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古代最硬的兵器材料是什麼

古代最硬的兵器材料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4-26 08:44:14

『壹』 古代做兵器用的最好的金屬料是什麼!

當然是青銅啊~關羽的青龍揠月刀就是用青銅造的

『貳』 古代的武器有哪些是用什麼做的

古代的武器一般採用青銅和鐵來冶煉。

青銅時代,那是新石器時代後期,人類發現銅加入鉛和錫之後銅便成為了青銅合金,硬度高,熔點又低。非常適合作為打造武器的好材質。就取代了石器武器。另外《考工記》的記載,戰國時期,人們便已經充分的掌握了青銅的冶煉技術。

人們在冶煉青銅時,已經可以按照準備鑄成的工具用途不同,對青銅,鉛,錫的比例進行調配。有提到:「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局一,謂之鍾鼎之齊;五分齊金而錫局一,謂之斧斤之齊;三分齊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都說明了當時人們對青銅冶煉的技巧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而且書中提到的鑄成技巧,在現代科學的驗證下也同樣是正確的。而所有兵器中,青銅出土後往往是最完好的,因為青銅氧化後會在自己表面形成一道氧化層,對武器的保護非常有效。

青銅的特性是又脆又硬,削切容易但想要硬性劈砍是非常難的。從出土的實物可以發現大多造型單一,單刃區背。也不難看出當時的青銅刀刃作為日常用具的作用往往要大於作為兵器。而真正作為戰爭兵器的,是那些長款的青銅劍,早期青銅劍在商朝便已經有完好的形象了。

最開始長度只有10公分左右。雙刃,。在過了一段時間後,長度開始增加,增長為40公分左右。為了趁手,劍柄由絲麻等粗糙物纏繞。在這之後,便作為正式的兵器作為戰場上的主要戰力。在最後,劍的長度已經可以冶煉到50-60公分了。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以鑄劍聞名於世,在中國出土的吳越兵器便可以很好的證明這一點。他們的冶煉技術精湛,在出土的劍身上可以看出工藝華美,劍身上一般有精美神秘的紋理,而且劍身堅硬無比,在今天仍然是寒光四射,時刻准備戰斗的神兵利器。

而此時,鋼鐵的冶煉技術也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也許是冶煉鑄造已經給鐵器的打造帶來了太多經驗的緣故。也許是二者的打造異曲同工。

在中國的這個時代,鋼鐵的打造技術是領先世界一大截的,不管是電視也好,電視劇也好,接觸到很多名劍都是這個時代打造出來的,無數的文字也記載了當時刀劍之鋒利,紋路之好看。

到了秦國,在出土的文物中我們發現當時已經是青銅和鐵器兵刃一同使用的時代了。劍形狹長,在表面經過仔細的研磨後,有著一層烏黑的氧化物,可以防止腐朽。青銅相比於鋼鐵,更為脆弱,所以長度也一直受限,秦代的青銅劍硬度猶如碳鋼,這點也讓

後人驚嘆不已。鋼鐵兵器正式出現在部隊時,因為強度以及韌性明顯優於青銅,部隊便開始大量使用。到了西漢末年,鋼鐵兵器已經完全替代了青銅兵器了。

(2)古代最硬的兵器材料是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守城武器:

1、狼牙拍

明代的茅元儀,自幼喜讀兵書,經歷了15年的時間,將軍事著作匯編成一本書。作為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兵書,在這本書中記載著狼牙拍使用榆槐數的木頭製作而成。長度達到五尺那麼長,寬度是四尺五寸,厚度也達到三寸。狼牙拍最厲害的設計在於它有長達數百艮鐵釘。

每根鐵釘都是長度達到五寸,重量是六兩。而且四角都是設計的釘環,用四根很粗的繩子掛在城樓上,如果敵人想要攻城的話,只需要把四根繩子砍斷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砸中敵人,非常難攻下的一件武器,被砸中的人會當場死亡。要想攻下城池先過狼牙拍這一關。

2、猛火油櫃

猛火油櫃是誕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在南北朝時期猛火油櫃就在軍事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種噴火的武器。在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就記載了猛火油櫃是利用石油為原料,其實在當時人們還不知道什麼是石油,一開始的人就叫它「石漆」。

到了唐代人們稱為「石脂水」,再到了五代人們就叫做「石油」。櫃體的材質是用銅做成的,密不透風,下面有四個腳,上面有四個捲筒。

在櫃子的旁邊開一個小口,口上有蓋,就是往裡面注油。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如果被它擊中的人或建築是無法用水撲滅的,猛火油櫃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噴火器了。這也展示了當時的人們智慧還是非常厲害的。

3、八牛弩

八牛弩是宋代時期的一件非常厲害的武器,當時宋代有一種弩是叫叫「三弓床弩」,意思就是用用三支弓組成,後來人們給它改了名字就叫「八牛弩,聽起來是不是就已經很厲害了。

它不僅僅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100多人來完成,而且在瞄準和發射上面都是特殊的人來完成,這種弩可以發射踏橛箭,把箭成排地射在城牆上,形成簡易的階梯,這樣可以讓士兵更容易爬上城牆去攻擊敵人。

4、八牛弩

這種床弩還可以發射很長的箭,在宋代的《武經總要》記載了一些床弩,提到過一種弩,堪稱冷兵器之王!在使用的時候被大家稱為八牛弩。意思就是牛的力氣是非常大的,八頭牛才能拉動的,說明它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主要放在城樓上面用來對付敵軍的戰車,在六百米內能摧毀敵軍的戰車。

5、飛火槍

飛火槍是南宋時期的金兵武器,宋人稱它為「梨花槍",而金人稱它為」飛火槍「。這種槍是在槍筒內注入火葯,開槍之後能燒十步那麼遠,沒有人敢接近它,非常的厲害。這種槍到了清代以後,仍然成為了軍隊的裝備之一,一直延用至此。

槍頭的兩側有鐵叉,在鐵叉的上面塗滿了毒葯,意思就是如果殺不死的話就用毒葯毒死。反正不會讓敵人活著離開,能看到飛火槍殺人也是一種榮幸吧,很有視覺沖擊力,而且飛火槍也是中國的十大名槍之一。

6、賽門刀車

塞門刀車是古代最為實用,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守城武器,製作的時候車體的寬和長是和城門的長和寬是一樣的,這樣打開城門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推出去攻擊敵人。在車上裝了24把非常鋒利的尖刀,有輪子方便推。

當敵軍攻進城門處時就可以用刀車堵住,可以阻止敵人進來。既可以殺別人也可以擋住敵人的石頭。刀車是極為堅固的兩輪車。數百名士兵推動至城門處,《墨子》中記載了這種賽門刀車的用途,如果城門不保的話就可以把它當作應急的武器。

『叄』 古代的玄鐵是今什麼材料

含鎢的隕鐵,因為這種金屬在外太空經歷失重、真空的環境。讓它的材料比一般的鐵更好。但它硬度高、熔點高,打造成型不容易,可是一成型在古代就神兵的代名詞。在古代因為工業不發達,這種東西比凡鐵質量高出不少,算是當時的寶貝。

記載裡面,玄鐵的性質裡面沒有同體積比鐵重8,9倍這一項。但是,的確提到了玄鐵比當時其他材料硬度高——以至於相當一部分玄鐵兵器是沒有刃口的,用來擊砸,效果是「不見血而斃」。

(3)古代最硬的兵器材料是什麼擴展閱讀:

玄鐵成分:

隕石是外太空的來物,大多數隕石來自於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大體可分 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石鐵混合隕石。

隕鐵是一種含鐵量超過80%的隕星,常含有鎳。

由於隕鐵形成在高度真空和失重的外太空,所以常形成地球上冶煉鐵所得不到的合金。因此隕鐵所含的鐵合 金會有更好的性能。例如,耐高溫、高強度、高韌度、耐腐蝕等。是一種極好的煉制兵器的材料。

隕石的平均密度在3~3.5之間,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鐵密度為 7.5~8.0,主要由鐵、鎳組成。隕鐵石成分 介於兩者之間,密度在5.5~6.0間。隕星的形狀各異

有各種樣式的。它們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和石鐵隕石(鐵 和硅酸鹽混合物)。

隕石指墜落於地面的隕星殘體,由鐵、鎳、硅酸鹽等礦物質組成,亦稱隕星石。也指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 質的隕星。在含碳量高的隕石中還發現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種氨基酸等有機物。

『肆』 古代打戰用的刀劍是什麼材料

冷兵器是一種只用人力和機械力操持的作戰器具,構造一般都是很簡單,適宜於近戰殺傷和白刃格鬥。冷兵器種類繁多,按其用途可分為進攻性兵器、防護裝具和攻守兵器械三類。而在進攻性武器中,又分為格鬥兵器、護身兵器和遠射兵器。冷兵器出現於太古時代,從上古到五代這一歷史時期,火葯還沒有應用於軍事,屬於冷兵器時代。冷兵器最初是用木、骨、石,後來用銅、鐵等材料製造,其種類和質量,也隨著生產水平提及戰爭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從公元十世紀初火器發明以後,冷兵器仍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與火器並用。直至清末,新式軍隊的出現,冷兵器才退出了戰爭舞台。
石制(夏代以前)




銅制(商代、西周和春秋)






鋼鐵制(春秋末期開始)

格鬥兵器
格鬥兵器又稱長兵器, 一般是在長柄上安上鋒刃,使其具有殺傷功能。如矛(用於直刺和扎挑),戈 (用於勾、啄),戟(將戈的勾、啄和矛的直刺功能結合的兵器),殳(用於撞擊)等,格鬥兵器是冷兵器時代最基本的攻擊性兵器。


1*偃月刀(掩月刀) 三國時期關羽所用,又稱"關刀"。其刀身狹長,形如偃月,刀背有青龍圖案,又稱"青龍刀" "偃月刀",刀頭有回鉤,鉤尖似槍,銳利無比,刀背有突出鋸齒狀利刀,故名"冷艷鋸",其柄因人而制,一般人直立,左手握住刀盤之下刀柄處,左臂向左側伸直,刀鐏靠著左腳掌側。刀盤的高度應與左肩齊。刀刃之長度,應是刀柄的五分之二長。其刀法相傳是三國時期關羽所創。用法有十二字訣:劈、砍、磨、撩、削、裁、展、挑、拍、掛、拘、割。
2春秋大刀 其刀術主要有劈、砍、斬、架、截、雲、掛、挎、挑、攔、掃、抹、托、撥、壓、絞、錯、搗、隨、扇等。彈腿門之春秋大刀主要流行在河北、河南、黑龍江等地。其特點是刀法靈活,變化多端,氣勢雄偉,勁力貫注,快速迅猛,一招一勢,動作緊湊,舒展大方。練習時要求氣沉丹田,含虛抱氣,氣易相融,身法傳神,剛柔互用。
3鉤鐮刀 刀背中部有一突出側鉤,有刃,可供鉤割之用。刀法用劈、砍、鉤、割等,臨陣時十分方便。
4*乾坤日月刀 是流傳在民間的一種奇異兵器。全長六尺(2米),兩端各有相同長度的月牙形刀。刀背上部各有三個小鐵環,舞動起來沙沙作響。刀柄為堅硬木料所制,握手處在刀柄中段,上扎綵帶,並有兩個突出的月牙形利刀。利刃後為握手處。使練時,兩手均在月牙形利刃下握住刀柄。握法有左陰右陽、右陰左陽和雙陰法三種。此兵器前後可用,變化多端。主要用法有:前後扎刀、正反扎刀、斬劈刀、上挑刀、橫掃刀、舞花刀、上下截刀、里外絞刀、撩掛刀、雲撥刀、格攔刀、推架刀等。
5陌刀 長刀的一種。陌刀為一種兩刃的長刀,較重,大約50斤。唐代軍中大量配備。唐代以後陌刀逐漸消失。

刺身兵器
刺身兵器又稱短兵器,一般柄較短,適宜單手操持,有刀(單面側刃,用於劈砍)、劍(直身兩刃尖鋒,用於刺劈)、匕首(短小型雙刃刺殺)等。其功能用於護體防身,或作為輔助性的進攻兵器。


1筆刀 刀尖銳利,刀背斜闊,柄下有鐏。
2掉刀 刀身直,刀尖向上,尖銳有刃,柄後有鐏。
3屈刀 刃前銳利,刀後斜闊,長柄,柄末端有鐏
4鳳嘴刀 刀頭呈圓弧狀,刀刃鋒利,刀背斜闊,柄下有鐏。
5眉尖刀 刀身狹窄,單刀,刀尖銳利,其後斜闊,木柄,後有鐵鐏。
6戟刀 戟刀全長五尺,其中刀尖長四寸,邊鋒長一尺。刀柄粗可盈把,柄尾有一三棱形鐵鐏。戟刀在對敵作戰時可發揮前尖邊鋒的特點,聲東擊西,虛實多變,
7三尖兩刃刀 刀尖分為三支,似"山"字形,中支形似劍狀略高,兩翼支稍低,兩面開刃,鋒利無比。刀柄後端有一三棱形鐵鐏其用法以扎、絞為主。
8*乾坤日月輪刀 短雙器械。輪呈日月相交狀並有五把刀向外展開。
9鴛鴦刀 雙刀,屬步戰用刀。此刀一鞘兩刀,其刀把各呈半圓形狀,二刀合攏其刀把合成圓形,如同一刀。
10少林雪花亮銀刀 全長三尺。少林俗家弟子使用。
11盾牌刀 指演練者雙手所握持不同的雙兵器,一般是左手持盾以防敵方遠射之箭或隔擋其他兵械之用。右手持刀為乘虛攻敵之用。
12單刀加鞭 兩手握持不同雙器械,一手持單刀,另一手持九節鞭同時舞練,難度很大。


*「越王劍」(湛盧、純鉤、勝邪、魚腸、巨闕)
*干將、莫邪
*玄鐵劍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以重勝輕,以拙勝巧。
射遠兵器
射遠兵器又稱拋射兵器,一種遠距離殺傷敵人的兵器。有弓、矢、弩(裝有張弦機構的弓)等,在冷兵器時代,弓弩被廣泛地用於戰爭。
蹶張弩(一把用腳力踏開弓弦的弩)
*元戎(諸葛亮在原有連弩的基礎上加改進而製造的。這種連弩在一個弩槽里,一次放進十枝箭,張開弓,扣一下扳機就射出一支箭。接著,弩槽里的箭又落下一支。再上弦,再發、再落,可連續發射十次。"元戎"不僅比過去的連弩的射程快,而且十分輕巧靈便。它的不足是射程近,殺傷力小,只能用來守城。
防護兵器
防護兵器,有甲(防護身體)、胄(防護頭部)、盾(手持防護械具),它用以避免被敵兵殺傷。它們在冷兵器時代,一直是軍隊中必要的裝備。
甲(鎧)
*魚鱗甲:西漢的魚鱗甲是札甲的登峰造極,整套甲所用甲片超過2200片,甲片疊壓密似魚鱗。



其他
防護兵器
甲(皮甲)

攻(守)城
攻守城器種類較多,為了攻城,就製造木車、木牛車、尖頭木驢以及通過城壕的壕橋;接近城牆後,就挖地道,這就有了挖掘械;為打開城門,就有撞擊器;為了攀登城牆,就有了各利雲梯、多層攻城塔、攻城車;為了從遠處殺傷守城士兵和摧毀城上防禦措施,就有了拋石機、巨型弩等等。守城器械中,有撞擊雲梯的撞車;有對付攻城士兵的飛鉤;也有偵聽敵人挖掘地道的偵察器材"地聽"。用以登高遼望偵察的巢車,在攻城戰中,為了偵察城內敵情,便在一輛堅固的大車的底盤和中央,樹立一根高達四到五丈的大望桿,頂部造一個方形的木屋,屋外包上一層生牛皮,用來抵擋矢石,牆壁上開有遼望孔觀察城中的情況。木屋可以用轉動的轤轆上下升降。攻城戰雖然起源很早,但限於早期戰爭的特點,春秋的時候作戰仍不攻城,到戰國的時候攻城戰才逐漸增多。

火器(宋開始)
霹靂炮。1126年年底,北方的金軍圍攻北宋王朝的京都汴京,尚書右丞李綱指揮守城的宋軍用火箭和一種叫霹靂炮的火球,焚燒金軍人馬,打退了金軍的進攻。
突火槍
1259年,在安徽壽春府,有人製成了突火槍。突火槍的槍筒是用竹子做的,槍筒里安放著火葯和子窠(子窠就是當時的子彈),然後利用火葯燃燒產生的氣體推力,把子窠射出去殺傷敵軍人馬。
火銃
火銃都是用銅或者鐵鑄造的。有大有小,大的叫碗口銃,一般安在水軍戰船或者城關險要的地方,後來的炮就是由這種大的火銃發展來的;小的火銃叫手銃。因為火銃比火槍使用方便,發射速度快,射程遠,使用壽命長,殺傷威力大,所以很快就被元朝的軍隊用來作戰。洪武十三年(1380年)規定,各地衛所駐軍要按編制總數的10%裝備火銃;到了明成祖時期,又創建了專門裝備槍炮的新兵種神機營。

紅衣炮
明代末期,困為吸收了外來槍炮鑄造的科學技術,促進了新式槍炮的發展。象明末大學士徐光啟,就曾經奏請朝廷批准購買和仿製英國鑄造的加農炮,當時人們把這種炮叫做紅衣炮。後來明將袁煥在寧遠之戰中,就是利用紅衣炮打退了後金軍隊多次進攻。

附錄
車之五兵
"車之五兵",指的是一輛戰車上裝備的五種或幾種兵器,這里的"兵"當武器講。當時戰車兵是軍隊的主力,每一輛戰車編制的戰車兵和附屬的徒步兵,是一個基本的作戰單位,它的裝備是有一定格局的。射遠兵器有弓箭,配用青銅或者石、骨制的箭鏃;格鬥兵器有青銅制的長桿戈、矛、斧、鉞和大刀;護身兵器有青銅制的小刀和短劍;防護器具有青銅胄、皮甲、盾牌等。車戰時代的作戰方式大致是,當交戰雙方的車陣相對進行著的時候,就用長桿格鬥兵器來拼殺,由於當時戰車的車身高大,兩個車子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長,所以長桿兵器的長度一般相當於人體高度的三倍,短了就沒辦法殺敵,短柄刀劍只在近戰扭殺的時候才使用。
步兵五兵
"步兵五兵"。從戰國時期開始,隨著鋼鐵冶煉業的發展,鐵制兵器和弓勁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戰場上,徒兵開始分化成獨立的步兵,廢車用馬又促使了騎兵的出現,步騎戰開始取代車戰,新的鐵制組合兵器"步兵五兵"也就隨之出現了。戰國時期一個步兵的基本編制單位叫"伍","步兵五兵"就是這個伍的兵器裝備。它包括鐵制的矢、殳、矛、戈、戟五種。作戰的時候,一伍士兵在方陣隊形中成縱深排列,第一、第二名手持戈、戟短柄護身兵器,和敵人短兵相接;第三、第四名手揮矛、殳長桿兵器,掩護助戰,由於步戰的距離小,所以這時的長桿兵器只比身高稍長一點;第五名手持射遠武器弓箭在後面連續射擊。這樣,一個伍的士兵在作戰中能發揮多種兵器協同作戰的威力。
騎之五兵
"騎之五兵"綜合使用的原則和步兵五兵是相同的。騎兵的射遠兵器有弓箭和馬稍;短兵刀和盾配合使用;護體兵器是匕首,防護器有鎧。
攻城戰
除了車戰、步騎戰以外,還有攻守城使用的兵器。除了以上說的各種手持兵器外,又增加了許多專用兵器和器械。比如在攻城戰中,為了偵察城內敵情,便在一輛堅固的大車的底盤和中央,樹立一根高達四到五丈的大望桿,頂部造一個方形的木屋,屋外包上一層生牛皮,用來抵擋矢石,牆壁上開有遼望孔觀察城中的情況。木屋可以用轉動的轤轆上下升降。為了攻城,就製造木車、木牛車、尖頭木驢以及通過城壕的橋;接近城牆後,就挖地道,這就有了挖掘械;為打開城門,就有撞擊器;為了攀登城牆,就有了各利雲梯、多層攻城塔、攻城車;為了從遠處殺傷守城士兵和摧毀城上防禦措施,就有了拋石機、巨型弩等等。攻城戰雖然起源很早,但限於早期戰爭的特點,春秋的時候作戰仍不攻城,到戰國的時候攻城戰才逐漸增多。
火器
同冷兵器一樣,火器的創制和發展,大體上也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宋代火球、火箭與火槍等初級火器的創制階段;二是元代到明朝嘉靖以前,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火銃的創制和發展階段;三是明朝嘉靖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前,新式槍炮的傳入和原有各類火器的發展階段。

十八般武器

刀是一種用於劈砍的單面側刃的格鬥武器,由刀身和刀柄構成,刀身較長,薄刃厚脊。太古時代,就有石刀,它是用堅硬的石塊磨製,平澤銳利。呈長圓形,背側有雙孔,可捆紮在木棍上,一側為刀刃。隨著冶銅術的發展,出現了青銅小刀。我國發現最早的銅刀,距今已四千多年。這種銅刀與石刀相仿,可應用於作戰。西漢以後,鋼鐵製造的刀成為軍隊主要兵器之一,就是在最早的石刀、青銅刀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劍是一種既可以砍又可以刺的兵器。它由劍身、劍柄構成,劍身修長,兩側出刃,頂端收聚成鋒,後安短柄,便於手握。由於在格鬥中其功能以推刺為主,故又稱為"直兵"。為了便於攜帶,還發明了劍室(鞘)。。劍成為步兵手中的利器,則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吳國和越國相繼崛起,鑄劍的水平遠遠超過中原諸國出現了一批馳名於世的鑄劍大師,如歐冶子、風鬍子、莫邪、干將等,有名的如"越王劍",代表了青銅劍製造技術的最高的水平,同只作佩帶、表示等級身分和防身的早期劍已有很大不同。

戈是一種主要用於鉤挽、啄刺敵人的格鬥武器,它由長柄和橫裝的戈頭組成。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太古時代。上古時代,人們為了有效地殺傷敵人或獵取野獸,往往在木柄上裝上石刃,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石戈。在距今三千五百年前,我國已出現了青銅戈。商代已普遍使用青銅戈。戈是從殷周到春秋時期的主要武器之一。到了戰國時期,鐵兵器廣泛使用,鐵戟逐漸取代了青銅戈,戈在戰場上逐漸被淘汰,而成為儀仗、門衛的裝飾物。

矛是一種用於直刺和扎挑的格鬥兵器。早在太古時代,人們就把石頭或獸骨經過加工磨製,裝上長柄,製成石矛和骨矛。商代出現了青銅矛,形體寬大,製造精良,形式美觀,雕鏤精緻,既是實戰的兵器,又是藝術珍品。西周春秋時代,矛的形體向細長演變,鋒部厚重,鋒刃有雙隅、三隅等數種。長柄矛為戰車上的車兵使用,短柚柄矛則是步卒的刺殺兵器。到了戰國,出現了鐵矛。楚國南陽的鐵矛十分鋒利。西漢武帝時期,由於鐵矛的迅速發展,青銅矛被鐵矛取代而退出了戰爭舞台。其形體也在發生變化。漢代除長柄矛外,還有"雙矛"和"手矛"等短柄矛。到了晉代,出現專供騎兵用的長矛,稱為槊。火器出現後,矛仍是軍中必備的冷兵器,一直與火器並用到清朝後期。

戟,又稱作孑、鏝、或棘,是一種將矛的直刺功能和戈的勾、啄結合為一體的格鬥兵器,其柄前端安裝直刃用以刺殺,旁邊枝生橫刃用以鉤啄。它出現於商、周、盛行於戰國、漢晉各代,到南北朝時逐漸脫離實戰。戟比戈的殺傷效能高,自出現後,很快取代了戈成為軍隊的主要武器之一。戰國時,它是車戰的主要格鬥兵器,為"車之五兵"之一。漢代後,出現了鐵戟,成為騎兵裝備的主要格鬥兵器。後漢以迄晉代,戟仍然盛行於軍隊。南北朝以後,由於重甲騎兵的發展,盔甲的製作日益精良,戟的勾啄殺傷效力減小,成為只表示官員身份等級的一種儀仗器物,而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



鉞的形成與斧的形成屬相同的時代,鉞的式樣與斧相同,惟較斧為大。鉞比斧頭大三分之一,桿長一尺半。鉞桿末端有鑽。鉞在斧頭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長約六寸。使鉞之法合斧、矛、槍三者為一體。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槍之外,還有刺、撥、點、追四法。鉞有長桿之鉞和短桿之鉞,如八卦掌拳派所用的子午鴛鴦鉞,就是一種短雙器械。









"弓"、"箭"(又叫矢)是一種拋射兵器。早太古社會,就已使用弓箭。原始的弓比較粗糙,弓身是用樹枝或竹材彎曲而成,即"弦木為弧"的單體弓。用削尖頭部的木棒當箭,利用細繩的彈力將箭射出。到春秋戰國以後,弓的製作已有了一套完整的經驗,選材、配料、製作程序和規格,都有嚴格的規定。據說做一張好弓,有的竟要三年才能完成。最早的箭,只是一根削尖了的樹枝或竹子,後來將尖的石塊或骨、貝作為箭鏃,安在箭桿的頭部。戰國之後,箭鏃不僅用銅、鐵製作,而且形式和用途都有分工,名目繁多。晉代唐代的箭鏃用鋼製成,能穿堅甲。為了保持飛行方向,在箭尾安裝了箭羽。根據不同需要,箭身長短,箭鏃材料和重心都有明確規定。弓箭不僅是冷兵器時代的主要兵器,在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使是火器出現以後,仍然是軍隊主要兵器之一。因為弓箭輕便,射擊速度比火繩槍快,有訓練的射手命中的精度比早期火器要好些。從北宋初開始,弓箭又與火箭結合使用,成為火箭。元代的蒙古兵和清代的八旗兵,專精騎射,主要武器是弓箭,直到清軍腐朽,騎射之風衰敗,火器效能提高後,銃槍才逐步代替了弓箭。


戰國時期,有個叫楚琴氏的人發明了弓弩,即在弓上安臂,弓臂上裝上弩機。弩機安裝在弩臂後部的溝槽內,由青銅製作,四周有郭,像一個匣子。匣內有鉤住弓弦的"牙",又稱機鉤。匣上有"望山"(瞄準器),用以瞄準和帶動"牙"扣住弓弦。"牙"下連結著"懸刀"(又稱機撥),作為扣發用的扳機。射手使用時,先拉"望山",使"牙"升出,鉤住拉開的弓弦,把箭放入弩臂上面的箭槽內,使箭栝頂上的弦上,然後通過"望山"瞄準目標,扣動扳機(懸刀),"牙"即縮進郭內,弓弦彈回,把箭射向前方。不需要什麼技巧,稍加練習,就可掌握。它射程遠,威力大,有的可射一千步。有一種連弩還可連續發射。但弩沒有弓輕便,發射速度也較慢。因此,弓的作用仍為歷代兵家所重視,兩者取長補短,都是主要兵器。而與弓弩配套使用的箭,隨著弓、弩的演進而變化。在戰斗隊形排列上,總是把弓箭手放在重要位置。橫隊隊形,一般是"左騎、右步,中列強弩",而縱隊隊形,則前面是弓箭手,中間是長兵器手,後面是短兵器手。戰斗時先以弓弩發射,接著長兵器刺殺,最後是短兵器投入格鬥。
流星

『伍』 古代兵器是用什麼材料打造的

先秦的基本上是青銅,直到秦朝以後到了漢,鐵才徹底的廣泛的被使用。主要還是生產力的發展(冶煉技術的提高),戰國——秦朝是轉型階段,也是中國從奴隸社會步入封建的時代!

『陸』 古代兵器的製作材質有哪些

古代兵器的製作材質有:木材,石材,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鐵,火葯等。

『柒』 兵器種最主要的材料,你知道是什麼嗎

為了製造大批量的兵器,除了製造兵器本身的高技術外,還需要兵器的製造原材料,特別是能夠大量提供鐵的工業是必不可缺少的。就是在今天,鋼鐵也是製造兵器的重要材料。

既然能生產生鐵,也就出現了把含碳量控制在2%以下,用於製造兵器刃所用材料的煉鋼技術。起初,是把生鐵放在提煉爐里進行加熱,用風箱鼓進大量空氣,使不必要成分燃燒來煉鋼的。而在實踐中,又發明了把提煉中的鐵用風箱吹入微量元素來控制鐵的性質,即「炒鋼法」。從而能夠生產質量穩定且含碳量低的生鐵和含碳量高的鋼。不久又發明了能提高效率大量提煉鋼鐵的生產技術「灌鋼法」在提煉出幾乎不含碳成分的熟鐵的同時提煉出鋼的生產方法。這一新的煉綱方法出現在晉朝。採用這種技術生產的鋼,又叫做宿鐵,是造兵器的最理想材料。

『捌』 古代弓箭的材料,包括弓的材料,箭桿的材料

箭桿材料:

箭桿多用竹製,也有木製的。先秦時期,在南方的雲夢澤和肅慎族聚居的東北地區,均產制矢之楛。直至明、清,華南制箭還用竹桿,華北用萑柳,東北、西北多用樺木桿。

為了較准確地命中目標,必須把握住箭在飛行中的方向,於是人們在箭桿的尾部裝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趨於完善。

弓的材料:

《考工記》對於弓的材料采擇、加工的方法、部件的性能及其組合,都有較詳的要求和規定,對工藝上應防止的弊病,也進行了分析。《考工記》中認為制弓以干、角、筋、膠、絲、漆,合稱「六材」為重要。

1、六材之干

「干」,包括多種木材和竹材,用以製作弓臂的主體,多層疊合。乾材的性能,對弓的性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考工記》中註明:乾材以柘木為上,次有檍木、柞樹等,竹為下。這些木頭的材質堅實無比,任憑推拉也不會輕易折斷,發箭射程遠殺傷力大。

南方弓與北方弓在材質上明顯不同,南方多用竹子為干,而北方,特別是東北一帶尤其以這種硬實木為主。這也是中國古代戰爭中,北方軍隊總能佔得先機的原因之一。

2、六材之角

「角」,即動物角,製成薄片狀,貼於弓臂的內側(腹部)。據《考工記》,制弓主用牛角,以本白、中青、未豐之角為佳。

「角長二尺有五寸(近50厘米),三色不失理,謂之牛戴牛」,這是最佳的角材(一隻角的價格就相當於一頭牛,即牛的頭上頂著的不是牛角,而是兩頭「牛」)。

中國北方多是黃牛,看不到水牛的影子,只好用羊角來代替,從這一點講,這又是南方弓的長處。

3、六材之筋

「筋」,即動物的肌腱,貼於弓臂的外側(背部)。筋和角的作用都是增強弓臂的彈力,使箭射出時更加勁疾,中物更加深入。據《考工記》,牛筋是最常用的「六材」,選筋要小者成條而長,大者圓勻潤澤。

4、六材之膠

「膠」,即動物膠,用以粘合乾材和角筋。《考工記》中推薦鹿膠、馬膠、牛膠、鼠膠、魚膠、犀膠等六種膠。膠的制備方法「一般是把獸皮和其他動物組織放在水裡滾煮,或加少量石灰鹼,然後過濾、蒸濃而成。

據後世制弓術的經驗,以黃魚鰾製得的魚膠最為優良。中國弓匠用魚膠製作弓的重要部位,即承力之處,而將獸皮膠用於不太重要的地方,如包覆表皮。

5、六材之絲

「絲」,即絲線,將縛角被筋的弓管用絲線緊密纏繞,使之更為牢固。據《考工記》,擇絲須色澤光鮮,如在水中一樣。

6、六材之漆

「漆」,將制好的弓臂塗上漆,以防霜露濕氣的侵蝕。一般每十天上漆一遍,直到能夠起到保護弓臂的作用。

(8)古代最硬的兵器材料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冷兵器時代,弓箭堪稱是最可怕最致命的武器。後羿射九曜的傳說,就從側面證明了在古代時,弓箭在人們心裡的威力之大。

弓作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發矢,可以及遠,考此法之由來最古,相傳黃帝大戰蚩尤於涿鹿,純用弓矢以制勝,此為有弓矢之最早者。

古代弓箭分成三大類,一類專門用於狩獵,一類專門用於軍事武器,而另一類則為娛樂用品。弓箭的製作和使用也都有著濃郁的地域色彩,「就地取材」是首要的。

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幾種弓箭(除了現代的復合弓之外)總結起來也分為三種;竹弓、木弓、角弓。

中國南方弓、不丹弓、日本弓是竹弓的代表,中國桑木弓、英格蘭長弓是木弓的代表,蒙古弓、匈牙利弓、是角弓的代表。

當然弓箭最大的用途還是以作戰為目的,以中國古代軍隊為例,在唐朝軍隊的規制中,大將一次領兵最多是二萬人,除去四千名的後勤及非戰斗人員外,真正能投入作戰的士兵為一萬六千人。

而在這一萬六千名士兵中,必須配備四千名弓箭手。由此可見,弓箭兵在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中,已經佔領相當大的比重。

『玖』 中國古代打造武器的材料有哪些

弓箭的製作
弓和箭是臨時所能制備的最好武器,也很易於制備。只需花上很短時
間,你就會在使用它們時成為受益者。

有完全乾燥結實的彈木材料當然更好,沒有時你應有能力制出好弓。如果你預計在所在地會呆上數月,你就應該貯存一些上等彈木以備用。其他彈木壽命會短一些,你可以多做幾張弓,失去彈性時,再換一張使用。

紫杉是理想的制弓材料--所有古老的英格蘭長弓都由紫杉木製成。在北半球分布著五種紫杉樹,但繁種並不都常見。其他如橡樹、柳樹、山核桃樹、雪松、鐵樹、百榆、檜樹、樺木和鐵杉木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

◇彈木挑選◇

應選擇彈韌性都很好的易彎曲材料用來製作弓柄。一般長約120厘米,但可根據個人情況加以取捨。

選擇適於自己使用的弓柄:

右手放在腰部一側,握住彈木一端,左手洞棍向前斜舉伸直,並握住彈木,作好標識,取這段彈木作為弓柄,長度會很適合。這可作為弓型大小的標准(使用長弓需要更多的技巧)。

◇弓柄的加工◇

弓柄中部寬約5厘米,兩端漸窄,直至1.5厘米。在距離柄尾約1.25厘米處刻上凹槽(a),以便固定弓弦。先剝去樹皮,弓柄削成形後,外表塗抹一層油脂。

◇弓弦的安裝◇

用生牛皮製作弓弦最理想。可切成寬3毫米的堅韌長條。其他各類繩索在應急時也可以選用。老蕁麻樹皮具上好的粗纖維,可搓成結實的弓繩。如果弓柄彈性很強,可能需要相對較短的弓弦。在固定弓弦時弓柄只可稍綳緊--只有在拉開弓時,弓柄才進一步彎曲緊綳,提供相當大的彈力。

先將弓弦在弓柄凹槽上扣上一環,然後繞兩圈半。如果作弓柄的材料沒有干透,在放置不用時應放開弓弦的一邊,否則容易使弓柄變形。

◇箭的制備◇

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桿材料,但樺木無疑是最好的材料之一。箭桿長約60厘米,寬6厘米,應該絕對很直(兩定點間系緊一根彈繩可作為直尺標准),也應盡可能光滑。箭桿末端應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

檢查每根箭桿末端凹槽寬度是否足以容納你的弓弦。

◇羽箭◇
為了提高精確度,可以製作羽箭。羽毛是選材料,但其他材料也可選用--紙、輕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狀的葉子。

a:從頂端開始,撕開羽毛,至羽毛管中央。

b:羽毛兩端各留有20毫米寬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桿上。

c:將箭桿圓周三等分,繫上相互對稱的三根羽管。

◇箭頭◇

箭桿前端可以直接削尖,淬火。用附加的鋒利箭頭系緊在桿上,效果會更好。馬口鐵就很棒:燧石磨尖也可製成真正鋒利的箭頭。箭桿前端從中央部分剖個裂口,插入箭頭後緊緊縛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綁材料--濕潤時用,干後會收縮,緊緊縛住箭頭。

◇射箭術◇

拉弓搭箭,弓部中央與視線平行。左手握弓,右手扶箭,沿水平方向朝後拉滿弦,然後釋放--箭會自由急速飛出,射向目標。

多多練習。弓套里多裝幾枚箭,可以快速連發。

『拾』 古代兵器都是什麼材質做的各種兵器的使用方法有詳細介紹的嗎

古代兵器,是工具(用具)的延伸。兵器的材質是與人類使用工具的材質同步的。

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距今約250萬年-約1萬年前。
早期,以礫石砍斫器和手斧為主要特徵。還有木棍、木棒等。這是時人類已經學會了用火。
中期以石片石器為主要特徵。出現了骨器。
晚期遺存主要是石葉,最後出現了細石器。已經能製造簡單的組合工具。
石器以作打獵和採集用途。古代兵器,是狩獵工具發展而來的。石(包括木、獸骨等)制工具(武器),由粗到細,逐漸鋒利。
中石器時代,距今15 000~10 000年至8 000年。以石片石器和細石器為代表工具,石器已小型化。各種打制石器、磨製石器。
新石器時代,大約從1.8萬年前~5000多年至2000多年。以磨製石器為主。人類已經會使用陷阱捕捉獵物。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開始進入銅器時代。

青銅器時代
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
主要以青銅為材料製造工具、用具、武器。(以木頭作柄、把)
中國的青銅兵器主要有斧(鉞)、刀、劍、槍、矛、戈、戟、槊等。防禦兵器有盾(多為藤條編制)。遠程兵器有弓、弩、箭等。隨著戰爭規模擴大,又發展使用戰車戰馬。

鐵器時代
世界上最早製造鐵器的,是小亞細亞(今土耳其境內)的赫梯人,時間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約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歐洲大陸普遍使用鐵器。中國最早的關於使用鐵制工具的文字記載,是《左傳》中的晉國鑄鐵鼎。在春秋時期,中國已經在農業、手工業生產上廣泛使用鐵器。鐵器堅硬、韌性高、鋒利,勝過石器和青銅器。

火葯是中國發明的。發明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用於軍事,就出現了火器。北宋初年,出現了用火葯製造的火箭(不是現代的遠射程火箭)、火毬等。元代及明代前期發明了金屬管狀射擊火器,稱為火銃。明代中期出現火炮。中國的火器,隨火葯傳向歐洲。後來歐美人不斷改進,戰爭中大量使用起槍炮戰艦。並且後來成為近代殖民主義侵略中國的武器。19世紀60年代,清政府聯合外國勢力組建了一支僱傭軍,裝備近代武器,稱為洋槍隊,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捻軍的戰斗行動。1861年,曾國藩在安慶創設的製造近代武器的軍事工業,也是洋務派創辦的仿製西式武器的第一個軍事工業。主要製造子彈、火葯、炸炮等。1861年-1894年洋務運動,中國出現了一批軍事工業,製造槍炮、戰艦等(還從國外買進不少)。

「各種兵器的使用方法」?就不介紹了吧。有興趣可以找些相關資料看。

閱讀全文

與古代最硬的兵器材料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級四級片 瀏覽:756
訓練遠視弱視的儀器哪些比較好 瀏覽:351
cad中消防閥門後紅色d20mm是什麼意思 瀏覽:62
自由俠製冷劑一次加多少 瀏覽:515
電影人性 瀏覽:655
成年人看的電影網站 瀏覽:726
如何檢測蘋果手機設備功能嗎 瀏覽:517
梯度洗提裝置作用 瀏覽:20
混凝土設備機械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8
小鴨冰箱製冷劑充多少 瀏覽:912
交流發電機自動張緊裝置漏油凌派 瀏覽:113
吉利博越空調不製冷是怎麼回事 瀏覽:948
印刷器材怎麼樣 瀏覽:358
鑄造帶環用什麼粘 瀏覽:618
可以免費下載電視劇的網站 瀏覽:726
婚紗韓劇優酷 瀏覽:672
臨沂日月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0
為什麼天燃氣閥門關 瀏覽:420
致享儀表盤出現acc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877
R、R-18、NC-17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