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聲波探傷和射線探傷的區別
超聲波探傷和射線探傷是兩種常用的無損檢測方法,它們在檢測原理、應用效果及優缺點上存在顯著差異。
首先,從檢測方法上看,超聲波探傷是通過利用超聲波透入金屬材料最深處,在遇到缺陷或零件底邊時產生反射,通過檢測反射波形來判斷缺陷的位置和尺寸。而射線探傷則是利用射線穿透被檢測的焊接部位,因焊接缺陷對射線吸收程度不同,使射線在膠片上形成的影像強度各異,從而精確展示缺陷的位置、形態和大小。
其次,兩者的檢測原理亦有區別。超聲波探傷通過波束天線從零件表面發射超聲波,穿透金屬材料內部,遇到缺陷或底邊時產生反射,反射波在熒光屏上顯示為脈沖波形,據此判斷缺陷的位置和大小。而射線探傷則是通過射線穿透焊接部位,缺陷對射線的吸收差異導致膠片上影像強度不同,從而呈現缺陷的具體情況。
在優缺點方面,超聲波探傷具備較高的檢測靈敏度,檢測速度快且成本較低,操作簡便,效率高,對身體無害等優點,但對檢測表面要求光滑,需要經驗豐富的人員辨別缺陷類型,對缺陷的成像效果不如射線探傷直觀。超聲波探傷特別適用於檢測厚度較大的零件。而射線探傷則在透照時間、速度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尤其是對厚度小於30mm的焊接部位檢測靈敏度高,但設備復雜、成本高,對大型缺陷敏感但對條狀缺陷尤其是薄板中的細微未熔透或微裂紋檢測困難,而超聲波對條狀缺陷檢測較為敏感,但對點狀缺陷的定量分析難度較大。
綜合來看,射線探傷在檢測容積型缺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超聲波探傷則更擅長檢測面缺陷。選擇哪種檢測方法應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以最有利於檢測潛在缺陷為原則。
㈡ 超聲波探傷和射線探傷的區別
射線探傷與超聲波探傷的區別:
射線:對人體有輻射。有底片,對氣孔、攙雜等超標缺陷檢測是強項。
超聲波:對人體無輻射。沒有底片,對裂紋等超標缺陷檢測是強項。
X射線對體積型缺陷敏感,但對線狀缺陷,特別是厚板中細微的未焊透(熔入缺乏)或微裂紋等難於發現,而超聲波探傷儀對線狀缺陷敏感,卻對點狀缺陷的定量不輕易定準;射線照像對工件外表要求不高。
它是經過底片來評價焊接質量的,其特點是直觀且易於定性和存檔,但難於確定深度偏向的尺寸。而超聲波探傷儀對檢測面的要求較嚴厲。
它是經過熒光屏上的波形來評價缺陷的,其特點是易於確定深度,但不直觀且不易存檔,定性要經綜合判別,檢測人員應本質好和責任心強。
射線對人體有害,故要防護,且要消耗很多的膠片和葯品,檢測費用較高,而超聲波探傷儀對人體無害,且檢測費用較低。
射線能檢測粗晶資料(如奧氏體焊縫等),而超音波檢測此類資料堅苦。
射線:對人體有輻射。有底片,對氣孔、攙雜等超標缺陷檢測是強項。英國人比較看好此辦法。
超聲波:對人體無輻射。沒有底片,對裂紋等超標缺陷檢測是強項。歐洲人比較看好此辦法。
射線能確定缺陷平面投影的地位、巨細,不合用於鍛件、管材、棒材、T型接、角接以及堆焊層的檢測。超聲能確定缺陷的地位和相對尺寸,合用於鍛件、管材、棒材、T型接、角接以及堆焊層的檢測。
㈢ 射線檢測與超聲波檢測哪個靈敏度更高
1.超聲探傷定性,定量,定位的准確率低於射線。
2.對於薄板,由於超聲探頭存在盲區,精度很低,多採用射線。
3.射線底片易於保留,有追溯性
4.超聲探傷機對操作人的手法,經驗要求較射線高。
5.受環境溫度影響超聲較射線大。
無損檢測方法薯櫻燃的選擇
(1)壓力容器的對接接頭應當採用射線檢測或者超聲檢測,超聲檢測包括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TOFD)、可記錄的脈沖反射法超聲檢測和不可記錄的脈沖反射法超聲檢測;當採用不可記錄的脈沖反射法超聲檢測時,應當採用射線檢測或衍射時差法超聲檢測做為附加局部檢測。
TOFD技術採用一發一收兩個探頭進行檢測,系統通過計算從缺陷尖端獲得的衍射信號的時差,判斷缺陷的大小和位置的一種超聲檢測技術。和常規的脈沖回波相比有兩個最大的不同是:
A) 有很高的定量精度(絕對的誤差是正負一毫米, 而監測的誤差是正負零點三毫米), 在檢測的過程中對缺陷的角度不敏感, 定量是基於衍射信號的時間而不是基於信號的波幅。
B) 使用TOFD的時候, 對缺陷的定性有可能不被承認, 原因是衍射信號的波幅不依賴於缺陷的尺寸, 在保證全覆蓋的前提下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分析, 因此進行TOFD的培訓和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TOFD技術主要用於碳鋼焊縫的檢測,但原理上數虛也可以應用到其它被業主認可的材料。TOFD已經被證明可用於9-300mm(0.375-12英寸頌改)壁厚材料的檢測,而採用多通道TOFD系統可用於400mm壁厚焊縫檢測(包括10MHz、5MHz、3.5MHz和2.25MHz探頭)。
(2)有色金屬制壓力容器對接接頭應當優先採用X射線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