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機床的發展方向
1、虛擬機床:通過研發機電一體化的、硬體和軟體集成的模擬技術,來實現提高機床的設計水平和使用績效。
2、綠色機床:強調節能減排,力求使生產系統的環境負荷達到最小化。
3、智能機床:提高生產系統的智能化、可靠性、加工精度和綜合性能。
4、e-機床:提高生產系統的獨立自主性以及與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交互能力,使機床不僅是一台加工設備,而是成為企業管理網路中的一個節點。
其中,綠色機床將成為研究熱點。將毛坯轉化為零件的工作母機,在使用過程中不僅消耗能源,還會產生固體、液體和氣體廢棄物,對工作環境和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污染。據此,綠色機床應該具有以下特點:機床主要零部件由再生材料製造;機床的重量和體積減少50%以上;通過減輕移動質量、降低空運轉功率等措施使功率消耗減少30%~40%;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減少50%~60%,保證基本沒有污染的工作環境;報廢後機床材料100%可回收。據統計,機床使用過程中用於切除金屬的功率只佔到25%左右,各種損耗和輔助功能佔去大部分。機床綠色化的第一個措施,是通過大幅度降低機床重量和減少驅動功率來構建具有生態效益的機床。綠色機床提出一種全新的概念,大幅減少重量,力求節省材料,同時降低能耗。
作為現代工業基石的機床產業,是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論如何都不能繞過一個關鍵性問題,中國機床產業由於先天不足,一直在中高端機床項目發展上落於國外主流水準,正處於一個追趕的過程當中。中國數控機床仍然較為落後。中國數控機床市場巨大,與國外產品相比,中國的差距主要是機床的高速高效化和精密化上,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即從解決短缺為主的開放逐步向建設經濟強國轉變,從脫貧向致富轉變,煤炭、汽車、鋼鐵、房地產、建材、機械、電子、化工等一批以重工業為基礎的高增長行業發展勢頭強勁,構成了對機床市場尤其是數控機床的巨大需求。
以技術領先的策略正在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策略轉變:經濟危機往往會催生大規模的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機床工具行業實現製造業服務化,核心在於要以客戶為中心,積極提供客戶需要的個性化服務。因此,從簡單的賣產品轉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以技術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成為當今的趨勢。
中國的產品與中國市場需求反差較大,產品結構亟待快速調整:中國機床行業雖然保持多年持續快速發展,但是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依然存在,整個行業大而不強,高檔產品還大量依賴進口。國產機床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雖然已經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高檔數控機床、核心功能部件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還很低,全行業替代進口的潛力非常巨大。
企業技術創新模式有待完善:由於中國機床企業的地位、工業化水平和品牌影響力在逐步提升,要成為工業強國,其技術的獲得再也不能依賴別人。過去,中國走了一條從模仿到引進的道路,從現在開始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企業技術遇到新的封鎖,建立自主、新型、戰略性的產學研創新模式是支撐產品結構調整技術來源的惟一途徑。
中國數控機床行業將延續結構調整的勢頭,不斷以新產品、新亮點佔領更大市場。數控切割機床按切割方式可分為火焰切割和等離子切割兩大類。隨著下遊行業需求的不斷提高,對數控機床配件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東北地區發展不快,其他地方的發展也比較緩慢。三是調結構促轉型取得成效。面對金融危機,廣大企業應不斷調整結構、提高質量、增加品種及推動產業升級,再加上企業加強管理,降低費用,所以企業效益明顯好轉。數控切割機床裝飾性發展趨勢可見一斑,數控切割機床更多的是強調在機械性能、操作簡便、價格經濟、加工精度穩定等方面。在金屬材料加工日益要求普及和批量化的今天,數控切割機床除了要滿足上述功能性外,還要具有多切割方式的適用性。
國內數控機床企業為了提高自身實力,更快地拓展國際市場,將採取多種手段加快和國外企業的融合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競爭力。在繼續開拓美國、日本等國家市場的同時,在東南亞、中東、俄羅斯、歐洲、非洲等也全面開花。據了解,當前金屬切割數控機床行業運行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外銷企業困難較大。從規模以上企業來看,以內銷為主的品牌企業發展勢頭較好。沒有品牌的中小企業發展比較困難。二是各地區發展不夠均衡,浙江、山東、河北、北京以及四川發展比較快,廣東的民營企業發展也較快。
數控切割機床行業多數企業都是依靠降低產品售價來獲得市場,造成的後果是產品價格低、附加值低、利潤低,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持續發展。隨著產業的發展和競爭的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擁有自主的專利、設計,注重品牌的打造和營銷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最佳選擇。
❷ 國內機床行業現狀怎麼樣
近年來,受益於國家振興裝備製造業的大環境和強勁的市場需求拉動,國內機床工具行業出現了技術長足發展、投資熱情高漲的局面。「十二五」規劃已將振興裝備製造業作為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要內容,數控機床則成為振興裝備製造業的重點之一。未來,我國將重點發展高速、精密、復合數控金切機床;重型數控金切機床;數控特種加工機床;大型數控成形沖壓設備及數控機床的相關部件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機床行業月度市場監測分析報告前瞻》顯示,2011年,中國生產機床109.84萬台,實現工業總產值6606.5億元,同比增長32.1%,其中數控機床27.21萬台,增速達15.26%,數控機床已成為機床消費的主流。尤其是高檔數控機床屬於高端裝備製造業,具有高技術含量、高技術附加值的特徵,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著力點,未來高檔數控機床市場巨大。
❸ 為何中國的機床如此落後,軍工發展卻如此迅速呢
沒有高端的機械裝備,絕對製造不出來高端的武器。
人氣不足,迎難而上。彎道超車是不可能,只有腳踏實地,更多的投入和付出才能追上腳步,f22都是35年前研發的產品的了,想彎道必翻車,我們就是太聰明了,都想投機取巧走捷徑。中國第一代重工業來自前蘇聯的援助,大家都知道蘇聯的印象就是老大粗,東芝事件中偷偷賣給蘇聯的還不是最先進的機床,結果蘇聯就有巨大進步,能理解蘇聯機床和日本的差距吧。咱們的機床也是學習蘇聯的(後面高端機床也是走仿製的路,實際機床肯定不是拆就能學會的,畢竟不是老大粗的裝備),所以實際差距可想而知。
中國機床、發動機、高端晶元、操作系統、前沿醫學、基礎理論等在世界上基本處於二流甚至三流水平,中國製造應該說中國組裝更合適,企業經營也是短期行為,極少有像華為那樣大量資金投入研發、考慮長遠的企業!中國的機床很落後嗎?
從綜合實力看,只落後德國、日本,中國的80%的企業,是使用國產機床賺錢,中低端機床是國產貨為主,產量很大,不要想像中國什麼都有要拿第一,人家是發達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產業,如果我們的機床、汽車也拿世界第一,那人家怎樣活?要知道整體環境上,我們的工業比歐美發達國家落後了幾十到一百年,中國的政府和大多數人都太好面子了,不能正確地面對事實,甚至還在鼓吹中國製造,不能給我們的年輕人和小孩子給個正確的引導作用,讓我們年輕的一倍奮發圖強,努力發展工業製造。
❹ 為什麼很多國家造不出高精度機床,難度在哪裡
擁有高精度機床的國家,最出名的就要數德國和日本,接下來我們就根據這兩個國家來進行一些總結。
匠人精神的缺失則與上面的原因都有很大關系,匠人一方面無法得到好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擔心溫飽問題,自然無法去堅持自己在工藝上的追求。
❺ 作為中國工業的基礎,沈陽大連的機床卻破產不斷是為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於快速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兩者之間的重要性,現代工業的發展是需要技術含量極高的,那麼也存在著一些老的工業面臨淘汰的問題,作為中國工業的基礎,沈陽大連的機床就是經濟發展後跟不上技術更新而導致破產以下是我對大連的機床的一些了解。
總之要想使機床行業發展的更好,像以前那樣繁榮,那必須加大投入,必須要讓國家重視起這一行業,最重要的是要加大這一方面的人才力度,投入吸引人才增大工資,創造一些福利政策,保證機床行業的發展,而且現在機床行業也是相對比較重要的行業,是國家重工業發展的基礎,所以我們要開發新思路,創造條件來重新打造機床產業的繁華!
❻ 為什麼國內的大型數控機床得不到發展,是技術有瓶頸還是資金問題;難道沒市場嘛,求真相
一般都認為國內做的機床精度差,穩定性差,質量差。 說到底還是技術差,數控系統的核心技術都是進口的,國產系統很多功能都實現不了,進口國外的系統,很多功能都不對中國用戶開放…… 還有中國的鑄鐵材質差,造成機床整體鋼性差,等等
❼ 就目前發展形勢講,中國產業升級是不是已經失敗了
沒有,只不過是中國產業升級是起步晚而已。
產業升級會是比較長時間的進行時,而且全世界只有中國依靠國有資本才能追趕上,中國產業升級一定會成功。對於私人資本而言,研發投入大周期長,而且即使研發成功也會面臨被制裁被打壓的風險,很難獲得超額利潤來獲得補償,所以不會有私人資本做這事兒。
只有中國可以依靠國有資本推進。當然弊端也很明顯,效率會比私人資本相對低下,成本高昂,周期也會拉長。只是對大眾而言,成功之前需要分擔成本,成功之後想當長時間不會有超額回報,要等到產業實現超越之後。才能體現出來
在國家剛提出產業升級的時候:
這幾年傳統製造業去產能,機床生產減少,機床母機出口量提升。互聯網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業比重提高。這都是產業升級的結果。
❽ 為何中國的機床如此落後,軍工發展卻如此迅速
我們中國人只要下決心想弄的東西就沒有整不成的!原子彈復不復雜?我們不也照樣整出來了嗎!還有一點就是以我們一國之力想樣樣都跟世界水平看齊那是不可能的!一國之力畢竟有限,美國先進但也不是樣樣先進,但美國有個好處是中國不能比的,就是美國能買著世界先進的東西,我們不行,一些生產先進設備的國家故意封鎖我們,這使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比美國大!沒辦法!我們只能自己干,這是我們的悲哀!誰讓滿世界都怕中國強大呢!
對於沈陽機床和大連機床國家應該扶持,然後多管齊下,每年對企業進行審計,對領導和員工進行評級加級效工資,如果企業連續三年虧損,狠查腐敗,主要負責人降級撤換,無能力員工辭退,用高工資在全世界招機床精英!
潛心研發,工匠精神,提高待遇,能者就上,庸人下課,拒絕內招,堵住後門!希望中國機床迎來春天,被人卡脖子會很被動的,機床!製造業之母,沒有好機床設備一切都是空話!製造出來,還要虛心聽聽客戶心聲,優點,缺點,不斷完善才能走的更遠。
關鍵是好東西永遠不會便宜,但國人普遍的想法是既然多花錢,為什麼不買進口的?所以,國產高精度機床由於市場太小,反而出現虧損,很多企業也就不願意花錢去搞,變成了一個死循環。
❾ 數控機床行業的發展空間如何
加工中心是最常見的數控機床,品牌眾多,價格差別也相當的大。到底差異在哪裡呢?且聽老金評說。老金孤陋寡聞,請沒有被提到的加工中心廠家釋懷,此文也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見請盡管拍磚。
世界上第一台加工中心是1958年由美國卡尼-特雷克公司首先研製成功的。它在數控卧式鏜銑床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動換刀裝置。北京機床研究所1975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台卧式加工中心JCS-013 ,1978年試制出中國第一台立式加工中心JCS-018。也有說法是JCS-013實際上是北京第二機床廠製造的。當年,中國和世界的技術距離是17年。
如今,中國目前的加工中心技術應用基本和世界同步,在精度和穩定性方面和世界一流水平有比較大的差距。為什麼同樣一台850立式加工中心(X向行程為800mm,Y向行程為500),國外和國產有很大的價格差距,為什麼國產品牌之間也有相當的價差?
國內外典型的立式加工中心廠家分為7類,以最常規的廠家標准配置三軸850立式加工中心為例(僅針對主力機型,各廠家配置會有所不同),來談談這7類產品的特點。通過排隊和對比,做出一個對國內機床所佔位置的正確分析。
每支梯隊的區分讓老金大傷腦筋,本文所提到的廠家均為經受多年市場考驗得以生存的企業,其產品售價基本得到市場認可,產品售價基本能體現他們的產品配置和實際價值。最終決定以大致售價作為依據,這種劃分實際上並不很科學,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第1梯隊---超一流選手:潛心走自己的路,讓歷史去評價吧
第1梯隊中的瑞士米克朗、瑞士寶美、瑞士斯特拉格、瑞士利吉特、瑞士威力銘、德國哈默、德國奧美特、德國巨浪等品牌,屬於加工中心領域的超一流選手,售價大於150萬。
無論從外觀內在,還是設計水平及創新性,抑或加工能力和加工精度,幾乎無可挑剔。精工細作,精益求精,機床加工精度極高,產量很低。因價格實在太貴,使用成本實在太高,用戶往往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購。
第1梯隊的加工中心品牌形象高高在上,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矣,猶如機床中的超級跑車。曲高和寡,采購和使用成本的高昂直接導致市場應用率非常之低。售價雖高,利潤不一定高,品質雖好,經營不一定好,光鮮之後的轉身可能是心酸的淚水。瑞士米克朗已經被瑞士阿奇夏米爾集團收購、瑞士寶美被瑞士斯特拉格收購…不由聯想起世界頂級超級跑車布加迪威龍,叱吒車壇的背後是4度轉手的悲慘。
機床的品質由床身材料優劣、機械加工水平、零部件質量、裝配質量以及生產管控等環節來確保,機床裝配質量始終靠人工保證,不象汽車、家電等產品可以實現自動化裝配。裝配技工水平有高有低,機床批量生產又有苛刻的交貨時間限制,正因為如此,大批量生產的機床很難保證很高的水平,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銷量排名前十名的機床廠商無法進入第1梯隊的原因。
第2梯隊---壓陣高手:家大業大名氣大,坐鎮工廠好幫手
第2梯隊中的德國DMG、德國斯賓納、德國斯塔瑪、日本森精機、日本大偎、日本馬扎克、日本牧野、日本豐田工機、美國MAG、美國哈挺喬堡、義大利菲迪亞、西班牙達諾巴特等多位選手的大名幾乎耳熟能詳,是世界一流機械生產企業的主力機床,售價定位80-150萬。
這些選手均常年位居世界機床銷售額榜單的前列。普遍中小批量生產,管控到位,品質很好僅用於生產高利潤的產品。價格相對第1梯隊來說比較接地氣。
第2梯隊廠家推廣力度大、市場佔有率高、專門解決高難機械加工問題,鼎鼎大名幾乎超過第1梯隊。對於有一定規模的機械加工企業,如果沒有幾台第2梯隊選手坐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有些企業的機床絕大多數是中低端的,也會買個一兩台第2梯隊機床來充門面,專供接單和客戶參觀之用。這和奧迪車雖說不是頂級豪華車卻可以成為公務車首選的道理是一樣的。
第1、2梯隊在產品品質、科技創新方面大幅領先。目前,天然或者人造大理石床身技術、床身恆溫技術、直線電機驅動、滾珠絲桿中心冷卻、重心驅動、超快速換刀機構、高速電主軸等先進技術,均率先應用在第1、2梯隊的產品中。
第1、2梯隊幾乎是瑞士人、德國人、日本人的天下,他們的嚴謹和這三個國家始終如一重視技能培訓的傳統是他們能製造出優秀機床的根基。10年內,中國企業進入第1、2梯隊的機會很渺茫。
第3梯隊---攻堅好手:不埋怨不放棄,解決問題是要點
中日合資北一大偎、中日合資小巨人馬扎克、美國哈挺喬堡、美國哈斯、韓國斗山、韓國現代、韓國三星、台灣永進、台灣東台、台灣台中精機、台灣快捷、台灣高峰等品牌,是國內一線機械生產企業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售價在45-80萬之間。
生產一流產品的企業雖然也使用第1、2梯隊的機床,但由於采購成本太高,實際大批量使用的還是以第3梯隊的機床為主。這些機床結實耐用、可靠穩定,關鍵時刻不掉鏈子,是確保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的好幫手。
第3梯隊大多是國外及台灣機床企業在國內的合資品牌或者在國內生產,在機床的生態環境中扮演了狼的角色,對推動國內機床業的技術、管理及營銷水平,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
第4梯隊---實戰主力:實力不俗鬥志揚,忙頭苦幹望前程
北一、北京機電院、南通科技、新瑞、紐威、日發、海天、大金、台灣麗馳、台灣大僑、台灣大立、台灣友佳、台灣麗偉、台灣艾格瑪、台灣綺發等品牌,是一、二線機械生產企業中的主力機床品牌。價格在32-45萬左右。
第4梯隊的機床市場保有量不亞於第3梯隊,雖說在穩定性和精度保持性方面略遜於第3梯隊,因為價格更加平易近人,同樣成為了高水平機械加工企業中的主力機型。
這支梯隊的企業由國內優秀企業和一些台灣企業大陸工廠組成,稍稍努把力就有可能對第3梯隊造成威脅,特別是幾家民營國產機床企業起點高、進步快,很有希望在幾年之後躋身於第3梯隊。
第5梯隊---萬金油:不挑食不挑活,什麼都干什麼都做
沈陽、寶雞、雲南、大連、長征、漢川、寧江、凱達、聯強(新浙)、青海一機、魯南、杭機、寶佳、皖南、捷甬達、永華、迪萊姆、大天、嘉泰、隆盛等品牌的加工中心,在任何一個角落裡的機械加工企業里都有可能看到。售價大致25-32萬。部分品牌也會推出一些偷工減料的特價機型,不推薦使用。
這個價位區間的850立加在國內的市場銷售數量最大,最能被普通機械用戶所接受,屈指數數品牌有一兩百家之多,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什麼臟活、累活、沒人乾的活都是這些機床在做,工作環境相應比較惡劣,恆溫恆濕環境的優越環境與他們無關。
這支梯隊至少有一半的廠家採用組裝光機的方式生產立加,產品同質化嚴重,進入門檻比較低。如果工廠規模相當、管理合理,不同品牌品質之間的差異很小。
選擇這支梯隊的機床需要用戶具備比較強的應用能力,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床部件和選配件,用對、用好機床可以生產出讓人刮目相看的產品。
國產機床幾大巨頭完全有能力造出第3、4梯隊的立加,卻對自己放鬆要求,自甘平淡混跡在第5梯隊打價格戰,拿著國家的巨額補貼去做與中小企業爭利的事情,叫人說什麼才好呢?幾大巨頭頻繁的並購國外機床企業沒有給自身產品和市場帶來實質性的提升,卻得到了「國外機床品牌摧毀者」的外號,問題出在哪?
第6梯隊---經濟實惠型:能用就是不浪費,夠用就是好選擇
海滕、百事特、一鳴、大森、鼎亞、海特、力創、鼎泰、中博等小品牌機普遍選用低端品牌數控系統,大約銷售價格18-25萬。部分企業為組裝光機的生產模式。
第6梯隊的機床由於企業相對規模較小,品質規范化管理方面差於第5梯隊。同時為了降低成本,零部件選購方面也會選用一些廉價品牌,對穩定性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嚴格的出廠烤機和出廠檢驗是降低機床出廠故障率的好方法。
對於產品精度要求不高、采購預算比較緊張的中小企業來說,第6梯隊的加工中心是不錯的選擇。西門子808D的出現也讓這個梯隊的立加多了數控系統的選擇。
第7梯隊---省錢首選:認真細致選對人,創業起步好幫手
第7梯隊為代裝游擊隊組裝的加工中心,付出代價小於18萬。
做法是用戶自行購買光機、數控系統、絲桿、刀庫等部件,然後代裝游擊隊負責到現場組裝,品質水平和場地條件、代裝游擊隊的工作情緒直接相關,品管等QC流程是沒有的。服務質量不用動腦也能知道。
這個檔次的加工中心一般用的是台灣新代、寶元或者是國產的凱恩帝、廣州數控系統,三菱M70和FANUC 0I-MATE MD也很常見。絲桿導軌用的品牌也不差,其他部件則是抱著能省則省的態度去采購。
如果你和代裝游擊隊的私交很好,而且該代裝技師的水平很高,自己又懂點機械和電氣維修,那麼恭喜你已經大大降低了機床的采購和使用成本。如果不具備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兩項,那麼你付出的使用代價可能會比采購第6甚至第5梯隊更高。
囊中羞澀的創業者用此方式購買立加的比例較高,購買時請注意兩項,一是要反復調研,深入了解機床光機、零部件的品質以及機床驗收方法,二是要調查代裝游擊隊的口碑。
總結語:
7支梯隊的立加廠家組成了一個菱形,菱形上頂點代表第1梯隊,從上往下隊伍不斷壯大,菱形左右兩點之間的連線代表第5梯隊也就是生產廠家最密集的梯隊,再往下隊伍開始縮容,菱形最下方的點代表第7梯隊。
1-3梯隊是清一色的外資企業,第4梯隊由國產和台企組成,第5-7梯隊是國產的天下。國外不是沒有5-7梯隊的產品,該區間國產立加的強勢讓他們無法擠入國內市場,這是中國人應該值得驕傲的。
國產立加突破到第3梯隊不是難事,再往上就難度重重,望在座的諸君努力進取造出世界一流的機床,讓老金能活著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❿ 機床被稱為製造之母為何中國的機床如此落後,軍工發展卻如此迅速
我國自行研製的重型機床的加工精度已經達到了0.008毫米雖然與國際先進水平的0.005毫米還有差距。而導致中高端機床國內的不如國外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賣不出去,待遇低,成本高等等。事實上軍工對重型機床的需求比較高,而我國的重型機床與國外的差距不算大,此外,國內的軍工企業也有進口國外的機床。可以說,在國產重型機床和進口機床的作用下,我國的武器裝備才有了這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