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操作機床
數控機床的操作方法:
1、用G92指令建立坐標系的程序。
2、系統軸參數應與編程方式一致,此時應設為直徑編程方式(如更改需重新開機)。
3、Z軸對刀。在「點動操作」工作方式下,以較小進給速率試切工件端面,讀出此時刀具在機床坐標系下的Z軸坐標值Z2,此時刀具在工件坐標系下的Z軸坐標值Z1為0,(如果工件坐標系在後端面則Z,為工件長度值L)。
4、 X軸對刀。在「點動操作」工作方式一下,以較小進給速率試切工件外圓,先讀出此時刀具在機床坐標系下的X軸坐標值X2,再退出刀具,測量工件的直徑值。則刀具在機床坐標系下的X軸坐標值為X2時,其在工件坐標系下的X 軸坐標值X1為工件直徑值D。(如是半徑編程方式即為半徑值)
5、計算起刀點(B點),在機床坐標系下的坐標值(X2 ',Z2')A點在工件坐標系下的坐標值為(X1,21) ,在機床坐標系下的坐標值為(XZ、Z2),故該兩坐標系的位置關系即確定。
6、刀具偏置值的測量、計算。選擇外圓刀作為基準刀。先在工件上切出基準點,讀出刀具在基準點A時,其在機床坐標系下的坐標值(既試切時的讀數值XZ,Z2),再退刀、換刀,移動第二把刀使刀位點與工件基準點重合,讀出此時的機床坐標值X22, Z22。則第二把刀的刀偏值。
② 怎麼操作車床
(1)開車前,應檢查車床各部分機構是否完好,各傳動手柄、變速手柄位置是否正確,以防開車時因突
然撞擊而損壞機床,啟動後,應使主軸低速空轉1~2分鍾,使潤滑油散布到各需要之處(冬天更為重
要),等車床運轉正常後才能工作.
(2)工作中主軸需要變速時,必須先停車再變速.
(3)工作時應穿工作服,女同志要戴工作帽.
(4)工作時不準帶戒指或其它手飾品.工作時不準戴手套.
(5)工作時頭不應靠工件太近,高速切削時必順戴防護鏡.
(6)不準用手剎住轉動著的卡盤.應用專用鉤子清除切屑,不許用手直接清除.
(7)車床轉動時不準測量工件,不準用手觸摸工件的表面.
(8)工件裝夾完畢,隨手取下卡盤扳手,棒料伸出主軸後端過長時應使用材料架擋板.
(9)每個工作班結束後,應關閉機床總電源.
(10)發生事故時,應及時報告實習帶班老師.
③ 純手工車珠子的車床怎麼做的
3
動的,有大溜板、中溜板、小溜板、轉盤和方刀架組成。 (1) 大溜板:可沿導軌做縱向移動。 (2) 中溜板:可沿大溜板上的導軌做橫向移動。 (3) 轉盤:上面標有刻度,松開鎖緊螺母可轉動任 意角度(主要用於車削錐體)。 (4) 小溜板:轉盤轉動角度後,沿角度方向做進給 運動,車削錐體。 (5) 方刀架:用於夾持和轉換刀具。 8.尾座:其底面與床身導軌面接觸,可調整並固定在床身導軌面的任意位置。在尾架套筒內裝上頂尖可夾持軸類工件,或安裝鑽頭,鑽孔。 9. 床身:聯接機床各部件並保證相對位置。 10. 床腿:支承床身並與地基連接。 11. 剎車:保護裝置。 3教學安排與過程設計(含課時分配) 約60分鍾 車刀 一.車刀的種類和用途: 車刀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同,一般按車刀的用途、形狀或刀具的材料分類。 如按用途分類: 1.外圓車刀:可車削外圓表面及台階。 2.內孔車刀:可加工內孔表面。分通孔和不通孔 3.切斷、切槽刀:主要切工件的內槽、外槽、端 槽或切斷工件。 4.螺紋車刀:車削三角形內、外螺紋,梯形內、外螺紋等。 5.滾花車刀:有直紋和網紋之分,有單輪、雙輪和六輪滾花車刀。 6.成形車刀:加工各種成形表面。 二.車刀的組成及結構形式: 車刀由刀頭和刀柄兩部分組成的,刀頭是車刀的切削部分,刀桿是車刀的裝夾部分。 講解車削過程中形成的3個表面: 待加工表面、切削表面、已加工表面。 切削部分由3面、兩刃、一尖組成: 前 刀 面:切削時鐵屑排出的表面。 主 後 面:切削時與切削表面想對的表面。 副後刀面:切削時與已加工表面相對的表面。 主切削刃:前刀面與主後刀面相交的那段切削刃。 副切削刃:前刀面與副後刀面相交的那段切削刃。 刀 尖: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連接處,實際上是一小段圓弧過度刃,以提高切削刃的強度。 車刀的結構形式有三種: 機械夾固式、焊接式、整體式三種。 初步掌握車刀基本知識,車刀的種類及組成, 了解車刀角度對車削加工的影響,為刃磨車刀打好基礎。 要求: ⒈ 能講出車刀組成及刀頭的組成(三面二刃一刀尖) ⒉ 能講出車刀六個基本角 度和作用 ⒊ 基本掌握車刀刃磨的基本要領 車刀的性能 教具 ⒈ 車刀模型一套 ⒉ 車刀組成部分和車刀切削部分掛圖各一幅
4
三.對車刀材料性能的要求: 車刀與工件在切削過程中是高速摩擦的過程,要承受很大的沖擊、振動。所以刀具材料應具備以下要求: 1硬度高:作為車刀材料,它的硬度應高於工件硬度3~4 倍,一般要在HRC60以上,硬度愈高耐磨性愈好。 2紅硬度好:紅硬度好是要求刀具材料在高溫狀態下仍 然保持原來良好硬度的性能。常用的紅硬外呢度來表示。紅硬溫度是指切削過程中硬度不降低的溫度,其溫度愈高表示其在高溫下耐磨的性能愈好。 3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 為承受切削過程中產生的切削力和外力,防 止產生振動,所以刀具材料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韌性,以防脆裂和崩刃。 4可加工性能:包括焊接性能、熱處理性能、刃磨性能。 四.常用的車材料:常用的車刀材料主要有高速鋼和硬 質合金兩種。 1.高速鋼:是指含有鎢、鉻、釩等高合金元素較多的高合金工具鋼,其經過熱處理後,硬度可達HRC62~67高度鋼的紅硬溫度可達500°~600°,且強度和韌性都很好,刃磨後刀口鋒利,能承受沖擊和振動。但由於紅硬溫度不太高故高速鋼車刀只能用於切削速度較低或成型車刀,其常用牌號有: W18Gr4V W6Mo5 Gr4V2 等。 2.硬質合金:硬質合金是用WC TiC和Co等材料,利 用粉末冶金的方法製成的合金,它具有很高的硬度,可達HRC74~82,紅硬溫度高達850°~1000°,適合告訴鋼車削,但缺點是韌性很差,不易承受沖擊和振動,易崩刃。 常用的牌號有: 鎢鈷類:YG3,YG6,YG8數字表示Co的百分含量,Co在此起到粘結劑的作用,含鈷量越多,韌性越好,適合加工脆性材料。 鎢鈷鈦類:YT5 ,YT 15,YT30數字表示TiC的百分含量,TiC含量越多,耐磨性越好,適合加工韌性材料。 五.車刀的角度、作用及選擇 為了確定車刀的位置,即確定車刀的幾何角度,要建立三個輔助平面(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 基面:過工件軸線的水平面。 車刀的材料 車刀的角度及選擇
5
切削平面:過主切削刃的鉛垂面。 主截面(正交平面):垂直與基面和切削平面的鉛垂面。 刀具角度: 1前角γ0:前刀面與基面之間的夾角。前角增大會使刃 口鋒利,切屑易流出且變形小,省力,但會削弱強度、容易崩壞。 2後角α0:後刀面與切削平面之間的夾角,用來減小後 刀面與工件間的摩擦,降低切削時的振動,提高工件表面的加工質量。 一般選擇6°~12°,當粗加工或加工較硬工件時選擇較小值,反之則選大值。 3主偏角κr:主切削刃與刀具進給方向間的夾角。減小 主偏角可增大刀尖的強度,改善散熱條件,提高刀具壽命但增大了徑相切削力,使工件變形而影響加工質量,主偏角的角度有45°、60°、75°和90°幾種。 4副偏角κ,r :是副切削刃與車刀進給反方向之間的夾 角。作用是減少副切削刃與已加工表面之間的摩擦,以提高工件的表面加工質量。一般選擇在5°~15°之間。 六、 車刀的刃磨 1、 砂輪的選擇(根據車刀的材料來選擇) 2、 磨刀的基本要領 3、 磨刀的步驟 4、示範 在砂輪機旁闡述磨刀的要領,並在砂輪機上刃磨車刀。90°車刀磨出六個角度。
④ 普通車床具體操作步驟
1 .開車前的檢查
1.1 根據機床潤滑圖表加註合適的潤滑油脂。
1.2 檢查各部電氣設施,手柄、傳動部位、防護、限位裝置齊全可靠、靈活。
1.3 各檔應在零位,皮帶松緊應符合要求。
1.4 床面不準直接存放金屬物件,以免損壞床面。
1.5 被加工的工件、無泥砂、防止泥砂掉入拖板內、磨壞導軌。
1.6 未夾工件前必須進行空車試運轉,確認一切正常後,方能裝上工件。
2 .操作程序
2.1 上好工件,先起動潤滑油泵,使油壓達到機床的規定,方可開動。
2.2 調整交換齒輪架,調掛輪時,必須切斷電源,調好後,所有螺栓必須緊固,扳手應及時取下,並脫開工件試運轉。
2.3 裝卸工件後,應立即取下卡盤扳手和工件的浮動物件。
2.4 機床的尾架、搖柄等按加工需要調整到適當位置,並緊固或夾緊。
2.5 工件、刀具、夾具必須裝卡牢固。浮動力具必須將引刀部分伸入工件,方可啟動機床。
2.6 使用中心架或跟刀架時,必須調好中心,並有良好的潤滑和支承接觸面。
2.7 加工長料時,主軸後面伸出的部份不宜過長,若過長應裝上托料架,並掛危險標記。
2.8 進刀時,刀要緩慢接近工作,避免碰擊;拖板來回的速度要均勻。換刀時,刀具與工件必須保持適當距離。
2.9 切削車刀必須緊固,車刀伸出長度一般不超過刀厚度的2.5倍。
2.1.0 加工偏心件時,必須有適當的配重,使卡盤重心平衡,車速要適當。
2.1.1. 盤卡超出機身以外的工件,必須有防護措施。
2.1.2對刀調整必須緩慢,當刀尖離工件加工部位40-60毫米時,應改用手動或工作進給,不準快速進給直接吃刀。
2.1.3 用銼刀打光工件時,應將刀架退至安全位置,操作者應面向卡盤,右手在前,左手在後。表面有鍵槽,方孔的工件禁止用銼刀加工。
2.1.4 用砂布打光工件外圓時,操作者按上條規定的姿勢,兩手拉著砂布兩頭進行打光。禁止用手指夾持砂布打磨內孔。
2.1.5 自動走刀時,應將小刀架調到與底座平齊,以防底座碰到卡盤。
2.1.6 切斷大、重工件或材料時,應留有足夠的加工餘量。
3 .停車操作
3.1 切斷電源、卸下工件。
3.2 各部手柄打倒零位,清點工器具,打掃清潔。
3.3 檢查各部保護裝置的情況。
拓展資料:
運行中的注意事項
1 嚴禁非工作人員操作機床。
2 嚴禁運行中手摸刀具,機床的轉動部分或轉動工件。
3 不準使用緊急停車,如遇緊急情況用該按鈕停車後,應按機床的啟動前規定,重新檢查一遍。
4 不許腳踏車床的導軌面,絲桿、光桿等,除規定外不準用腳代替手操作手柄。
5.內壁具有砂眼,縮孔或有鍵槽的零件、不準用三角刮刀削內孔。
6 氣動後液壓卡盤的壓縮空氣或液體的壓力必須達到規定值,方可使用。
7 車削細長工件,在床頭前兩面伸出長度超過直徑4倍以上時,應按工藝規定用頂尖。中心架或跟刀架支扶。在床頭後面伸出時,應加防護裝置和警告標志。
8 切削脆性金屬或切削易飛濺時(包括磨削),應加防護擋板,操作人要戴防護眼鏡。
⑤ 想自己做一個小車床,什麼可以代替車床尾座
45mm管子套個35mm圓鋼,中間打孔過絲,不要打通。前面30mm後面60mm。前面14x1.25後面14x1.5。因為前面要裝鑽夾,鑽夾是細口。
裡面圓鋼開鍵槽。外面裝一個平面壓力軸承。最後尾座前下方30mm出打孔過絲,我打的是6mm絲。裝個螺絲🔩讓圓鋼不要打轉。前上方40mm出打了個14的孔焊上螺帽鎖緊,ok
⑥ 普通車床操作步驟
第一步、車床開機前,首先檢查油路和轉動部件是否靈活正常,開機時要穿緊身工作服,袖口扣緊,切削工件和磨刀時必須戴眼鏡。
⑦ 普通車床新手入門教程是什麼
普通車床新手入門操作教程:
1、工作前按規定潤滑機床,檢查各手柄是否到位,並開慢車試運轉五分鍾,確認一切正常方能操作。
2、卡盤夾頭要上牢,開機時扳手不能留在卡盤或夾頭上。
3、工件和刀具裝夾要牢固,刀桿不應伸出過長(鏜孔除外);轉動小刀架要停車,防止刀具碰撞卡盤、工件或劃破手。
4、工件運轉時,操作者不能正對工件站立,身不靠車床,腳不踏油盤。
5、高速切削時,應使用斷屑器和擋護屏。
6、禁止高速反剎車,退車和停車要平穩。
7、清除鐵屑,應用刷子或專用鉤。
8、用銼刀打光工件,必須右手在前,左手在後;用砂布打光工件,要用「手夾」等工具,以防絞傷。
9、一切在用工、量、刃具應放於附近的安全位置,做到整齊有序。
10、車床未停穩,禁止在車頭上取工件或測量工件。
11、車床工作時,禁止打開或卸下防護裝置。
12、臨近下班,應清掃和擦試車床,並將尾座和溜板箱退到床身最右端。
(7)自己在手裡怎麼做機床擴展閱讀:
普通車床使用條件:
普通車床的正常使用必須滿足如下條件,機床所處位置的電源電壓波動小,環境溫度低於30攝示度,相對濕度小於80%。
1、機床位置環境要求
機床的位置應遠離振源、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和熱輻射的影響,避免潮濕和氣流的影響。如機床附近有振源,則機床四周應設置防振溝。否則將直接影響機床的加工精度及穩定性,將使電子元件接觸不良,發生故障,影響機床的可靠性。
2、電源要求
一般普通車床安裝在機加工車間,不僅環境溫度變化大,使用條件差,而且各種機電設備多,致使電網波動大。因此,安裝普通車床的位置,需要電源電壓有嚴格控制。電源電壓波動必須在允許范圍內,並且保持相對穩定。否則會影響數控系統的正常工作。
3、溫度條件
普通車床的環境溫度低於30攝示度,相對溫度小於80%。一般來說,數控電控箱內部設有排風扇或冷風機,以保持電子元件,特別是中央處理器工作溫度恆定或溫度差變化很小。過高的溫度和濕度將導致控制系統元件壽命降低,並導致故障增多。
4、按說明書的規定使用機床
用戶在使用機床時,不允許隨意改變控制系統內製造廠設定的參數。這些參數的設定直接關繫到機床各部件動態特徵。只有間隙補償參數數值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用戶不能隨意更換機床附件,如使用超出說明書規定的液壓卡盤。製造廠在設置附件時,充分考慮各項環節參數的匹配。
⑧ 怎麼著手學習數控機床
作者:白峰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166473/answer/143515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操作很容易,只要手頭有床子、有師傅,自己肯實踐,個把月就會了。或者把我下邊前兩項學一學也差不多了。
記得以前的導師曾經說過,他們那會兒的本科課程實際上就是圍繞著一台數控機床學習的:
金工實習:第一次親密接觸:車、銑、刨、磨、鑄、鉗、焊、線切割、數控等。對數控機床、各種機加工有一個感性認識。
數控技術:先通過學習數控編程,知道如何製造出想要的零件;再學習數控系統周邊的各種設備(數控系統、機床、伺服系統、電機、感測器等)。
插補演算法:如果對實現插補演算法感興趣,則需要好好學習《解析幾何》、《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高等代數》)、《計算方法》、《離散數學》等。
數控系統:如果想自己實現數控系統的軟體,就需要好好學習計算機方面的主幹課程(《C語言》、《匯編》、《數據結構》、《操作系統》、《軟體工程》,甚至《資料庫》和《網路》 )了,不過關鍵是編程的技能。這方面我就不賣弄了,知乎里很多這方面的學習路線圖。
模電、數電:想自己造一台數控系統的硬體?需要學習基本的電路原理,學習單片機、嵌入式、FPGA、CPLD吧,還要學會畫原理圖、PCB,學習電磁兼容等。
機床設計:想自己設計一台機床? 得會《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吧? 想知道為什麼這樣設計?得學習《理論力學》、《材料力學》了。看不懂?需要先修《大學物理》、《高等數學》。好不容易知道怎麼設計了,得畫出圖來,這個時候得學會SolidWorks一類CAD/CAM軟體;看不懂?需要學習《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了。還有好多尺寸不會標?學習一下《公差》吧。
機床製造:好不容易設計出一台機床來,但是,且慢,如何製造呢?得先學習一下《工程材料》《金屬工藝學》(冷加工、熱加工),還得重新學學「鉗工」知識,至少你得能讓人家裝配出來吧?終於造出來了,問題是,可靠性如何呢?多少了解一下「可靠性」吧。可靠性不懂? 先學習《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伺服系統:有了機床,有了數控系統,沒有執行器,還是白搭。這個時候得學習一下如何自己做出「驅動器」來。硬著頭皮啃一啃《電機拖動》,哦,忘記了如果看不懂,得先看看《電機學》。還不懂?重學《大學物理》。搞懂了電機原理,然後得會《自動控制》。想搞得深一點,還得學《線性代數》甚至《矩陣論》。明白了伺服系統的原理後,想DIY出來,必須得熟《模電》《數電》。終於做出了伺服系統,一測曲線,不如別人?好好學學《系統辨識》《現代控制理論》吧!
感測器:無論是驅動還是數控系統,都離不開檢測裝置,學習《檢測技術》吧。。。當然,需要會點《信號處理》,其先修課程——《工程數學》(《復變函數》+《積分變換》)。感測器不明白?《大學物理》。其實,在伺服系統里,肯定會碰到「反饋」,他們都是從感測器獲得的。
機電一體化:基本上都做出來了,建議再學一遍《數控技術》或《機電一體化》,重新梳理一遍。大學也基本上被我們認真上完了。
如果決定以後要從事這方面工作,把上邊課程都學一遍,再挑一兩方面深入學習、實踐下去,一輩子就差不多夠糊口了:-)
不知道為什麼,國內的大學教育,完全是按照和我這里描述相反的順序學習的:
學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幹啥,為什麼需要學習這門課;
反倒是需要搞懂那些以後可能永遠也用不著的具體計算,應付考試;
學完了也白學,因為壓根都沒記住基本的原理和思想——老師把簡單的東西講復雜了唄。
有一天假如自己需要做這方面課題或者工作了,才「書到用時方恨少」。
⑨ 精密機床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高精度機床的製造涉及的東西很多,根據我現在所學,我覺得雖然零件的加工製造固然重要,但是一顆淡定的心其實更是不可或缺。
比如精密機床的床身加工好了後,是不能急著用的,要在室外拿油布包好放幾年,釋放應力。這是為了防止機床裝配調平好後,底座再發生形變。現在一般超精密磨床和機床的底座都採用大理石,因為大理石消除振動的性能比較好,熱變形也比鋼結構小。
又比如精密機床一般都裝配在一個恆溫罩或者是恆溫廠房內,如果是超精密機床,這個恆溫房一般還要精確控制室內溫度,不僅要做到冬暖夏涼,也要考慮到快速排出機床運行加工時的產熱,盡可能把熱形變控制在最小。
零件加工方面,說最好的機床都是手工做的實在不靠譜,的確如劍寒秋水所說,牛逼的師傅能做出0級精度平板平面,也就是說把課桌大小的一塊平面的平面度公差控制在7微米,大概頭發絲的百分之一粗細那麼個波動,但是再精密些的平面,大師傅就比不過大工程師和巨額的資金了。
前段時間查資料[1],看到清華大學設計裝配了一個光學鏡面超精密加工機床,最大能加工直徑為880毫米的光學鏡面。他們在硬鋁上加工出了表面粗糙度5納米,直徑400毫米球面,用無氧銅加工出了直徑100毫米,表面粗糙度8納米的非球形面。注意,這里表面粗糙度的單位是只有微米千分之一的納米了,8納米只相當於20個水分子一字排開那麼長,大師傅是肯定辨認不出來的,因為他的一滴淚中就有10的22次方個水分子。
那麼這樣的精度是怎麼達到的,最高的精度從理論上來說取決於什麼呢?
我在文章開頭提到要做好機床就要淡定,在此基礎之上,精度主要取決於對機床誤差的控制,根本上又取決於檢測手段的解析度和機床的分辨力(以下都是教學狀態下的典型栗子,不代表該機床的實際運行情況):
根據機床誤差控制手段的不同,對機床精度的檢測手段也不一樣,比如要在加工工件時檢測機床的誤差,就要用在線檢測手段,邊加工邊檢測。上文我提到的機床就很典型,它採用裝在導軌上的納米光柵測量加工檯面到底跑了多少(這個納米光柵的解析度我忘了,總之就是幾個納米的范圍內。不要糾結於細節,來看栗子吧)。如果伺服軸根據命令要運行5000納米,光柵檢測到由於熱誤差,這個加工檯面其實跑了5010納米,那麼控制系統就讓伺服軸就移回4090納米,再向前運行到5000納米。這樣就把誤差從10納米縮小到了光柵能檢測到的最小范圍內。至於為什麼要回到4090而不是5000,因為有「反向間隙」的問題,有興趣的同學自己搜一下吧。
然後就是分辨力,上面我提到的那個超精密機床採用大理石床身,4軸數控聯動,以及全氣浮支承和零傳動結構,機床主軸回轉精度0.05μm,直線伺服軸分辨力1.25 nm,回轉作台角位移分辨力0.009~bala~bala。不管那麼多復雜的名詞,我們要簡單的理解誤差補償,只用理解分辨力就夠了,分辨力1.25納米就是說機床走一步最少要邁出去1.25納米。為什麼分辨力重要呢,比如納米光柵檢測到刀具在伺服軸上實際運動到了5002納米,要回到5000納米的位置,就不可能了,理想狀況下的最小誤差也會有0.5納米。
實際狀況下,要做到效果較好的誤差補償比以上這個栗子復雜多了,因為誤差可能分布在某軸的6個自由度上,再帶上個導軌直線度誤差、導軌間垂直度誤差什麼的。如果說這些硬著頭皮還能用數學算出來,再考慮下加工的工件不一樣,加工平台起始的動量就都不一樣,加工時間也有區別,那麼機床產熱也自然不一樣,產熱的區間有變化時機床的熱膨脹就跟著變化,一會兒拖板翹了個蘭花指給X軸帶來俯仰誤差,一會Y軸又熱變形扭曲了直線度變化了,冷卻液撒到工件上尼瑪縮下去了好幾微米啊腫么辦,喂我花了一個普通數控機床的錢買來的納米光柵就只能補償一個自由度上的誤差?呃,總之要做最精密的機床,一顆淡定的心絕對是不可或缺,當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上的問題一個一個逐步解決掉的時候,就能在精度上更進一步,就能製造出大家所泛指的工業拇姬了。
⑩ 新手怎麼學習做數控車床啊
打了這么多問號,看來你很急,但你也很小氣,這么重要的問題也不知道給點分?!
想學數控車床並不難,但也不是看幾個G與T就能會的東西,找個培訓學校或願意找數控學徒的廠子去學習吧。
學這個不像學電腦操作軟體那樣簡單,電腦軟體隨便搞二下就能讓你學會的,這個必須有老師或師傅教你才行,網上學習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