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灭火毯可以重复使用吗
关于灭火毯的说法错误的是:
1. 灭火毯可以扑灭所有类型的火灾:
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灭火毯主要用于扑灭油火、纸张火、布料火等可燃固体火源。但对于金属火源(如钠火)、化学火源(如酸碱溅溢引发的火灾)以及电器火源,灭火毯并不适用。这些类型的火灾需要使用其他适当的灭火器材。
4. 灭火毯可以替代逃生:
灭火毯是用于扑灭火源的,不应被用来替代逃生。在火灾发生时,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安全,尽快逃离火源区域。不应将灭火毯用作保护罩或盲目冒险进入火源附近。
5. 灭火毯可以扑灭大范围的火源:
灭火毯的灭火范围有限,通常适用于小规模的火灾。如果火源过大或火势已经蔓延,灭火毯可能无法扑灭火源。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报警并寻求专业的消防救援。
2. 如何提高消防部队官兵的灭火抢险救援能力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了消防部队扑救火灾、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及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的法定职责,对消防部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大型商场、物流及大型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火灾和灾害事故的增多,消防部队也从以前单一的灭火工作成为如今的多功能队伍,救援任务不断增加,难度不断提高,都是对消防部队作战能力的挑战。
当前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消防部队编制少,缺乏相关政策支持。一线灭火救援官兵有所增加,但战训干部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不能满编,远远不能满足职能和任务需要,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缓慢、保障不力、生存困难,发展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
消防装备器材质量较差,战勤保障建设不足。一些地方只注意进口价格昂贵的专勤消防车,不注重装备的系统配套,出现了配置的闲置不用,急需的未能购置的情况。一些单位对装备器材的维护保养不足,器材损耗现象严重。同时,现代灭火救援对大规模、长时间、跨区域作战所需的战勤保障装备、物资、药剂等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城市消防建设站标准》对战勤保障没有提及。
组训方法单调,训练热情不高,容易产生厌战心理。部分消防中队由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其在组织训练上尤其是练兵方法上显得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官兵的练兵热情。这就会造成干部和少数士兵存在厌战心理,训练抓不住重点、理不出头绪,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灭火救援能力,体现“练为战”的指导思想。
车辆装备最大效能发挥不明显。近年来,我国各地对于消防的投入力度比较大,购置了相当一批高精尖的车辆装备,充实了一线作战的硬件力量。但是,在操作使用方面,部分基层中队出现了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使用的情况,不能发挥出车辆装备应有的作用,最大空间地提升灭火救援的战斗力。
要增强训练工作的针对性。加强训练的针对性,首先要针对于中队、区域的作战对象开展练兵活动。要针对本地消防保卫对象的特点以及易发灾害事故的类型开展训练,在训练科目的选取上,器材的配置上,都要以此为依据。其次,要结合作战任务练兵。再次,要紧贴作战环境练兵。加快训练基地建设,强化各种灾害条件下的模拟训练,对本地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进行全面的预测,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把部队设置到预定作战任务的相应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要注意把作战环境设置得恶劣复杂一些,坚决克服和纠正避险就安、避重就轻等现象,努力锻造部队在最不利条件下的作战适应性。
要实现战斗员的“三个转变”。通过战斗员的“三个转变”,提高班组和中队的实战水平。1、体能训练向智能训练的转变。2、操场训练向火场训练的转变。3、技术训练向战术训练的转变。战术训练源于实践、反映实践、高于实践,战术训练以实战为依据,又对实战具有指导作用。为了切实提高执勤业务训练的层次与质量,必须从过去以技术训练为主的模式,向以战术训练为主转变。明确规定战术训练在执勤业务训练中的比重,从时间、内容等方面确保战术训练的主导地位。
要坚持以战养战,在认识的飞跃中提高灭火救援能力。从当前基层单位兵源结构的现状看,兵役制度的改革和士兵服役期的缩短,战斗员轮换快、成份新。多数官兵经历的火场少,尤其是缺乏参加较大规模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经验,一旦遭遇特殊的灾害现场,往往方寸大乱,难以从容应对。针对这种情况,基层部队一定要加强战术研讨和战评工作,因为它是部队执勤业务教育训练的重要环节,能使广大官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直至产生一个飞跃。
要科学地制定灭火抢险救援预案。重点单位灭火救援预案是消防部队基础性作战文书,是生成和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预则立,不预则废”。各级基层单位应立足于现有灭火救援力量和消防设施,在对辖区易发灾害事故和重点单位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案。同时,要求我们在训练实践中,不仅要注重成果的创造,更要注重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只有这样训练成果才能在部队应用中转化成战斗力,否则再好的训练成果也只能是一种摆设,经不起实战的推敲。
总之,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作战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要想消防队伍真正成为一支优秀的救援军,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激发消防人员的战斗力,培养消防人员的现场应变能力,不断更新消防部队装备器材,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探讨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为人民的利益冲锋陷阵,解救危难。
3. 消防器材装备
消防部队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队伍,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装备建设是摆在消防战线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面对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大型化的现代火灾,当前我们手中的器材装备能否胜任日趋繁重的消防保卫任务,值得我们思考。 当前现状 一、车辆超期服役,装备的功能单一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消防部队配置的车辆基本是在九十年代初所生产的,车辆的性能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火灾的需要。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我门的武器装备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要求车辆、水泵工作时间较长的火灾中,由于车辆水泵的“兵龄”较长,经常会出现发动机温度过高,导致冷却水箱“开锅”;水泵长时间运转导致水压不足,达不到射程要求等问题,其直接影响到灭火战斗力,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大小,危害严重。特别是一些单位中还存在着车辆“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的现象,一些本该淘汰的古董车辆在执勤车库中仍然占居一定的位置。 当前我们执勤车辆上所陈列的器材装备品种很多,但众多的器材装备是不是都能够在火场中体现它们的价值呢?是!也不是!例如六、九米拉梯加挂钩梯可适用一至四层楼火灾的扑救,那么笨重的也只能适用一至四层楼的十五米拉梯价值又何在呢?当前,我们消防部队在火场进行灭火救人时,个人防护装备|、照明通信设备及一些专勤器材是必不可少的,它才是顺利完成救援任务的重要保证。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使用了一种使用的高科技头盔,当消防员戴上它,消防队员可以通过不用手接触的话筒同他们指挥部通话。消防队员戴上它,面部眼睛、鼻子、脖子都被保护了起来,还可通过透明罩看到外面的情况,听到外面的声音,接受上级的命令。对此,使我们每一位“红门中人”都会问,我们什么时候能普及这样的头盔呢? 二、器材装备的发展滞后,实用性不强,价格却特别高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从趋势上看,火灾朝着“大、恶、险”方向发展。现代火灾犹如现代战争,仅依赖于人力和勇敢进身是远远不够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防人员手中武器装备的优劣。装备力量的落后已成了抑制消防部队灭火能力的重要因素。有什么样的火灾,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消防技术装备去扑救,这是灭火战斗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但是,面对各式各样复杂的火灾,目前的装备力量已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火灾的需要。如我们的执勤车使用的灭火剂基本上都是水,在扑救一些大型易燃易爆、化工火灾时,要用到特种灭火剂时,往往是望火兴叹,满足不了火灾的供应要求,耽搁了最佳灭火时机。 在当前我们的执勤器材装备中,有一些器材无意中成为了摆设。它的用途在理论上可取,而在实际火灾扑救中却不实用。一些花去大量金钱买来所谓的先进装备,在我们现实的扑救火灾行动中,可以说一无是处,多少年多发挥不了一次作用,根本就不符合实际灾情的需要。比如一些功能简单而价格却非常昂贵的登高车、云梯车。这些消防装备推广使用后,不能在无情的火场上体现它们的价值,只能给人有种“花瓶”的感觉,是迷惑人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讲到要继承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作风,保持消防卫士的崇高本色,但在我国经济还欠发达的情况下,这种浪费人力、才力、资源的现象,不仅给我们的国家增添了负担,还对我们的基层部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几点思考 一、加强正确观念的树立 要树立“向现代装备要战斗力”的观念。人和装备是形成消防部队灭火战斗力的基本因素,在灭火战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从根本上寻找解决的办法,解决装备落后和不足问题,从长远考,要将有限的资金投了到消防装备建设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各地消防队伍在选购器材装备时,不能只图一时的需要,目光应放长远点,要顺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潮流。要树立“精良装备”的观念。兵书上讲:兵不在多,而在精。同样的道理我们手中的器材装备不在于有多少,不能盲目追求器材的品种众多,要看它是不是贴近现实中的需要,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完成灭火、抢险救援的重任 。对此我们一定要坚决遏止那些不实用产品的研制开发,多让一些价廉物美的消防器材装备得到推广。 二、加强高科技装备的研制,加快优胜劣汰 目前我国的消防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消防技术的开发工作还不具备广泛性、全员性、实用性。所以要加强科技技术的研制工作,就必须广泛的动员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经常性的在舆论媒体上搞一些消防装备发明的“回收站”,听取和采用社会人士的好的建议和创意,有利于我们的消防装备开发工作,也有利于提高装备的科技含金量。我们的科技开发人员要经常搞一些调研工作,深入基层,全面掌握火场一线的迫切需要,努力提高新产品的实用性和科技含量。 针对新形势下火灾的特点,加强对器材的优胜劣汰是消防部队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一些该淘汰的装备器材要决不留情,不能因部分装备的滞后而影想到整体战斗力。加强器材的革新,应要根据当地经济、火灾发生特点等情况,积极争取资金、节约资金、善用资金,在消防各项建设工作中,坚持“执勤装备器材优先”的原则,加大对器材装备的更新配置工作。特别是特种车辆的更新,加强对大功率、专勤车辆的配置,以满足各种火灾的需求,努力提高消防部队在灭火、抢险救援中的作战能力,确保“拉得出、打的赢”的战斗作风。 三、大力开展科技文化的学习,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 面对新世纪严峻的消防工作形势,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官兵自觉摒弃不合时宜观念做法,能促进大家以科学的态度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从动态的、发展的、战略的眼光大胆探索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新思路。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没有深厚的科技文化功底,就不可能在思想上对器材装备有所改革创新。要迈进了科技强消的强有力的步伐,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就必须不断地加强科技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开阔自己的科技视野,全力打造一支驰骋火场战无不胜的高科技消防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