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機械設備管理系統,是生產企業必不可少的。根據其發展趨勢,到目前可以內分為三個階段:紙質容點檢、傳統智能點檢、移動智能點檢。
士翌移動設備管理系統的實施,給生產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現場設備管理水平大幅度上升,維修成本大量降低。設備點檢管理及狀態監測系統由以下組成:一、針對鐵前鐵後重點難點設備採用士翌在線監測管理系統,使用振動分析、大數據分析、網路可視化監控等,實現遠程智能診斷;二、針對常規設備,採用士翌移動設備點檢管理系統,無線感測單元+智能終端設計,有效避免設備容易損壞、巡檢組合不靈活等弊端,實現現場有效控制,也可以實現遠程智能診斷;三、通過OPC等方式,將生產線設備上的一些寶貴數據,如潤滑系統的流量數據、大型電機的電流等上傳到設備管理軟體,作為生產運行的數據和設備故障分析的數據。
㈡ 膨脹設備的六大系統都包括哪些主要設備
浸漬系統來包括浸漬器、源鬆散器、轉送槽、往復式皮帶輸送機等。
二氧化碳回收系統包括壓縮機組、高、低壓二氧化碳回收罐、工藝罐、儲罐、二氧化碳冷凝器、氟里昂冷凝器等。
膨脹循環系統主要包括工藝風機、廢氣風機、切向分離器、膨脹塔、旋風除塵器、氣鎖等。
回潮系統主要包括振動櫃、皮帶秤、皮帶輸送機、回潮筒、水份儀、振槽等。
燃燒爐系統主要包括燃燒爐、換熱器、熱風管路、柴油泵、燃燒爐觸摸屏。
供料系統主要包括:儲絲櫃、往復式皮帶輸送機、皮帶秤、倉式喂料機等。
㈢ FDA、GMP認證時說的制葯企業六大系統指的是那六個系統阿
質量系統、生產系統、設施與設備、實驗室系統、物料系統、包裝與標識
㈣ GMP分為哪六大系統
GMP的六大系統,即質量系統(Quality)、實驗室系統(Laboratory Control)生產系統(Proction)、物料系統(Materials)、設施及設備系統(Facilities and Equipment)、包裝和標簽系統(Packaging and Labeling)。
GMP六大系統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如在生產時車間的物料的管理必須遵循物料的各類管理要求,標識管理涉及各個系統等。各系統的主要工作分別如下:
1、質量系統
GMP的核心是建立葯品質量管理體系並使之有效運行。重要的質量管理工作包括:供應商管理、產品回顧、偏差及變更管理、用戶投訴管理、不合格品管理、退貨及召回、驗證等。
2、實驗室系統
主要是:要確保人員及儀器設備的匹配性、負責儀器的校驗和維護、標准品和對照品的管理、分析方法的驗證和確認、穩定性檢測、質量標准和方法的制定、樣品及物料的檢驗、OOS的調查等。
3、生產系統
主要工作是:工藝規程的制定、按工藝要求組織生產、完成相關的生產記錄(批生產記錄、清潔及清場記錄、設備使用日誌等)、做好設備的狀態標識、做好設備的使用及維護、完成偏差的調查等。
4、物料系統
主要工作是:做好物料的初步驗收、做好各類標識、確保物料按貯存條件分區存放、負責物料的請驗、物料的發放以及不合格物料的隔離等。
5、設施及設備系統
主要工作是:設備的管理、廠房的清潔及維護、設備的安裝確認、設備的運行確認、設備的性能確認、設備使用和維護的SOP的起草、公用系統管理等。
6、包裝和標簽系統
主要涉及:包裝和標簽的驗收、包裝和貼簽的操作、包裝材料和標簽的控制、已貼標簽包裝的產品出廠前的檢查等。
㈤ 汽車兩大機構,六大系統指什麼
2大機構5大系組成:曲柄連桿機構;凸輪配氣機構;燃料供給系;冷卻系;潤滑系;點火系(汽油機);起動系。
1、曲柄連桿機構的作用是提供燃燒場所,把燃料燃燒後產生的氣體作用在活塞頂上的膨脹壓力轉變為曲軸旋轉的轉矩,不斷輸出動力。
(1)將氣體的壓力變為曲軸的轉矩。
(2)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變為曲軸的旋轉運動。
(3) 把燃燒作用在活塞頂上的力轉變為曲軸的轉矩,以向工作機械輸出機械能。
2、凸輪配氣機構,定時開啟和關閉各氣缸的進、排氣門,使新鮮的可燃混合氣(汽油機)或空氣(柴油機)得以及時進入氣缸,廢氣得以及時從氣缸排出。
3、冷卻系:一般由水箱、水泵、散熱器、風扇、節溫器、水溫表和放水開關組成。汽車發動機採用兩種冷卻方式,即空氣冷卻和水冷卻。一般汽車發動機多採用水冷卻。
4、潤滑系:發動機潤滑系由機油泵、集濾器、機油濾清器、油道、限壓閥、機油表、感壓塞及油尺等組成。
5、燃料系:汽油機燃料系由汽油箱、汽油表、汽油管、汽油濾清器、汽油泵、化油器、空氣濾清器、進排氣歧管等組成。
(5)生產設備六大系統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汽車的整體基本結構:
1、發動機
發動機是汽車的動力裝置,由2大機構5大系組成:曲柄連桿機構、配氣機構、冷卻系、燃料供給系、潤滑系、點火系、起動系組成,但是柴油機比汽油機少一個點火系統。
2、底盤
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組成。
底盤作用是支撐、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的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並接受發動機的動力,使汽車產生運動,保證正常行駛。底盤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懸掛系和制動系五部分組成。
3、車身
車身安裝在底盤的車架上,用以駕駛員、旅客乘坐或裝載貨物。乘用車、客車的車身一般是整體結構,貨車車身一般是由駕駛室和貨箱兩部分組成。
汽車車身結構主要包括:車身殼體(白車身)、車門、車窗、車前鈑製件、車身內外裝飾件和車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風、暖氣、冷氣、空氣調節裝置等等。在貨車和專用汽車上還包括車箱和其它裝備。
4、電氣設備
電氣設備由電源和用電設備兩大部分組成。電源包括蓄電池和發電機;用電設備包括發動機的起動系、汽油機的點火系和其它用電裝置。
5、輪胎
輪胎是汽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與路面接觸,和汽車懸架共同來緩和汽車行駛時所受到的沖擊,保證汽車有良好的乘座舒適性和行駛平順性;保證車輪和路面有良好的附著性,提高汽車的牽引性、制動性和通過性;承受著汽車的重量,輪胎在汽車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㈥ 發動機的兩大機構和六大系統
1.曲柄連桿機構
曲柄連桿機構的作用是提供燃燒場所,把燃料燃燒後產生的氣體作用在活塞頂上的膨脹壓力轉變為曲軸旋轉的轉矩,不斷輸出動力。
2.配氣機構
配氣機構的要求是結構參數和形式有利於減少進氣和排氣阻力,而且進、排氣門的開啟時刻和延續的開啟時間比較適當,使進氣和排氣都盡可能充分,以得到較大的功率轉矩和排放性能。
3.點火系統
汽油機在壓縮接近上止點時,可燃混合氣是由火花塞點燃的,從而燃燒對外作功,為此,汽油機的燃燒室中都裝有火花塞。點火系的功用就是按照氣缸的工作順序定時地在火花塞兩電極間產生足夠能量的電火花。
4.冷卻系統
冷卻系統按照冷卻介質不同可以分為風冷和水冷。如果把發動機中高溫零件的熱量直接散入大氣而進行冷卻的裝置稱為風冷系統。而把這些熱量先傳給冷卻水,然後再散入大氣而進行冷卻的裝置稱為水冷系統。由於水冷系統冷卻均勻,效果好,而且發動機運轉噪音小,目前汽車發動機上廣泛採用的是水冷系統。
5.潤滑系統
潤滑系統的功用是向作相對運動的零件表面輸送定量的清潔潤滑油,以實現液體摩擦,減小摩擦阻力,減輕機件的磨損。並對零件表面進行清洗和冷卻。潤滑系通常由潤滑油道、機油泵、機油濾清器和一些閥門等組成。
6.供給系統
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統的任務是根據發動機各種不同工況的要求,配製出一定數量和濃度的可燃混合氣,供入氣缸,使之在臨近壓縮終了時點火燃燒而膨脹做功。最後,供給系統還應將燃燒產物——廢氣排入大氣中。
7.起動系統
起動機的功用是由直流電動機產生動力,經傳每機構帶動發動機曲軸轉動,從而實現發動機的起動。起動系統包括以下部件:蓄電池、點火開關(起動開關)、起動機總成、起動繼電器等。
發動機(Engine)是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包括如內燃機(汽油發動機等)、外燃機(斯特林發動機、蒸汽機等)、電動機等。如內燃機通常是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發動機既適用於動力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力裝置的整個機器(如:汽油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發動機最早誕生在英國,所以,發動機的概念也源於英語,它的本義是指那種「產生動力的機械裝置」。
(6)生產設備六大系統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發動機分為活塞發動機,沖壓發動機,火箭發動機,渦輪發動機。
工作過程:進氣-壓縮-噴油-燃燒-膨脹做功-排氣。
1.進氣沖程
進入汽缸的工質是純空氣。由於柴油機進氣系統阻力較小,進氣終點壓力pa= (0.85~0.95)p0,比汽油機高。進氣終點溫度Ta=300~340K,比汽油機低。
2.壓縮沖程
由於壓縮的工質是純空氣,因此柴油機的壓縮比比汽油機高(一般為ε=16~22)。壓縮終點的壓力為3 000~5 000kPa,壓縮終點的溫度為750~1 000K,大大超過柴油的自燃溫度(約520K)。
3.做功沖程
當壓縮沖程接近終了時,在高壓油泵作用下,將柴油以10MPa左右的高壓通過噴油器噴入汽缸燃燒室中,在很短的時間內與空氣混合後立即自行發火燃燒。汽缸內氣體的壓力急速上升,最高達5 000~9 000kPa,最高溫度達1 800~2 000K。由於柴油機是靠壓縮自行著火燃燒,故稱柴油機為壓燃式發動機。
4.排氣沖程
柴油機的排氣與汽油機基本相同,只是排氣溫度比汽油機低。一般Tr=700~900K。對於單缸發動機來說,其轉速不均勻,發動機工作不平穩,振動大。這是因為四個沖程中只有一個沖程是做功的,其他三個沖程是消耗動力為做功做准備的沖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飛輪必須具有足夠大的轉動慣量,這樣又會導致整個發動機質量和尺寸增加。採用多缸發動機可以彌補上述不足。現代汽車用多採用四缸、六缸和八缸發動機。
㈦ 發動機的兩大機構和六大系統分別是什麼
嚴格意義上來說汽車的發動機是兩大機構和五大系統,並不是六大系統。
兩大機構是配氣機構和曲柄連桿機構。
發動機裡面汽油機有五大系統分別是燃料供給系、潤滑系、冷卻系、點火系和起動系。
柴油發動機是四大系統,其中沒有點火系,柴油發動機是壓燃的,現代的發動機由於有些機器採用了渦輪增壓器,俗稱渦輪增壓發動機,所以人們又給加了個渦輪增壓系統,但是嚴格意義上發動機的兩大機構五大系統裡面是沒有渦輪增壓系統的。
(7)生產設備六大系統包括什麼擴展閱讀:
回顧發動機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它經歷了蒸汽機、外燃機和內燃機三個發展階段。
外燃機
外燃機,就是說它的燃料在發動機的外部燃燒,1816年由蘇格蘭的R.斯特林所發明,故又稱斯特林發動機。發動機將這種燃燒產生的熱能轉化成動能,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就是一種典型的外燃機,當大量的煤燃燒產生熱能把水加熱成大量的水蒸汽時,高壓便產生了,然後這種高壓又推動機械做功,從而完成了熱能向動能的轉變。
內燃機
明白了什麼是外燃機,也就知道了什麼是內燃機。
這一類型的發動機與外燃機的最大不同在於它的燃料在其內部燃燒。內燃機的種類十分繁多,常見的汽油機、柴油機是典型的內燃機。不常見的火箭發動機和飛機上裝配的噴氣式發動機也屬於內燃機。
不過,由於動力輸出方式不同,前兩者和後兩者又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般地,在地面上使用的多是前者,在空中使用的多是後者。當然有些汽車製造者出於創造世界汽車車速新紀錄的目的,也在汽車上裝用過噴氣式發動機,但這總是很特殊的例子,並不存在批量生產的適用性。
㈧ 綜合布線的六大系統分別指什麼
綜合布線系統(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簡稱PDS)是一種集成化通用傳輸系統,它採用標准化的語音、數據、圖像、監控設備,各線綜合配置在一套標準的布線系統上,統一布線設計、安裝施工和集中管理維護。為樓宇和園區提供了先進、可靠的布線方式,它是通訊、計算機網路以及智能大廈的基礎。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要領
1.總體規劃
一般來說,國際信息通信標準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步修訂、完善的。綜合布線系統也是隨著
新技術的發展和新產品的問世,逐步完善而趨向成熟。我們在設計智能化建築物PDS期間,要提出並研
究近期和長遠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國際上各綜合布線產品都只提出15年質量保證體系,並沒有提出多少年投資保證。為了保護建築物投資者的利益,我們可採取 「總體規劃,分布實施,水平布線盡量一步到位」。主幹線大多數都設置在建築物弱電井,更換或擴充比較省事;水平布線是在建築物的天花板內或管道里,施工費比初始投資的材料費高。如果更換水平布線,要損壞建築結構,影響整體美觀。因此,我們在設計水平布線,盡量選用檔次較高的線纜及連接件,縮短布線周期。
2.系統設計
綜合布線是智能大廈建設中的一項新興技術工程項目,它不完全是建築工程中的「弱電」工程。
智能化建築是由智能化建築環境內系統集成中心利用綜合布線系統連接和控制「3A」系統組成的
。布線系統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3A」的功能。(3A即樓宇自動化—Building Automation、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通信自動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設計與實現一個合理綜合布線系統一般有六個步驟:
n 獲取建築物平面圖;
n 分析用戶需求;
n 系統結構設計;
n 布線路由設計;
n 繪制布線施工圖;
n 編制布線用料清單。
星型拓撲結構布線方式,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可以使任一子系統單獨地布線,每一子系統均為一獨
立的單元組,更改任一子系統時,均不會影響其它子系統。
一個完善確定設計的布線走線系統,其目標是,在既定時間以外,允許在有新需求的集成過程中,不必
再去進行水平布線,損壞建築裝飾而影響審美。
為了使智能建築與智能建築園區的工程設計具體化,根據實際需要,我們將綜合布線系統分為三個
設計等級:
1.基本型
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准較低的場合,用銅芯電纜組網。
基本型綜合布線系統配置:
(1)每個工作區(站)有一個信息插座;
(2)每個工作區(站)的配線電纜為一條4對雙絞線,引至樓層配線架;
(3)完全採用夾接式交接硬體;
(4)每個工作區(站)的干線電纜(即樓層配線架至設備間總配線架電線)至少有2對雙絞線。
2.增強型
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中等配置標難的場合,用銅芯電纜組網。
增強型綜檯布線系統配置:
(1)每個工作區(站)有兩個以上信息插座;
(2)每個工作區(站)的配線電纜均為一條獨立的4對雙絞線,引至樓層配線架;
(3)採用夾接式(110A系列)或接插式(110P系列)交接硬體;
(4)每個工作區(站)的干線電纜(即樓層配線架至設備問總配線架)至少有3對雙絞線。
3.綜合型
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准較高的場合,用光纜和銅芯電纜混合組網。
綜合型綜合布線系統配登:
(1)在基本型和增強型綜合布線系統的基礎上增設光纜系統;
(2)在每個基本型工作區的干線電纜中至少配有2對雙絞線;
(3)在每個增強型工作區的干線電纜中至少有3對雙絞線。
綜合布線系統應能滿足所支持的數據系統的傳輸速率要求,並應選用相應等級的傳輸纜線和設備。
綜合布線系統應能滿足所支持的語音、數據、圖像系統的傳輸標准要求。
綜合布線系統所有設備之間連接端子、塑料絕緣的電纜或、電纜環箍應有色標。不僅各 個線對是用顏
色識別的,而只線束組也使用同一圖表中的色標。這樣有利於維護檢修。這也 是綜合布線系統的特點
之一。
所有基本型、增強型、綜合型綜合布線系統都能支持語音、數據、圖像等系統,能隨工程的需要轉
向更高功能的布線系統。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
①支持語音和數據服務所採用的方式;
②在移動和重新布局時實施線路管理的靈活性。
1.基本型綜檯布線系統的特點
(1)是一種富有價格競爭力的綜合布線方案,能支持所有語音和數據的應用;
(2)應用於語音、語音/數據或高速數據;
(3)便於技術人員管理;
(4)採用氣體放電管式過壓保護和能夠自復的過流保護;
(5)能支持多種計算機系統數據的傳輸。
2.增強型綜合布線系統的特點
增強型綜合布線系統不僅具有增強功能.而且還可提供發展餘地。它支持語音和數據應用,並可按
需要利用端子板進行管理。
(1)每個工作區行二個信息插座,不僅機動靈活,而且功能齊全,
(2)任何—個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語音和高速數據應用;
(3)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進行管理;
(4)是一個能為多個數據設備製造部門環境服務的經濟有效的綜合布線方案
(5)採用氣體放電管式過壓保護和能夠自復的過流保護。
3.綜合型綜合布線系統的特點
綜合型綜合布線系統的主要特點是引入光纜,可適用於規模較大的建築物或建築群,其餘特點與基
本型或增強型相同。
綜合布線系統設計要領:
1.在PDS設計起始階段,設計人員要作到:
n 評估用戶的通信要求和計算機網路要;
n 評估用戶樓宇控制設備自動化程度
n 評估安裝設施的實際建築物或建築群環境和結構
n 確定通信、計算機網路、樓宇控制所使用的傳輸介質
2.將初步的系統設汁方案和預算成本通知用戶單位。
3. 在收到最後合同批准書後,完成以下的系統配置、布局藍圖和文檔記錄:
n 電纜線路由文檔
n 光纜分配及管理
n 布局和接合細節
n 光纜鏈路,損耗預算
n 施工許可證
n 訂貨信。
如同任何一個工程一樣,系統設計方案和施工圖的詳細程度將隨工程項目復雜程度而異,並與合同
條款、可用資源及工期有關。設計文檔一定要齊全,以便能檢驗指定的PDS設計等級是否符合所規定的
標准。而且在驗收系統符合全部設計要求之前,必須備有這種設計文檔。
4.應始終確保已完成合同規定的光纜鏈路一致性測試,而且光纜鏈路損耗是可接受的。
介質及連接硬體的性能規格在結構化布線系統中,布線硬體主要包括:配線架、傳輸介質、通信插座 、插座板、線槽和管道等。
1)介質
主要有雙絞線和光纖,在我國主要採用雙絞線與光纜混合使用的方法。光纖主要用於高質量信息傳
輸及主幹連接,按信號傳送方式可分為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兩種,線徑為62.5/125微米。在水平連接上
主要使用多模光纖,在垂直主幹上主要使用單模光纖。
2)接頭及插座
在每個工作區至少應有兩個信息插座,一個用於語音,一個用於數據。插座的管腳組合為 :1&2、
3&6、4&5、7&8。
我國基本上採用北美的結構化布線策略,即使用雙絞線十光纖的混合布線方式。 雙絞線又分為屏
線與非屏蔽線兩種。
屏蔽系統是為了保證在有干擾環境下系統的傳輸性能。抗干擾性能包括兩個方面,即系統抵禦外來
電磁干擾的能力和系統本身向外發射電磁干擾的能力,對於後者,歐洲通過了電磁兼容性測試標准EMC規
范。實現屏蔽的一般方法是在連接硬體外層包上金屬屏蔽層以濾除不必要的電磁波。現已有STP及S-
STP兩種不同結構的屏蔽線供選擇。
屏蔽系統的屏蔽層應該接地。在頻率低於1MHz時,一點接地即可。當頻率高於1MHz時,EMC認為最好
在多個位置接地。通常的做法是在每隔波長十分之一的長度處接地,且接地線的長度應小於波長的十二
分之一。如果接地不良(接地電阻過大、攔地電位不均衡等),就會產生電勢差,這樣,將構成保證屏蔽系
統性能的障礙和隱患。值得注意的是,屏蔽電纜不能決定系統的整體EMC性能。屏蔽系統的整體性取決於系統中最弱的元器伯。如跳接面板、連接器信息口、設備等。因此,若屏蔽線在安裝過程中出現襲縫,則構成子屏蔽系統中最危險的環節。
㈨ 高爐生產六大系統
高爐生產六大系統有:原料處理系統、爐頂上料系統,高爐冷卻系統、高爐鼓風系統,爐前渣鐵處理系統,成品處理系統。
㈩ GMP分為哪6大系統
一、GMP六大系統簡介復:
1、質量系統(制Quality)
2、實驗室系統(Laboratory Control)
3、生產系統(Proction)
4、設施及設備系統(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5、物料系統(Materials)
6、包裝和標簽系統(Packaging and Labeling)
二、什麼是GMP?
即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s的簡稱,是在生產全過程中,用科學、合理、規范化的條件和方法來保證生產優良葯品的一整套科學管理辦法。
三、GMP六大系統的檢查共性
1、書面的經批準的規范
2、確認書面規程得到執行,形成的記錄文件
3、檢查包括從其實原料到成品的全過程
4、根據檢查情況,檢查的覆蓋面和深度可以變化
5、人員的培訓/資質
6、變更控制
7、對不希望的偏差進行的書面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