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樁基超聲波檢測主要檢測樁基什麼指標
所謂超聲波檢測就是在灌注樁基前,在下鋼筋籠的時候同時下三根到底的檢測管,120°方向一根,一般安放在鋼筋籠內側,通過焊接與鋼筋籠固定,長度超過樁基面,澆築完混凝土後到達一定的齡期,用專用設備兩兩放入檢測管內,通過超聲波檢測樁基的完整性。
㈡ 灌注樁是否必須進行超聲波檢測
港口工程中規定,灌注樁要進行樁身混凝土完整性的檢測,
檢測方法是超聲波或低應變動力檢測。
不是一定要進行超聲波檢測,除非建設方或設計有特別的要求。
㈢ 超聲波樁基檢測方法
按照超聲波換能器通道在樁體中的不同的布置方式,超聲波透射法基樁檢測有三種方法:
(1)樁內單孔透射法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只有一個孔道可供檢測使用,例如在鑽孔取芯後,我們需進一步了解芯樣周圍混凝土質量,作為鑽芯檢測的補充手段,這時可採用單孔檢測法,此時,換能器放置於一個孔中,換能器間用隔聲材料隔離(或採用專用的一發雙收換能器)。超聲波從發射換能器出發經耦合水進入孔壁混凝土表層,並沿混凝土表層滑行一段距離後,再經耦合水分別到達兩個接收換能器上,從而測出超聲波沿孔壁混凝土傳播時的各項聲學參數。需要注意的是, 當孔道中有鋼質套管時,由於鋼管影響超聲波在孔壁混凝土中的繞行,故不能用此法。
(2)樁外單孔透射法
當樁的上部結構已施工或樁內沒有換能器通道時,可在樁外緊貼樁邊的土層中鑽一孔作為檢測通道,檢測時在樁頂面放置一發射功率較大的平面換能器,接收換能器從樁外孔中自上而下慢慢放下,超聲波沿樁身混凝土向下傳播,並穿過樁與孔之間的土層,通過孔中耦合水進入接收換能器,逐點測出透射超聲波的聲學參數,根據信號的變化情況大致判定樁身質量。由於超聲波在土中衰減很快,這種方法的可測樁長十分有限,且只能判斷夾層、斷樁、縮頸等。另外灌注樁樁身剖面幾何形狀往往不規則,給測試和分析帶來困難。
該方法在規范中均沒有提及,不推薦使用。
(3)樁內跨孔透射法
此法是一種成熟可靠的方法,是超聲波透射法檢測樁身質量的最主要形式,其方法是在樁內預埋兩根或兩根以上的聲測管,在管中注滿清水,把發射、接收換能器分別置於兩管道中。檢測時超聲波由發射換能器出發穿透兩管間混凝土後被接收換能器接收,實際有效檢測范圍為聲波脈沖從發射換能器到接收換能器所掃過的面積。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一種或多種測試方法,採集聲學參數,根據波形的變化,來判定樁身混凝土強度,判斷樁身混凝土質量,跨孔法檢測根據兩換能器相對高程的變化,又可分為平測、斜測、交叉斜測、扇形掃描測等方式,在檢測時視實際需要靈活運用。
平測法
斜測法
扇測法
樁內跨孔透射法三種方法的運用:
現場的檢測過程一般首先是採用平測法對全樁各個檢測剖面進行普查,找出聲學參數異常的測點。
然後,對聲學參數異常的測點採用加密平測測試、斜測或扇形掃測等細測方法進一步檢測,這樣一方面可以驗證普查結果,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確定異常部位的范圍,為樁身完整性類別的判定提供可靠依據。
㈣ 樁基超聲波能檢測出砼強度嗎
聲測管超聲波檢測的是樁基的完整性。不過超聲回彈綜合法可以檢測混凝土的推定強度。
㈤ 樁基超聲波檢測是什麼
樁基超聲波是檢測樁身砼的密實程度以及樁身完整程度。 原理很簡單,就是用超聲波(發射管)穿過樁身砼斷面,吸收管吸收超聲波,根據兩者之間的距離(人工用尺量樁頭預埋的管之間距離),用聲波走的時間(儀器直接繪在紙上)來判斷砼的密實程度。如果樁身砼很理想,那麼畫出來的波形基本都一樣;如果在樁身某處有不密實(或者砼中夾有泥沙),那麼超聲波測量到此處時,時間會縮短,畫出來的波形就很窄,測量人員馬上就可以判斷此處砼有問題。
㈥ 樁基超聲檢測分哪幾類樁,從波形圖中怎樣看出,結果怎樣處理,問題樁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超聲檢測樁基也是檢測樁身的連續性的。這種檢測要先在樁身預埋聲納管,所以超聲檢測的樁,一般都是大直徑的灌注樁。如:人工挖孔樁。
其實現在低應變檢測樁身連續性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一般的人工挖孔樁檢測項目為靜載和低應變。再加上一定數量的取芯檢測就OK了(主要針對施工有異常或比較關鍵的樁做取芯)。
超聲檢測法的優點是:穿透能力較大,例如在鋼中的有效探測深度可達1米以上;對平面型缺陷如裂紋、夾層等,探傷靈敏度較高,並可測定缺陷的深度和相對大小;設備輕便,操作安全,易於實現自動化檢驗。
超聲檢測法的缺點是:不易檢查形狀復雜的工件,要求被檢查表面有一定的光潔度,並需有耦合劑充填滿探頭和被檢查表面之間的空隙,以保證充分的聲耦合。對於有些粗晶粒的鑄件和焊縫,因易產生雜亂反射波而較難應用。此外,超聲檢測[1]還要求有一定經驗的檢驗人員來進行操作和判斷檢測結果。
㈦ 超聲波能夠檢測混凝土哪些缺陷檢測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可以檢測混凝土密實度、內部空洞、裂縫深度、結合面質量、完整性(特別是樁基)等缺陷。
基本原理是:採用超聲波檢測儀,測量超聲脈沖波在混凝土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首波幅度(簡稱波幅)和接收信號主頻率(簡稱主頻)等聲學參數,並根據這些參數及其相對變化,判定混凝土中的缺陷情況。
詳見《超聲法檢測混凝土缺陷技術規程》CECS21-2000
㈧ 超聲波檢測樁基為Ⅱ類樁,該怎麼處理
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進行處理的。但是,如果你有創優要求時,可能對II類樁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
根據現行規范JGJ106-2014《建築基樁檢測技術規范》3.5檢測結果評價中說明,Ⅱ類樁屬於樁身有輕微缺陷,不會影響樁身結構承載力的正常發揮。
同樣在此規范的3.5.1條文說明中也說明,I、II類樁屬於合格樁。合格樁當然也就不需要處理的,所以II類樁不需要再進行處理。各地在創優時,會對II類樁的比例有一定的限制,以體現優質的特性,如江蘇省的建築工程中I類樁要達到總數的80%,III類樁不大於5%,不允許出現IV類樁。
樁的類型:
Ⅰ類樁:樁身完整或基本完整,為優良樁。
Ⅱ類樁:樁身存在一般性缺陷,為良好樁。
Ⅲ類樁:樁身存在明顯缺陷,但為合格樁。
Ⅳ類樁:樁身存在嚴重缺陷或斷樁,為不合格樁。
㈨ 超聲波探頭能否在聲測管里測到樁的直徑
可以,只是要選擇合適的探頭
㈩ 超聲波對各種樁基檢測的時候,我們通過波速,波形,主頻等來判斷樁基存在的缺陷位置,和簡單原因。
伙計你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寫好了就成作業指導書了!哈哈,我隨便寫一些供你參考!
1、波速明顯偏低,波形畸變:一般考慮統稱為混凝土有缺陷,至於缺陷的范圍,適用雙面斜測的方法繪制波形異常位置圖,就很明確的反映出問題在樁身平面的靠近那個聲測管的位置了,最終都需要綜合分析地質、灌注過程等因素,或鑽芯驗證才能給出一個比較確切的缺陷類型!例如:黃土地質或沙層很容易塌孔,那麼夾泥、加沙的可能性就很大!石質地層考慮孔隙水的影響或灌注過程中混凝土自身或孔底水或導管出問題等等,這個過程要靠長時間見得多了,就會有經驗了!
2、儀器正常的前提下,沒有任何波形:如果全斷面檢測沒有波形基本可以判斷為斷樁了,至於斷樁的原因又要進行地質條件、施工工藝、混凝土拌合、灌注等方面的分析了。
3、盡量選擇鑽芯驗證一下,就跟大夫看病一樣,聽一聽、問一問再去做B超或CT更清晰一些,特別對於初學者,是一個經驗積累的好機會,高手基本上可以判斷個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