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机械工艺编制中,铸件出来后热处理应该是正火还是退火,后面是机械加工。
1.退火 一般是指完全退火,即将钢件加热到A3(亚共析钢)或A1(过共析钢)以上30~50℃奥氏体化,经充分保温后在炉内(或炉外灰中)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按其目的不同可分多种,如(1)用以使钢软化以改善切削加工性和塑性加工性的软化退火;(2)用于消除残余应力的消应力退火(或称低温退火);(3)用以通过扩散消除偏析的扩散退火;(4)用于获得球化组织(粒状珠光体)的球化退火;(5)用以消除钢中白点的去氢退火等。
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30~50℃或更高温度奥氏体化并保温使之均匀化后在空气(静止或鼓风流动或喷雾)中冷却,以获得细密珠光体组织的过程。也有人叫它正常化处理或常化。
正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细密的珠光体组织和均匀分布的碳化物,这种组织既可加速淬火加热时的奥氏体化,又有提高淬透性的作用,所以常用正火做为淬火前的预处理。
含碳量低于0.5%时,一般都用正火;高于0.5%时,正火后硬度会太高,不利于加工,所以一般会采用退火。
在两者都可用的情况下,肯定就用正火了,成本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