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金属材料经热加工后,机械性能优于铸造性能
我也考研的歼袜哗,既然碰到了,就帮你回答了吧。
热加工不会使金属材料发生加工硬化,但能消除铸造中的某些缺陷,如将气孔、疏松好缺焊合;改善夹杂物和脆性物的形状大小及分布;部分消除某些偏析;将粗大柱状晶、树枝晶变氏行为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其结果使材料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有所提高,所以机械性能优于铸造状态。
2. 为什么压力铸造生产的铸件不安排大余量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
压力铸造,得到的产品尺寸精密度就可满足使用要求了,除非安装接口等位置,需要更高的尺寸精度或接触面要求。固不留大余量机加工,浪废。
压力铸造的机械性能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要求了,若热处理会导致内部封闭的气体溢出造成表面缺陷,故不做热处理。
3. 铸造铝在热处理后为什么会出现斑点
热处理后表面有斑点的我见过,分析之后是因为铸造厂家在铸造时,零件表面残存有树脂、石墨、涂料等,这些当中含碳量较高,所以进行固溶时,在工件表面和氧发生反应产生的。
4. 为什么金属材料经热加工后机械性能较铸造态好
铸造件一般在冷却时受冷却条件,冷却速度、结构形状、壁厚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部位凝固速度会不同,因此不同部位凝固组织有所不同,这就导致铸件不同部位材料性能、加工性能等不同,甚至材料成分出现偏析,有些不稳定的还会随着时间继续变化,同时在凝固过程中零件内部还会产生残余应力等。经过热处理,过大的结晶毁团族可以被细化,不稳定纤弊组织可以转变成稳定组织,残余应力可以得或唤到消除或者缓解。因此经过热处理后材料或者零件的总体机械性能会有所提高。
5. 为什么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因为钢(统称)的含碳量为0.02%至2.04%,相对铸铁较低,塑性比较大,抗拉性能比较好,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所以可以通过压力加工成形。
铸铁含碳量较高,一般含碳量为2%~4%,组织不均匀,塑性差,质脆,不能锻压,所以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6. 大型铸钢件为什么要进行热处理
铸钢件的铸态组稿郑织易产生较严重的晶技偏析、组织不均,如铸件断面往往表面是细等轴晶,二层是柱状晶,中间是等轴晶做敬御,以及魏氏组织和网状渗碳体,需要通过热处理(固态重结晶)来消除或减轻其有害影响,铸钢件通过热处理来控制其显微组织,达到需要的性能。另外由于铸钢件的壁厚差异以及结构的影响,同一铸件各部位具有不同的组织状态,并产生相当大的残留应力需要消除,因此,一般阀门铸钢件都要纯岩求以热处理状态供货。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铸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正火、均匀化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各种热处理的主要特点及适用范围。
由于铸造组织特点,铸钢件的热处理往往与化学成分相近的锻钢或轧材件不尽相同,其特点如下:
①铸钢件铸态组织中,常有粗大枝晶及偏析,热处理时,其加热温度稍高于相近成分的锻钢件,其奥氏体化保温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②某些合金钢铸件的铸态组织偏析严重,为消除其对铸件最终热处理的影响,需予以均匀化处理;
③铸钢件形状复杂,壁厚相差大,必须考虑截面效应所导致试样与实际铸件在组织和性能上的差异;
④铸钢件凝固、冷却后,各部位都有程度不同的铸造应力。
7. 钢适宜于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为什么
因为钢含碳量在%0.0218~%2.11之间,塑性比较大,抗拉性能比较好,而流动性不好,特别是含碳量在%0.35左右的刚比较适宜成型加工
铸铁含碳量在%2.11~%6.69脆性比较大,抗压性能比较好,而抗拉强度很小,但流动性很好,
所以说钢适宜压力加工成型而铸铁适宜铸造成型