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循環流化床鍋爐主要由哪些設備組成
鍋爐採用單鍋筒,自然循環方式,總體上分為前部及尾部兩個豎井。前部豎井為總吊結構,四周由膜式水冷壁組成。自下而上,依次為一次風室、密相區、稀相區,尾部煙道自上而下依次為高溫過熱器、低溫過熱器及省煤器、空氣預熱器。尾部豎井採用支撐結構,兩豎井之間由立式旋風分離器相連通,分離器下部聯接回送裝置及灰冷卻器。燃燒室及分離器內部均設有防磨內襯,前部豎井用敷管爐牆,外置金屬護板,尾部豎井用輕型爐牆,由八根鋼柱承受鍋爐全部重量。
1、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系統的主要輔助設備有爐前碎煤設備、給煤設備、灰渣冷卻及處理設備。石灰石輸送設備和各種用途的風機,如一次風機、二次風機、引風機、播煤增壓風機、高壓流化風機、點火油系統、除塵設備、氣力及水力除灰設備等。
2、循環流化床鍋爐的基本特點如下:
(1)低溫的動力控制燃燒。其燃燒速度主要取決於化學反應速度,決定於溫度水平。物理因素不再是控制燃燒的主導因素。
(2)高速度、高濃度,高通量的固體物料流態循環過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所有燃燒都在這兩種形式的循環運動中逐步完成的。
(3)高強度的熱量、質量和動量傳遞過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熱量主要靠高速度、高濃度、高通量的固體物料來回循環實現的,爐內的熱量、質量和動量的傳遞和交換非常迅速,從而從整個爐膛內溫度分布很均勻。
(4)負荷不同,流化狀態發生變化,最低為0。
『貳』 鏈條鍋爐有哪三大部件及工作原理
鏈條鍋爐設備是有鍋爐本體和輔助設備構成。
鍋爐本體是有「鍋」和「爐」兩大部分有機的組合在一起而成的。「鍋」是盛汽和水的容器,它的作用是吸收「爐」放出的熱量使水升溫或轉變成為一定壓力的蒸汽。「鍋」是有承受內部或外部作用壓力,構成封閉系統的各種部件構成,其中包括鍋殼、鍋筒(汽包)、下降管、集箱、水冷壁、凝渣管、鍋爐管束、汽水分離裝置、汽溫調節裝置、蒸汽過熱器、省煤器。」爐「是燃料的燃燒設備,他的作用是提供燃料的燃燒條件,並將燃料燃燒產生的熱量傳遞給」鍋「。」爐「是由燃料燃燒場所的各部件構成,其中包括爐牆、爐拱、爐膛(燃燒室)和爐前煤斗、煤閘門、爐排、除渣板、分配送風裝置及各類燃燒器。
輔助設備包括燃料供應系統設備,送、引風設備,汽、水系統設備,除灰渣設備,煙氣凈化系統設備、儀表及自動控制系統設備。
工作原理及過程:可分為同時進行的兩個過程:爐內過程和鍋內過程。前者包括燃料的燃燒過程和受熱面外部煙氣側的爐內的傳熱過程;後者包括受熱面金屬與供職之間的傳熱過程,工質的加熱、蒸發與過熱過程,工質的流動過程和工質側的熱化學過程(如蒸汽品質、鹽分沉澱、受熱面結垢和腐蝕)。
爐內過程:煤經輸煤裝置送入鍋爐原煤倉,原煤倉中的煤進入煤前煤斗再落到緩緩向前移動的鏈條爐排上,經過煤閘門進入燃燒室。燃料燃燒所需的空氣經送風機壓入空氣預熱器,升溫後進入爐排下面的分段送風倉,進而與爐排上面的煤充分接觸、混合,進行強烈的燃燒反應,產生的高溫煙氣,以輻射換熱的方式,向敷設在燃燒室四周水冷壁內的水和汽水混合物傳遞熱量。繼而高溫煙氣經煙窗掠過凝渣管,橫向和縱向沖刷蒸汽過熱器,進而流入對流煙道,沿著隔火牆橫向沖刷鍋爐管束,已對流換熱方式將熱量傳遞給對流受熱面管束內的汽、水、汽水混合物等工質;沿途溫度逐漸降低的煙氣進入尾部煙道,橫向沖刷省煤器,已對流換熱方式,將部分熱量傳遞給管內工質(水),隨後煙氣流入空氣預熱管內,以對流換熱方式將熱量傳遞給管外流動工質(空氣),被加熱後的空氣進入爐膛,強化了爐內燃燒。至此煙氣溫度已降低到經濟排煙溫度,離開鍋爐本體,經除塵器除塵再經引風機、煙道、煙囪排入大氣。
鍋內過程:經水處理系統處理並符合鍋爐水質要求的給水,由給水泵經管道送入省煤器,水在省煤器中吸收尾部煙道內煙氣的熱量,預熱後進入上鍋筒。工質在鍋內的流動過程包括加熱過程、蒸發過程、過熱過程(小型鍋爐一般沒有過程過程)。工質按流動方式分為自然循環和強制循環兩種。
『叄』 鍋爐開爐前應注意那些事項
開新爐前的准備工作
凡開新爐或停爐設備進行大、中、小修後開爐,均回要按開新爐的要求答進行准備。
(1)轉爐傾動機械、氧槍升降機構、加料設備、爐下車等試運轉正常。
(2)各種檢測裝置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3)爐氣凈化、回收系統及汽化冷卻裝置處於正常運轉狀態;
(4)動力管道(氧氣、氮氣、煤氣、水等)的總閥門、切斷閥、調節閥、逆止閥、放散閥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5)冷卻水系統水流暢通,不漏水,泄水正常;
(6)氧氣、氧槍、副槍高壓水及其他冷卻水壓力、流量符合規定要求;
(7)氧槍、副槍孔、加料溜槽孔及其他部位的氮封(或汽封、機械封)處於正常狀態;
(8)—切連鎖裝置、事故報警和備用蓄電池等處於正常狀態;
(9)爐下不得有積水或其他堆積物;
(10)轉爐修砌完畢8h,方可小角度動爐,冷卻水試水前應將轉爐搖出煙罩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