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製冷中的功率與製冷量是如何換算的
其實這個換算也是一個模糊值,打個比方說我們常說的1匹的空調他的製冷量是2300W-2600W,但實際壓縮機的功率是0.73KW,他的製冷量是2300到2600,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小一匹和大一匹,這只是用了一個我們老百姓能聽的明白的單位,實際上匹和製冷量還有功率之間沒有本質的聯系,也就沒所謂的換算了,不知道這樣的回答能不能幫到你
❷ 如何計算製冷量與空調功率的關系
1.空調製冷量與功率的關系:以35的為例與能效比的高低有直接關系的。
2.如用一級能效比、以製冷量是3500W的空調的、它的製冷功率只是要輸入1020w[瓦],製冷量是3500W除製冷功率1020w=3.43對應是一級能效比數值。
3.如用五級能效比、以製冷量是3500W的空調的、它的製冷功率只是要輸入1340w[瓦]],製冷量是3500W。
4.冷功率1340w=2.61對應是五級能效比數值。
5.現在能效比分五級:1級=3.4以上 2級=3.2 3級=3.0 4=2.8 5級=26。
6.也可以理解為以1級能效比=1度電能生產3400w的製冷量 以5級能效比=1度電能生產2600w的製冷量。
❸ 知道空調額定功率怎麼算製冷量
經過本廠多年的實踐與經驗,目前市場上有關空調器製冷量的大小應以W(瓦)來表示,而市場上常用匹來描述空調器製冷量的大小。這二者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匹的製冷量大約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瓦應乘以1.162,這樣,1匹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而1.5匹的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1.5×1.162=3486W。
通常情況下,家庭普通房間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15-145W,客廳、飯廳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45-175W。
比如,某家庭客廳使用面積為15平方米,若按每平方米所需製冷量160W考慮,則所需空調製冷量為:160W×15=2400W。
這樣,就可根據所需2400W的製冷量對應選購具有2500W製冷量的KF-25GW型分體壁掛式空調器。
所謂能效比也稱性能系數,就是一台空調器的製冷量與其耗電功率的比值。通常,空調器的能效比接近3或大於3為佳,就屬於節能型空調器。
比如,一台空調器的製冷量是2000W,額定耗電功率為640W,另一台空調器的製冷量為2500W,額定耗電功率為970W。則兩台空調器的能效比值分別為:第一台空調器的能效比:2000W/640W=3.125,第二台空調器的能效比:2500W/970W=2.58。這樣,通過兩台空調器能效比值的比較,可看出,第一台空調器即為節能型空調器
❹ 如何計算製冷量與空調功率的關系
空調製冷量與功率的關系:以35的為例與能效比的高低有直接關系的。
2.如用一級能效比、以製冷量是3500W的空調的、它的製冷功率只是要輸入1020w[瓦],製冷量是
3500W除製冷功率1020w=3.43對應是一級能效比數值。
3.如用五級能效比、以製冷量是3500W的空調的、它的製冷功率只是要輸入1340w[瓦]],製冷量是
3500W。
4.冷功率1340w=2.61對應是五級能效比數值。
5.現在能效比分五級:1級=3.4以上 2級=3.2 3級=3.0 4=2.8 5級=26。
6.也可以理解為以1級能效比=1度電能生產3400w的製冷量 以5級能效比=1度電能生產2600w的制
冷量。
❺ 製冷量和製冷功率有什麼關系,怎樣計算
製冷量和製冷功率的關系。製冷量是一個類似於功率的名詞,如一個房間的需冷量可以按200W/m²來計算所需的製冷量,製冷裝置能提供的製冷量由壓縮機的種類及參數、製冷劑的種類及充注量、裝置系統的結構、風道布置等因素有關,一般實驗測得此數據。製冷功率一般是指製冷裝置的耗電功率。
功率*能效比=製冷量,功率是實際的用電功率,製冷量是需要乘以能效比的,根據能效比的不同空調可分為1-5級的耗能空調。比如一個櫃機的輸入功率為3850W,能效比為3.12,製冷量就為12012,銘牌顯示製冷量為12000,基本相同。而匹這個單位是指輸入功率的一匹大概有700多W。
(5)功率怎麼換算製冷量擴展閱讀:
空調器上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製冷量」,它就是空調器的「大小」,就像電視機講的屏幕尺寸大小一樣,空調器也是有著大小的區別,除了外觀可能有的大小不同以外,實際上唯一重要的「大小」指標,就是指這個「製冷量」。
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法定計量單位W(瓦)。
1. 「匹」用於動力單位時,用Hp(英制匹)或Ps(公制匹)表示,也稱「馬力」,1 Hp (英制匹) = 0.7457 kW,1 Ps (公制匹) = 0.735 kW;
2. 中小型空調製冷機組的製冷量常用「匹」表示,大型空調製冷機組的製冷量常用「冷噸(美國冷噸)」表示。
❻ 製冷量和製冷功率換算
平常我們很容易將空調製冷量與耗電功率弄混,因為兩者都是以千瓦為單位。本文從原理入手,介紹兩者區別。
當你問一個家庭用戶,你所用空調的用電功率是多大時,他可能答比如「5千瓦」,實際上家用哪有這么大功率呀?顯然,他說的是製冷量,而耗電功率僅約2千瓦,這是怎麼回事呢?
空調的製冷量,實際上就是從使用的室內「搬出去」的熱量,通過轉移熱量而達到降溫效果。
熱量過去常用卡(cal)千卡(kcaI)表示,千卡也稱大卡。現在熱量統一用功率表示,用「千瓦」(kw)。他們之間什麼關系呢?
1千瓦=860千卡/小時(精確一點為859.85千卡/小時)
此外,我們還應把它與電功率建立起來聯系,才能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我們知道:
電壓的單位是:1伏(V)=1焦耳/庫倫。
電流的單位是:1安(A)=1庫倫/秒。
功率的單位是:
單位功率=單位電壓×單位電流=1伏×1安=(1焦耳/庫倫)×(1庫倫/秒)=1焦耳/秒。表示每秒做功的速率。
而我們的功率一般是以小時為單位時間,並且功率單位為瓦(w)。那麼我們將1焦耳/秒的分子分母同乘以3600,得:
1瓦=(1焦耳×3600)/(1秒×3600)=3600焦耳/小時。
1千瓦=3600千焦/小時
現在要和熱量建立聯系。我們知道,熱的功當量是:
1焦耳=0.24卡(精確一點是0.2389卡)。
1千焦=2.4×10-4千卡。
從而熱量的功率為:
1千瓦=(3600千焦×2.389×10-4千卡)/小時=860千卡/小時。
或:1度電=1千瓦·小時=860千卡
那麼本文開頭用戶所說的5千瓦相當於多少熱功率呢?就是:
5千瓦=5×860千卡/小時=4300千卡/小時。
我們了解了電功率和熱的關系,由銘牌或說明書上製冷量就可以計算出熱大卡。如上面用戶所說的機子,我們查一下空調的說明書或銘牌,他所說的應是製冷量5千瓦,查製冷量5千瓦的空調,其耗電量僅為2千瓦左右。
製冷量5千瓦的空調,其耗電量僅為2千瓦左右,這決定於「COP」也就是「能效比」或「性能系數」
。
能效比公式為:
能效比=製冷量/製冷運行所消耗的功率
注意,冬天空調制熱時的公式與製冷同。
能效比因廠家、型號不同而不同,家用空調一般為2~3,好一點的做到了3~4。
我們應選用能效比高的空調,以降低耗電量。
小結:
(1)1千瓦=860千卡/小時。
(2)製冷量以千瓦為單位,耗電量也以千瓦為單位。
(3)製冷量不等於耗電功率,前者大於後者,其倍數決定於能效比。
(4)能效比=製冷量/製冷運行所消耗的電功率
(5)能效比越高,耗電量越小。
(6)不要把製冷量與耗電功率相混,真正計算用電多少的是耗電功率。
空調的工作原理是熱泵,空調的額定功率是單位時間空調消耗的電能。製冷功率是單位時間空調運送熱能的多少。熱能的單位和電能的單位一樣,才造成這樣的誤解。拿水泵做個比方,一台1千瓦的水泵抽水一小時消耗消耗1千瓦時電能,也就是一度電,而他抽水是幾個立方米這樣的問題
電功率和熱功率的比值,一般在3左右
❼ 功率和製冷量的計算公式
壓縮機功率1P=735W,製冷量2500W,控制電路損耗功率約為壓縮機功率的1%。
舉例說明:有一個1匹空調,壓縮機功率就為735W,製冷量2500W,輸入總功率約735+80=835W。
❽ 電功率與製冷量的換算
比如製冷量是2000w,能耗比是2.75,那它的用點功率就是2000/2.75=727.2w,用電量約每小時0.7度。希望可以幫到你。
❾ 空調製冷量與功率的關系
空調製冷量與功率的關系:以35的為例與能效比的高低有直接關系的。
如用一級能效比、以製冷量是3500W的空調的、它的製冷功率只是要輸入1020w[瓦],製冷量是3500W除製冷功率1020w=3.43對應是一級能效比數值。
能效比分五級:1級=3.4以上 2級=3.2 3級=3.0 4=2.8 5級=26。也可以理解為以1級能效比=1度電能生產3400w的製冷量 以5級能效比=1度電能生產2600w的製冷量。
製冷設置:
從夏季空調開機指數來看,30-33℃屬4級,70%的人 需開機;33-35℃屬5級,90%的人需開機。開空調後要注意調整室內外溫差室溫宜設定在24℃-18℃左右,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7℃。
空調在製冷時,設置溫度為26-28℃左右,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人體感覺較為舒適,而且有利於節能。空調在製冷時,不要設置過低溫度,當室溫調到26-27 度,其冷負荷可以減少8%以上。
室溫保持在28-29 度,濕度保持在50-60%,人並不感到悶熱,也不會出汗,屬於舒適性范圍。人在睡眠時,代謝量減少30-50%,可將空調設於睡眠開關檔,設置溫度高1度,可達到節電10%。
❿ 知道空調的總輸出功率,怎麼計算他的製冷量
輸出功率*能效比=製冷量。 空調的能效比為2.6-2.9,不同型號的機子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