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製冷設備 > 無線接收設備中包含下面哪個電路

無線接收設備中包含下面哪個電路

發布時間:2022-04-02 15:14:19

㈠ 常用的通信收發設備中常有哪些高頻電路它們的主要功用有哪些

通信收發設備中使用的高頻電路時波長為10〜100m(頻率為3〜30MHz)的「無線通信」。主要以天波形式傳播信息,以在電離層與地面之間來回反射的方式向前傳播。傳輸距離遠,建立通信電路容易,通信設備簡單,但由於電離層不穩定,接收信號忽強忽弱,形成衰落現象,而影響通信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高頻電路基本上是由無源元件、有源器件和無源網路組成的。高頻電路中使用的元器件與低頻電路中使用的元器件頻率特性是不同的。高頻電路中無源線性元件主要是電阻(器)、電容(器)和電感(器)。

高頻電路的作用:高頻電路與低頻電路一樣,有電壓增益和功率增益的指標。對於諧振放大電路,是指在諧振頻率f0處,對於寬頻放大電路,是指在一段頻率泡圍。

高頻放大電路的穩定性是指工作狀態或條件發生變化時,其主要性能的穩定程度。例如,環境溫度的改變或電源電壓的波動,會影響放大電路的直流工作狀態;電路元件參數也會改變,導致放大電路增益發生變化,中心頻率偏移,諧振曲線畸變。甚至產生自激而完全不能工作。

(1)無線接收設備中包含下面哪個電路擴展閱讀:

高頻電路的性能指標:

1、增益:高頻電路與低頻電路一樣,有電壓增益和功率增益的指標。對於諧振放大電路,是指在諧振頻率f0處,對於寬頻放大電路,是指在一段頻率泡圍。

2、通頻帶:與低頻電路概念相似,對於諧振放大電路,通頻帶是指相對於諧振頻率f0,歸一化幅竟下降到0.707的兩個對應頻率之差;對於寬頻放大電路,則是相對於一段頻率的相應定義。

3、選擇性:選擇性主要針對諧振放大電路,表徵電路選擇有用信號抑制無用信號的能力,通常用矩形系數和抑制比來衡量,都是基於電路的諧振特性曲線。

4、雜訊系數:放大電路工作時,由於種種原因會產生載流子的不規則運動,在電路內部形成雜訊,使信號質量受到影響。這種影響通常用信號功率Ps與雜訊功率Pn之比(簡稱信噪比)來描述。雜訊系數定義為輸入信噪比與輸出信噪比之比。

㈡ 求無線發射接收模塊電路圖

無線數據傳輸廣泛地運用在車輛監控、遙控、遙測、小型無線網路、無線抄表、門禁系統、小區傳呼、工業數據 採集系統、無線標簽、身份識別、非接觸RF智能卡、小型無線數據終端、安全防火系統、無線遙控系統、生物信號採集、水文氣象監控、機器人控制、無線232 數據通信、無線485/422數據通信、數字音頻、數字圖像傳輸等領域中。

這是DF發射模塊,體積:19x19x8毫米,右邊是等效的電路原理圖

主要技術指標:

1。通訊方式:調幅AM
2。工作頻率:315MHZ (可以提供433MHZ,購貨時請特別註明)
3。頻率穩定度:±75KHZ
4。發射功率:≤500MW
5。靜態電流:≤0.1UA
6。發射電流:3~50MA
7。工作電壓:DC 3~12V

315MHZ發射模塊 8元一個 433MHZ發射模塊 8元一個

DF數據發射模塊的工作頻率為315M,採用聲表諧振器SAW穩頻,頻率穩定 度極高,當環境溫度在-25~+85度之間變化時,頻飄僅為3ppm/度。特別適合多發一收無線遙控及數據傳輸系統。聲表諧振器的頻率穩定度僅次於晶體, 而一般的LC振盪器頻率穩定度及一致性較差,即使採用高品質微調電容,溫差變化及振動也很難保證已調好的頻點不會發生偏移。

DF發射模塊未設編碼集成電路,而增加了一隻數據調制三極體Q1,這種結構使得它可以方便地和其它固定編碼電路、滾動碼電路及單片機介面,而不必 考慮編碼電路的工作電壓和輸出幅度信號值的大小。比如用PT2262等編碼集成電路配接時,直接將它們的數據輸出端第17腳接至DF數據模塊的輸入端即 可。

DF數據模塊具有較寬的工作電壓范圍3~12V,當電壓變化時發射頻率基本不變,和發射模塊配套的接收模塊無需任何調整就能穩定地接收。當發射電 壓為3V時,空曠地傳輸距離約20~50米,發射功率較小,當電壓5V時約100~200米,當電壓9V時約300~500米,當發射電壓為12V時,為 最佳工作電壓,具有較好的發射效果,發射電流約60毫安,空曠地傳輸距離700~800米,發射功率約500毫瓦。當電壓大於l2V時功耗增大,有效發射 功率不再明顯提高。這套模塊的特點是發射功率比較大,傳輸距離比較遠,比較適合惡劣條件下進行通訊。天線最好選用25厘米長的導線,遠距離傳輸時最好能夠 豎立起來,因為無線電信號傳輸時收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一般實用距離只有標稱距離的20%甚至更少,這點需要在開發時注意考慮。

DF數據模塊採用ASK方式調制,以降低功耗,當數據信號停止時發射電流降為零,數據信號與DF發射模塊輸入端可以用電阻或者直接連接而不能用電容耦合,否則DF發射模塊將不能正常工作。數據電平應接近DF數據模塊的實際工作電壓,以獲得較高的調制效果。

DF發射發射模塊最好能垂直安裝在主板的邊緣,應離開周圍器件5mm以上,以免受分布參數影晌。DF模塊的傳輸距離與調制信號頻率及幅度,發射電 壓及電池容量,發射天線,接收機的靈敏度,收發環境有關。一般在開闊區最大發射距離約800米,在有障礙的情況下,距離會縮短,由於無線電信號傳輸過程中 的折射和反射會形成一些死區及不穩定區域,不同的收發環境會有不同的收發距離。

DF發射模塊可以配兩種接收模塊組合使用

1。超再生式接模塊

超再生接收模塊的體積:30x13x8毫米 模塊的中間兩個引腳都是信號輸出,連通的。

這是DF超再生接收模塊的等效電路圖

主要技術指標:

1。通訊方式:調幅AM
2。工作頻率:315MHZ(可以提供433MHZ,購貨時請特別註明)
3。頻率穩定度:±200KHZ
4。接收靈敏度:-106DBM
5。靜態電流:≤5MA
6。工作電流:≤5MA
7。工作電壓:DC 5V
8。輸出方式:TTL電平

315MHZ超再生接收模塊 7元一個 433MHZ超再生接收模塊 7元一個

DF接收模塊的工作電壓為5伏,靜態電流4毫安,它為超再生接收電路,接收靈敏度為-105dbm,接收天線最好為25~30厘米的導線,最好能 豎立起來。接收模塊本身不帶解碼集成電路,因此接收電路僅是一種組件,只有應用在具體電路中進行二次開發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這種設計有很多優點,它可以 和各種解碼電路或者單片機配合,設計電路靈活方便。

這種電路的優點在於:

1。天線輸入端有選頻電路,而不依賴1/4波長天線的選頻作用,控制距離較近時可以剪短甚至去掉外接天線
2。輸出端的波形相對比較干凈,干擾信號為短暫的針狀脈沖,所以抗干擾能力較強。
3。DF模塊自身輻射極小,加上電路模塊背面網狀接地銅箔的屏蔽作用,可以減少自身振盪的泄漏和外界干擾信號的侵入。
4。採用帶骨架的銅芯電感將頻率調整到315M後封固,這與採用可調電容調整接收頻率的電路相比,溫度、濕度穩定性及抗機械振動性能都有極大改 善。可調電容調整精度較低,只有3/4圈的調整范圍,而可調電感可以做到多圈調整。可調電容調整完畢後無法封固,因為無論導體還是絕緣體,各種介質的靠近 或侵入都會使電容的容量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接收頻率。另外未經封固的可調電容在受到振動時定片和動片之間發生位移;溫度變化時熱脹冷縮會使定片和動片間距 離改變;濕度變化因介質變化改變容量;長期工作在潮濕環境中還會因定片和動片的氧化改變容量,這些都會嚴重影響接收頻率的穩定性,而採用可調電感就可解決 這些問題,因為電感可以在調整完畢後進行封固,絕緣體封固劑不會使電感量發生變化。

2。超外差式RX3310接收模塊

超外差接收模塊的體積:35x13x8毫米

主要技術指標:

1。通訊方式:調幅AM
2。工作頻率:315MHZ(聲表上標注為316.8) (可以提供433MHZ,聲表上標注為436,購貨時請特別註明)
3。頻率穩定度:±75KHZ
4。接收靈敏度:-102DBM
5。靜態電流:≤5MA
6。工作電流:≤5MA
7。工作電壓:DC 5V
8。輸出方式:TTL電平

315MHZ超外差接收模塊 14元一個 433MHZ超外差接收模塊 14元一個

這里提供的超外差接收模塊採用進口高性能無線遙控及數傳專用集成電路RX3310A,並且採用316.8M聲表諧振器,所以工作穩定可靠,適合比較惡劣的環境下全天候工作。

超外差接收機對天線的阻抗匹配要求較高,要求外接天線的阻抗必須是50歐姆的,否則對接收靈敏度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如果用1/4波長的普通導線時應 為23厘米最佳,要盡可能減少天線根部到發射模塊天線焊接處的引線長度,如果無法減小,可以用特性阻抗50歐姆的射頻同軸電纜連接(天線焊點右側有一個專 門的接地焊點)

3。超外差RX3400接收模塊

315MHZ 3400超外差接收模塊 25元一個 433MHZ 3400超外差接收模塊 25元一個

超外差RX3400接收模塊的性能比RX3310的更高,主要是靈敏度更高達到-106DB,適合高要求的系統中。

4。超外差RX3600高可靠高靈敏接收模塊

315MHZ 高可靠高靈敏接收模塊 29元一個 433MHZ 高可靠高靈敏接收模塊 29元一個

這是採用RX3600晶元的高可靠高靈敏超外差接收模塊,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接收模塊。

5。超再生低電壓微功耗接收模塊

315MHZ 低電壓微功耗接收模塊 10元一個

這種是315M超再生低電壓低功耗專用接收模塊,其他的接收模塊工作電壓一般要5V以上才能有較好的接收靈敏度,而這種模塊工作電壓只要3V,靜態電流小於220微安,接收靈敏度為-93DB,體積只有25X10X3毫米 。

超再生和超外差接收機的性能區別:

超再生和超外差電路性能各有優缺點,超再生接收機價格低廉,經濟實惠,而且接收靈敏度高,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頻率受溫度漂移大,抗干擾能力差。超外 差式接收機優點是頻率穩定,抗干擾能力好,和單片機配合時性能比較穩定,缺點是靈敏度比超再生低,價格遠高於超再生接收機,而且近距離強信號時可能有阻塞 現象。

DF無線數傳模塊開發注意事項:

DF模塊必須用信號調制才能正常工作,常見的固定碼編碼器件如PT2262/2272,只要直接連接即可非常簡單,因為是專用編碼晶元,所以效果很好傳輸距離很遠。模塊輸出腳在模塊內部通過一個上拉39K 電阻到+5V,使用的時候需要考慮解碼器件的輸入阻抗。 DF模塊還有一種重要的用途就是配合單片機來實現數據通訊,這時有一定的技巧。

1。合理的通訊速率

DF數據模塊的最大傳輸數據速率為9.6KBs,一般控制在2.5k左右,過高的數據速率會降低接收靈敏度及增大誤碼率甚至根本無法工作。

2。合理的信息碼格式

單片機和DF模塊工作時,通常自己定義傳輸協議,不論用何種調制方式,所要傳遞的信息碼格式都很重要,它將直接影響到數據的可靠收發。

碼組格式推薦方案: 前導碼+同步碼+ 數據幀

前導碼長度應大於是10ms,以避開背景雜訊,因為接收模塊接收到的數據第一位極易被干擾(即零電平干擾)而引起接收到的數據錯誤。所以採用CPU編解碼可在數據識別位前加一些亂碼以抑制零電平干擾。
同步碼主要用於區別於前導碼及數據。有一定的特徵,好讓軟體能夠通過一定的演算法鑒別出同步碼,同時對接收數據做好准備。
數據幀不宜採用非歸零碼,更不能長0和長1。採用曼徹斯特編碼或POCSAG碼等,如下面的數據格式有一定檢錯功能:

3。單片機對接收模塊的干擾

單片機模擬2262時一般都很正常,然而單片機模擬2272解碼時通常會發現遙控距離縮短很多,這是因為單片機的時鍾頻率的倍頻都會對接收模塊產生干擾,

51系列單片機工作的時候,會產生比較強的電磁輻射,頻率范圍在 9MHZ-900MHZ,因此它會影響任何此頻率內的無線接收設備的靈敏度,解決的方法是盡量降低CPU 晶體的頻率。測試表明:在1M晶體的輻射強度,只有12M晶體時的1/3,因此,如果把晶體頻率選擇在500K以下,可以有效降低CPU的輻射干擾。另外 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將接收模塊通過一個3芯屏蔽電纜(地,+5V,DATA,屏蔽線的地線懸空)將模塊引出到離開單片機2米以外,則不管51CPU使用 那個頻率的晶體,這種干擾就會基本消除。對於PIC單片機,則沒有上述輻射干擾。可以任意使用。

還可以改用頻點較高的接收頻率,如433MHz就可增加遙控距離,或者需要採用一些抗干擾措施來減小干擾。比如單片機和遙控接收電路分別用兩個5伏電源供電,將DF接收板單獨用一個78L05供電,單片機的時鍾區遠離DF接收模塊,降低單片機的工作頻率,中間加入屏蔽等。

對單片機模擬2272解碼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查看在本網頁末尾我們的專門介紹資料。接收模塊和51系列單片機介面時最好做一個隔離電路,能較好地遏制單片機對接收模塊的電磁干擾。

DF接收模塊工作時一般輸出的是高電平脈沖,不是直流電平,所以不能用萬用表測試,調試時可用一個發光二極體串接一個3K的電阻來監測DF模塊的輸出狀態。

DF無線數據模塊和PT2262/PT2272等專用編解碼晶元使用時,連接很簡單只要直接連接即可,傳輸 距離比較理想,一般能達到600米以上,如果和單片機或者微機配合使用時,會受到單片機或者微機的時鍾干擾,造成傳輸距離明顯下降,一般實用距離在200 米以內。

㈢ 信號發射器和接收器原理

一、信號發射器工作原理:

信號發生器用來產生頻率為20Hz~200kHz的正弦信號(低頻)。除具有電壓輸出外,有的還有功率輸出。所以用途十分廣泛,可用於測試或檢修各種電子儀器設備中的低頻放大器的頻率特性、增益、通頻帶,也可用作高頻信號發生器的外調制信號源。射頻部分,又是由接受信號部分和發送信號部分組成。

另外,在校準電子電壓表時,它可提供交流信號電壓。低頻信號發生器的原理:系統包括主振級、主振輸出調節電位器、電壓放大器、輸出衰減器、功率放大器、阻抗變換器(輸出變壓器)和指示電壓表。

主振級產生低頻正弦振盪信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達到電壓輸出幅度的要求,經輸出衰減器可直接輸出電壓,用主振輸出調節電位器調節輸出電壓的大小。

二、接收器原理:

其作用與發送器的作用相反,主要是將信道中的信號接收下來,並將其變換成與發送時物理形式相同的信息,再傳給信宿,即完成所謂的解碼過程。接收器的基本要求是,能夠從受干擾的信號中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源輸出的信息,並盡可能復現信源的輸出。

衛星電視接收器俗稱"鍋",是一種能夠接收衛星電視節目的裝置,由拋物面天線、饋源、高頻頭、衛星接收機組成。

衛星電視接收器為部分農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引發了一定隱憂。衛星接收器有正饋天線和偏饋天線兩種,正饋天線的反射面面積比較大,因此俗稱為"大鍋";相對的偏饋天線反射面面積比較小,稱為"小鍋"或"小耳朵"。

(3)無線接收設備中包含下面哪個電路擴展閱讀:

信號發射器結構:

1、內部帶有掃頻輸出功能(全頻段掃頻時間小於5秒)

是指低頻信號發生器具有從低頻開始到高頻(或反之)自動變化的功能即完成100Hz——20KHZ中間所有頻率的低到高或高到低的變化過程,而這一次過程的時間為5秒。

2、帶有外部掃頻控制輸入介面(控制信號為電壓0-5V,控制電流小於1mA)

是指低頻信號發生器所輸出的頻率可以由外部進行控制(有外部控制介面),外部控制頻率變化的電壓是0-5V,控制電流小於1mA。當外部控制電壓在0-5V變化時,低頻信號發生器可以輸出可以在100HZ到20KHZ之間變化。

㈣ 無線接收電路作用是什麼

上面的是電源電路。
從左往右看:J1是外接電源插座,提供12V電源,D1是防止向外漏電。下面的9V應該是內部的可充電電池,當有外接電源是,通過R4給電池充電。有12V電壓的時候,9V就停止供電,沒有12V,9V開始供電。
經過黃色的那個開關後,先有D5進行穩壓,得到VCC1,供給音樂模塊;再有D4穩壓,得到3V的VCC供給CD4069 IC和接收電路。

㈤ 信號基站的組成構成

一個基站的選擇,需從性能、配套、兼容性及使用要求等各方面綜
基站
合考慮,其中特別注意的是基站設備必須與移動交換中心相兼容或配套,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通信效果。基站子系統主要包括兩類設備:基站收發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大家常看到房頂上高高的天線,就是基站收發台的一部分。一個完整的基站收發台包括無線發射/接收設備、天線和所有無線介面特有的信號處理部分。基站收發台可看作一個無線數據機,負責移動信號的接收、發送處理。一般情況下在某個區域內,多個子基站和收發台相互組成一個蜂窩狀的網路,通過控制收發台與收發台之間的信號相互傳送和接收來達到移動通信信號的傳送,這個范圍內的地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網路覆蓋面。如果沒有了收發台,那就不可能完成手機信號的發送和接收。基站收發台不能覆蓋的地區也就是手機信號的盲區。所以基站收發台發射和接收信號的范圍直接關繫到網路信號的好壞以及手機是否能在這個區域內正常使用。
基站收發台在基站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基站的控制與無線信道之間的轉換,實現手機通信信號的收發與移動平台之間通過空中無線傳輸及相關的控制功能。收發台可對每個用戶的無線信號進行解碼和發送。
基站使用的天線分為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且有全向和定向之分,一般可有下列三種配置方式:發全向、收全向方式;發全向、收定向方式;發定向、收定向方式。從字面上我們就可以理解每種方式的不同,發全向主要負責全方位的信號發送;收全向自然就是個方位的接收信號了;定向的意思就是只朝一個固定的角度進行發送和接收。一般情況下,頻道數較少的基站(如位於郊區)常採用發全向、收全向方式,而頻道數較多的基站採用發全向、收定向的方式,且基站的建立也比郊區更為密集。
由於信號傳輸到基站時可能比較弱,並且有一定的信號干擾,所以要經預選器
基站
模塊濾波和放大,進行雙重變頻、放大和鑒頻處理。輸入的高頻信號經放大後送入第一變頻器,由變頻器提供的第一本機振盪信號頻率為766.9125-791.8875MHz,下變頻後,產生123.1MHz的第一中頻信號。第一中頻信號經放大、濾波、混頻後,產生第二中頻信號(21.3875MHz),它經過放大、濾波後送到中頻集成塊。由中頻集成塊(包含第二中頻信號放大器、限幅器和鑒頻器)產生的音頻輸出信號和接收信號強度指示信號(RSSI)送到音頻/控制板,在音頻信號控制板內,由分集開關不斷地比較奇數和偶數信號,並選擇其中的較強信號,通過音頻電路傳送到移動控制中心去。
基站發射機工作原理是:把由頻率合成器提供的頻率為766.9125-791.8875MHz的載頻信號與168.1MHz的已調信號,分別經濾波進入雙平衡變頻器,並獲得頻率為935.0125-959.9875MHz的射頻信號,此射頻信號再經濾波和放大後進入驅動級,驅動級的輸出功率約2.4W,然後加到功率放大器模塊。功率控制電路採用負反饋技術自動調整前置驅動級或推動級的輸出功率以使驅動級的輸出功率保持在額定值上。也就是把接收到的信號加以穩定再發送出去,這樣可有效地減少或避免通信信號在無線傳輸中的損失,保證用戶的通信質量。功率放大器模塊的作用是把信號放大到10W,不過這也依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小區發射信號半徑較大,也可採用25W或40W的功放模塊,以增強信號的發送半徑。 基站控制器包括無線收發信機、天線和有關的信號處理電路等,是基站子系統的控制部分。主要包括四個部件:小區控制器(CSC)、話音信道控制器(VCC)、信令信道控制器(SCC)和用於擴充的多路端介面(EMPI)。一個基站控制器通常控制幾個基站收發台,通過收發台和移動台的遠端命令,基站控制器負責所有的移動通信介面管理,主要是無線信道的分配、釋放和管理。當你使用行動電話時,它負責為你打開一個信號通道,通話結束時它又把這個信道關閉,留給其他人使用。除此之外,還對本控制區內移動台的越區切換進行控制。如你在使用手機時跨入另一個基站的信號收發范圍時,控制器又負責在另一個基站之間相互切換,並保持始終與移動交換中心的連接。
基站
GSM系統越區時採用切換方式,即當用戶到達小區邊界時,手機會先與原來的基站切斷聯系,然後再與新的服務小區的基站建立聯系,當新的服務小區繁忙時,不能提供通話信道,這時就會發生掉線現象。因此,用戶在使用手機通話時,應盡量避免在四角盲區使用,以減少通話掉線的機率。
控制器的核心是交換網路和公共處理器(CPR)。公共處理器對控制器內部各模塊進行控制管理,並通過X.25通信協議與操作維護中心(OMC)相連接。交換網路將完成介面和介面之間的64kbit/s數據/話音業務信道的內部交換。控制器通過介面設備數字中繼器(DTC)與移動交換中心相連,通過介面設備終端控制器(TCU)與收發台相連,構成一個簡單的通信網路。
在整個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子系統是移動台與移動中心連接的橋梁,其地位極其重要。整個覆蓋區中基站的數量、基站在蜂窩小區中的位置,基站子系統中相關組件的工作性能等因素決定了整個蜂窩系統的通信質量。基站的選型與建設,已成為組建現代移動通信網路的重要一環。

㈥ 無線通信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起什麼作用

無線通信系統(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也稱為無線電通信系統,是由發送設備、接收設備、傳輸媒體(無線信道)三大部分組成的,利用無線電磁波,以實現信息和數據傳輸的系統。其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1、發送設備

(1)變換器(換能器):將被發送的信息變換為電信號。例如話筒將聲音變為電信號。

(2)發射機:將換能器輸出的電信號變為強度足夠的高頻電振盪。

(3)天線:將高頻電振盪變成電磁波向傳輸媒質輻射。

2、傳輸媒體——電磁波

在自由空間中, 波長與頻率存在以下關系: c = f λ式中: c為光速, f 和λ分別為無線電波的頻率和波長, 因此, 無線電波也可以認為是一種頻率相對較低的電磁波。 對頻率或波長進行分段, 分別稱為頻段或波段。

不同頻段信號的產生、放大和接收的方法不同, 傳播的能力和方式也不同, 因而它們的分析方法和應用范圍也不同。無線電波只是一種波長比較長的電磁波, 占據的頻率范圍很廣。

電磁波從發射機天線輻射後,不僅電波的能量會擴散,接收機只能收到其中極小的一 部分,而且在傳播過程中,電波的能量會被地面、建築物或高空的電離層吸收或反射;或在大氣層中產生折射或散射,從而造成強度的衰減。

根據無線電波在傳播過程所發生的現象 , 電波的傳播方主要有繞射(地波),反射和折射(天波),直射(空間波) 。決定傳播方式的關鍵因素是無線電信號的頻率。

沿大地與空氣的分界面傳播的電波叫地表面波,簡稱地波。繞射傳播。傳播途徑主要取決於地面的電特性。地波在傳播過程中,由於能量逐漸被大地吸收,很快減弱(波長越短,減弱越快),因而傳播距離不遠。但地波不受氣候影響,可靠性高。

超長波、長波、中波無線電信號,都是利用地波傳播的。短波近距離通信也利用地波傳播。

天波:利用天空的電離層折射和反射而傳播的電波,也叫天空波。電離層只對短波波段的電磁波產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傳播主要用於短波遠距離通信。

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傳播距離遠,同時產生中間靜區地帶,二是傳播不穩定,隨晝夜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短波通信要經黨更換波段,以保證質量。

空間波又稱為直射波,是由發射點從空間直線傳播到接收點的無線電波。直射波傳播距離一般限於視距范圍。在傳播過程中,它的強度衰減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傳播的。

在地面進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點的場強由兩路組成:一路由發射天線直達接收天線,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後到達接收天線,如果天線高度和方向架設不當,容易造成相互干擾(例如電視的重影)。

限制直射波通信距離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樓房等障礙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線要求盡量高架。

3、接收設備

接收是發射的逆過程

(1)接收天線:將空間傳播到其上的電磁波→高頻電振盪。

(2)接收機:高頻電振盪 電信號。

(3)變換器(換能器):將電信號 所傳送信息。

(6)無線接收設備中包含下面哪個電路擴展閱讀

無線通信系統按照無線通信系統中關鍵部分的不同特性,主要有以下一些類型:

1、按照工作頻段或傳輸手段分類

有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和衛星通信等。所謂工作頻率,主要指發射與接收的射頻(RF)頻率。射頻實際上就是「高頻」 的廣義語,它是指適合無線電發射和傳播的頻率。無線通信的一個發展方向就是開辟更高的頻段。

2、按照通信方式來分類

主要有(全) 雙工、半雙工和單工方式。所謂單工通信,指的是只能發或只能收的方式;半雙工通信是一種既可以發也可以收但不能同時收發的通信方式;而雙工通信是一種可以同時收發的通信方式。第一個圖的例子是半雙工方式,將天線開關換成雙工器就成了雙工方式。

3、按照調制方式的不同來劃分

有調幅、調頻、調相以及混合調制等。

4、按照傳送的消息的類型分類

有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也可以分為話音通信、圖像通信、數據通信和多媒體通信等。

各種不同類型的通信系統,其系統組成和設備的復雜程度都有很大不同。但是組成設備的基本電路及其原理都是相同的,遵從同樣的規律。本書將以模擬通信為重點來研究這些基本電路,認識其規律。這些電路和規律完全可以推廣應用到其他類型的通信系統。

㈦ 無線電廣播發送和接收設備由哪些主要部分組成各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

1. 發送設備
(1)變換器(換能器):將被發送的
信息
變換為電信號。例如話筒將聲音變為電信號。
(2)發射機:將換能器輸出的電信號變為強度足夠的高頻電振盪。
(3)天線:將高頻電振盪變成電磁波向傳輸媒質輻射。
2、接收設備
接收是發射的逆過程
(1)接收天線:將空間傳播到其上的電磁波→高頻電振盪
(2)接收機:高頻電振盪 電信號
(3)變換器(換能器):將電信號 所傳送信息

㈧ 無線電接收器

你只要接收機電路是嗎,方法很簡單,拿個收音機作為接收機,然後用我給你的圖做九個不同音頻的選頻器,你的發射機發射九組不同音頻的調制電波以控制9個燈,由收音機檢波放大後由相應的選頻電路響應你發送的音頻信號,驅動相應的燈泡

㈨ 高頻電子線路

1。單調諧放大器的性能與諧振迴路的特性有密切的關系,迴路的品質因數越高,放大器的諧振增益就越大,選擇性能越好,但同頻帶越窄。
諧振功率放大器集電極直流饋電電路有串連與並聯兩種形式。基極偏置常採用自己偏壓電路。
2。普通調幅信號頻譜含有載頻,上邊帶和下邊帶,其中上下邊帶頻譜結構反映調頻信號的頻譜結構,其表達式為uAM(t)=Um(t)cosωct=[Ucm+kauΩ(t)]cosωct
,起振幅在載波振幅Ucm上下按調制信號UΩ((t)的規律變化,已調波的包絡直接反映調制信號的變化規律。
3。 C
4。A
5。A
6。A
7。A
8 小信號諧振放大器的矩形系數大於1,且越大越好。(錯的 )
9 克拉潑電路實際上是電容三點式的一種改進形式。( 對的 )
10 小信號諧振放大器的矩形系數大於1,且越大越好。( 錯的 )
克拉潑電路實際上是電容三點式的一種改進形式。(對的 )
11 克拉潑電路實際上是電容三點式的一種改進形式。( 對的 )
12 丙類諧振功放作為集電極調幅時,應工作於過壓狀態。(對的 )
13 如果大信號包絡檢波器的檢波負載越大,則惰情失真越嚴重。( 對的 )
14。兩個模擬信號相乘,線性的。

閱讀全文

與無線接收設備中包含下面哪個電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判斷新君威前輪軸承壞了 瀏覽:106
繽智儀表盤h燈代表什麼 瀏覽:681
簡單繪制拉瓦錫燃燒實驗裝置 瀏覽:15
長治液壓傳動裝置價格 瀏覽:248
蘇州神州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3
汽車排氣閥門拆卸視頻教程 瀏覽:938
哪些機械用了凸輪 瀏覽:816
多級起重裝置設計新穎 瀏覽:29
家裡空氣閥門推上去跳下來 瀏覽:337
刻木頭葫蘆電動工具 瀏覽:941
機械手臂和晶圓承載裝置 瀏覽:754
衛生局抓到店裡有脫毛儀器怎麼辦 瀏覽:959
一種純機械調平裝置 瀏覽:793
家用消防器材怎麼做推廣 瀏覽:422
做軸承的原材料是什麼 瀏覽:198
醫學有什麼檢查肺儀器 瀏覽:80
單級傳動裝置 瀏覽:604
什麼是大型機械設備 瀏覽:740
崑山友達光電的設備工程師怎麼樣 瀏覽:828
閥門符號大全長方形裡面一個箭頭是什麼 瀏覽: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