好密封圈盡量不要讓接頭部分出現泄漏;蓋好膠帽木塞防止造物落入。如果是樁基直徑大於2000mm,聲測管牢固綁扎(或焊接)在鋼筋籠內側。
管的下端應封閉、上端應加蓋;
1、
螺旋式聲測管的檢測和埋設布置,應符合國標GB/T 31438-2015的規定。
2、
螺旋式在裝卸、搬運、安裝過程中,需要避免使聲測管的管體扭曲、擠壓變形;
3、 螺旋式直接固定在鋼筋籠的內側,方便與鋼筋籠綁扎連接。
4、
螺旋式聲測管綁扎至鋼筋籠先檢查聲測管密封圈是否完好。
5、鋼筋籠對接,連接管體最下節的鋼筋籠放入基坑後,第二節鋼筋籠下放與最下節鋼筋籠進行連接。螺旋介面處緊固即可;一定要在聲測管內注滿清水,最後用蓋帽蓋好。
國內樁基聲測管的統一標準是以【混凝土灌注樁用鋼薄壁聲測管及使用要求規范】JT/T705-2007標准。具體的檢測內容如下:
第一、樁基聲測管外觀無毛刺、裂縫、折疊、結疤、焊接錯位等現象
第二、樁基聲測管尺寸外徑的誤差在±1.0%
第三、抗拉強度(MP)≥315MP
第四、樁基聲測管壁厚在±5%
第五、拉伸試驗(伸長率)≥14%
第六、樁基聲測管不帶填充物,彎曲半徑為公稱外徑的6倍,彎曲角為120°,樁基聲測管不出現裂紋
第七、樁基聲測管兩端封口注入水壓為5MP時,樁基聲測管無滲漏
第八、密封試驗,樁基聲測管外壓P=215S/D無滲漏,介面不變形
第九、振動試驗,樁基聲測管在試驗壓力1.2MP下,持續10萬次振動,接頭無滲漏和脫落現象
第十、渦流損傷,樁基聲測管焊縫無沙眼、裂縫等。
⑨ 超聲波樁基檢測現場應符合哪些作業條件
根據規范JGJ106-2014要求,混凝土強度不應低於設計強度的70%,且不應低於15MPa。
現場實際檢測中,除了上面這個條件,聲測管要暢通,並注滿清水。這個可要求業主或施工單位提前做好准備工作。
⑩ 聲波透射法樁基如何檢測
沒有掛網公布。
聲波透射法(crosshole sonic logging)指在預埋聲測管之間發射並接收聲波,通過實測聲波在混凝土介質中傳播的聲時、頻率和波幅衰減等聲學參數的相對變化,對樁身完整性進行檢測的方法。
在特殊情況下只有一個孔道可供檢測使用,例如在鑽孔取芯後,需進一步了解芯樣周圍混凝土質量,作為鑽芯檢測的補充手段,這時可採用單孔檢測法,此時,換能器放置於一個孔中,換能器間用隔聲材料隔離(或採用專用的一發雙收換能器)。
超聲波從發射換能器出發經耦合水進入孔壁混凝土表層,並沿混凝土表層滑行一段距離後,再經耦合水分別到達兩個接收換能器上,從而測出超聲波沿孔壁混凝土傳播時的各項聲學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