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反坦克枪有什么用
步兵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被视为“胜利武器”。有些说法称苏军在二战中研制过其他型号的反坦克枪,它们
要么是子虚乌有,要么就是把英国援助的“波伊斯”反坦克枪也算进去了。
【背景】苏联有关反坦克枪的研制工作早在战前就已经开始了。试验了几种型号,主要有鲁卡尼克夫反坦克步枪,以及克彻夫斯基反
坦克枪(口径37mm,苏联将其算作反坦克枪)。但苏联军方领导层误认为德军开始装备大量新型坦克,这种坦克装甲厚,火力猛,用45mm反
坦克炮都无法击穿其装甲,反坦克枪就更对付不了了。所以反坦克枪的研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有的试验枪都没有投入实际生产。
卫国战争爆发后,苏军在战斗中发现德军装备的坦克装甲防护并不强:Pz.KpfwIII和Pz.KpfwIV中型坦克可以用反坦克炮轻而易举
的击毁;Pz.KpfwII和Pz.Kpfw38(t)轻型坦克甚至可以用12.7mmDShK重机枪的穿甲弹打穿。但是苏军步兵没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开发】1941年7月,苏联军方委托颇有名望的武器设计师捷格加廖夫和西蒙诺夫尽快开发出适合步兵使用的反坦克步枪,要求使用
1939/40年试验的14.5X114mm弹(B-32弹头:重64g,初速1000m/s)。在此期间,一线部队临时装备缴获的德军7.92mmPzB-39反坦
克枪。一个月后,V.A.捷格加廖夫设计局和S.G.西蒙诺夫设计局分别交出了自己的原型枪,口径都是14.5mm,使用相同的弹药。两种枪的测
试结果都很出色,难分仲伯,最后全被采纳,于1941年8月投入量产。
不同反坦克枪弹药的比较(第二排左为波伊斯马克I型,第三排右为苏联14.5mm穿甲弹)
【生产】捷格加廖夫设计的反坦克步枪叫做PTRD,该枪采用螺旋式枪机,凸起闭锁,手动装填,自动抛壳。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便于大量生产。1941年内生产了大约600支,到1942年底产量已经高达18.4万支,其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年产量。1945年1月开始逐步停产
。
西蒙诺夫设计的枪叫做PTRS,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回转式枪机,枪管上钻有气孔,5发弹仓供弹。相比之下,西蒙诺夫PTRS反
坦克步枪结构复杂,生产工时比PTRD长。1942年1月时,PTRS只生产出77支。但是到了1942年底,产量猛增至63308支。
苏联的这两种反坦克步枪在战争中的总产量超过了40万支,堪称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反坦克枪。
【实战】两种反坦克枪从1941年10月起供应部队,在保卫莫斯科的战役中投入使用。装备它的反坦克小组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御战中,苏军把反坦克小组布置在步枪排中间和步兵连主阵地侧翼,德军坦克威胁较大的区域。另外还有一种类似国际象棋盘的布局,每
隔50-100米设置一支反坦克枪,形成密集交叉火力。
二战时曾任德军坦克兵的R.麦伦辛回忆道:“苏军的反坦克火力很猛,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几乎每个俄国兵手里都有一支反坦克枪或者
一门反坦克炮。俄国人精心地配置这些反坦克武器,它们的火力简直覆盖了整个战场。”
苏军反坦克枪小组库尔斯克前线
随着德军使用更强的中型和重型坦克,从1942年夏天起,苏军反坦克步枪对德军坦克的直接毁伤作用逐步减弱,但对轻型坦克和装甲
车,以及其他机动车还是相当有效的。此外,苏军转而使用反坦克枪射击德军的碉堡、防御工事和机枪掩体,参加逐个房屋的争夺战。在某
些情况下,甚至射击空中目标。
训练中的第23近卫步兵师反坦克小组1942年9月1日卡累利阿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