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空調1.5匹等於多少瓦
通常在735瓦到1100瓦之間。
具體跟空調匹數、空調製冷量及能效比等有關。如在不含電輔情況下,1P空調功率為735瓦,1.5P空調為1100瓦。此外不同牌子型號的空調、功率也會有些許差異。
在選擇空調時,要看它的匹數,法定空調匹數與功率為1P約2325瓦,適用於12平的房屋,1.5P約3500瓦,適用於16平房屋。2P空調功率約5100瓦,適用於25平左右的房屋。但具體也跟使用面積、當地的氣候、房間保溫性、樓層及西曬等原因有關。
空調選擇
通常情況下,家庭普通卧室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15~145W,客廳、飯廳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45~ 175W。房間保溫好、密封好、不朝陽可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層高較高時應再適當加大。一般情況可取中值,如卧室取130,客廳取160。
15平方米:130*15=1950(W),因沒有相應製冷量的空調,就近選22型;
20平方米:130*20=2600(W),選26型;
25平方米:130*25=3250(W),選32型;
28平方米:130*28=3640(W),選35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空調匹數
⑵ 製冷量15kw空調電壓等級多少
你說的15KW不知道是不是耗電功率,若是,只能說它與製冷量沒法直接換算。因為製冷量與電功率雖然都是以W為單位,但是,它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里涉及到一個能效比的問題,普通家用空調能效比在2.6-3.2左右,若是能效比為3,則製冷量為15*3=45KW。
⑶ 1.5匹的空調功率是多少千瓦
你好:
1,空調器的 1.5 匹是【製冷量】:1P 是 2500W ,1.5P 是 3500W 。
2,由於空調器的【能效比不盡相同】,不能直接換算的,應該以銘牌為准。
【注】:
空調器的【製冷功率】和【輸入電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製冷功率 ÷ 輸入電功率 = 【能效比】,在銘牌上可以計算出來的。
⑷ 1.5匹空調到底是多少瓦
1.5匹的應為2000×1.5×1.162=3486W,依此類推,大致能判斷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製冷量2300~2600W都稱為一匹,3200~3600W為1.5匹,4500~5500W為2匹。
空調的匹數表示空調的輸入電功率,1匹=735w,根據空調的能效比可知製冷量,例如,能效比3.0,那麼一匹空調製冷量是2205瓦。一般家用可根據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好壞、樓層、朝向、高度等因素,按每平方米配製冷量 150~220W計算空調的製冷量大小即可。
(4)15製冷量多少w擴展閱讀
由於空調的質量不同,其能效比也不同(能效比是反映空調製冷效率的參數,即實際製冷量與輸入功率的比值,如一台製冷量為3000W的空調,其輸入功率為1000W,那麼能效比就是3),在輸入功率相同的情況下,其製冷量卻並不相同;
如一台能效比為2.6,輸入功率為1000W的空調,其製冷量就是2600W;而另一台能效比為3.5、輸入功率同為1000W的空調,其製冷量就是3500W。可見製冷量就相差很大了,按「匹」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⑸ 製冷量15千瓦24小時用多少度電
親,製冷量15千瓦換算成電功率是4500W,24小時用108度.
⑹ 哪位清楚15匹空調的製冷量是多少
空調匹(hp)的概念其實指的是壓縮機的輸入功率而言,1hp=746w(注意不是公制的1p=735w)。其與製冷量不存在一個精確對應的換算關系,
因為各個空調的能效比(製冷量/輸入功率)是不一樣的。但對一個性能較好的空調,能效比一般在3-4左右。這樣算一下,約在6800-8000之間吧。
⑺ 1.5匹的空調功率是多少千瓦
1.5匹的空調功率為3200~3600W。
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風扇電機以及電控部分。因不同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的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也各有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計算。
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以國際單位換算應乘以1.162,故單位時間內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這里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
1.5匹的應為2000×1.5×1.162=3486W,依此類推,大致能判斷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製冷量2300~2600W都稱為一匹,3200~3600W為1.5匹,4500~5500W為2匹。
(7)15製冷量多少w擴展閱讀:
空調匹數和房間面積的關系:
買空調並不是匹數越大越好,一定要按房間面積來挑,合理的匹數在使用時的節能效果會比較出眾,對於面積狹小的房間,選擇匹數大的空調就是一種浪費,對於空間較寬敞的房間,匹數不夠則達不到理想的製冷制熱效果。
換算到房間面積,1匹空調適用房間10-15平方米,1.25匹適用10-19平方米,1.5匹適用16-26平方米, 2匹適用20-37平方米,3匹適用50-58平方米。
買空調要根據空間大小和實際居住情況來選擇。一般的選擇原則為:製冷時150-250W/平方米,制熱時250-350W/平方米,此外還需綜合考慮空間高度、層次朝向、密封性能和居住人口等因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空調匹數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空調匹數並非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