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空調散熱量計算方法
製冷量簡便計算方法:
方法一:功率及面積法
Qt=Q1+Q2
Qt總製冷量(kw)
Q1室內設備負荷(=設備功率X0.8)
Q2環境熱負荷(=0.18KW/m²X機房面積)
方法二:面積法(當只知道面積時)
Qt=S x p
Qt總製冷量(kw)
S 機房面積(m²)
P 冷量估算指標
精密空調場所冷負荷估算指標
§ 電信交換機、移動基站(350-450W/m²)
§ 金融機房(500-600W/m²)
§ 數據中心(600-800W/m²)
§ 計算機房、計費中心、控制中心、培訓中心(350-450W/m²)
§ 電子產品及儀表車間、精密加工車間(300-350W/m²)
§ 保准檢測室、校準中心(250-300W/m²)
§ Ups 和電池室、動力機房(300-500W/m²)
§ 醫院和檢測室、生活培養室、潔凈室、實驗室(200-250W/m²)
§ 倉儲室(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煙草、食品)(150-200W/m²)
UPS機房空調選項計算
1-1. BTU/小時= KCal×3.96
1-2. KCal= KVA×860
1-3. BUT/小時= KVA(UPS容量)×860×3.96×(1-UPS效率)
= KVA(UPS容量)×3400(1-UPS效率)
例:10KVA UPS一台整機效率85%其散熱量計算如下:
10KVA×3400×(1-0.85)=5100 BTU/小時
1英熱單位/時(Btu/h)=0.293071瓦(W)
IDC機房空調選項計算公式
Q=W×0.8×(0.7---0.95)+{(80---200)×S}/1000. Q為製冷量,單位KW;
W為設備功耗,單位KW;按用戶需求暫按110KW;
0.8為功率因數;
0.7-0.95為發熱系數,即有多少電能轉化為熱能;取0.7
80-200是每平方米的環境發熱量,單位是W;
S為機房面積,單位是m²。
根據不同情況確定製冷量
情況一(沒有對機房設備等情況考察之下)
數據室估算:在一個小型的金融機房中,數據設備室通常的面積小於50平方,在數據設備、機房的建築熱量沒有確定下來之前,可以按照金融機房通用的估計方法進行機房空調製冷量的預估:500w~600w/m² ,部分高容量機房達到800w/m²。
例如數據室的面積為50 m2 ,則所需的製冷量約為:25kw。選用3台單機製冷量8.6kw的DataMate空調,外加一台冗餘機組,共4台。當數據機房設備、維護結構確定後,對設備的發熱量、維護面積的熱量核算,調整空調的配置。電力室估算:電力室中主要的發熱量來之UPS、電源等設備,其熱容量較低,可以選擇兩台單機製冷量為8.6kw的空調冗餘布置
在一個中型的金融機房中,數據設備室通常的面積小於200平方,在數據設備、機房的建築熱量沒有確定下來之前,可以按照金融機房通用的估計方法進行機房空調製冷量的預估:500w~600w/m2 ,部分高容量機房達到800w/m2。
例如數據室的面積為200m2 ,則所需的製冷量約為:100kw。選用2台單機製冷量58.4kw的PEX2060空調,總製冷量為116.8kw,滿足要求。為保證設備的工作可靠性,增加一台冗餘機組,共3台。當機房設備、維護結構確定後,對設備的發熱量、維護面積的熱量核算,調整空調的配置。電力室估算:電力室中主要的發熱量來之UPS、電源等設備,其熱容量較低,可以選擇2台單機製冷量為19.1kw的PEX1020空調1+1冗餘布置。
情況二(對機房設備等情況考察之下)
到達用戶機房場地情況了解機房面積多少,機房伺服器數量多及多種路由器、交換機之類網路產品,機房機櫃集中,設備密度大,發熱量較集中而且偏大,中央空調和民用空調基於送風量、風速限制,整個機房溫度不夠均勻,溫、濕度控制精度不高。精密空調產品,補充冷量,加速空氣循環,達到較好控制機房溫度、濕度、潔凈度的要求,為機房設備提供更好的運行環境。
2:熱負荷分析:
(1)計算機設備熱負荷:Q1=860xPxη1η2η3 Kcal/h
Q1:計算機設備熱負荷P:機房內各種設備總功耗η1:同時使用系數
η2:利用系數,η3 :負荷工作均勻系數通常,η1η2η3取0.6—0.8之間,本設計考慮容量變化要求較小,取值為0.6。
(2)照明設備熱負荷:Q2=CxPKcal/hP:照明設備標定輸出功率C:每輸出1W放熱量Kcal/hw(白熾燈0.86口光燈1)根據國家標准《計算站場地技術要求》要求,機房照度應大於2001x,其功耗大約為20W/M2以後的計算中,照明功耗將以20 W/M2 為依據計算。
② 配電櫃的散熱量怎麼估算 每個櫃子大概多少散熱量啊
配電櫃散熱量一般在0.3~0.5kW左右。
由於各種盤櫃的用途不同,盤櫃的工作電流專不同,一般說屬來,工作電流越大,盤櫃內的電器元件發熱量也越大。對於集中布置的配電盤櫃盡可能由設備製造商提供發熱量較為准確。
特別的,對於重要的配電盤櫃,由於製造商對盤櫃內的電氣元件的保護,防止運行濕度過大,絕緣性能的下降,在盤櫃內本身另設有電加熱器。一般每隻盤櫃在0.3~0.5kW左右,集中布置的繼電保護室等應加以考慮。在高壓盤櫃中,勵磁櫃的發熱量較大。根據某電站外商提供的發熱資料:
由於勵磁系統關繫到機組的安全啟動和運行,對於集中或封閉布置的勵磁碟櫃應較為准
確地核算其發熱量。
③ 已知建築的總的耗電量,配電間的發熱量怎麼算
配電間的設備發熱量一般可以參考設備樣本的發熱量,如果沒有一般取配電容量的10%。
在未招標的時設備沒有確定下來一般就用這個數值來估算。以本題為例設備發熱量就位2.6KW,其實這並不大。
其他的電氣設備用房,比如變壓器室,強電,弱電間等一般都是取設備容量10%為設備的發熱量的。
④ 機房內的空調怎麼配置,計算公式是什麼
機房空調製冷量計算方法
方法一:功率及面積法
Qt=Q1+Q2
--Qt 總製冷量(kw)
--Q1 室內設備負荷(設備功率x0.8)
--Q2 環境熱負荷(=0.14~0.18KW/㎡x機房面積)
方法二:面積法
Qt=S xP
--Qt 總製冷量(kw)
--S機房面積(㎡)
--冷量估算指標(根據不同用途機房的估算指標選取)
精密空調的優勢
其具體體現的問題如下:
1、舒適性空調出風溫度過低
舒適性空調的設計為小風量、大焓差。出風溫度設計在6-8oC ,換氣次數設計在10-15次。精密空調的設計為大風量、小焓差。出風溫度設計在10-14oC ,換氣次數設計在30-60次。舒適性空調出風溫度為6-8oC ,而在濕度大於等於50%的時候,8oC 為露點,就是說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此溫度下會凝結成水滴。尤其對靠近空調出風處的設備局部極其不利,會導致微電路短路。舒適性空調在不考慮濕度對設備影響的前提下,對近端設備可以有效降溫,但由於換氣能力及風量不足,導致換氣次數不夠,即對距離出風口較遠的設備無法起到降溫作用。精密空調在出風溫度設計上避免了「露點問題」,並通過大風量(換氣次數最小設計為30次,即每2分鍾將機房空氣有效過濾一次)的設計解決了機房整體降溫問題。
2、舒適性空調在-5oC以下即無法運行
舒適性空調在設計理念上只是在夏季發揮降溫功能,其夏冬兩季蒸發器、冷凝器功能互換的設計決定了——室外溫度在-5oC及以下時,即無法進行空氣調節——無法降溫和升溫!而標准機房的特點是發熱量大,其空調即使在冬季也要具備降溫功能!精密空調的設計嚴格適應各類室外溫度變化的要求,-40oC到+45oC趨間保證空調24小時正常工作,包括降溫升溫。
3、舒適性空調溫度調節精度過低
舒適性空調溫度調節精度為6oC。從風量及出風問題上考慮,僅僅保障近端設備處的溫度。溫度的波動對設備穩定運行極其不利。精密空調溫度調節精度為1oC。感應點為整個機房,溫度無波動。
4、舒適性空調沒有濕度控制功能
舒適性空調無法進行濕度控制。既沒有加濕設備,也無法有效除濕。濕度過高產生的水滴及濕度過低產生的靜電對設備運行都極其不利。精密空調的重要控制因數為濕度,可以達到1%的控制精度,濕度無波動。
5、舒適性空調設計壽命短
精密空調(如LIEBERT)的設計壽命為10年(在中國,LIEBERT已經出現15年仍然正常運行的案例),運行要求為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目前已經有一些舒適性空調廠家標稱設計壽命超過5年,然而其計算方法為每年應用1-3個季度,每天運行不超過8小時,根據精密空調設計壽命的計算方法要求,其設計壽命絕對不超過2年。
6、舒適性空調基本沒有空氣過濾能力
舒適性空調只具備簡單的過濾功能,不提供過濾網備件,一般在應用1-2個月後即無過濾功能。精密空調嚴格按照0.5 微米/升<18,000(B級)設計,配合以每小時30次的風量循環,保障機房潔凈。機房潔凈對設備運行非常重要。
7、舒適性空調維護量大
對舒適性空調而言,客戶必須組織專門的隊伍進行維護,維護量及維護成本高。精密空調的設計針對「免維護」,其維護量只集中在機組自動提示的過濾網更換及加濕罐清理等簡單工作,無須專業的維護隊伍。
8、舒適性空調綜合成本高
從一次性購買成本上看,如果使用舒適性空調,達到相同製冷量精密空調的價格是舒適性空調的2倍左右,但考慮使用壽命——精密空調的使用壽命空調是舒適性空調的2-4倍,也就是說,在10年時間里,我們可以只應用1批精密空調,而不是應用2批甚至3批舒適性空調。
從運行成本上看,在發揮同樣製冷效果的前提下,舒適性空調的耗電量是精密空調耗電量的1.5倍。
從維護成本上看。在發揮同樣製冷效果的前提下,舒適性空調的維護量是精密空調維護量的2倍。
根據以上3種計算,從成本角度考慮,選擇精密空調可以節省大量的投資、運行成本、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