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回转支承规格详细介绍
在选择回转支承时,必须综合考虑配套主机的转矩、转速、轴向载荷和配套主机的通孔直径。各生产厂商提供了回转支承规格和参数,以及不同型号的静态承载能力曲线。选型流程包括:首先确定最大静态载荷(轴向力、径向力及转矩),将其作为静态额定载荷;其次,确定静态安全系数,一般取安全系数为1.45;接着,根据厂家提供的计算公式,算出静态载荷轴向力和转矩来选择回转支承型号;最后,验证螺栓承载力。
回转支承主要由滚动体、内圈及外齿圈等组成,内圈和外齿圈由高强度螺栓分别与回转套和壳体固定。安装螺栓需符合GB 3098.1和GB 5782的标准,必须是不低于8.8级的高强度螺栓,并且采用具有双面防松螺纹并经淬硬的平垫圈或螺母防松。安装螺栓应保证一定的预紧力,为螺栓屈服极限的0.65~0.7倍。设备运行100小时后需检查一次螺栓预紧力,此后每运行400小时需检查一次。每工作100小时需添加一次二号极压锂基脂。
回转支承是一种滚珠或滚柱式支承回转装置,其结构类似于放大了的滚动轴承,又称为“大型或特大型滚动轴承”。近年来,回转支承在挖掘机、起重机及其他工程机械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回转支承的刚度由支撑它的底盘结构提供,而不是通过轴与轴承座装配来保证。回转支承通常承受轴向载荷、径向载荷及倾覆力矩,因此,设计计算时主要进行承载能力计算,确定滚动体与滚道在接触处的最大接触应力。
常见的回转支承装置按滚动体形状和排列方式可分为4种结构:单排4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双排异径球式回转支承和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单排4点接触球式回转支承适合中小型配套主机;单排交叉滚柱式回转支承制造精度高,装配间隙小,适用于中小型配套主机;双排异径球式回转支承适用于中型配套主机;三排滚柱式回转支承是承载能力最大的一种,适用于通孔直径较大的大转矩配套主机。
Ⅱ 旋转物的转矩怎么计算(有图)
旋转物的转矩的计算有以下三个公式:
1,M=N/ω(扭矩等于功率除以角速度)
2,M=Jα (扭矩等于转动惯量乘以角加速度)
3,M=FL (扭矩等于力乘以力距)
电机的额定转矩表示额定条件下电机轴端输出转矩。转矩等于力与力臂或力偶臂的乘积,在国际单位制(SI)中,转矩的计量单位为牛顿・米(N・m)。
工程技术中也曾用过公斤力・米等作为转矩的计量单位。电机轴端输出转矩等于转子输出的机械功率除以转子的机械角速度。直流电动机堵转转矩计算公式TK=9.55KeIK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矩公式:
SR2
M=CU12 公式
R22+(S X20)2
C:为常数同电机本身的特性有关; U1 :输入电压 ;
R2 :转子电阻; X20 :转子漏感抗; S:转差率
可以知道M∝U12 转矩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设正常输入电压时负载转矩为M2 ,电压下降使电磁转矩M下降很多;由于M2不变,所以M小于M2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导致电动机转速的下降,转差率S上升。
也就是定子电流I1随之增加(由变压器关系可以知道);同时I2增加也是电动机轴上送出的转矩M又回升,直到与M2相等为止。这时电动机转速又趋于新的稳定值。
Ⅲ 轴、轴承与公差配合,你都弄清出了吗
轴、轴承与公差配合,我都已经弄清楚了。以下是关于轴、轴承与公差配合的详细解释:
一、轴轴是机械中重要的零件,用于支撑旋转部件并传递扭矩。轴的种类和功能多样,包括但不限于:
曲轴:用于往复式机械中的专用零件,如内燃机的曲轴,能够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公差配合是指零件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保证零件之间的配合精度,需要规定零件的尺寸公差和配合方式。
公差配合的基本原则包括:
基孔制:以孔的公差带为基准,确定轴的公差带。这种制度在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因为孔的加工相对较难,且孔的尺寸往往决定了整个零件的尺寸链。
基轴制:以轴的公差带为基准,确定孔的公差带。这种制度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如当轴为标准件或已确定尺寸时。
配合类型:根据零件之间的配合要求,公差配合可以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三种类型。间隙配合是指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零件之间有间隙;过盈配合是指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零件之间有干涉;过渡配合则是指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部分重叠,零件之间既可能有间隙也可能有干涉。
在轴、轴承与公差配合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轴的材料和公差配合方式,以确保机械系统的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