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
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有水运仪象台、地平经仪、简仪、圭表、浑仪、浑象等。水运仪象台是集天文观测、天文演示和报时系统为一体的大型自链慧动化天文仪器,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
我国古代最古老的天文观测仪器是余唤链圭表,是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
简仪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1276年发明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与竖孙浑仪一样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
使用地平经仪观测时,让待测天体与横表两端的线和中心垂直在一个平面上,可定出地平经度。
2. 我国古代的著名科学仪器有哪些
1.圭表,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天文仪器。
2.影表尺,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投在圭表上日影长短的一种专用尺。
3.日晷,利用一根表投出的日影方向和长度以测定真太阳时的仪器。
4.浑仪,浑仪中有窥管,是一种观测仪器,其主要用途是测定昏、旦和夜半中星以及天体的赤道坐标,有时也能测黄道经度和地平坐标。
5.浑象,属于表演性的仪器,在一个大球上刻画或镶嵌有星宿、赤道、黄道、恒隐圈、恒显圈等,和现代的天球仪相似.浑象可能是西汉人耿寿昌发明的。
6.漏壶,古代利用滴水多寡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7.漏刻,中国古代一种等时性的计时系统."漏"是指计时器漏壶﹐"刻"是日以下的时间单位﹐古代分一昼夜为100刻﹐在漏壶的箭上刻的就是这种时间划分."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故称漏刻。
8.水运仪象台,北宋时代把浑仪﹑浑象和报时装置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天文仪器。
9.漏水转浑天仪,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的一件天文仪器﹐简称浑天仪﹐是一种水运浑象(见浑仪和浑象)。
10.司南,宋代之前的古文献里的“司南”、“指南”都是指机械装置“指南车”。
3. 我国最早发明中天文仪器是什么
简仪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公元1276年创制的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因将结构繁复的唐宋浑仪加以革新简化而成,故称简仪.它包括相互独立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
365.25
日分度.简仪的赤道装置用于测量天体的去极度和入宿度(赤道坐标),与现代望远镜中广泛应用的天图式赤道装置的基本结构相同.它由北高南低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极轴,围绕极轴旋转的是四游双环,四游环上的窥管两端安有十字丝,这是后世望远镜中十字丝的鼻祖.极轴南端重叠放置固定的百刻环和游旋的赤道环.为了减少百刻环与赤道环之间的摩擦,郭守敬在两环之间安装了四个小圆柱体,这种结构与近代"滚柱轴承"减少摩擦阻力的原理相同.简仪的地平装置称为立运仪,它与近代的地平经纬仪基本相似.它包括一个固定的阴纬环和一个直立的、可以绕铅垂线旋转的立运环,并有窥管和界衡各一.这个装置可以测量天体的地平方位和地平高度.简仪的底座架中装有正方案,用来校正仪器的南北方向.在明制简仪中正方案改为日晷.
简仪的创制,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
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在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被传教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给熔化了.现在保存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是明代正统二年到七年(公元1437-1422年)间的复制品.
郭守敬(1231-1316年),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郭守敬自小师从祖父郭荣学习天文、算学和水利.他对天文学尤其感兴趣,常自己动手制造天文土仪器用于观察天象.公元1276年,元太祖忽必烈下令编制新历,郭守敬奉命参加修历.四年后,新历《授时历》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历法,在制定过程中,郭守敬作出了卓越的成绩.郭守敬在制历之初就提出了"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于仪表".为此,他在三年之内,共设计出简仪、高表、星晷定时仪,以及立运仪、日月食仪、玲珑仪等12种新天文仪器,其精巧程度和准确度大大超过前人.除此之外,他还是位杰出的水利专家和地理学家,曾主持了若干重要的水利工程,至今受到中外专家赞誉.
简仪
简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它与浑仪一样用于测量天体的位置.但是,浑仪的结构比较繁杂,观测时经常发生环与环相互阻挡视线的现象,使用极不方便.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将浑仪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安装在一个底座上,每个装置都十分简单实用,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因此,古人称这种装置为“简仪”.
简仪的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环面平行于地球赤道面,叫做“赤道环”;另一个是直立在赤道环中心的双环,能绕一根金属轴转动,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夹着一根装有十字丝装置的窥管,相当于单镜筒望远镜,能绕赤经双环的中心转动.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有两个支架托着正南北方向的金属轴,支撑着整个观测装置,使这个装置保持着北高南低的形状.这是我国首先发明的赤道装置,要比欧洲人使用赤道装置早500年左右.
4. 古代天文仪器发明者是
张衡发明地动仪,南怀仁发明黄道经纬仪,郭守敬发明简仪、高表等等。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
黄道经纬仪是清朝制造的八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古天文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第一台以现代的黄道坐标系统作观测的仪器。适用于作观测太阳和行星等天体的运动。1673年制成,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古观象台的观测平台上。它代表着中国和西方文化与科技交流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