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超聲波的意思是什麼
超聲波是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約等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Hz~20000Hz。當聲波的振動頻率大於20KHz或小於20Hz時,我們便聽不見了。因此,我們把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通常用於醫學診斷的超聲波頻率為1兆赫茲~5兆赫茲。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與振動頻率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國北方乾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很難利用血流使葯物到達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濕器的原理,把葯液霧化,讓病人吸入,能夠提高療效.利用超聲波巨大的能量還可以使人體內的結石做劇烈的受迫振動而破碎,從而減緩病痛,達到治癒的目的。超聲波在醫學方面應用非常廣泛,像現在的彩超、B超、碎石(例如膽結石、腎結石祛眼袋 之類的),還能破壞細菌結構,對物品進行殺菌消毒。
聲波是物體機械振動狀態(或能量)的傳播形式。所謂振動是指物質的質點在其平衡位置附近進行的往返運動形式。譬如,鼓面經敲擊後,它就上下振動,這種振動狀態通過空氣媒質向四面八方傳播,這便是聲波。超聲波是指振動頻率大於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動次數(頻率)甚高,超出了人耳聽覺的一般上限(20000Hz),人們將這種聽不見的聲波叫做超聲波。超聲和可聞聲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一種機械振動模式,通常以縱波的方式在彈性介質內會傳播,是一種能量的傳播形式,其不同點是超聲波頻率高,波長短,在一定距離內沿直線傳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聲成象所用的頻率范圍在 2∽5兆Hz之間,常用為3∽3.5兆Hz(每秒振動1次為1Hz,1兆Hz=10^6Hz,即每 超聲波熔接器
秒振動100萬次,可聞波的頻率在16-20,000HZ 之間)。
超聲波在媒質中的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傳播規律,與可聽聲波的規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但是超聲波的波長很短,只有幾厘米,甚至千分之幾毫米。與可聽聲波比較,超聲波具有許多奇異特性:傳播特性──超聲波的波長很短,通常的障礙物的尺寸要比超聲波的波長大好多倍,因此超聲波的衍射本領很差,它在均勻介質中能夠定向直線傳播,超聲波的波長越短,該特性就越顯著。功率特性──當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推動空氣中的微粒往復振動而對微粒做功。聲波功率就是表示聲波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相同強度下,聲波的頻率越高,它所具有的功率就越大。由於超聲波頻率很高,所以超聲波與一般聲波相比,它的功率是非常大的。空化作用──當超聲波在液體中傳播時,由於液體微粒的劇烈振動,會在液體內部產生小空洞。這些小空洞迅速脹大和閉合,會使液體微粒之間發生猛烈的撞擊作用,從而產生幾千到上萬個大氣壓的壓強。微粒間這種劇烈的相互作用,會使液體的溫度驟然升高,起到了很好的攪拌作用,從而使兩種不相溶的液體(如水和油)發生乳化,且加速溶質的溶解,加速化學反應。這種由超聲波作用在液體中所引起的各種效應稱為超聲波的空化作用。 頻率高於2×10赫的聲波。研究超聲波的產生、傳播、接收,以及各種超聲效應和應用的聲學分支叫超聲學。產生超聲波的裝置有機械型超聲發生器(例如氣哨、汽笛和液哨等)、利用電磁感應和電磁作用原理製成的電動超聲發生器、以及利用壓電晶體的電致伸縮效應和鐵磁物質的磁致伸縮效應製成的電聲換能器等。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加油噢~~~
⑵ 超聲波的用處以及什麼叫做超聲波
超聲波是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約等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作用:
超聲波清洗原理 ; 醫學; 工業自動化控制;超聲學
超聲應用:
①超聲檢驗 ②超聲處理 ③基礎研究
⑶ 什麼是超聲波
超聲波,它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超聲波,超聲波顧名思義,它就是超過人能聽到聲音的上限。大家知道,人的耳朵是有一個范圍,耳朵范圍它是在2萬赫茲以下,而超聲波是超了這個2萬赫茲,所以叫做超聲波。
超聲波它可以用於人體的檢查。在臨床上,我們就是利用超聲波這個原理,探頭就是有一個探頭,在人的身體上劃來劃去。探頭就可以把電能轉變成超聲波,利用探頭發生超聲波,超聲波進入人體以後,因為人體里邊會存著好多好多的界面,超聲波進入界面以後,會發生反射、折射、散射、背向散射等等。
當探頭發出超聲波以後,進到人體里,人體的組織對超聲波,發生好多的這種反射、折射等等。有一部分超聲波會返回到探頭,超聲波被人體接收以後,就可以經過一系列的處理,就在屏幕上顯示出圖像。
就利用顯示回來的圖像,進行人體的監查,發現有沒有病變,是什麼樣的病變,進行診斷。所以說超聲波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波,它在臨床上常用於人體的檢查,來進行疾病的診斷。
⑷ 超聲波和電磁波的區別是什麼
一、定義不同
1、電磁波
電磁波是由相同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衍生發射的震盪粒子波,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的電磁場,具有波粒二象性。由同相振盪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移動,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電磁波在真空中速率固定,速度為光速。見麥克斯韋方程組。
2、超聲波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二、產生不同
1、電磁波
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電與磁可說是一體兩面,變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即電流會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則會產生電場。
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構成了一個不可分離的統一的場,這就是電磁場,而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形成了電磁波,電磁的變動就如同微風輕拂水面產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稱為電磁波,也常稱為電波。
2、超聲波
聲波是物體機械振動狀態(或能量)的傳播形式。超聲波是指振動頻率大於20000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動次數(頻率)甚高,超出了人耳聽覺的一般上限(20000Hz),人們將這種聽不見的聲波叫做超聲波。
三、應用不同
1、電磁波
1)微波用於微波爐、衛星通信等。
2)紅外線用於遙控、熱成像儀、紅外製導導彈等。
3)可見光是所有生物用來觀察事物的基礎。
4)紫外線用於醫用消毒,驗證假鈔,測量距離,工程上的探傷等。
5)X射線用於CT照相。
2、超聲波
1)超聲處理
利用超聲的機械作用、空化作用、熱效應和化學效應,可進行超聲焊接、鑽孔、固體的粉碎、乳化 、脫氣、除塵、去鍋垢、清洗、滅菌、促進化學反應和進行生物學研究等,在工礦業、農業、醫療等各個部門獲得了廣泛應用。
2)超聲除油
將黏附有油污的製件放在除油液中,並使除油過程處於一定頻率的超聲波場作用下的除油過程,稱為超聲波除油。引入超聲波可以強化除油過程、縮短除油時間、提高除油質量、降低化學葯品的消耗量。
⑸ 什麼叫超聲波,什麼叫次聲波
一、超聲波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二、次聲波
頻率小於20Hz(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而次聲波的波長往往很長,因此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生衍射。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至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於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甚至相同,容易和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危險時可致人死亡。
(5)超聲波的定義是什麼擴展閱讀
特點:
(一)、超聲波
(1)、超聲波在傳播時,方向性強,能量易於集中。
(2)、超聲波能在各種不同媒質中傳播,且可傳播足夠遠的距離。
(3)、超聲波與傳聲媒質的相互作用適中,易於攜帶有關傳聲媒質狀態的信息診斷或對傳聲媒質產生效用及治療。
(4)、超聲波可在氣體、液體、固體、固熔體等介質中有效傳播。
(5)、超聲波可傳遞很強的能量。
(6)、超聲波會產生反射、干涉、疊加和共振現象。
(二)、次聲波
次聲波的特點是來源廣、傳播遠、能夠繞過障礙物傳得很遠。次聲的聲波頻率很低,在20Hz以下,波長卻很長,傳播距離也很遠。它比一般的聲波、光波和無線電波都要傳得遠。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不僅可以穿透大氣、海水、土壤,而且還能穿透堅固的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築物,甚至連坦克、軍艦、潛艇和飛機都不在話下。
次聲波的傳播速度和可聞聲波相同,由於次聲波頻率很低。大氣對其吸收甚小,當次聲波傳播幾千千米時,其吸收還不到萬分之幾,所以它傳播的距離較遠,能傳到幾千米至十幾萬千米以外。
⑹ 超聲波的意思是什麼
超聲波是指頻率大於20000Hz以上,超過人耳聽覺閾值上限的聲高。超聲波屬於機械波,人耳可聽波的頻率是20-20000Hz,低於20Hz稱為次聲波,高於20000Hz稱為超聲波,超聲波應用范圍很廣,包括工程學、生物學、診斷學、治療學等方面的應用。
但醫學診斷上應用超聲波的頻率是非常高的,一般是1-40MHz,醫學診斷常用的頻率為2-20MHz,1MHz相當於10^6Hz,醫學超聲的物理特性包括:
一、方向性良好。
二、具有反射、散射、折射、衍射等界面性。
三、具有吸收與衰減的特性。
四、具有遇到運動的物體時會產生多普勒效應等特性。
⑺ 什麼叫超聲波
答:人耳的聽覺范圍是16Hz
至
20000Hz.
任何聲波高於20kHz定義為超聲波,因為這些聲音我們根本無法聽到。而低於16Hz的聲波頻率為次聲波,大象可以發出次聲波與幾里外的同伴進行溝通。超聲波具有不能穿透障礙物、方向性強、傳播距離短、衰減快等的特性
⑻ 超聲波的定義
先說一下:什麼是聲波,聲波是物體機械振動狀態(或能量)的傳播形式。所謂振動是指物質的質點在其平衡位置附近進行的往返運動。譬如,鼓面經敲擊後,它就上下振動,這種振動狀態通過空氣媒質向四面八方傳播,這便是聲波(一般情況下,人在自然環境下能夠聽到和感受到的聲波都才稱為聲波)。
當振動頻率高於20KHz以上(或振動頻率大小於16Hz)的,人在自然環境下無法聽到和感受到的聲波都稱為超聲波。人們通常把振動頻率大小於16Hz的聲波叫作次超聲波(簡稱次聲波),而振動頻率大於20KHz以上的才叫做超聲波。
⑼ 超聲波與聲波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於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於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發聲體產生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質中的傳播叫做聲波。聲波藉助各種介質向四面八方傳播。聲波通常是縱波,也有橫波,聲波所到之處的質點沿著傳播方向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聲波的傳播實質上是能量在介質中的傳遞。
2、參數不同
超聲波的兩個主要參數:
頻率:F≥20KHz(在實際應用中因為效果相似,通常把F≥15KHz的聲波也稱為超聲波);
功率密度:p=發射功率(W)/發射面積(cm2),通常p≥0.3w/cm2。
在液體中傳播的超聲波能對物體表面的污物進行清洗,其原理可用「空化」現象來解釋:超聲波振動在液體中傳播的音波壓強達到一個大氣壓時,其功率密度為0.35w/cm2,這時超聲波的音波壓強峰值就可達到真空或負壓,但實際上無負壓存在,因此在液體中產生一個很大的壓力,將液體分子拉裂成空洞一空化核。
此空洞非常接近真空,它在超聲波壓強反向達到最大時破裂,由於破裂而產生的強烈沖擊將物體表面的污垢撞擊下來。這種由無數細小的空化氣泡破裂而產生的沖擊波現象稱為「空化」現象。太小的聲強無法產生空化效應。
聲波的物理參數:
振幅:表示質點離開平衡位置的距離,反映從波形波峰到波谷的壓力變化,以及波所攜帶的能量的多少。高振幅波形的聲音較大;低振幅波形的聲音較安靜。
周期:描述單一、重復的壓力變化序列。從零壓力,到高壓,再到低壓,最後恢復為零,這一時間的持續視為一個周期。如波峰到下一個波峰,波谷到下一個波谷均為一個周期。
頻率:聲波的頻率是指波列中質點在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以赫茲(Hz)為單位測量,描述每秒周期數。例如,1000 Hz 波形每秒有 1000 個周期。頻率越高,音樂音調越高。
相位:表示周期中的波形位置,以度為單位測量,共 360º。零度為起點,隨後 90º 為高壓點,180º 為中間點,270º 為低壓點,360º 為終點。相位也可以弧度為單位。弧度是角的國際單位,符號為rad。
表示具有相同相位度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也是波在一個時間周期內傳播的距離。以英寸或厘米等長度單位測量。波長隨頻率的增加而減少。
3、應用領域不同
超聲波主要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化工等領域運用。聲波主要在地球科學,海洋學,建築學等領域應用。
4、作用不同
超聲波的主要作用:
超聲處理,利用超聲的機械作用、空化作用、熱效應和化學效應,可進行超聲焊接、鑽孔、固體的粉碎、乳化 、脫氣、除塵、去鍋垢、清洗、滅菌、促進化學反應和進行生物學研究等,在工礦業、農業、醫療等各個部門獲得了廣泛應用。
超聲檢驗,超聲波的波長比一般聲波要短,具有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過不透明物質,這一特性已被廣泛用於超聲波探傷、測厚、測距、遙控和超聲成像技術。
聲波的主要作用:
次聲波,研究自然次聲的特性和產生機制,預測自然災害性事件。例如台風和海浪摩擦產生的次聲波,由於它的傳播速度遠快於台風移動速度,人們利用一種叫「水母耳」的儀器,監測風暴發出的次聲波,即可在風暴到來之前發出警報。利用類似方法,也可預報火山爆發、雷暴等自然災害。
通過測定自然或人工產生的次聲在大氣中傳播的特性,可探測某些大規模氣象過程的性質和規律。如沙塵暴、龍卷風及大氣中電磁波的擾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