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叶片式叶轮是怎样的
叶片式叶轮是水泵中常见的类型,主要分为半开式、开式和封闭式三种:
半开式和开式叶轮:
封闭式叶轮:
在选择叶片式叶轮时,需要根据输送介质的特点和需求来决定。同时,也需考虑叶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和效率问题,以确保水泵的正常运行。
B. 水泵的易损件通常有哪些
水泵的易损件,水泵的易损件部份,水泵的易损件有哪些在购买水泵之前得首先了解水泵的易损件有哪些,购买水泵时最好是同时购买易损件一起比较合适,以防易损件坏了后水泵不能正常工作运行影响生产工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水泵的易损件主要有以下部件1、水泵泵壳一般都是铸铁件,它受机械力或热应力的作用易出现裂纹。当水泵在工作中因受汽蚀作用的冲击或在冬季没有放掉泵壳内积水而受冰冻时也易破裂,如损坏较重不能修理时应更换新泵壳。 2、水泵泵轴一般为碳钢件,但由于制造质量、使用或安装等原因也易损坏。泵轴可能出现裂纹、弯曲、轴颈磨损、螺纹损坏等,也可能出现断裂事故。如损坏严重不能修理时,应更换新轴。 3、叶轮是水泵的重要工作部件,为铸铁制成。由于制造质量和使用等原因也易损坏。叶轮可能会出现裂纹,因汽蚀作用表面形成窝眼或穿孔,长期被冲磨使叶片变薄或偏磨,甚至被杂物击碎。有些缺陷可以修复;有些缺陷不能修复,即应更换新叶轮。 4、滑动轴承的轴瓦是铜氏锡合金铸成的,耐磨性很差,是最易磨损和烧坏的易损件之一,轴瓦一般都可以修复,也可更换新件。滚动轴承一般平均使用寿命为5000小时,但安装不当,使用时间长或保养不良,也易磨损或毁坏。滚动轴承除其中的个别零件可以调换新的外,一般均要更换整体件。 5、口环也称减漏或减磨环,它是水泵中最容易磨损的零件之一。磨损后可以修理也可以更换新的。当更换新减漏环时,其内径应按叶轮入口外径来配置。如叶轮进水口外径磨损,可进行车削加工,以消除沟痕和椭圆,然后再配置内径缩小的减漏环,叶轮进水口外径一般可车削三次。 6、填料用久后会变硬而失去弹性,会使水泵漏气、漏水,一般应更换新填料。复制文章请注明来源于专业的上海泵业/
C. 不锈钢泵叶轮的铸造要求是什么
选用镁橄榄石粉配制水基涂料,因为镁橄榄石是
MgO-SIO2系列中热性能最稳定的分子结构的耐火材料,
它较金属氧化物不定形材料的热稳定性高。从室温至
熔融全过程中无任何相变,因而涂层抗开裂性强,抗高
温变形及骤冷骤热性好6。浇注结果表明镁橄榄石涂
料的刺落效果较好,铸件表面光洁。水基镁橄榄石涂料
是应用消失模.工艺生产铸钢件比较理想的涂料。型砂
选用圆球形的宝珠砂,因为其流动性及填充性要大大优
于由矿石破碎制得的多角形型砂,叮以确保叶轮这样的
复杂铸型得到较高的干砂紧实性。
采用中频炉熔炼钢水,出炉前采用纯铝和稀七硅铁
加强除氧和脱气,浇注过程中,负压度控制在0.04 ~
0.045 MPa。浇注结束后,维持0.025 MPa的负压度约1
min,然后关闭真空泵,以减少叶轮的收缩阻力。
对上下口环进行机械加L.证实所浇注的叶轮铸件
内部致密,没有气孔、夹渣等缺陷,因此,生产类似水泵
叶轮这样的薄壁复杂件,采用消失模铸造L艺能够充分
发挥其诸多优势。许多企业反映消失模工艺生产低碳
钢铸件时增碳缺陷严重。本工艺选用适实的泡沫密度,
并在涂料中添加适量的FeO4作为氧化剂,所浇注的叶
轮在机加工时未发现明显硬点。表1为任意抽取的-
件叶轮.上不同部位的表面含碳量(质量分数,后同)。浇
注该叶轮的原始钢液的含碳量为0. 178% (ZG20MnSi的
含碳量范围是0.16% -0.22%)。
叶片及下盖板(与内浇道相连)。取样时,先用手动砂轮
将取样部位轻轻打磨至见亮,然后用手电钻从表面以下
3mm的深度内钻取。从表1可以看出,叶片部位的增
碳比其他部位大,这是由于叶片的模样密度为
0.025 g/em3 ,其余部分的模样密度为0. 020 g/em*. 而
EPS的密度对低碳铸钢件的增碳是有显著影响的”。
另外,底部盖板的增碳量大于顶部盖板,这说明表面增
碳主要是在充型结束后的冷却阶段发生的8,因为从钢
水本身受EPS分解产物的污染程度米说,充型底邵的
钢水要比充型顶部的钢水纯净些,不可能出现底部增碳
大于顶部的现象。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经过下盖板处的
高温钢水使得底部的EPS深度裂解,生成大量的固相
碳并吸附于涂层壁,充型结束后发生固相扩散而使叶轮
表面增碳。EPS密度越高,生成的固相碳就越多,表面
增碳也就越大,因此,在保证铸件不发生热裂的前提下,
尽早翻箱对于减少表面增碳是有益的。除了B3位置
之外,其余各部位的含碳量都在钢种所要求的范围之
内。像R3部位的局部异常增碳很难完全避免,它是由
于在浇注过程中,EPS液态分解产物被卷人金属液内
部,而后又进一步分解为固相碳和气体。气体若未能逸
出金属液而i留在金属内部即导致气孔产生;而固相碳则
直接为钢液所吸收,从而造成了铸件局部含碳量提
高[81。
在上下盖板不同的6个位置处,从表面以下8~ 12
rmm的深度范围内,钻取了6个试样进行碳含量分析。
底部的平均含碳量为0, 176%;顶部的平均含碳量为
0.180%。考虑到分析误差,可以认为没有发生增碳。这
也许是项邵较大的冒口所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