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特種鑄造
鑄造是一種液態金屬成型的方法。在各種鑄造方法中,用得最普遍的是砂型鑄造。這是因為砂型鑄造對鑄件形狀、尺寸、重量、合金種類、生產批量等幾乎沒有限制。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鑄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生產出更加精確、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鑄件。為適應這些要求,鑄造工作者發明了許多新的鑄造方法,這些方法統稱為特種鑄造方法,即特種鑄造。
『貳』 鑄造球鐵球廢的原因
球化不良是稀土鎂球墨鑄鐵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球化不良是指球化劑加入量不足以使鑄鐵石墨充分球化。鑄件中的石墨多呈團塊狀、開花狀、枝晶狀、蠕蟲狀、厚片狀。
球化劑的合理選用和稀土(re)元素的加入是實現高強度薄壁球墨鑄鐵鑄造的關鍵該技術的核心是在鑄造(熔煉)工藝中要保證re/s=2~2.5。球化劑要選用fe-si-mg-re-ca系材料,其中稀土元素(ce、la、pr)的加入並使之與硫保持一定比例是球化技術的關鍵。試驗證實,當re/s<2時,出現球化不良;re/s>2.5、mg/s>5時,易出現白口,同時嚴格控wp<0.04%、wbi=0.003%~0.007%。
球化不良其宏觀觀特徵:銀白色的斷口上分布有黑色斑點,破斷鑄件在其整個斷面上分布有明顯可見的小黑點,愈往中心愈密。球化不良的程度越嚴重,黑斑直徑越大數量越多,甚至全部斷口為黑灰色,類似灰鑄鐵的斷口。金相微觀分析能發現有集中分布的厚片狀石墨或晶間石墨以及少量球狀、團狀石墨,嚴重時還出現片狀石墨。球化不良使力學性能急劇下降,不能達到牌號所規定的性能指標。
球化不良主要是因為鎂和稀土元素的殘留量不足造成的。
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使用高硫的焦炭和新生鐵,當原鐵水含硫量達0.1%以上時,經常造成球化不良;
(2)與灰鑄鐵交界鐵水沒有分離干凈,由於爐料計算誤差,灰鑄鐵鐵水過多,交界鐵水沒有分離干凈。結果高硫、低碳的灰鑄鐵鐵水混進球墨鑄鐵中,而造成球化不良。生產中經常遇到與灰鑄鐵交界的第一包球墨鑄鐵球化不良;
(3)鐵水氧化,最後一包球墨鑄鐵是打爐鐵水,操作不當往往造成鐵水氧化,鎂石強烈脫氧劑,結果一部分鎂耗費在脫氧上,起球化作用的鎂量不足而造成球化不良。
(4)使用鎂燒損嚴重的稀土鎂合金;
(5)鐵水溫度過高或過低,鐵水溫度過高,中間合金與鐵水作用激烈,鎂燒損嚴重;鐵水溫度過低,中間合金容易「結死」在包底不起作用,
(6)前爐儲存鐵水不足,球化處理時將爐渣也出到鐵水包中。由於稀土鎂中間合金與鐵水作用,產生強烈的翻滾,使爐渣捲入鐵水與球化劑作用。因為渣中硫高,氧化物多,就消耗了部分鎂和稀土,這也造成球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針對上述原因,根據導致殘留量不足,應採取不同的措施來防止球化不良的產生:
(1)如果球化劑中球化元素含量不足,加入量不夠,則應根據生產條件,選用合適的球化劑和確定加入量,要嚴格掌握鐵水量,防止失控造成出鐵量過大失球化劑量相對減少;
(2)處理前鐵水溫度過高或過低;過高球化劑作用激烈,球化元素燒損嚴重;過低,則球化劑易在包底凍結。應根據出鐵溫度掌握好球化劑和覆蓋物的緊實程度,球化劑放在包中裝的太松,反應過於激烈,如出鐵溫度過低,則應及時捅開包底的「結殼」,使球化劑順利反應;
(3)嚴格控制鐵水的含硫量和含氧量。選用低硫焦炭和生鐵。掌握好合理的供風制度,防止鐵水過度氧化,在和其他牌號的鐵水同爐熔化時,要注意分離交界鐵水,防止混入高硫鐵水;
(4)出鐵時要防止酸性爐渣流入鐵水包,特別是當採取爐外去硫操作時,要及時扒渣,以免「回硫」,消耗過多的球化元素,造成球化失敗。
(5)生鐵中有時會含有一些妨礙球化的元素,數量雖不多,危害卻很大,因此球化處理不順利時,可更換一下生鐵。
討論分析結論:針對我國目前球墨鑄鐵在鋼鐵行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將來的發展和壯大,我們必須加大對球墨鑄鐵的研究和應用,以便為我們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減少球墨鑄鐵鑄件的缺陷是首要問題,球化不良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問題,對以上的討論和分析,我們在生產中要注意球化劑的使用和球化劑在球化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