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聲波和超聲波有什麼區別
聲波是一種壓力、密度的波動;人們對聲波最敏感的頻率是2000Hz,高於和低於2000Hz時,人們的聽力會下降,根據人聽力的這一特性,將20000Hz以上的聲波稱為超聲波,將20Hz以下的聲波稱為次聲波,將20-20000Hz的聲波稱為音頻聲波;頻率越高指向性越強,反射性能增加,繞射、衍射性能減弱,如超聲波可用於探傷、診斷;頻率越低指向性越弱,反射性能降低,繞射、衍射性能越強,如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傳播距離可以很遠,繞地球幾圈還能被檢測到;
超聲波的應用
⑵ 聲納和超聲波有什麼區別
吶就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最廣泛、最重要的一種裝置。它是SONAR一詞的「義音兩顧」的譯稱(舊譯為聲納),SONAR是SoundNavigationandRanging(聲音導航測距)的縮寫。
聲吶技術至今已有100年歷史,它是1906年由英國海軍的劉易斯·尼克森所發明。他發明的第一部聲吶儀是一種被動式的聆聽裝置,主要用來偵測冰山。這種技術,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應用到戰場上,用來偵測潛藏在水底的潛水艇。
目前,聲吶是各國海軍進行水下監視使用的主要技術,用於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分類、定位和跟蹤;進行水下通信和導航,保障艦艇、反潛飛機和反潛直升機的戰術機動和水中武器的使用。此外,聲吶技術還廣泛用於魚雷制導、水雷引信,以及魚群探測、海洋石油勘探、船舶導航、水下作業、水文測量和海底地質地貌的勘測等。
和許多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樣,社會的需要和科技的進步促進了聲吶技術的發展。
我們知道,當物體振動時會發出聲音。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20,000赫茲。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大於20000赫茲或小於20赫茲時,我們便聽不見了。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通常用於醫學診斷的超聲波頻率為1~5兆赫。超聲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等特點。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明顯的作用.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與振動頻率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國北方乾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對於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葯品很難血流到打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濕器的原理,把葯液霧化,讓病人吸入,能夠療效.利用超聲波巨大的能量還可以使人體內的結石做劇烈的受迫振動而破碎.
聲納部分利用了超聲波。
⑶ 超聲波與次聲波如何區分
.超聲波的頻率高至20000Hz以上(每秒振動20000次以上),由於它的頻率高,因此具有以下特點:(a)方向性好,幾乎沿直線傳播;(b)穿透能力強,能穿透許多電磁波不能穿透的物質;(c)在媒質中傳播時能產生巨大的作用力,可以用來為硬質材料做切割、鑿孔等,也可以用來清洗和消毒等對於超聲波的應用,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醫院中常用的B超,它是把超聲波射入人體,根據人體組織對超聲波的傳導和反射能力的變化來判斷有無異常,如對人體臟器做病變檢查、結石檢查等,它具有對人體無損傷、簡便迅速的優點.
次聲又稱亞聲,是頻率在20Hz以下的低頻率波.許多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龍卷風等在發生前都會發出次聲波.次聲波對人體能夠造成危害,引起頭痛、嘔吐、呼吸困難等症狀.
⑷ 超聲波與次聲波有什麼區別
頻率小於20Hz(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而次聲波的波長往往很長,因此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生衍射。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至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於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危險時可致人死亡。
超聲波則相反
⑸ 次聲波、超聲波、和沖擊波的區別
次聲波:人耳無法覺察的低頻聲波,一般指20HZ以下頻率的聲波.可對人的神經,大腦,內臟等造成短時或永久性傷害.但也可利用其獨有特點進行(自然)災害預警及其它應用.
超聲波:人耳無法覺察的高頻聲波,一般指20KHZ以上頻率的聲波.可應用於醫療/工業,測距等等就不多說了.
沖擊波:與前兩種波不同,沖擊波和頻率並無正相關,一般是指超強的振動/爆炸/高速運動/等等所導致的空氣極度壓縮而聚集了巨大能量的一種狀態(這里並不包含高能離子的范疇).
通常高速運行的物體,如噴氣飛機,導彈,核爆等都可產生沖擊波.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需詳細描述,可查閱有關資料.
⑹ 什麼是聲波和超聲波
聲波是物體機械振動狀態(或能量)的傳播形式。所謂振動是指物質的質點在其平衡位置附近進行的往返運動形式。譬如,鼓面經敲擊後,它就上下振動,這種振動狀態通過空氣媒質向四面八方傳播,這便是聲波。
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Hz~20kHz。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大幹20kHz或小於20Hz時,我們便聽不見了。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k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
⑺ 什麼是次聲波和超聲波
人生活在聲波的世界裡。說話聲、唱歌聲、音樂聲、行車聲、嘈雜聲……其實,人能聽到的僅是聲波的一部分。實驗表明,人僅能聽到頻率在20~20000赫以內的聲波。這個范圍內的聲波叫可聞聲波。低於20赫的叫次聲波,高於20000赫的叫超聲波。次聲波和超聲波是人聽不見的。可聞聲主要應用於語言交流和音樂等。次聲波波長長,繞射能力強,不易被水、空氣和一般障礙阻擋吸收。地震、核爆炸產生的次聲可繞地球傳播兩三周。因此次聲可用來探測高空氣象、偵察核爆炸、預測地震等。超聲波波長短,對液體和固體有較強的穿透能力,可用來對機械零件探傷,診斷人體內臟器官病變、粉碎腎結石。還可用來清洗機械、儀器零件等。
19世紀時,德國科學家克拉尼通過實驗得出:2萬赫是人耳所能聽到的聲波的上限。後來人們就把這種超過2萬赫的人耳不能聽到的聲波叫做超聲波。
神奇的超聲與次聲超聲波有兩個很重要的特性:第一是它的定向性。由於超聲波的頻率很高,所以波長很短,因此它可以像光那樣沿直線傳播,而不像那些波長較長的聲波會繞過物體前進。超聲波碰到障礙物就會反射回來,通過接收和分析反射波,就可以測定障礙物的方向和距離。在自然界里,蝙蝠就是用口器發出超聲波,用耳朵接收反射波來辨別障礙物的,因此它在漆黑的岩洞里能夠飛翔自如,還能准確無誤地捕捉到小飛蟲呢!
超聲波的第二個特點是它在水裡能傳播很遠的距離。在空氣中,3萬赫的超聲波前進24米,強度就減弱過半;而在水裡,它前進44千米強度才減弱一半,是空氣中傳播距離的1800倍左右。由於光和其他電磁波在水裡步履維艱,走不了多遠,因此超聲波便成了探測水中物體的首選工具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潛水艇憑借浩瀚的海洋做掩護,頻頻襲擊英國和法國的巡洋艦。此時,法國科學家朗之萬心急如焚,他經過苦心鑽研,發明了一種叫聲吶的儀器。聲吶由超聲波發生器和接收器兩部分組成。發聲器主動發出超聲波,接收器接收並測量各種回聲,通過計算發出和收到信號的時間間隔來發現各種目標。精密的主動聲吶不僅能夠確定目標的位置、形狀,甚至還能分析出敵潛艇的許多性能呢。
在和平的年代裡,聲吶還被用來探測魚群、測定暗礁、港口導航等。用現代的側掃聲吶來考察海底的情況,它能清晰地把海底地貌描繪到圖紙上,畫出精確的「地貌聲圖」,誤差不超過20厘米。
同樣的道理,把超聲波送入人體,產生的反射波經過電子設備的處理,會在熒光屏上顯示出清晰的圖像,把人體內臟的大小、位置、彼此間的關系和生理狀況反映得清清楚楚。大家熟悉的醫院里常做的B超檢查,就是用B型超聲波來檢查肝、膽、胰以及子宮、盆腔、卵巢等重要內臟器官,及時發現其中的結石、腫瘤等病變。利用超聲波,醫生還能對懷孕婦女腹中的胎兒進行檢查。
超聲波檢測的原理應用到工程上,就是超聲探傷。只要向工件發射一束超聲波,遇到工件內隱藏的裂紋、砂眼、氣泡等,超聲波就會發生不正常的反射波,再小的缺陷也逃不過它的檢測。超聲波成了工程師明亮的「眼睛」。
超聲技術
自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物理學上發現了壓電效應與反壓電效應之後,人們解決了利用電子學技術產生超聲波的辦法,從此迅速揭開了發展與推廣超聲技術的歷史篇章。
1922年,德國出現了首例超聲波治療的發明專利。40年代末期超聲治療在歐美興起,1949年召開的第一次國際醫學超聲波學術會議上,才有了超聲治療方面的論文交流,為超聲治療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第二屆國際超聲醫學學術會議上已有許多論文發表,超聲治療進入了實用成熟階段。
國內在超聲治療領域起步稍晚,1950年首先在北京開始用800KHz頻率的超聲治療機治療多種疾病,至50年代開始逐步推廣,並有了國產儀器。到了70年代有了各型國產超聲治療儀,超聲療法普及到全國各大型醫院。
⑻ 聲波和超聲波一回事嗎
1發聲體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質中的傳播叫做聲波.
2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Hz-20000Hz.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
顯然,聲波包含了超聲波.這個問題有點類似於食物和米飯是一回事嗎?答案當然是: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