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铸件和锻件的区别
区别
一、机械性能差异。
锻件经过二次加工之后,会有一个硬化的进程,这个进程会致使安排细密,机械性能无方向性,优于铸件。
二、成型方法差异。
铸件是经过熔炼炉将配比好的资料溶化后,浇入模型,冷却成型;锻件是经过压力机在压力效果下重复限制构成。
三、材料不同。
铸造件:由钢水直接浇铸构成,晶粒度较差粗糙,金属密度略低,机械性能安稳性差;齿轮锻件:铸造后经高温锻打构成,晶粒度细,密度略高,机械性能安稳。
五、从非加工外表调查。
铸造件呈小颗粒状,能看到披缝(浇铸磨具合盖口);自由锻,铸造后外表发黑,外表略称片状,能看到铸造褶子 ;模锻,乍一看与铸造件有点类似,但外表的颗粒状仍是对比细腻的。且模锻常常都是做小件,大部件难做。
六、从加工面调查。
铸铁是与锻件有显着的差异的,铸铁外表没有光泽(磨加工后仍是会发亮的),切屑的屑子都是断屑,灰口铸铁会有粉末状屑子;铸钢加工面与锻件加工面自己认为是没有很显着的差异的,都具有光泽度。
七、从外观对两者进行分辨。
铸件的表较粗,且有偏析和缩孔存在,而齿轮锻件的表面光滑有光泽。因为齿轮锻件受外力锻压,而铸件则是凝固成型。
B. 齿轮一般用什么材料
齿轮常用材料为 锻钢、铸钢、铸铁 。
从齿轮的失效形式可以看出,在设计齿轮传动时,齿面应具有较高的耐磨性、抗点蚀性、抗胶合性和抗塑性变形性,而齿根应具有较高的抗断裂性。因此,对齿轮材料的基本要求是:齿面要硬,齿芯要韧。
常用的齿轮材料
为了降低噪音,非金属材料(如胶木、尼龙等。)经常被用作小齿轮,而大齿轮仍然是由钢或铸铁制成的。为了使齿轮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点蚀性,齿面的硬度应为250 ~ 350 HBS。
齿轮用一般材料:
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齿轮材料种类繁多,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齿轮材料必须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
比如飞机上使用的齿轮必须满足重量小、传动功率大、可靠性高的要求,所以必须选用机械性能高的合金钢;
矿山机械中的齿轮传动一般功率大,工作速度低,周围环境粉尘含量高,所以常选用铸钢或铸铁;
家用和办公机械的功率很小,但要求传动平稳,低噪音或无噪音,在较少润滑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因此经常使用工程塑料作为齿轮材料。
总之,工况要求是选择齿轮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2应考虑齿轮尺寸的大小、毛坯成型方法及热处理和制造工艺
铸坯一般用于大型齿轮,齿轮材料可选用铸钢或铸铁。
中等及以下尺寸要求高的齿轮,常采用锻坯,可选用锻钢。
当尺寸较小,要求不高时,可以用圆钢作为毛坯。
齿轮表面淬火的方法有渗碳、渗氮和表面淬火。当采用渗碳工艺时,低碳
3正火碳钢,无论毛坯是如何制作的,都只能用于使齿轮在稳定载荷和轻微冲击下工作,不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淬火和回火碳钢可用于制造在中等冲击载荷下工作的齿轮。
4合金钢常被用来制造高速、重载和在冲击载荷下工作的齿轮。
5飞机的齿轮传动要求齿轮尺寸尽可能小,应采用表面硬化处理的高强度合金钢。
对于由6金属制成的软齿面齿轮,成对齿面之间的硬度差应保持在30 ~ 50 HBS或以上。当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面硬度差异较大(如小齿轮齿面经过淬硬磨削,大齿轮齿面经过正火或调质处理)且转速较高时,硬小齿轮齿面会对软大齿轮齿面产生明显的冷加工硬化作用,从而增加大齿轮齿面的疲劳极限。因此,当两个齿轮的成对齿面硬度相差较大时,大齿轮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可提高20%左右,但应注意高硬度齿面,粗糙度值应相应降低。
C. 齿轮的孔径如何确定
齿顶圆直径=(齿数+2ha*)*模数。
分度圆直径=齿数*模数。
齿根圆直径=(齿数-2ha*-2*hc*)*模数。
对于标准齿轮:ha*=1,hc*=0.25;其他非标准齿轮另取。
比如:M4、齿32。
齿顶圆直径=(32+2*1)*4=136mm。
分度圆直径=32*4=128mm。
齿根圆直径=(32-2*1-2*0.25) *4=118mm。
这种计算方法针对所有的模数齿轮(不包括变位齿轮)。
(3)什么是铸造齿轮扩展阅读
齿轮铸件也被称为铸钢齿轮。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齿轮都是由铸钢制造的 。齿轮铸件的重量通常从几公斤到数吨不等。
齿轮铸件的材料通常使用高碳铸钢,也有些使用含铬、镍、钼的合金钢,以达到很高的抗拉强度。通常大齿轮比小齿轮的物理需求低。
关于铸造工艺,
通常地板成型工艺就适用并能满足正常需求。至于铸钢齿轮,如从动齿轮,齿轮和惰轮,使用石英砂的地板成型工艺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齿轮的大多数的部位都需要加工。
所以,不需要使用更高的铸造工艺。此外,关于中、大型钢铸件,
使用石英砂的地板成型工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关于热处理,当然,所有钢铸件都必须标准化以消除内部压力。齿轮铸件的某些部位可以焊接。如果铸造厂焊接铸件,必须对焊接位置退火。
如果滚齿后硬度极高,你可以再次退火以降低硬度并消除内部硬点。在加工和滚齿后,齿轮淬火或称之为硬化处理,以提高齿轮齿的表面硬度。对于小齿轮,可以做渗碳处理。对于大型从动齿轮,可以做表面淬火处理。没有经过硬化处理的齿轮寿命很短,仅几个星期到几个月。
D. 齿轮是什么零件
齿轮是依靠齿的啮合传递扭矩的轮状机械零件。齿轮通过与其它齿状机械零件(如另一齿轮、齿条、蜗杆)传动,可实现改变转速与扭矩、改变运动方向和改变运动形式等功能。
由于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功率范围大等优点,齿轮机构在工业产品中广泛应用,其设计与制造水平直接影响到工业产品的质量。齿轮轮齿相互扣住齿轮会带动另一个齿轮转动来传送动力。将两个齿轮分开,也可以应用链条、履带、皮带来带动两边的齿轮而传送动力。
(4)什么是铸造齿轮扩展阅读:
一、分类
齿轮可按齿形、齿轮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
齿轮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因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 ,渐开线齿轮占绝对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少。
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压力角齿轮,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用标准齿高。变位齿轮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
另外,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轮;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齿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
齿轮的制造材料和热处理过程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齿轮多用碳钢,60年代改用合金钢,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钢。按硬度 ,齿面可区分为软齿面和硬齿面两种。
软齿面的齿轮承载能力较低,但制造比较容易,跑合性好, 多用于传动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以及小量生产的一般机械中。因为配对的齿轮中,小轮负担较重,因此为使大小齿轮工作寿命大致相等,小轮齿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轮的高。
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高,它是在齿轮精切之后 ,再进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中,齿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在热处理之后须进行磨削、研磨或精切 ,以消除因变形产生的误差,提高齿轮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