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器材知識 > 如何保證儀器設備處於受控狀態

如何保證儀器設備處於受控狀態

發布時間:2023-04-05 10:14:52

❶ 如何做好檢測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管理

如何做好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

[導讀]如何保持儀器設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儀器設備處於完好的狀態,在產品質量檢測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做好產品質量檢驗儀器設備的管理進行以下幾點探討。

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是直接用於提供檢測結果或輔助檢測進行的,是實驗室的重要資產,也是重要的檢測工具。對檢測結果的准確性和可靠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持儀器設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儀器設備處於完好的狀態,在產品質量檢測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如何做好產品質量檢驗儀器設備的管理進行以下幾點探討。

一是建立儀器設備檔案。主管部門要注重產品質量檢驗儀器材料歸檔范圍的建立,並設專人負責對產品質量檢驗儀器建立管理台賬。(1)詳細登記儀器名稱、型號、生產廠名稱、出廠編號、測量范圍(量程)、精度(分辨力)、購入日期、購入狀態、購入費用、管理編號、使用部門、操作人、用途、狀態(在用/停用)、計量檢定周期、計量檢定單位/部門、上次計量檢定日期、檢定結果、歷次計量檢定記錄(日期與結果)、等級(貴重、主要、一般)、檔案編號等。(2)儀器說明書及軟體等。(3)儀器升級改造記錄。(4)儀器維護記錄。(5)儀器設備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其他材料。

注重對產品質量檢驗儀器進行分類管理。由於儀器品種多樣、型號不一、購進日期不同、校準周期和維護日期也不同,所以,對儀器設備可以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儀器,也可以按儀器的價值進行分類管理,並從儀器的用途上分為檢驗儀器、輔助檢驗儀器等。

二是檢驗儀器設備的量值溯源。當產品質量檢驗儀器使用到一定時期,為了保證產品質量檢驗儀器的准確度和量值可溯源性,要有計劃地組織各使用部門對產品質量檢驗儀器、檢測項目做出各檢測參數的溯源性測量和不確定度值的評定或進行周期檢定加以校準。凡是屬於強制檢定范圍的儀器設備,都應由指定的檢定/校準執行檢定。檢定/校準合格後方可進行實驗使用,檢定/校準合格後,只是保證其在相應周期的有效期限內處於合格狀態的一項基本措施,由於檢驗儀器設備自身的漂移或者所處環境的影響等原因,儀器設備是隨著其不斷使用或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因此,可採用期間核查作為驗證儀器設備狀態可信度的重要手段。通過期間核查,一旦發現產生偏離,可以及時採取維修維護等措施,以保證檢驗周期的及時性和產品質量的准確性。

三是儀器設備的日常使用和維護。建立完善的儀器設備使用、維護、維修程序,實驗室人員必須按照質量手冊要求,操作儀器設備做到持證上機,操作規范,認真填寫使用記錄;確定儀器設備狀態標識的管理;加強儀器設備的維護、維修,損壞及時登記,報修並有維修記錄,使儀器設備在運行過程中避免重大事故,定期維護保養,使儀器設備處於最佳的運行狀態。

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是保證儀器設備量值穩定、可靠的常用手段。特別是對大型儀器設備要注意防塵、防潮、防霉、防曬。要採取相應有效的措施確保儀器不受外來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壞。有些儀器設備對環境溫度波動有較嚴的要求,要定期檢查恆溫設備是否正常運行。定時對儀器設備易磨損部件進行調試,對滑動和轉動部件進行潤滑,對易松動部件進行檢查和緊固。對應用軟體要求避免感染病毒。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軟體更新和升級換代,提高儀器的使用壽命。

四是加強儀器設備使用人員的資質管理。對人員管理涉及到三個方面:首先,必須參加過本單位組織的檢測設備的使用培訓;其次,對操作設備涉及到的各個方麵包括設備的工作原理、操作規程、技術性能等方面要有全面、詳細的掌握;最後,對設備的維修保養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也要有所了解。合格是指操作人員取得了檢定資格證書,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資格,唯有經機構領導的批准才可以真正的實現上崗,才可以有資格對關鍵的檢測設備進行操作。

總之,儀器設備管理工作是質檢機構質量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工作,也是十分細致繁瑣的工作,只有認真做好產品質量檢驗儀器設備管理中的每一項工作,才能有效地把握實驗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

❷ 試驗室如何對設備進行管理的

實驗室設備管理制度

  1. 為加強實驗中心儀器設備的管理及使用,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保證實驗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根據教育部關於《大型精密儀器管理辦法》及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等有關規定的精神要求,特作如下規定:


    第一條 實驗中心所有儀器設備和器材,在學校主管部門和主管實驗中心的院長的領導下,由實驗中心指定副主任負責統一管理(包括:建文件檔案、計算機資料庫、儀器卡片、定購審批、檢查驗收等工作)。並根據實驗教學的需要統一調配。


    第二條 儀器分布及管理。除公用設備和大型儀器設備安放在儀器室外,其餘儀器設備及器材根據實驗教學需要安放在中心下屬各實驗室。儀器室和各大型儀器設備由中心主任派專人兼管。各實驗室的儀器由實驗室負責管理人員進行管理,未經管理人員同意,不準使用、移動、調換、拆卸、借出儀器設備,建立技術資料檔案和計算機管理資料庫。


    第三條 各實驗室均要配備管理專用計算機,建立儀器設備管理資料庫,實行計算機管理。


    第四條 實驗中心儀器管理資料庫應建立總儀器信息和各實驗室信息;各實驗室儀器設備和器材計算機資料庫應落實到存放位置、使用情況。


    第五條 各種儀器負責人對每種儀器制定操作規程和注意事項,實驗中心負責匯編成冊,每學期開學初借給學生閱讀。學生在學期初前兩周利用實驗室開放時間,進實驗室培訓本學期使用儀器設備。


    第六條 儀器設備一律面向實驗教學,並實行對外開放,實驗教學用儀器設備、器材均由實驗室管理人員統一編號,學生也對應分組編號,儀器、器材損壞或丟失按《實驗設備及器材借用損壞丟失賠償制度》執行。


    第七條 使用時必須經主管儀器、器材的負責人同意,按儀器操作規程使用。各管理人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實驗教學使用。


    第八條 使用儀器設備前,儀器負責人必須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操作技術培訓,經考查合格者,才可直接操作使用儀器。在使用中,如損壞儀器設備必須及時上報實驗室主管人員,並查清原因,做好事故記錄,並提出處理意見,上報實驗中心主任審批。損壞儀器不報者,一經查出,按《實驗設備及器材借用損壞丟失賠償制度》加倍處罰。


    第九條 全部儀器設備都要由儀器主管人員負責編寫操作規程、注意事項、維修和使用管理制度,並做好儀器設備使用記錄,儀器資料完整無缺,並作為技術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實驗中心建檔妥善保管。


    第十條 儀器設備損壞,實驗室設備管理人員要及時登記並組織及時維修,要求自己能解決的故障當天解決;不能當天解決的及時向中心主任書面匯報,並等候主任指示。
    第十一條 儀器管理人員必須做好儀器設備的維護維修和保養工作,使儀器處於完好狀態。
    第十二條 確保儀器設備安全,做好防火、防盜、防破壞、防事故工作。
    第十三條 儀器設備不得隨意拆改,如確需拆改時,必須經實驗室主任批准。五萬元以上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拆改,需經系主任批准,並申報設備實驗管理處備案。
    第十四條 儀器設備的部件及附件不需拆卸改作它用。如確實需要,由實驗室主任批准,報設備實驗室管理處備案。拆改部件,應做書面記錄,防止錯亂。
    第十五條 實驗中心所屬各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和器材,均要建檔編製成軟體管理,要求做到帳、卡、物一致。
    第十六條 儀器設備的報損和報廢,由實驗中心主任審核後,按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 實驗中心所屬各實驗室的儀器、器材、管理人員,年終由實驗中心主任根據對設備、器材管理的好壞,寫出考核意見,存入本人檔案,作為評定職稱和晉級的重要內容之一。

❸ 檢測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應該注意啥

檢測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應該注意啥?

設備作為一項重要資源要素,應納入質量管理體系,參與體系運行,以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因此,應建立符合準則要求的設備管理體系,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使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滿足檢測工作的需要。

建立設備質量管理體系

⑴ 建立設備管理組織

設備管理組織有質量管理部門、技術部門和支持服務部門構成。根據設備管理工作的特點、范圍和工作量,確定管理人員、核查人員、操作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職責、權力與相互關系,使各項管理職能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相關崗位,盡量做到職責清晰,分工明確。

⑵ 制定設備管理程序

設備管理程序是檢測機構實行設備管理的途徑。通過建立相應的程序文件,明確設備管理活動的過程、步驟、內容和所有環節,使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

⑶ 編寫設備作業指導書

設備作業指導書是指導檢測人員操作設備的規范性文件。一般設備可按照說明書操作,大型、復雜的儀器或操作人員流動性大、性能不穩定的設備需編寫作業指導書或操作規程。

健全設備質量管理制度

⑴ 評審制度

評審是添置或處置設備的一項前期工作,主要從設備的適應性、可靠性、經濟性、安全性、維護性等方面綜合分析,目的是為了合理配置設備資源,發揮設備的最佳效益。對於大型、貴重、精密的儀器需進行可行性認證,達到技術上先進,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經濟上合理;對於租借、維修、淘汰的設備,以及小型或輔助設備,應進行必要的評審。

⑵ 驗收制度

驗收是保證添置或維修的設備正常運行的一個重要手段。儀器設備的開箱拆封應在設備管理員、操作人員、供應人員等有關人員都在場時進行,驗收過程中,應對設備評審要求、訂貨合同和裝箱清單,逐一清點,並做好記錄。對於大型、精密的儀器設備,安裝調試後,還應通過一定時期(合同期內)的試運行,根據實際運行效果和各項指標測試結論,確認無質量問題方可驗收。儀器設備經驗收後方可辦理移交手續,交付使用。

⑶ 使用制度

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充分發揮其作用,必須建立設備使用制度,對人員、工作環境、設施條件、維修、保養等提出明確要求做作出規定。

⑷ 記錄制度

記錄是建立完整的設備檔案,保證設備正常運銷的一項基礎工作,對設備管理的責任落實、制度執行及管理程序的運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設備從計劃選購到淘汰都應保持完整的記錄,內容除一般性設備檔案外,還應設備購置、檢定、維護的計劃,論證意見或報告,調試驗收報告,設備使用和校準記錄,儀器故障和維修記錄,運行狀況,性能變化,異常現象及整改情況等。

⑸ 核查制度

核查是證實設備符合技術規范,避免影響檢測結果的一項重要舉措。操作人員在使用儀器前後,應按照技術規程和說明書,採取自校、比對等方法,校準主要性能參數,保證儀器的准確度和量程范圍符合要求。質量管理組應定期檢查設備的使用、記錄等情況,對新購置或租借的設備、現場檢測使用的設備、使用頻繁或漂移較大的設備,應制定核查程序,使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儀器設備校準與檢定

校準

⑴ 校準的定義

校準是指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測量裝置或測量系統所指示的量值,或實物量具或參考物質所代表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准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

該定義的含義是:

① 在規定的條件下,用一個可參考的標准,對包括參考物質在內的測量器具的特性賦值,並確定其示值誤差。

② 將測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準鏈,將其溯源到標准所復現的量值

⑵ 校準的目的

① 確定示值誤差,並可確定是否在預期的允差范圍之內;

② 得出標稱值偏差的報告值,可調整測量器具或對示值加以修正;

③ 給任何標尺標記賦值或確定其他特性值,給參考物質特性賦值;

④ 確保測量器給出的量值准確,實現溯源性。

⑶ 校準的依據

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范或校準方法,可作統一規定也可自行制定。校準的結果可記錄在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中,也可用校準因數或校準曲線等形式表示校準結果。

檢定

⑴ 定義及檢定對象

檢定是指查明和確認計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檢查、加標記和(或)出具檢定證書(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規范第9.12條》)。檢定是法制計量工作中計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規范第9.6條》)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對象是法制管理范圍內的計量器具。我國在1987年由國家計量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共分十二大類千餘種,同年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即用於貿易結算、安全保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四個方面的工作計量器具55項;1999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又增補了強檢工作計量器具4項6種。強制檢定應由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我國對社會公用計量標准以及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的各項最高計量標准,也實行強制檢定。這些構成了我國計量器具檢定的對象。

⑵ 計量器具的法定要求

計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為計量要求、技術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體操作是對其進行計量檢查、技術檢查和行政檢查,這三方面的檢查也稱為檢定的三分量。

① 計量檢查

確定計量器具的誤差及其他計量特性,如測量不確定度、示值誤差、准確度等級;穩定性、重復性和漂移;讀數裝置分辨力、分度值、電磁干擾敏感度等。

② 技術檢查

為滿足計量要求而必須具備的結構、安裝要求,讀數的可見性,是否存在欺騙的可能等。

③ 行政檢查

包括標識、銘牌、型式批准、檢定標記、許可證標記、有關證書及有效期、密封,鎖定和其他計量安全裝置的完整性、檢定、修理和維護記錄等。

⑶ 檢定的依據
檢定的依據是按法定程序審批公布的計量檢定規程。在檢定結果中,必須有合格與否的結論,並出具證書或加蓋印記。從事檢定的工作人員必須是經考核合格,並持有有關計量行政部門頒發的檢定員證。

校準和檢定的主要區別

⑴ 校準不具法制性,是自願溯源的行為;檢定則具有法制性,是屬法制計量管理范疇的執法行為。

⑵ 校準主要用以確定測量儀器的示值誤差;檢定是對測量器具的計量特性及技術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評定。

⑶ 校準的依據是校準規范、校準方法,可做統一規定也可自行制定;檢定的依據必須是檢定規程。

⑷ 校準不判斷測量器具合格與否,但需要時,可確定測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預期的要求;檢定要對所檢的測量器具作出合格與否的結論。

⑸ 校準結果通常是出具校準證書或校準報告;檢定結果合格的出具檢定證書,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書。

儀器設備檔案及標識管理

對檢測機構儀器設備的考核關鍵在四個方面:

① 所需的檢測儀器設備必須配齊。配齊的概念是不僅包含的參數要齊,而且其量程和准確度要符合檢測標準的要求;

② 所有儀器設備必須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③ 計量儀器設備必須溯源到國家基準;

④ 檢測儀器設備必須帳目清楚、檔案齊全、管理有序,儀器設備實行標識管理。

儀器設備檔案

按每台套儀器設備進行建檔,檔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① 儀器設備履歷表,包括儀器設備名稱、型號或規格、製造商、出廠編號、儀器設備唯一性識別號、購置日期、驗收日期、啟用日期、放置地點、用途、主要技術指標等;

② 儀器購置申請、說明書原件、產品合格證、保修單;

③ 驗收記錄;

④ 檢定/校驗記錄及檢定證書;

⑤ 校驗規程(必要時);

⑥ 保養維護和運行檢查計劃;

⑦ 定期歸檔的使用記錄;

⑧ 保養維護記錄;

⑨ 運行檢查記錄;

⑩ 損壞、故障、改裝或修理的歷史記錄。

儀器設備標識與隨機資料

① 編號標識

所有儀器設備均應進行標識,且每台儀器設備的標識必須是唯一性。

② 狀態標識

根據檢定/校準、比對或驗證結果對儀器設備粘貼可用性識別標識。可用性識別標識分為合格證、准用證和停用證。

a)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合格證

計量檢定結論為合格者;

經符合程序的校準,其校準結果均在規定的技術要求范圍內;

上述條件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實現,經過比對驗證證明其技術性能符合規定要求;

不需檢定的,經檢查合格的輔助設備。

b)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准用證

多功能檢測某些功能已喪失,但檢測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經檢定/校驗合格;

經檢測設備某一量程准確度不合格,但檢測工作所用量程合格;

計量器具獲准降級使用。

c)凡符合下列條件的儀器設備,使用停用證

超過檢定/校準有效期限;

已損壞或功能不正常;

計經檢定/校準不符合要求。

儀器設備狀態標識信息應包括以下內容:

設備編號;

證書批准日期;

有效期;

對儀器狀態進行技術確認的機構名稱;

負責對儀器設備受控狀態進行確認的檢查人員姓名;

對准用證應有準予使用的范圍、等級或功能;

對停用證應有開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狀態正式確認日期;

隨機資料

隨機資料包括操作規程、儀器說明書復印件、在用的使用記錄等。

儀器設備異常情況控制

儀器設備出現異常情況,如誤用、誤操作、超負荷(過載)或事故時,發現檢測精確度不符合要求,顯示的結果可疑或通過校準/檢測不合格時,應立即停止使用,經重新檢定、校準或檢測證明運行滿意方可使用。由於儀器設備異常情況的原因造成對檢測工作影響時,按不符合檢測工作的控製程序進行處理。

儀器設備運行檢查

⑴ 儀器設備運行檢查作用

為保證檢測設備在兩次檢定/校準期間運行狀態和性能符合檢測工作要求,在此期間需要對檢驗設備進行檢查,即儀器設備的運行檢查。

儀器設備的運行檢查最終的落腳點在於對核查數據的分析,通過數據分析對測量設備的計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斷。有利於檢測機構動態掌握檢測設備的計量性能,並根據運行檢查的結果合理確定檢定/校準間隔,以提高測量數據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縮短由於儀器設備功能異常對檢測數據的追溯期,因此,檢測機構應在檢測設備的兩次檢定/校準周期之間進行運行檢查。

⑵ 需要進行運行檢查的儀器設備

在以下情況的儀器設備需要進行運行檢查:

① 使用頻繁的實驗儀器設備;

② 漂移率大的儀器設備;

③ 經檢定,但在檢定有效期內已長時間不使用的實驗室儀器設備;

④ 使用一段時間發現穩定性不好或檢測精度不符合要求的儀器設備。

⑶ 儀器設備運行檢查方法

① 對實驗儀器設備的技術指標(精密度、靈敏度、檢出限、信噪比、分離效能、加標回收率等)進行檢查;

② 用兩台或多台同型號/規格實驗室儀器設備進行測量結果比較;

③ 利用實驗儀器設備的自校功能進行檢查;

④ 使用有證標准物質進行檢驗。

⑷ 實施運行檢查注意要點

① 運行檢查的性質不同於檢定/校準;

運行機制檢查發生的時間是在兩次檢定/校準之間,它通過驗證檢測設備計量性能的穩定性,以提高檢測數據的可信度。

② 運行檢查要運用核查標准進行過程式控制制

運行檢查的實質是過程式控制制,是檢測機構使用核查標准對檢測設備計量性能的過程式控制制。使用核查標准進行運行檢查,首先要選擇適宜的核查標准,對被核查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常用檢測點進行核查;其次在運行檢查的檢測設備進行一定時間的監測,建立核查資料庫,通過繪制極差控制圖、平均值標准偏差控制圖等控制圖的方式來檢測檢測設備的計量性能。

③ 實施運行檢查的實驗室儀器設備一般是重要的測量設備或參考標准

並非所有重要檢測設備都可以找到合適的核查標准,因此《評審准則》9.6條有「適當時」進行說明。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核查標准,在檢定規程建議有效期內做好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維護工作,也是保證實驗儀器設備量值准確的一種常用手段。

④ 運行檢查應文件化,記錄保存分析

對實驗室儀器設備實施運行檢查時,應制定各種重要實驗儀器設備運行檢查的作業指導書,具體描述實施運行檢查的過程,重點是核查標準的穩定性分析及選擇、核查測量點的確定、核查頻率、控制圖的繪制和核查數據的分析。每次核查數據應按記錄控製程序妥善保存。

❹ 如何做好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

作好實驗室規程操作管理 ,嚴格按相關要求執行即可 。

❺ 儀器設備的保管

(一)對儀器庫房的基本要求

1)測量儀器庫房應是耐火建築。

2)庫房內的溫度不能有劇烈變化,最好保持室溫在12~16℃。

3)庫房應有消防設備,但不能用一般酸鹼式滅火瓶,宜用液體CO2或CCl4及新的消防設備。

(二)測繪儀器的「三防」措施

生霉、生霧、生銹是測繪儀器的「三害」,直接影響測繪儀器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影響觀測使用。因此需按不同儀器的性能要求,採取必要的防霉、防霧、防銹措施,確保儀器處於良好狀態。

1.測繪儀器防霉措施

1)每日收裝儀器前,應將儀器光學零件外露表面清刷干凈後再蓋鏡頭蓋.並使儀器外表清潔後方能裝箱密封保管。

2)儀器外殼有通孔的,用完後須將通孔蓋住。

3)儀器箱內放入適當的防霉劑。

4)外業儀器一般情況下6個月(濕熱季節或濕熱地區1~3個月)應對儀器的光學零件外露表面進行一次全面的擦拭,內業儀器一般1年(濕熱季節或濕熱地區6個月)須對儀器未密封的部分進行一次全面的擦拭。

5)每台內業儀器必須配備儀器罩,每次操作完畢,應將儀器罩罩上。

6)檢修時,對所修理的儀器外表和內部必須進行一次徹底的擦拭,注意不應用有機溶劑和粗糙擦布用力擦拭儀器的密封部位,以免破壞儀器的密封性,對產生霉斑的光學零件表面必須徹底除霉,使儀器的光學性能恢復到良好狀態。

7)修復的儀器裝配時須對儀器內部的零件進行乾燥處理,並更換或補放儀器內腔的防霉葯片,修復裝配後,儀器必須密封的部位,應恢復密封狀態。

8)在運輸儀器過程中,必須有防震設施,以免因震動劇烈引起儀器的密封性能下降,密封性能下降的部位,應重新採取密封措施,使儀器恢復到良好的密封狀態。

9)作業中暫時停用的電子儀器,每周至少通電1小時,同時使各個功能正常運轉。

2.測繪儀器防霧措施

1)每次清擦完光學零件表面後,再用干棉球擦拭一遍,以便除去表面潮氣,每次測區作業終結後,應對儀器的光學零件外露表面進行擦拭。

2)調整或操作儀器時,勿用手心對准光學零件表面,並在儀器運轉時避免將油脂擠壓或拖黏於光學零件表面上。

3)外業儀器一般情況下6個月(濕熱季節或濕熱地區3個月)須對儀器的光學零件外露表面進行一次全面擦拭,內業儀器一般在1年(濕熱季節或濕熱地區3~6個月)應對儀器外表進行一次全面清擦,並用電吹風機烘烤光學零件外露表面(溫度升高不得超過60℃)。

4)防止人為破壞儀器密封造成濕氣進入儀器內腔和浸潤光學零件表面。

5)除霧後或新配置的光學零件表面須用防霧劑進行處理,一旦發現水性霧,應用烘烤或吸潮的方法清除;發現油性霧應用清洗劑擦拭乾凈並進行乾燥處理。

6)嚴禁使用吸潮後的乾燥劑。

7)保管室內應配備適當的除濕裝置,長期不用的儀器的外露光學零件,經乾燥後,墊一層乾燥脫脂棉,再蓋鏡頭蓋。

3.測繪儀器防銹措施

1)凡測區作業終結收測時,將金屬外露面的臨時保護油脂全部清除干凈,塗上新的防銹油脂。

2)外業儀器防銹用油脂,除了具有良好的防銹性能,還應具有優良的置換性,並應符合揮發性低、流散性小的要求,要根據儀器的潤滑防銹要求和說明書用油的規定適當選用不同配合間隙、不同運轉速度和不同軸線方向所用的油脂。

3)外業儀器一般情況下6個月(濕熱季節或濕熱地區1~3個月)須對儀器外霹表面的潤滑防銹油脂進行一次更換,內業儀器一般應在1年(濕熱季節或濕熱地區6個月)須將儀器所用臨時性防銹油脂全部更換一次,如發現銹蝕現象,必須立即除銹,並分析銹蝕原因,及時改進防銹措施。

4)儀器進行檢修時,對長銹部位必須除銹,除銹時應保持原表面粗糙度數值或降低不超過相鄰的粗糙度值。而且在對金屬裸露表面清洗或除銹後,必須進行乾燥處理。

5)必須將原用油脂徹底清除,通過乾燥處理後,塗抹新的油脂進行防銹。

6)對有運動配合的部位塗防銹油脂後必須來回運動幾次,並除去擠壓出來的多餘油脂。

7)防銹油脂塗抹後應用電容器紙或防銹紙等加封蓋。

8)保管室在不能保證恆溫恆濕的要求時,須做到通風、乾燥、防塵。

❻ 實驗室儀器設備如何管理維護

設備維修應該有專門的說明書

❼ 檢測用儀器設備如何管理

一、檢測儀器設備的驗收,由質檢部成員負責人組織進行,同時組織其安裝、調試和檢定工作。
二、檢測儀器設備由質檢部負責保管,使用和日常保養,定期進行檢定工作。
三、儀器設備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禁超負荷、超范圍和帶病工作。使用中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待恢復正常,並經檢驗後,方可繼續使用。
四、儀器設備每季度進行一次保養。
五、儀器設備要按期請計量部門進行計量檢定。當精度達不到規定時,應按檢定結果降級使用,並更換標志。
六、當儀器設備的計量精度經檢定達不到最低精度標准,且無法修復時,由質檢部負責人提出報廢申請,上報批准報廢。
七、儀器設備由各項目試驗組統一管理,每台儀器均應有使用說明、操作規程和檢驗校準時間、記錄及保管人,建立儀器設備檔案。
八、新購的儀器設備必須進行全面檢查,合格方可使用,能正常使用的各種儀器應定期檢查,所有檢查都應做好記錄。
九、儀器設備調試、校準記錄應由技術負責人負責記錄。在使用中自檢情況和故障情況應有測試人員做好記錄。
十、檢驗設備、計量儀表使用時要做到用前檢查,用後清潔干凈。
十一、檢測人員必須自覺愛護儀器設備,保持儀器設備整潔、潤滑、安全、正常的使用狀態。
十二、檢測人員要遵守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做到管好、用好,會保養、會使用、會檢查,會排除一般性故障。
十三、游標卡尺暫定使用期限為3年,在正常操作情況下磨損、報廢不追究使用者責任,使用期限內丟失的按采購價和3年比例賠償。超過使用期限仍能正常使用的,公司將根據使用狀況和延期使用的時間長度給予獎勵,超過使用期限丟失的罰款50元,但獎勵部分仍然有效。
十四、分發給各部門的測量設備,當員工調換崗位或離開公司前應將所使用的測量設備歸還於質檢部,質檢部做好《計量儀器跟蹤表的》登記工作。
十五、游標、千分尺鑒定周期為6個月,硬度計、液壓式拉力試驗機鑒定周期為1年。

❽ 如何保證試驗儀器設備狀態正常

本儀抄器屬計量器具,嚴禁隨意拆卸,使用前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
3.1 工作環境應無腐蝕性氣體及震動源。
3.2 周圍不得有強光源照射及強磁場干擾。
3.3 周圍空氣應乾燥,不得有粉塵等漂浮物。
3.4 儀器周圍應留有足夠的散熱空間,以利散熱。
3.5 儀器長時間停用後,應相應延長預熱時間,以提高穩定性。
3.6 電源電壓必須符合工作條件。
3.7 電源插座必須有效接地,防止外界干擾。
3.8 不得將樣品掉入測量筒內,以免不能調零。
3.9 不得用手直接觸摸光學元器件,以免影響准確度。
3.10 不得使黑筒及工作白板受到污染,以免影響准確度。

❾ 如何做好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現代化程度的提高,高校的科研、教學對儀器設備的專要求越來越屬高。儀器設備是實驗室的重要資源之一,是實驗室出具報告(證書)的保證。為了確保檢測數據的准確可靠,除了對儀器設備按周期檢定、校準、期間核查外,還要做好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工作。1、加強儀器設備管理,做到合理安全存放儀器設備存放要合理,做到光學儀器、精密儀器和普通儀器分開存放,科研設備和學生操作儀器分開放,實驗葯品和儀器分開放,此外,儀器設備的擺放還要科學合理、整齊美觀、陳列有序、取用方便。危險品按其易燃、易爆、腐蝕、毒害等特性分櫃隔離存放在危險品室內,要避免因混放(氧化劑和易燃物混放)而誘發的火災事故;強氧化劑(如氯酸鉀、高氯酸)和某些混合物(如氯酸鉀和紅磷的混合物)易發生爆炸,保存或使用這些葯品時應注意安全;銀氨溶液久置後也易發生爆炸,用後不能保存,應傾入水槽中;易燃、易揮發的有機溶劑(乙醇、乙醚、苯、丙酮等)要密封保存在陰涼的地方而且遠離火源。輻射類物品必須有鉛皮等包裹;精密控溫水銀柱要豎直放置防止水銀斷柱發生斷路。

閱讀全文

與如何保證儀器設備處於受控狀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頻製冷多少度 瀏覽:622
會員卡設備需要多少錢一套 瀏覽:867
東莞五金製品設備 瀏覽:432
鑄造沙芯長了怎麼取短 瀏覽:558
機械設備噪音不能超過多少分貝 瀏覽:355
代理水泵閥門屬於什麼企業 瀏覽:610
江蘇氯氣濃度在線分析儀表多少錢 瀏覽:769
閥門壓力指示栓是什麼 瀏覽:242
太陽能光伏裝置設計和安裝 瀏覽:819
機械連接殘余變形的初始讀數如何確定 瀏覽:7
天梭機械表換機芯多少錢 瀏覽:539
給水閥門井檢驗批怎麼劃分 瀏覽:366
機械裝置的設計步驟 瀏覽:623
新帕薩特怎麼取消自動啟停裝置 瀏覽:941
電動工具的絕緣等級 瀏覽:966
電機軸承絕緣電阻是什麼意思 瀏覽:296
二手紡織設備多少錢 瀏覽:17
閥門dn10是什麼意思 瀏覽:230
濟南億宇機械有限公司招聘電話多少 瀏覽:552
怎麼看地暖閥門控制哪個房間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