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製冷設備 > 超聲波洗牙後牙縫大怎麼辦

超聲波洗牙後牙縫大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06-02 21:13:13

⑴ 洗牙後牙齒會越來越差,牙縫還變寬了為什麼

洗牙也叫潔牙,專業的學名叫做「齦上潔治術」。所謂「潔」,就是去掉牙面的細菌、牙石、色素等牙垢;而「治」則指它是治療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我們知道,口腔裡面的細菌無窮無盡,即使天天刷牙,也無法把牙齒上的細菌完全刷掉。唾液里的鹽分和細菌沉積在牙齒上就形成了牙石。牙石日積月累,體積逐漸增大,而且越來越結實,日常刷牙根本無法去除掉,而洗牙則是利用超聲波潔牙機的高頻震動讓沉積的牙結石受到震動而松脫。

但如果操作不當,如加壓或在牙面上停留時間過久,會在牙面上留下細小劃痕,一般在顯微鏡下可見細微的粗糙面,這種劃痕可通過拋光來彌補。

⑵ 洗完牙的牙縫怎麼辦啊

這種牙縫是不可逆的,就是俗稱的黑三角,這就是牙槽骨下降,牙齦萎縮導致的,只有繼續維護好牙齒,做好口腔衛生,不要讓牙齦再發炎,您也可以補充一些鈣,少喝碳酸飲料,早晚扣齒來鍛煉口腔肌肉,盡量保護維護好口腔現有的情況,也可以考慮做一些口腔美容修復,但這個費用高,也不能起到根本作用!

⑶ 洗牙後的牙縫怎麼辦

洗牙以後發生牙縫變寬是因為洗牙時,把牙縫的牙垢去除了,為了避免在牙縫堆積殘渣而再次形成牙垢,需要購買齒間隙刷,一般為L型的,一盒10支,83元,大概能用半年左右每天刷牙後要使用齒間隙刷把牙縫清理一遍,當然正確的刷牙方式也非常重要,牙齒要上下刷,不能來回拉鋸似的刷,否則會對牙齒造成損害的。

⑷ 洗完牙牙縫變大怎麼辦

謠言:

網上一直流傳著很多「良心」建議:千萬別洗牙!洗牙會把牙齒洗壞,使表面出現隱裂紋;牙齦退縮導致牙縫變大,出現塞牙;牙齒松動等等。一天刷兩遍牙,牙齒很乾凈,根本不需要專門去洗。

辟謠正文:

洗牙在醫學上稱為潔治,是一種預防牙周疾病最基本而最有效的方法。2018 年,中華口腔醫學會提出了愛牙八條,其中一條是:「為了保持牙齒堅固和牙周健康,最好每年一次潔牙。」

有些人洗牙之後,為何會出現不適呢?洗牙並不會導致牙齒松動、酸軟、牙縫變寬等問題。發生不適的真正原因是牙結石和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導致的牙齦萎縮、紅腫、出血、牙槽骨吸收、松動、牙根外露及牙間隙(牙縫)增寬等牙周疾病症狀。

未就診治療時,牙結石附著在牙齒之間,像膠水一樣把牙齒暫時粘住,牙齒表面上好像較穩固,但隨著牙結石在牙齒的表面越積越多,體積越來越大,就會壓迫牙齦向牙根方向退縮,時間久了,原來由牙齦充滿的牙間隙也被厚厚的牙結石填滿。

因為牙結石堆積在牙面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人們通常不太會有異物感。但是在洗牙過程中,清除牙結石佔位時,牙縫瞬間就會暴露出來,沒有牙結石覆蓋的牙根也暴露出來,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會覺得不適應,感覺牙齒酸軟、松動,牙縫變寬。

那麼,洗牙會把牙齒「洗壞」了嗎?這是不可能的,目前普遍使用超聲潔治,由於超聲波潔治機產生特定頻率的高能超聲波,只對牙齒表面的牙結石、色素有效,並不會損傷牙齒,使牙齒表面產生裂痕。健康的牙齒表面是一層牙釉質,是人體中硬度最高的,拋光用的橡皮輪材質較軟,更不會對牙齒造成磨損。

那麼,我們只要一天刷兩次牙,就能保持口腔健康了嗎?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口腔健康的定義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口腔不健康,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可導致或加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獃等慢性病,危害全身健康,影響生命質量。

2019 年 9 月 20 日是第 31 個「全國愛牙日」。宣傳主題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是「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日常的牙齒護理,不僅僅是例行公事的刷兩遍牙,也要注意「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這個原則。

首先要了解危害口腔的「元兇」牙面菌斑。牙菌斑是細菌性生物膜,是基質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於牙面、牙間或修復體表面的軟而未礦化的細菌性群體。菌斑粘附於牙面,薄而無色,不易觀察,去除後不斷在牙面重新形成,最終鈣化形成牙結石。及時有效地進行牙齒清潔去除菌斑牙石是預防延緩牙周疾病的基礎。

很多人認為自己每天都有「認真」刷牙,其實並沒有掌握科學的刷牙方法,只是根據自己的習慣進行牙齒的清潔,難免有些部位刷不到位,尤其是容易忽視牙間隙處和下前牙舌側的清潔。

目前中華口腔醫學會推薦使用水平顫動拂刷法:水平顫動主要是去除牙頸部及齦溝內的菌斑,拂刷主要是為了清除唇(頰)舌(齶)面的菌斑。

具體操作如下:將刷頭置於牙頸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刷毛與牙長軸大約呈 45°角,輕微加壓,使一部分刷毛進入牙齦溝內,部分置於牙齦上,以 2~3 顆牙為一組開始刷牙,用短距離水平顫動的往返動作,加壓扭轉牙刷,刷毛轉向牙合。

在同一個部位至少刷 10 次,然後將牙刷向牙冠方向轉動,繼續拂刷牙齒的唇( 頰)舌(齶)面;刷完第一個部位之後,將牙刷移至下一組 2~3 顆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與第一個部位保持有重疊的區域,繼續進行下一個部位的刷牙;刷上前牙舌面時,將刷頭豎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觸齦緣,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時,自下而上拂刷;刷咬合面時,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後短距離來回刷。

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我們還要選擇合適的牙刷:刷頭小,刷毛質軟,毛端磨圓,毛束以 3-4 排為宜,牙刷柄便於握持;牙膏盡量選擇含氟牙膏,氟化物沉積在牙齒表面可以增強牙齒的再礦化能力,牙膏用量如圖。

飯後刷牙,每天 2-3 次,有效刷牙至少三分鍾。如果沒條件飯後刷牙也要漱口,睡前一定要刷牙。牙齒鄰面清潔要輔助使用牙線牙間隙刷。總結一句話:刷牙漱口用牙線。

然而,刷牙是無法去除菌斑鈣化形成的牙結石的,在已經形成牙結石的情況下,就要到正規醫院洗牙。牙結石含有大量細菌毒素,長期滯留會導致牙齦炎甚至牙周炎。一旦確診為牙周炎,還要進行牙周序列治療,而洗牙是牙周基礎治療之一。所以,一定要為自己的口腔健康負責,不要盲目排斥洗牙。總結一句話:潔牙護齦促健康。

辟謠專家:許麗麗,中國科學院中關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

復核專家:董曉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三級教授

⑸ 洗牙後牙齒間縫隙大了怎麼辦

不太明白你說的意思。
原來牙齒間隙不大嗎?
洗牙後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牙齒和牙垠之間的牙石被洗掉了,少了東西當然感覺間隙大了,過幾天感覺就會好的,也不需要治療。

⑹ 洗牙會把牙齒洗壞、牙縫變大

謠言:

網上一直流傳著很多「良心」建議:千萬別洗牙!洗牙會把牙齒洗壞,使表面出現隱裂紋;牙齦退縮導致牙縫變大,出現塞牙;牙齒松動等等。一天刷兩遍牙,牙齒很乾凈,根本不需要專門去洗。

辟謠正文:

洗牙在醫學上稱為潔治,是一種預防牙周疾病最基本而最有效的方法。2018 年,中華口腔醫學會提出了愛牙八條,其中一條是:「為了保持牙齒堅固和牙周健康,最好每年一次潔牙。」

有些人洗牙之後,為何會出現不適呢?洗牙並不會導致牙齒松動、酸軟、牙縫變寬等問題。發生不適的真正原因是牙結石和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導致的牙齦萎縮、紅腫、出血、牙槽骨吸收、松動、牙根外露及牙間隙(牙縫)增寬等牙周疾病症狀。

未就診治療時,牙結石附著在牙齒之間,像膠水一樣把牙齒暫時粘住,牙齒表面上好像較穩固,但隨著牙結石在牙齒的表面越積越多,體積越來越大,就會壓迫牙齦向牙根方向退縮,時間久了,原來由牙齦充滿的牙間隙也被厚厚的牙結石填滿。

因為牙結石堆積在牙面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人們通常不太會有異物感。但是在洗牙過程中,清除牙結石佔位時,牙縫瞬間就會暴露出來,沒有牙結石覆蓋的牙根也暴露出來,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會覺得不適應,感覺牙齒酸軟、松動,牙縫變寬。

那麼,洗牙會把牙齒「洗壞」了嗎?這是不可能的,目前普遍使用超聲潔治,由於超聲波潔治機產生特定頻率的高能超聲波,只對牙齒表面的牙結石、色素有效,並不會損傷牙齒,使牙齒表面產生裂痕。健康的牙齒表面是一層牙釉質,是人體中硬度最高的,拋光用的橡皮輪材質較軟,更不會對牙齒造成磨損。

那麼,我們只要一天刷兩次牙,就能保持口腔健康了嗎?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口腔健康的定義是:「牙齒清潔、無齲洞、無疼痛感、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口腔不健康,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可導致或加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獃等慢性病,危害全身健康,影響生命質量。

2019 年 9 月 20 日是第 31 個「全國愛牙日」。宣傳主題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題是「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日常的牙齒護理,不僅僅是例行公事的刷兩遍牙,也要注意「刷牙漱口用牙線,潔牙護齦促健康」這個原則。

首先要了解危害口腔的「元兇」牙面菌斑。牙菌斑是細菌性生物膜,是基質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於牙面、牙間或修復體表面的軟而未礦化的細菌性群體。菌斑粘附於牙面,薄而無色,不易觀察,去除後不斷在牙面重新形成,最終鈣化形成牙結石。及時有效地進行牙齒清潔去除菌斑牙石是預防延緩牙周疾病的基礎。

很多人認為自己每天都有「認真」刷牙,其實並沒有掌握科學的刷牙方法,只是根據自己的習慣進行牙齒的清潔,難免有些部位刷不到位,尤其是容易忽視牙間隙處和下前牙舌側的清潔。

目前中華口腔醫學會推薦使用水平顫動拂刷法:水平顫動主要是去除牙頸部及齦溝內的菌斑,拂刷主要是為了清除唇(頰)舌(齶)面的菌斑。

具體操作如下:將刷頭置於牙頸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刷毛與牙長軸大約呈 45°角,輕微加壓,使一部分刷毛進入牙齦溝內,部分置於牙齦上,以 2~3 顆牙為一組開始刷牙,用短距離水平顫動的往返動作,加壓扭轉牙刷,刷毛轉向牙合。

在同一個部位至少刷 10 次,然後將牙刷向牙冠方向轉動,繼續拂刷牙齒的唇( 頰)舌(齶)面;刷完第一個部位之後,將牙刷移至下一組 2~3 顆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與第一個部位保持有重疊的區域,繼續進行下一個部位的刷牙;刷上前牙舌面時,將刷頭豎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觸齦緣,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時,自下而上拂刷;刷咬合面時,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後短距離來回刷。

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我們還要選擇合適的牙刷:刷頭小,刷毛質軟,毛端磨圓,毛束以 3-4 排為宜,牙刷柄便於握持;牙膏盡量選擇含氟牙膏,氟化物沉積在牙齒表面可以增強牙齒的再礦化能力,牙膏用量如圖。

飯後刷牙,每天 2-3 次,有效刷牙至少三分鍾。如果沒條件飯後刷牙也要漱口,睡前一定要刷牙。牙齒鄰面清潔要輔助使用牙線牙間隙刷。總結一句話:刷牙漱口用牙線。

然而,刷牙是無法去除菌斑鈣化形成的牙結石的,在已經形成牙結石的情況下,就要到正規醫院洗牙。牙結石含有大量細菌毒素,長期滯留會導致牙齦炎甚至牙周炎。一旦確診為牙周炎,還要進行牙周序列治療,而洗牙是牙周基礎治療之一。所以,一定要為自己的口腔健康負責,不要盲目排斥洗牙。總結一句話:潔牙護齦促健康。

辟謠專家:許麗麗,中國科學院中關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

復核專家:董曉秋,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三級教授

⑺ 洗牙了牙縫變大還會變回來嗎

為保證口腔衛生,除了每天刷牙,定期洗牙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些人洗牙後發現牙縫變大,便將此歸罪於洗牙。其實,這不是洗牙的錯。⒈洗牙可預防口腔疾病洗牙也叫「口腔潔治」,就是用潔治器械去除附著在牙齒上的結石、菌斑和色素,並用磨光糊劑或牙膏拋光牙面,運用超聲波擊碎並震落牙石,通過水霧的沖洗達到清潔的目的。洗牙可以有效地清除牙菌斑、牙結石等,達到預防口腔疾病,減輕牙齦炎、牙周炎症狀,保護牙齒健康的目的。⒉牙結石「迫使」牙縫變大洗牙後牙縫變大,是源於牙結石的存在。由於人們長期不洗牙,加上自身口腔衛生習慣不好,導致牙結石侵佔牙齦的位置,洗去牙結石後,由於牙齦萎縮才露出了較大的縫隙。牙結石附著在牙頸部、牙齒間,相夾板一樣把牙齒暫時固定,形成「假性保護」,長期的牙周炎症導致牙床骨被破壞吸收,造成牙周萎縮,牙根暴露。但是由於牙結石的「保護」,增寬的牙根等都被牙結石所覆蓋,酸、甜、冷、熱刺激不到牙根。一旦牙結石被清除,就會有牙縫增大,牙齒也會變得異常敏感。⒊洗牙後牙齦可逐步自愈對於洗牙後牙縫變大和產生的酸痛感,可通過維護口腔衛生而逐漸緩解,牙齦逐步復原後,牙間縫隙會逐漸回填至正常水平。洗牙有益於口腔衛生,但它並不適合所有人,特別是某些患全身性疾病的人。洗牙會出血,所以出血性疾病患者必須慎重選擇洗牙時間。

⑻ 洗牙之後,牙縫變大怎麼辦

洗牙之前,過多的牙石和牙齦發炎導致的腫脹會填塞牙縫。洗牙之後,牙石被清理掉,炎症也逐漸消退,本來被填塞的牙縫就顯得比洗牙之前大了一些,牙齒的輪廓也會顯得更加清晰,看起來就像牙齒變長了一樣,才會給人造成一種牙縫變大的錯覺,然而這不過是還原了牙齒本來的面目罷了。因此,洗完牙會感覺牙縫變大,只是因為牙縫干凈了,而並不是洗牙造成的。

⑼ 洗牙後牙縫變大了,該怎麼辦

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可以通過矯正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不要經常的使用這個牙齒的,等待牙齒的恢復。

⑽ 洗完牙牙縫都變大了怎麼辦正畸太難看了啊!

本來就有牙縫,洗牙是將牙縫中的結石和牙菌斑去掉了,所以顯得大,沒有必要為這個苦惱,不過以後建議常用豈止美牙線或者牙縫刷定期清理牙縫。至於正畸,根據情況吧,不一定非要正畸。

與超聲波洗牙後牙縫大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玉環鮮迭閥門廠 瀏覽:708
高壓油頂起裝置作用 瀏覽:413
減速器軸承蓋螺栓螺紋為什麼向下 瀏覽:325
軸承6318尺寸多少錢 瀏覽:316
年產30萬供水裝置設計招標 瀏覽:438
機械設備安全裝置維護費用 瀏覽:162
機械手的設計涉及哪些技術 瀏覽:199
設備投資安裝投資指的是什麼 瀏覽:667
根據管道壓力定閥門壓力 瀏覽:721
氨氣實驗室製法尾氣處理裝置 瀏覽:266
天然氣管道球閥閥門打不開 瀏覽:466
機床的類代號用大寫的什麼表示 瀏覽:616
機械鍵盤以前是什麼鍵盤 瀏覽:322
啟動機控制裝置作用 瀏覽:655
燃氣管道閥門開啟狀態 瀏覽:882
紅墨水裝置探究呼吸作用 瀏覽:793
有毒氣體探測儀器怎麼安裝 瀏覽:493
電磁波驗證實驗原型裝置 瀏覽:131
電氣設備調試記錄屬於什麼意思 瀏覽:56
一台台式計算機應該具有哪些設備為什麼 瀏覽:120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